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日,山煤國際公開表示,公司擬與湖州珺華思越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寧波齊賢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山煤國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10吉瓦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項目。
山煤國際稱,合資公司組建完成後,擬先行啟動一期項目建設,一期項目投資金額約31.89億元,建設規模3吉瓦,分步實施。「項目產品具有無衰減現象、低溫製造工藝、高效率、高光照穩定性、適於薄片化、低溫度係數、低度電成本等技術優勢。」
在目前光伏市場主流產品PERC電池降本空間越來越小,轉換效率越來越接近理論「天花板」的背景下,國內光伏企業不斷瞄向新型技術,各公司擁有不同的技術儲備,其中,異質結成為備受關注的「香餑餑」。除山煤國際外,東方日升、晉能科技、愛康科技、嘉寓股份、鈞石能源等企業都布局了異質結電池技術。
光大證券認為,異質結有望成為下一代商業化光伏生產的候選技術之一。和PERC技術相比,理論上異質結擁有更高的轉換效率,目前最高轉換效率已經可以達到25.6%,疊加IBC技術後可以超過26%。此外,雙面電池組件產品越來越受到主流市場的認可,異質結具有更好的雙面性,雙面率可以達到98%。
雖然技術優勢明顯,但異質結的規模化效應尚未形成。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表示,光伏產業技術的發展都要經歷「從一開始每家企業做中試線,嘗試不同的技術路線,產品小批量產出後,再進行各種性能測試」的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就會出現成本等各種阻礙量產的問題。
在採訪中,多家光伏企業高管認為,目前,異質結電池尚不具備成本優勢,需要通過技術進一步優化,降低輔材等的消耗,距離規模化推廣還有一定距離。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說:「相較於PERC技術,異質結在設備選用和工藝方面成本管控更難,一些所需材料價格較高,降本壓力較大。」
原國務院參事石定寰指出,目前,異質結技術發展的薄弱環節是裝備國產化程度較低。「沒有可靠的國產化設備,成本自然很難下降。技術創新是系統工程,應該從整個系統的角度促進問題的解決。」
技術創新之戰已經打響。8月下旬,京山輕機表示,擬公開發行股票,所籌資金用於製備異質結和鈣鈦礦疊層電池的核心設備的研發。捷造光電等光伏裝備企業也紛紛布局異質結領域。
在楊立友看來,隨著異質結電池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其成本下降也將加速。「目前,晉能科技異質結產品的成本是PERC的138%,我們對下降至108%的水平比較有把握,這只是比較保守目標。」
劉漢元預計,電池效率超過24%的產品在未來2—3年內或將成為市場的主流。如果異質結或其他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儲備技術持續發展,功耗進一步降低,光衰進一步減少,系統成本進一步降低,那麼將逐漸代替PERC產品。「過去5—10年,異質結技術的實際走勢和市場預期有一定距離。如今異質結技術正站在發展的岔路口,機會已經來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