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結與顆粒矽點燃預期 光伏業迎來技術切換拐點

2021-01-08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歲末的光伏行業有多火?在碳中和及「十四五」目標逐步明確的情況下,上下遊幾乎是忙作一團。一家光伏電池供應商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天合、阿斯特每天都坐在我們會議室裡等,讓我們安排發貨。」而另一名從業人士談到,碳碳複合材料、堝幫等單晶爐配件更是「一筒難求」,單晶廠採購人員都選擇駐廠發貨。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經歷了大規模的擴產,涉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但是,在不少人看來,未來更需要關注的是,光伏行業即將面臨技術賽道的切換。正如過去七八年中,單晶技術打敗多晶一樣,在對光伏度電成本下降的不懈追求中,各環節都在嘗試新的技術。

實際上,光伏行業的新技術變革貫穿全年,這一點在資本市場也得到了充分映射。年初的異質結電池(HJT)異軍突起,山煤國際等個股表現強勢;年末的顆粒矽受到追捧,3個多月時間,港股保利協鑫能源股價暴漲超過300%。而瞄準新技術,二線廠商也正期待彎道超車。

顆粒矽引爆市場預期

今年9月以來,保利協鑫啟動了多個顆粒矽項目的建設。9月8日,公司旗下江蘇中能規劃產能10萬噸、首期5.4萬噸顆粒矽項目正式開工擴建,該項目也是全球單體最大規模的顆粒矽項目。10月18日,保利協鑫四川樂山顆粒矽項目宣布正式開工建設。

12月10日晚間,保利協鑫公告稱,預期至2020年底,公司矽烷流化床法(FBR)顆粒矽的有效產能將由目前6000噸提升至10000噸。

入主顆粒矽並非一朝一夕那麼簡單,早在六七年前,市場就曾預計保利協鑫顆粒矽將實現萬噸級量產。為何早已存在的產品在六七年後又火了呢?保利協鑫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公司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晶矽技術基礎上,疊加2017年收購的美國SunEdison, Inc.旗下的FBR技術團隊和專有技術設備,顆粒矽生產工藝終於得到重大技術突破。

該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公司目前已經完全掌握成熟的可複製的顆粒矽規模化生產技術,其產品在市場接受度上已得到客戶的廣泛驗證和認可。此外,現有顆粒矽產能已實現連續穩產、商業化量產和市場化銷售,產品質量上得到了數量級的優化和提升。

除保利協鑫以外,陝西天宏也是顆粒矽市場的供應商,公司引進美國REC Silicon FBR-B(第二代流化床)技術生產粒狀多晶矽,並宣稱是國內唯一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的粒狀矽生產企業。

針對這一情況,保利協鑫向記者回應,公司是唯一具有規模化低成本高質量生產顆粒矽的企業。「相比於別的企業,我們有著與之完全不同的矽烷技術工藝和生產路線,在金屬雜質控制上,我們的純度在數量級上具有領先優勢。」

保利協鑫提供給證券時報記者的顆粒矽產能規劃路徑顯示,公司徐州基地項目2021年第三季度產能達到3萬噸,2022年第一季度末產能有望達到5.4萬噸;樂山項目產能規劃以4+2+2的模式展開。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意向性城市。

記者從業內獲得的數據顯示,改良西門子法生產的多晶矽佔全球矽料市場的份額達到95%左右,相比之下,顆粒矽產能規模目前還不足以撼動多晶矽的市場地位。顆粒矽的出現之所以能引爆市場,在於其生產成本、環保工藝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優勢,矽料環節的降本可積極帶動光伏終端度電成本的下降。

保利協鑫向記者表示,FBR顆粒矽與西門子法棒狀矽相比,具有投資強度更低、生產能耗更低、項目人員需求更少等優勢。且顆粒矽產品形似球狀,流動性好,更好滿足復投料尺寸要求,無需破碎工序,避免損耗和降低破碎成本,並消除破碎過程中引入雜質的風險。

保利協鑫披露的數據顯示,相比傳統工藝,FBR工藝生產技術流程更短,能夠使投資強度下降30%,生產電耗降低約65%,項目人員需求降低30%。上述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說,在生產成本上,保利協鑫的顆粒矽與一線棒狀矽相比成本下降30%左右,而且未來仍有下降空間。

受顆粒矽投建及量產等一系列消息影響,保利協鑫近期股價表現強勢,9月份以來,累計漲幅達到347.6%,期間最高漲幅超過400%。

下遊應用決定前景

「我們研究過顆粒矽,但是認為應該跑不出來,成熟的、穩定的技術路線還是改良西門子法。」談到對顆粒矽的看法,一家主流棒狀多晶矽企業人士向記者指出,顆粒矽還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商業量產,至於廠商能不能把它推向更大規模,發揮所展望的品質與成本優勢還有待跟蹤。「我們認為還有很大不確定性,這個階段無法證實或者證偽,我們也沒法否定別人。」

從公開調研紀要來看,以顆粒矽為源頭來生產N型電池還存在一定壁壘,這也是部分企業對顆粒矽仍然持謹慎態度的原因。

例如,上述多晶矽企業人士就指出,光伏行業未來一定是更加的高效化,一個方向就是光伏電池要由P型向N型過渡。「但是,N型電池對於矽料的純度要求非常高,現在看來,顆粒矽只能達到多晶矽中的菜花料水平,距離緻密料還差好幾個等級。」

該人士認為,顆粒矽廠商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未來的技術路線圖是怎樣的,「未來大的趨勢是產品高效化帶動產品成本降低,進而刺激市場需求,如果顆粒矽廠商對該產品的展望這麼好,應該有更激進的擴產規模,來搶佔市場份額。」

保利協鑫告訴記者,目前,顆粒矽的下遊應用主要是中環和協鑫兩家公司,晶澳、隆基、晶科等數家企業在批量試用。「下遊市場對顆粒矽持有非常開放的態度,明年在粉和氫方面突破後,上機、隆基、晶科、晶澳都樂意迅速切換使用顆粒矽。」

證券時報記者從中環股份了解到,公司2019年開始就在使用顆粒矽,據稱使用效果「還不錯」。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顆粒矽的產能有了,但是產量還沒起來,其成本優勢取決於上量之後的實際變化,「顆粒矽的成本具有優勢,給我的價格具有優勢,我才更願意大批量使用。」

安信證券在最近的研報中指出,當前,保利協鑫顆粒矽出貨較少,主要供給中環以及自用,其他主流矽片企業態度中性、部分偏謹慎,反饋的主要問題是氫跳、粉塵以及金屬等問題。判斷顆粒矽能否大規模替代的關鍵是下遊大規模應用的邊際趨勢能否形成,需密切跟蹤下遊除中環和協鑫以外的大規模應用。

針對市場質疑顆粒矽只能摻雜使用或者不兼容N型電池的問題,保利協鑫向記者稱,各家使用過程中均是單爐純投驗證,驗證合格後再小批量使用,未來的市場份額主要取決於顆粒矽產能是否能匹配上多晶矽需求產能。

此外,保利協鑫表示,雲南宇澤已使用顆粒矽做N型矽片,產出的質量與韓國多晶矽企業OCI相當,略低於德國企業瓦克,好於國內所有多晶矽企業。

光伏電池

進入技術切換期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電池技術的更迭或許將成為下一個爆點。就在近期,光伏電池領域也取得了不少進展。

12月初,中來股份宣布,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在N型單晶電池量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泰州中來生產的TOPCon電池量產轉換效率達到了24.5%,公司稱,下一步將實現轉換效率25%的目標以及產能擴張。

一周後,在異質結電池領域耕耘多年的愛康科技宣布,子公司浙江愛康光電長興基地的第一片異質結電池試樣生產正式下線。該電池片為G1尺寸,疊加MBB技術,電池效率達24.59%。這一轉換效率僅比中來股份幾天前公布的高了0.09%,但電池企業的明爭暗鬥已顯而易見。

「目前這個節點對於下一階段哪種新技術能跑出來的爭論比較激烈。」一家A股專門從事光伏電池製造的廠商人士告訴記者,光伏行業裡,三年就會出現一個大的更替,「PERC電池是2017年出來的,現在眼看著PERC即將面臨下一個新技術替代的時間節點。」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PERC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要想實現大的突破只能依靠新技術。談到最近電池轉換效率上的突破,該人士稱,「我們很樂意看到這種結果,因為別人做了這個技術並驗證可行,而我們又有相應技術儲備,可以沿著他們的路往前走,這比單純理論上的爭論更有意義。另外,如果他們的驗證結果不成功,我們也有其他路線儲備。」

山煤國際是在異質結電池領域投入較大的一家企業,目前,公司已啟動10GW高效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產業化一期3GW項目。截至10月末,一期項目建設用地已摘牌,並完成了項目單位建設環評工作。

證券時報記者從愛旭股份了解到,交叉背接觸電池(IBC)可以與異質結電池(HJT)形成新的組合,也可以與TOPCon形成新的組合,因此,公司對電池技術演進的核心觀點是,「既然IBC可以和HJT結合,也可以和TOPCon結合,我們覺得IBC會更保險一些,可以兩頭都兼具。」

據了解,到今年底,愛旭股份將擁有36GW的PERC電池產能,明年一季度將經歷產能的爬坡。在公司的新增PERC電池產能中,公司採用了大矽片技術,而針對明年的新增產能情況,公司人士稱,未來將不再採用PERC技術了,而是其他技術路線。雖然PERC電池的生命周期還不會很快結束,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今明兩年電池企業正在經歷深刻的技術變革。

針對光伏電池環節的技術切換,中信建投電新首席分析師王革指出,光伏行業的上一個七八年時間是單晶打敗多晶的周期,未來七八年也會有新的機會,就是電池技術從P型向N型轉換,「我們判斷會有新的N型電池公司出現。」

王革認為,在原有P型電池賽道裡面,PERC電池受益於矽片大尺寸化的發展趨勢,對於電池企業,單瓦成本更低,從而實現更高利潤;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邏輯就是電池從P型向N型切換,「現在來看,N型異質結電池會接替P型PERC電池後面的任務,PERC能夠實現23%的轉換效率,但是如果要進一步做到25%,後面就需要異質結來擔負起這個使命了。」

相關焦點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電池技術
    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德國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強脈衝光處理絲網印刷金屬觸點的矽異質結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德國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強脈衝光處理絲網印刷金屬觸點的矽異質結(SHJ)太陽能電池,並聲稱這種方法實現了23.0%的轉換效率。
  • 異質結電池或將迎來爆發
    日前,中國首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指出,在企業紛紛追求更高轉換效率的情況下,傳統PERC電池技術面臨瓶頸,異質結電池或將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
  • 科學網—光伏駛入「異質結」新賽道
    異質結電池之所以在眾多光伏儲備技術中脫穎而出,主要因為其具有工藝簡單、效率高、發電量高、弱光發電性能好等諸多優勢。並且,異質結電池能更好利用結合超薄矽片,還可以與鈣鈦礦等電池技術形成疊層電池,增大光譜吸收範圍,效率有望突破35%,甚至更高。 「異質結電池是超高效電池的發動引擎,未來超高效率的電池技術,全部建構在異質結電池的基礎之上。」捷佳偉創副總經理陳麒麟說。
  • 光伏異質結電池專題報告:開啟光伏新一輪技術革命
    而異質結電池的內部結構亦具備與其他技術路線或工藝的可疊加性,可在優化內部結構的基礎上吸 取其他工藝的優點進一步提高電池轉換效率。異質結電池具備技術路線和工藝方面的延展性:此外,異質結電池亦有可能吸收其他電池在結構層 面上的優點以提高轉換效率。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在技術路線和工藝方面的延展性使得異質結結構 可被視為光伏電池片的平臺級技術,這也是異質結電池具備長期提效空間和發展潛力的重要原因。
  • 突然爆火的異質結HIT光伏技術優勢與挑戰並存,PERC主流地位短期內...
    來源:能見Eknower在過去的一周裡,「久旱」的光伏股民終於迎來「甘霖」。自1月7日起,在山煤國際三連板「一」字漲停的帶動下,異質結HIT電池概念開始全面爆發。金辰股份、康躍科技、東方日升、亞瑪頓等10餘家個股全部漲停,晶澳科技、中來股份、羅博特科等該板塊的其它品種亦漲幅居前。
  • 異質結全景圖:光伏未來從這裡走來
    2020年,是光伏發展史上的又一個技術「大年」。回顧過去的一年間,大尺寸矽片、顆粒矽、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產業推動技術的協同能力也得到了質的飛躍。但光伏產業對於技術進步的渴望永無止境,大尺寸和顆粒矽解決的是降本問題,而在效率提升方面,PERC電池已經接近24%的理論極限,必須通過新的改良技術或另闢蹊徑發展新的電池技術,於是行業將目光瞄向了下一代技術——異質結電池。
  • N型異質結電池:光伏牛市的下一個風口?
    發表於:2019-02-21 09:51:55     作者:王革 劉爍 張鵬來源: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摘要✔異質結電池是光伏行業的下一個大風口光伏產業鏈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本質是技術驅動降本提效。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光伏行業最值得期待的變革在於電池環節將由P型電池轉向N型電池,其中異質結電池以其效率高、降本潛力大最有潛力成為光伏行業下一個大風口。✔核心優勢:效率高!根本原因在於異質結結構禁帶寬度大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可以表示為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和填充因子三個參數的乘積。
  • 異質結電池踏浪而來
    兇猛的擴產計劃外,異質結電池在效率及商業化進程上也有新突破。中科院電工所王文靜表示,光注入退火、MBB、RPD鍍膜是業內目前已探索出的三類可支撐HJT提效至24%的關鍵技術。據了解,晉能科技超高效異質結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已達到23.85%,預計2020年底將達到24.2%。此外鈞石、中智異質結電池量產效率均突破24%。
  • 牛股狂飆300%,重磅技術...
    但是,在不少人看來,未來更需要關注的是,光伏行業即將面臨技術賽道的切換。正如過去七八年中,單晶技術打敗多晶一樣,在對光伏度電成本下降的不懈追求中,各環節都在嘗試新的技術。實際上,光伏行業的新技術變革貫穿全年,這一點在資本市場也得到了充分映射。年初的異質結電池(HJT)異軍突起,山煤國際等個股表現強勢;年末的顆粒矽受到追捧,3個多月時間,港股保利協鑫能源股價暴漲超過300%。
  • 因為鈣鈦礦,所以異質結?
    其實無論是HJT,還是TOPCon,產業化都還剛剛開始,都不是當下光伏電池技術主流,但相比較來說,光伏行業和投資資本似乎更看好異質結一些,異質結的風雨聲也比TOPCon來得更猛烈些。既然未決雌雄,為何行業和資本更看好異質結呢? 光伏領跑者創新論壇專委會的電池技術專家表示,或許是因為鈣鈦礦吧。
  • 【電新】深度報告*光伏異質結電池系列報告之一
    作為新一代高效光伏電池中的佼佼者,異質結HJT電池具備轉換效率高、提效空間大、發電能力強、工藝流程短等多重優勢,目前正受到產業資本的高度關注。我們在HJT電池轉換效率23.5%、25年功率衰減8%、4%發電增益的假設下,判斷HJT電池非矽成本的臨界範圍約0.4-0.5元/W,預計當異質結電池性價比優勢逐步顯現之後有望實現對主流路線的替代。
  • 德國研發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強脈衝光可達23.0%效率
    導讀: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科學家們利用強脈衝光(IPL)處理技術開發了一種無母線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該裝置採用多矽基隧道氧化物鈍化觸點,並在晶圓片的兩側施加。德國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強脈衝光處理絲網印刷金屬觸點的矽異質結(SHJ)太陽能電池
  • 多晶遇上異質結,完美逆襲!鈞石能源發布全球首款多晶異質結雙面組件
    鈞石能源HDT多晶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再破記錄國際能源網記者在展會現場了解到,該款多晶異質結電池片產品以多晶矽片為基底,融入異質結技術,轉換效率高達23.5%。此外,據鈞石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技術研發的日趨穩定,多晶異質結的非矽成本近期也有望下降到0.3元以內,電池的綜合成本將有望小於0.5元/W,將來,在市場上將有很強的競爭力!
  • 異質結時代,愛康科技有哪些新追求?
    異質結和TOPCON被稱為後PERC時代的兩大技術路線,潛力巨大。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宣布相關產能規劃,但受限於設備、資金、技術、市場等因素,真正落地的屈指可數,多數人還處在觀望狀態。在首屆中國·泰興「太陽穀」異質結國際論壇暨第三節非晶矽/晶體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技術與國際化道路論壇上,中科院電工所太陽能電池研究部主任王文靜表示,PERC電池的產業化最高效率約為24.6%,而異質結、TOPCON的產業化最高效率分別為26.1%和25.7%。
  • 第二屆非晶矽/晶體矽異質結(HAC)光伏技術發展與 國產化道路論壇將...
    第二屆非晶矽/晶體矽異質結(HAC)光伏技術發展與 國產化道路論壇將於12月6-7日在江西南昌舉行。論壇宗旨非晶矽/晶體矽異質結(HeterojunctionofAmorphousSiliconandCrystalline Silicon, 以下簡稱 HAC)光伏技術,包括 n 型超薄矽片材料技術、基於 HAC 的太陽 電池及其組件技術、和配套輔材與產線裝備技術,逐漸登上了光伏技術下一代發展的前臺。
  • 多家企業布局 異質結電池能否引領下一代光伏技術?
    HJT異質結電池是光伏新能源電池的一種技術路徑。因其高轉換效率和可降成本的空間,業內視其為下一代技術路線。當下,HJT異質結電池也正迎來更多光伏企業布局。那麼,HJT異質結電池的未來前景如何?除開擴張產能、降本增效外,這份發展規劃還提及對HJT異質結電池的研發。實際上,HJT異質結電池是最近一年光伏行業看好的新電池技術,也是今年初資本市場熱炒的對象。什麼是HJT異質結電池?
  • 中銀國際證券:光伏異質結電池產業化大幕即將開啟
    REC生產的Alpha系列組件可實現組件效率21.7%,同時計劃在法國投建2GW異質結組件製造產能。俄羅斯廠商Hevel在M2+尺寸電池實現23.8%的量產轉換效率,同時開始測試基於M6尺寸的HJT電池,預期單片功率有望至少達到6.71W。Ecosolifer實現24.1%量產效率,Enel預計2021年將量產效率提升至24%。
  • 寧波材料所等改善非摻雜異質結型晶矽太陽電池界面性能
    為了探索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的方式滿足上述巨量需求,光伏科學界與工業界近年來致力於低成本器件製造工藝、高轉換效率太陽電池技術的研發。矽基雜化異質結太陽電池主要由單晶矽吸收層和載流子選擇性功能層(如氧化鉬、PEDOT:PSS、碳納米管薄膜、石墨烯等)組成,通過異質界面能帶設計來實現光生載流子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