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的兩大支柱,為何沒有弦理論?

2020-12-04 刁博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同時也是20世紀整個科學界中最重要的兩項成就。1905年,愛因斯坦給出了質能方程、狹義相對論,1915年又給出了廣義相對論,這些極大地刷新了人類對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的認識。人類的認識從低速深入到高速,從弱引力邁入強引力後,牛頓力學就要讓位給相對論。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一群年輕人靠他們的勤奮努力及聰明才智建立起來的。人類的認識從宏觀拓展到微觀後,就需要用量子力學描述微觀世界的種種現象。量子力學也是「反常識」的,和人類在宏觀世界中的經驗總結格格不入,但實驗用最精確的數據展示著量子力學的威力。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所以能夠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項科學成就,還與這兩項成就密切深入到科學領域中有著很大的關係。粒子物理學中要使用相對論進行各種計算;天文學中需要有廣義相對論這門基礎學問。量子力學在現代科學及技術中的應用更是廣泛,電晶體、半導體元件、集成電路、計算機、網際網路等等的出現無不用到量子力學。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今天的資訊時代。

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如果要評選最偉大的科學成就,物理學中弱電統一理論、標準模型的建立可以上榜,生命科學領域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可以上榜。比較高大上的弦理論、終極理論M理論不會上榜,也不會成為科學支柱。

弦理論、M理論目前還算不上是科學,因為它們並沒有得到的科學的檢驗,沒有實驗表明這些理論是正確的。弱電統一理論、標準模型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它們有所預言,並且預言的粒子在之後都被發現了出來。相比較而言,弦理論、M理論給出的實驗檢驗方案非常驚人,有的需要用到星系這麼大的加速器。並且像質子衰變、發現超對稱粒子的蹤跡這樣的實驗也沒有取得任何結果。對於搞理論的物理學家來說,這樣的實驗結果很讓人頭疼,理論物理學家往往習慣了給出理論後讓實驗物理學家去怎麼做實驗,而弦理論方面的研究卻輪到了實驗物理學家拿著實驗結果去難為理論物理學家了。

相關焦點

  • 物理學的兩大真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為何相互矛盾?根源在這個點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7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為何不能相融的事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的是宏觀世界,而量子力學是微觀量子領域的科學,按照常識來說,宏觀世界是由微觀量子世界組成的,而微觀量子世界被包含於宏觀世界,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但令人奇怪的,解釋宏觀世界的相對論卻無法解釋微觀量子世界,而微觀量子世界的很多現象在宏觀世界中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現象,甚至連邏輯上都解釋不通,兩種理論根本無法融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比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更深一層的弦理論是什麼
    現在物理學有一個問題沒能得到圓滿解決,那就是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之間的矛盾。它們之間的矛盾有是目前研究當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巨大的宇宙尺度。廣義相對論認為,在沒有物質的時候,空間都是平直的。
  •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水火不容之際,弦理論誕生了
    水火不容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大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相對論統一了引力,量子力學統一了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但物理學家試圖將引力也納入量子力學時,卻得到無窮大的災難性結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什麼會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呢?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是光滑與彎曲的幾何結構,除了在超微尺度下,時空結構都很平坦,所以廣義相對論也能用的很好。然而,當來到超微觀尺度下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和廣義相對論引力的幾何模型變得水火不容。
  • 誰來終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抗?讓弦論來試一試
    但是開爾文話鋒一轉,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在經典物理學天空之上還存在著兩朵烏雲,這兩朵烏雲分別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打破了牛頓的以太說」和」黑體輻射實驗結果與理論的不一致「,這兩朵烏雲發展出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 弦理論:來自天堂的傳說,想要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超級理論
    現狀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宇宙,卻有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4套互不相容的理論體系。沒有一個理論能夠達到自洽解釋宇宙所有未解之謎的終極理論的標準,這意味著現有的理論都不完備!無一例外!從此以後,粒子學家們可以巧妙地迴避量子力學為什麼不使用粒子說的矩陣力學方程這個問題,可以理直氣壯的用老對手波動說的波動力學方程——普朗克常數和波函數來描述他們心中實實在在的粒子。光、電和亞原子粒子這些量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從此「天下太平」。但是,問題是,問題解決了嗎?
  •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底有多矛盾,我們有沒有可能將二者統一?
    然而,牛頓的理論並不完善,他雖然說明了引力的作用,但是卻無法解釋引力從何而來,引力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的科學家很多年,直到一位可以稱之為天才的科學家出現了,這個偉大的科學家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最大貢獻在於廣義相對論,不論你是否明白廣義相對論到底講的什麼,當相信你一定都聽過這個名詞。那麼廣義相對論到底講了什麼呢?
  • 弦理論真的能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嗎?
    在愛因斯坦撰寫的《相對論的意義》(The Meaning of Relativity)重印版本的前言中,弦理論物理學家布賴恩格林寫道,超弦理論成功地結合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除此之外,它也有能力平等的包含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
  • 弦理論已死?一個包羅萬象理論,奏出物質之音
    對於物理學更是如此,就連偉大的愛因斯坦也不曾誇下海口,僅憑相對論就可以解釋世間萬物。現代物理學背靠的是兩大支柱: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為大尺度宇宙(如恆星、星雲、星系甚至黑洞)提供了理論框架;另一個是量子力學,在這個框架下可以認識到小尺度宇宙(原子、分子甚至更小的電子夸克)。
  •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以及弦理論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基石,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那麼在這其中,量子力學是用來解釋微觀世界的理論。量子力學的法則支配著微觀世界的原子和基本粒子的行為,想知道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如何運動,以及它們與什麼樣的力發生相互作用的話,就必須要用到量子力學。
  • 被稱為「大一統」的超弦理論是憑什麼擊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
    在過去的時間裡,我們已經能用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預言很多物理方面的事情。從微小的原子、分子領域到廣袤的星系、星系團,我們都能用這兩種理論工具言之一二,這也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不過隨著時間轉到21世紀,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了,無論是量子力學還是廣義相對論都沒能達到最深層的認識。在物理領域,我們使用的理論一般也只有一種:要麼是量子力學,要麼是廣義相對論。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黑洞的奇點,也只有這種極其特殊的環境下才可能同時用到兩種理論。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量子引力理論是一種結合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假想理論,它可以解答一些我們關於物理世界的深刻提問,稱它為物理界的聖杯實至名歸。為什麼我們需要量子引力理論?我們需要引入量子引力理論因為在量子力學的計算中會受到「無限」的困擾,量子力學中假設時空可以被無限分割為更小的單元,根據假設,物理過程和場強度是越來越小的尺寸的加和,除非使用「重整化」的數學手段,否則這些無限小單元的無限加和就會導致計算的「爆炸」。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有兩套物理法則嗎?
    現代物理科學中最大的兩大支柱,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有一個就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他提出的相對論這一理論改變了從本質上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不過狹義相對論是首先提出,其基礎是光速在任何參考系下都是恆定不變的,後來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它告訴我們引力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的彎曲。隨著相對論的提出間接地讓導致了量子力學的誕生。不過量子力學中關於時空和引力的解釋則和相對論的觀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 10歲孩子都可以看明白的「弦理論和量子力學」
    如果你在談論量子物理學,尤其是它們與現代物理學的關係,那麼你可能會遇到「弦理論」這個術語。這聽起來像是對打結或繫繩的研究,取決於你怎麼看,這與事實相去不遠。弦理論家的目標不是打結,而是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聯繫起來。
  •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4個與量子力學有關
    >相對論 相對論是物理學中兩大著名理論之一,兩者都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的。1905年愛因斯坦出版了狹義相對論,後者確定最終宇宙速度極限:光速。並稱時間因某物體移動的速度而實現加速或者減慢。 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了更廣闊的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建立在狹義相對論之上,主要解決重力的問題,重新定義我們對重力的理解——通過大質量天體而造成的時空扭曲。
  • 在未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可能統一嗎?科學家是這樣看的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可調和我們要想真正理解黑洞、時間的起源和空間的本質,需要在某種程度上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但是,這兩個理論在本質上似乎是不可調和的。科學家們始終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定會交融到一起。目前,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分別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是它們看起來卻不可調和。
  • 怎麼用量子力學用來控制玻色弦或鐵原子
    物理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礎,各個基礎層面可以穿插運用,例如可以用量子力學用來控制玻色弦或鐵原子。區別:量子力學可以用作科學研究工具,也可以用作實驗工具,對物理學不懂的人可以買一本比較基礎的量子力學和有關材料,然後動手使用,可以學懂量子力學。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告訴人們什麼物理?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沒有告訴我們真實的物理,愛因斯坦還是有點可愛的:既是光子第一提出者,又是光子的第一質疑者,承認50年探究沒有認識到光子本質!最終覺悟到錯了,全部手稿付之一炬,誠實可嘉!使崇拜他的人即使沒有學懂他的「天才相對論」仍然尊敬不已!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百年矛盾!超弦理論能否使其化幹戈為玉帛?
    伽利略用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和質量無關,用大量實驗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近代物理起源於克卜勒、伽利略等人,奠基於牛頓、胡克等人。牛頓之後,經典力學牢牢統治物理學直到20世紀初,神壇地位維持了兩百年之久。在現代物理學之前,人們往往認為牛頓力學是萬能的,可以解釋上到恆星的運動規律,下到孩童手中的拋物沙包。
  • 量子力學有沒有可能根本就是錯的?
    上個世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出現,顛覆了經典物理對世界的完美解釋20世紀初,隨著人們對原子結構的逐漸了解,發現原本經典物理關於宏觀世界的連續,因果等規律已經無法解釋微觀世界中的種種奇特現象。隨著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薛丁格,海森堡,波恩等一系列科學巨匠的不斷努力,建立起了量子力學這根現代物理的支柱。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1]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