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克服經濟危機,還是治理通貨膨脹,政府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均是至關重要的
前文回顧:現代預期管理的根本特徵:政策策略
現代預期管理的理論基石之一:異質預期
【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拉亞)預期不僅與人的知識和信息有關,也與人的心理素質類型有關。在平常時期,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同樣半杯水,樂觀的人認為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認為只剩半杯水。這兩種人即使擁有相同的知識和信息,所作預期也會不同。
人的心理素質類型較為穩定。人的信念受人的心理素質類型影響,也較為穩定。但人的信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危機時刻,樂觀的人也會變得悲觀起來,公眾預期迅速向悲觀方向發展,最終信心崩潰,導致預期突變,使危機如脫韁野馬不可收拾。美國這次金融危機在2008年9月突然惡化,與公眾的信心崩潰有很大關係。
在危機時刻,政府要表明自己能克服危機的信念,並通過自己的信念影響公眾的信念。無論治理通貨膨脹,還是克服經濟危機,政府的態度、信心、判斷和立場均十分重要。政府要嚴防信念崩潰。信念崩潰會導致預期突變。當然政府的信念也要以客觀條件為依據。只有這樣,公眾才會接受政府的信念。
如應對這次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了四萬億投資計劃,極大緩解了外部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衝擊,表現了政府的堅定立場和信心,防止了信心崩潰的局面。相對而言,美國政府在維護公眾信心上做得很不到位。布希政府在2008年9月沒有做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的準備,幾乎是聽任危機的惡化,導致了公眾信心崩潰。歐巴馬政府上臺之初,本應全力挽救崩潰了的信心,可是歐巴馬繼續說危機還有進一步惡化可能,導致信心崩潰不可收拾。
可見,信念也是一種經濟資源,利用得當不得當,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兩軍相逢勇者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兵敗如山倒,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如同異質預期一樣,異質信念也成為經濟研究的對象。異質信念是導致異質預期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無論異質預期還是異質信念,都被理性預期理論抽象掉,成為說明理性預期理論過分抽象而遠離經濟現實的一個很好例證。
筆者在《通貨膨脹與不確定性》一書曾說過:「所謂堅定,是政府治理通貨膨脹的態度要鮮明、立場要堅定。如果政府在治理通貨膨脹上不下定決心,那麼地方政府和企業都不會真正去適應政府的治理政策,而是在哪裡等著亮綠燈,甚至闖紅燈。居民對政府的信任感也會消退。」筆者把政府立場堅定作為治理通貨膨脹三原則的頭一條原則。無論是克服經濟危機,還是治理通貨膨脹,政府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均是至關重要的。筆者所說的治理通脹的另兩條原則是,政策要逐步出臺和每次出臺的政策力度要均勻。
完全可以說,在危機時刻,信心就是黃金,預期管理就是信心管理。
作者為華僑大學數量經濟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