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最新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17%因慢病過早死亡

2021-01-09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預期壽命和死亡原因的趨勢,以及實現健康目標方面的進展,尤其是慢病和傳染病控制等重要的公共衛生目標實現情況。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以及其中的中國數據。

1. 哪個地區人口的健康壽命最長?

在2000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健康預期壽命也從平均59歲增長到63歲。換言之,人們不僅壽命更長,而且活得更健康了。這主要是由於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進展最大的是低收入國家,2000年至2016年期間,預期壽命提高了21%,即11歲;相比之下,高收入國家的預期壽命僅提高了4%,即3歲。

然而,不同地區的整體健康狀況仍然受到經濟因素的顯著影響。歐美地區的健康預期壽命總體更長。在中國,2016年整體預期壽命為76.4歲(男性75歲,女性77.9歲),健康預期壽命為68.7歲(男性68歲,女性69.3歲),在200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72歲和65歲。

▲2016年,全球不同區域人口,在一生時間中健康預期壽命的佔比。圓點越大,健康預期壽命越長。越偏右,預期壽命中,健康預期壽命佔比越高。(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翻譯:醫學新視點)

2. 母嬰、兒童死亡和傳染病死亡減少

全球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均取得了顯著改善。大多數孕產婦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在全球範圍內,2014年-2019年,熟練醫護人員接生了81%的嬰兒。在中國,2018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9/1000,新生兒死亡率為4/1000;2010-2019年由熟練醫護人員接生率為100%,2017年孕產婦死亡率為29/10萬人。

特定疾病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兒童死亡風險。全球範圍內,從2000年到2018年,百白破疫苗的全球覆蓋率從72%上升到86%。第二劑麻疹疫苗的覆蓋率從18%增加到69%。第三劑肺炎球菌疫苗覆蓋率從4%增加到47%。在中國,前兩種疫苗的接種率均達到了99%。

在傳染性疾病方面,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仍然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脅,儘管自2000年以來發病率有所下降。2014年後,大多數地區抗擊瘧疾的進展停滯不前。2000年至2018年期間,全球愛滋病毒感染率幾乎減少了一半,每千人感染從0.47減少到0.24,但當前的改善速度仍然無法在2030年之前結束愛滋病的流行。根據報告數據,2018年,中國結核發病率為61/10萬人,5歲以下兒童B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為0.83%,受瘧疾影響微弱。

3. 慢病流行和死亡均增加

令人揪心的是,相比上述傳染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和傷害導致的死亡改善速度更慢。

▲自2000年以來,特定死因死亡率的全球年度下降速度。非傳染性疾病死亡預防並不理想。(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翻譯:醫學新視點)

儘管慢病引起的死亡率有所改善,但由於患病率增加,非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總人數正在增加,這種趨勢遍及全球所有人群。

2016年,全世界71%的死亡可歸因於非傳染性疾病,1500萬例過早死亡中大多數(85%)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全球,有18%的人因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任一種而過早死亡。反觀背後的危險因素,近20年來全球成人肥胖率增加了50%,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翻倍,女性和男性成人中分別有31.7%和23.4%身體活動不足,高血壓、不健康飲食、飲酒等也都是可預防卻未得到足夠重視的方面。

在中國,因四大慢病而過早死亡的比例為17%。從部分危險因素來看,預防任重道遠:

2018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人均飲酒量為7升純酒精

2018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4.7%;

2015年,中國成人高血壓(上壓>140 mgHg或下壓>90 mmHg)的年齡標化發病率19.2%

2016年,5-19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為11.7%,成人年齡標化肥胖率為6.2%。

此外,空氣汙染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環境因素。2016年,全球空氣汙染導致約700萬人死亡,主要引發了中風、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和急性呼吸道感染。2016年,中國可歸因於空氣汙染(包括室內和大氣)的年齡標化死亡率為112.7/10萬人。

4. 醫療衛生資源和成本

報告指出,充分的醫療衛生人力對於強大的衛生系統至關重要。2017年,只有不到一半的世界人口能夠獲得基本衛生服務。40%多的國家每萬人口中只有不到10名醫生,55%以上的國家每萬人口擁有不到40名護理和助產人員。

在美洲和歐洲,分別每417人、每293人就有一名醫生;分別每120人、每123人就有一名護士/助產士。

根據2009-2018年數據,中國每1萬人醫生和護士/助產士數量分別為19.8和26.6人。

▲各地區醫生密度:每個醫生平均服務的人口數(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醫療費用是許多人面臨的另一項重大挑戰。根據目前趨勢,世衛組織估計,2020年全球近10億人(13%)需要把至少10%的家庭預算用於醫療衛生保健,在中國這一比例為19.7%。

此外,這份報告還強調了基礎環境衛生安全、可靠的衛生信息系統和數據等方面仍需加強投入。

對於該報告數據反映的最新健康趨勢,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指出:「好消息是,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日益健康長壽。而壞消息是進展速度太慢。」而且,新冠病毒疾病的大流行凸顯了衛生系統和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投資建設的重要性,「這是抵禦疫情,以及世界各地人們每天面臨的許多其他健康威脅的最佳手段。

相關焦點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受慢病影響大
    【閱讀提示】: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範圍內人口的預期壽命以及影響預期壽命的原因,也闡述了全球在慢病預防和傳染病控制等公共衛生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2000年至2016年,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主要是得益於在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的舉措得到了進展。而中國整體預期壽命為76.4歲(男性75歲,女性77.9歲)。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壽命76歲,17%過早死亡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預期壽命和死亡原因的趨勢,以及實現健康目標方面的進展,尤其是慢病和傳染病控制等重要的公共衛生目標實現情況。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以及其中的中國數據。1. 哪個地區人口的健康壽命最長?
  • 2015年全球衛生統計:人口壽命增長 兒童死亡減半
    原標題:2015年全球衛生統計:人口壽命增長 兒童死亡減半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電 世界衛生組織13日發布2015年世界衛生統計。該統計報告顯示全世界人口預期壽命較以往有所增長,兒童死亡數有較大幅度下降。   根據世衛報告,全球人口預期壽命為71歲,其中女性73歲、男性68歲。
  • 最新發布!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近日,世衛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4個。新數據涵蓋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
  • 世衛組織:全球平均每4名死者中有1人死於環境問題
    從年齡群體上來看,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是5歲以下的兒童以及50歲至75歲的人群。  另據德國之聲中文網3月15日稱,今年2月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全球每年有超過550萬人因空氣汙染而死亡,其中超過半數案例發生在印度和中國。報告表示,如果當局不出臺更嚴格的環境法規,因為空氣汙染而死的人數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上升。
  • 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升至83.59歲,腦血管病仍是「頭號殺手」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洪忻 記者 劉峻 梅書華)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原標題: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摘掉B肝大國帽子……日前,國新辦就「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一系列數字見證了「健康中國
  • 報告顯示:韓朝兩國人均預期壽命相差11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宗澤】據韓聯社11月3日報導,經合組織韓國政策中心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以2015年為準,韓朝人均預期壽命差距超過11歲。具體來看,韓國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4.6歲,較朝鮮女性 (73.3歲)長壽11.3歲,韓國男性為78.0歲,較朝鮮男性(66.3歲)長壽11.7歲。  以女性為標準,1965年韓國女性的預期壽命為 57.6歲,朝鮮女性的人均壽命為54.6歲,兩者相差3.0歲,此後韓朝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差距逐漸縮小,到1990年兩者差距重新拉開至3.3 歲,2000年則增至11.3歲。
  • 衛健委:2018年我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健康狀況不...
    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19年11月1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
  • ...疫苗人體試驗初步結果,喝酒臉紅的人易患胃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
    新型抗愛滋疫苗取得重要進展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的最新一期,有關HIV疫苗的一項最新研究引人注目。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埃默裡大學等多家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檢驗了一種新型HIV疫苗的保護效果。在獼猴身上開展的實驗顯示,這種新疫苗產生了強有力的免疫應答,能更好地預防感染,並帶來持久的保護效果。
  • 人還活著就算預期壽命,科學家是如何辦到的?
    公共衛生系列科普 05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公報,2018年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可要說計算人均預期壽命,聽起來就有點「玄幻」了。給在世的人推算能活多少歲,科學家難道還會算命?既知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這代表2018年出生的孩子們,平均會活到2095年嗎?
  • 世衛組織:確信病毒來自自然界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5月2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3334416例累計死亡237943例世衛組織5月1日宣布:鑑於當前形勢新冠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同時表示
  • 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9日8:17(北京時間29日14:17...
    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9日8:17(北京時間29日14:17),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1000萬例,死亡病例近50萬例。 文/十門2020-06-29 18:20:24來源:FX168 世衛組織實時統計
  • ...1、全球疫情:據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9...
    【盤中回顧】6月29日歐市盤中要點回顧1、全球疫情:據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9日8:17(北京時間29日14:17),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1000萬例,死亡病例近50萬例。
  • 世衛警告:歐洲再次成為新冠疫情震中,每17秒就有1人病亡
    世衛警告:歐洲再次成為新冠疫情震中,每17秒就有1人病亡 時間:2020年11月20日 08:01:20&nbsp中財網   當地時間19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漢斯·克盧格在哥本哈根警告稱
  • 世界各國疫情最新消息情況 各國感染新型肺炎人數數據統計
    世界各國疫情最新消息情況>>  【世衛組織:中國之外新冠肺炎增加9751例,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61518例】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4日10時(北京時間14日17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9751例,達到61518例;中國以外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24例,達到2199
  • 朝鮮最新人口數據出爐:2551萬人,平均預期壽命71歲
    當天,朝鮮保健部門、相關單位幹部,駐朝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代表、世界糧食計劃署代表等國際組織代表處成員以及外國駐朝外交使節和使館成員出席該活動。朝鮮官方當天並未詳細報導當地人口數據。當地民眾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1歲。據聯合國6月17日發布《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的報告顯示,全球人口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4.2歲增至2019年的72.6歲,2050年有望增至77.1歲。可以看出,朝鮮目前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接近世界平均值。
  • 2020年美國死亡人數將創紀錄超過300萬 人均預期壽命最多可能減少3年
    據美聯社22日報導,2020年將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預計將首次超過300萬,初步數據顯示,死亡人數可能達到320萬以上,新冠病毒成為導致這一結果的關鍵因素。美聯社稱,美國死亡人數逐年增多,但2020年的數字將增長約15%,甚至更高。這將是1918年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 疫情之下,世衛組織建議立即戒菸
    關於菸草使用和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之間的關係,世衛組織5月11日發表了基於目前研究的最新聲明,聲明表示吸菸者發展為重症和出現死亡的風險更高,而且目前沒有足夠的信息證實菸草或尼古丁對於預防或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有任何關聯。資料圖 新華社發 趙玉國 攝全球每年有800多萬人死於菸草。
  • 世衛組織回應川普:病毒無國界,不能與地域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18日說,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20萬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該組織收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0萬例,死亡病例總數超過8000例。確診病例中80%來自西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