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APP
2020年,是光伏發展史上的又一個技術「大年」。繼210大矽片技術線路之後,異質結(HJT)技術方向也逐漸成為業界共識,二者被認為是繼開創期、多晶矽發展、PERC和金剛線後,光伏產業正在經歷第四次重大歷史機遇。
近日,行業龍頭東方日升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舉辦的技術大會上就以《210/24.5%》為題,描述了光伏產業正在經歷的新一輪變化,並用「大片、高效、現在時」來定義新一代的極致產品。
那麼,光伏產業真正步入HJT時代還有多遠?《科創板日報》記者從產業鏈各環節公司、光伏產投和研究人士多頭展開調研,試圖還原異質結(HJT)技術的產業化進程現狀。
新一輪勢起:市場、技術、設備多因驅動
異質結(HJT)是2020年的熱點技術,被視為光伏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光伏產業資深投資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光伏行業幾乎每隔2-3年就會有一次技術迭代。太陽能電池最關鍵的指標是電池轉換效率,但提升1%也並非易事。2015年PERC之所以大火,也是因為它比原來的BSF技術的電池轉換率高了2.5%。同理,隨著PERC的效率挖潛正逐步接近極限,「異質結」技術就登場了。
不過在業內來看,異質結技術既「新」又不「新」。
「可以說20年前全球各個先進實驗室就把未來光伏領域的各種技術路線都定下來了,比如P型電池片技術PERC,N型電池片技術N-Pert、TopCon、HJT和 IBC,這些在歷史上其實都有技術背景。」光伏龍頭內部人士向記者介紹,「2010年業內就在提HJT了,2015、2016年國外幾家設備廠商針對HJT又進行了聲量更大的討論,『HJT元年』的說法也常常有,終於在今年大火。」
HJT在今年大熱,實際上有其內在邏輯性。
上述光伏龍頭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本質上是光伏市場今年很好,關注度也高;同時受電池片高效化、產業升級要求等因素驅動,HJT成了今年的一大熱點。最直接的導火索,其實就是主流設備廠商紛紛宣布已經做出了第一代異質結設備。」
憑藉轉換效率高、提效空間大、發電能力強、工藝流程短等多重優勢,異質結技術迅速受到業內的高度關注,被稱「光伏新動力」。
「PERC已實現商業化並受到市場高度認可,但其電池量產效率也很難再有大的突破;業內肯定會再去看新一代技術,這裡面可能實現商業化的就是HJT。」前述光伏產業投資人士介紹稱,「目前異質結中試線平均量產效率已經普遍在24%左右,這一數據可能還會達到28%。目前市場其實就是抱著這種未來成功的可能性去『押注』HJT的。」
電池、設備端先行,行業規劃產能約20GW
電池環節企業,自然率先領頭擁抱HTJ。
電池片企業通威股份2019年6月即下線首片異質結電池片。經一年時間平均量產效率已提升至24.3%。
今年11月,潤陽集團與捷佳偉創籤署30GW單晶PERC+和5GW HJT異質結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稱將使該項目PERC+產線平均效率高於24%、HJT產線平均效率達到25%。
12月,在愛康科技旗下子公司浙江愛康光電長興基地,第一片異質結電池試樣生產正式下線。據悉,該電池片效率達到24.59%。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愛康科技方面獲悉,公司制定了2021年異質結雙基地4GW(長興2GW+泰興2GW)產能規劃。目前愛康光電長興基地第一條進口異質結220MW設備生產線已經試樣量產,第二條260MW國產生產線也已開始安裝設備,預計今年年底浙江愛康光電將形成近500MW產能。
此外,公司擬合資成立基金專項用於收購泰興2GW光伏項目公司,並將進行異質結相關技改。
光伏產投人士也談到,目前電池端是產業鏈內布局HJT最有動力的一環。「比如通威,處於電池環節決定了它必須去保證電池的先進性。國內第一條HJT電池產線就在通威。」
此外,光伏設備領域也具備布局HJT的原始動力。「對於設備廠商來說,這就是一塊全新的增量。」
據悉,針對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異質結電池設備,如清洗制絨設備、PECVD 設備、PVD/RPD 設備、絲網印刷設備等,目前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均有布局,相關設備在多條中試線上調試運行。
在組件環節,「電池+組件」廠商東方日升,其HJT電池在今年5月底正式出片,到2020年11月最佳平均效率超過24.1%,最高效率達到24.55%;
晉能科技超高效異質結電池量產平均效率今年6月達到23.85%,預計今年底將達到24.2%。
不過,據了解,因電池帶來的變革相對較小但成本較高,從資源管理的角度目前主流組件廠商大多未選擇重拳跟進HJT,儘管對技術本身懷抱開放心態。
一些非主流玩家則開始湧入,如向新能源領域轉型的山煤國際,也在去年7月對外宣布擬與鈞石能源共同建設總規模10GW的異質結電池生產線項目。今年3月,阻燃耐火軟電纜中利集團也對外公告稱擬定增15.75億元用於新建年產1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等項目。
不過,據業內介紹,目前光伏企業對HJT的生產普遍仍在小試、中試階段,實際可接單生產的落地產能僅約2GW。由於技術難度較高,HJT量產穩定性方面仍有空間,良品率可能僅有80%;相比之下,PERC目前的良品率已經達到99%,其量產效率也已經突破了23%門檻(國家產業升級要求),至少短期內仍是主流。
從規劃產能來看,目前整個光伏行業規劃中的HJT產能僅有20GW左右。對於單家企業而言,1GW的產能計劃也不算是小數目。
產業化邁進中:或仍將需2-3年
市場對異質結的關注,目前最大焦點在於其產業化進程。
近日,愛康科技才剛在江蘇泰興召開國際論壇,共同探討高效異質結產業化進程,涉及 「規模化異質結電池成本前瞻」、「國產異質結設備降本的道路」等話題。
從下遊需求來看,據業內介紹,2021年HJT的訂單仍相對匱乏,暫時不足10GW;相比之下PREC的訂單量還是大頭,約有140GW。
光伏產業鏈公司、產投人士普遍認為,由於成本較高,目前HJT仍處在前期階段,真正打開商業化可能還需要2-3年,仍需進一步觀望。
「HJT的技術顛覆性毋庸置疑,但任何光伏技術路線的第一原則實際上是成本下降後才真正具備實現商業化價值的路徑,這也是現階段HJT未能大規模推廣的原因。」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大背景來看,光伏今年為什麼這麼火,其實也是因為平價上網供電成本下降,光伏度電成本下降是不可逆趨勢。」
據業內介紹,異質結電池成本電池端較PERC高0.4/瓦(目前銀點普通在26價格的情況下),反饋到組件端成本高出0.16元/瓦,市場端異質結溢價約0.4元。也有產投人士透露,包括輔料、設備等在內,HJT的整體成本要比PERC高出30%以上。
當然,從另一層面來看,這同時也意味著HJT如果能商業化,其銷售價格及收益也將更高。
「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推動成本下降」,這是當下行業普遍共識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