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在增,時間永恆向前,空間無限膨脹,無窮盡。
因此世界是不確定的,所有事物(熵)都會衍生出無窮無盡的未知狀態。
量子力學理論實驗告訴人們不確定性是物質的基本屬性之一。當人的意識介入,意識會抽象成像確定一種狀態…這就是人們眼中的世界!(薛丁格的貓試驗解釋)
正是如此,人厭惡不確定,而偏好確定性,這即是對事物的預期。比如說錢:我的預期是我賺了錢可以換取等價商品與服務。如果換不到或者商品服務漲價,我就會懷疑這個錢並超出了我現在的預期(通貨膨脹了)。
那麼,在我們中國,最確定的東西是什麼呢?我個人覺得是中央政治局文件指引與政府報告。正如力學一樣,所有機構組織工作不可避免的圍繞這個引力中心運轉。
馬克思經濟政治哲學經中共創新引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指導思想。馬克思說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如果說「馬克思總是對的」,那麼一個國家的經濟和制度,即視其為一個經濟體來分析就會簡單些。
中國近代經濟是從小農轉工業化再轉信息化預期…
金融被形容為經濟的血液,我們知道沒有流通無法體現價值,因此良性循環流通是根本。那麼不良即風險。前些年,政治局定義中國三大戰役之首: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
這樣的風險應該主要來自各大金融機構,包括非銀機構等影子銀行。各大金融機構主要資產是人民的資產、儲蓄與貸款。國內貸款的質押物主要是土地房廠。因此,土地房廠的價值穩定成為基石。實際上貨幣執行者已經給「基石」做過無數風險壓力測試。結果到底漲或跌,能承受多少會影響基石,當局者心中有個數。因此,防控目標任務分解會反映在重量級會議上。
近期的中央級大會議均提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民間解釋為:提高民眾直接融資給企業比例,即降低銀行給企業間接融資的比例。反映在金融市場經濟中即出現IPO提速、公眾持有企業股份。這是一盤經濟戰略大棋:即民眾自己承受企業的經營風險與收益,將銀行前有的房地廠壓力測試風險隔離開來。
房地廠產權證、企業登記的股份同樣是有國家法律在保障其交易的合法性。所有的交易為拿到這些為目的。上述不能流通即無法體現價值,不能交易即無法價值確定。因此,不論一級、二級、多層次市場交易的重要性和活躍性是多麼的重要!
最近大會議上有提到:暢通原始股東退過渠道。
那麼,印鈔執行者、股權監管者等用什麼方法手段實現會議要求呢……活躍市場?
無論中國是房地產廠還是企業股權等最終都是人民幣資產,人民幣的國際化路阻且長…
這就是(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