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預期壽命和死亡原因的趨勢,以及實現健康目標方面的進展,尤其是慢病和傳染病控制等重要的公共衛生目標實現情況。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以及其中的中國數據。
1. 哪個地區人口的健康壽命最長?
在2000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健康預期壽命也從平均59歲增長到63歲。換言之,人們不僅壽命更長,而且活得更健康了。這主要是由於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進展最大的是低收入國家,2000年至2016年期間,預期壽命提高了21%,即11歲;相比之下,高收入國家的預期壽命僅提高了4%,即3歲。
然而,不同地區的整體健康狀況仍然受到經濟因素的顯著影響。歐美地區的健康預期壽命總體更長。在中國,2016年整體預期壽命為76.4歲(男性75歲,女性77.9歲),健康預期壽命為68.7歲(男性68歲,女性69.3歲),在200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72歲和65歲。
▲2016年,全球不同區域人口,在一生時間中健康預期壽命的佔比。圓點越大,健康預期壽命越長。越偏右,預期壽命中,健康預期壽命佔比越高。(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翻譯:醫學新視點)
2. 母嬰、兒童死亡和傳染病死亡減少
全球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均取得了顯著改善。大多數孕產婦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在全球範圍內,2014年-2019年,熟練醫護人員接生了81%的嬰兒。在中國,2018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9/1000,新生兒死亡率為4/1000;2010-2019年由熟練醫護人員接生率為100%,2017年孕產婦死亡率為29/10萬人。
特定疾病疫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兒童死亡風險。全球範圍內,從2000年到2018年,百白破疫苗的全球覆蓋率從72%上升到86%。第二劑麻疹疫苗的覆蓋率從18%增加到69%。第三劑肺炎球菌疫苗覆蓋率從4%增加到47%。在中國,前兩種疫苗的接種率均達到了99%。
在傳染性疾病方面,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仍然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脅,儘管自2000年以來發病率有所下降。2014年後,大多數地區抗擊瘧疾的進展停滯不前。2000年至2018年期間,全球愛滋病毒感染率幾乎減少了一半,每千人感染從0.47減少到0.24,但當前的改善速度仍然無法在2030年之前結束愛滋病的流行。根據報告數據,2018年,中國結核發病率為61/10萬人,5歲以下兒童B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為0.83%,受瘧疾影響微弱。
3. 慢病流行和死亡均增加
令人揪心的是,相比上述傳染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和傷害導致的死亡改善速度更慢。
▲自2000年以來,特定死因死亡率的全球年度下降速度。非傳染性疾病死亡預防並不理想。(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翻譯:醫學新視點)
儘管慢病引起的死亡率有所改善,但由於患病率增加,非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總人數正在增加,這種趨勢遍及全球所有人群。
2016年,全世界71%的死亡可歸因於非傳染性疾病,1500萬例過早死亡中大多數(85%)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全球,有18%的人因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任一種而過早死亡。反觀背後的危險因素,近20年來全球成人肥胖率增加了50%,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翻倍,女性和男性成人中分別有31.7%和23.4%身體活動不足,高血壓、不健康飲食、飲酒等也都是可預防卻未得到足夠重視的方面。
在中國,因四大慢病而過早死亡的比例為17%。從部分危險因素來看,預防任重道遠:
2018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人均飲酒量為7升純酒精;
2018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4.7%;
2015年,中國成人高血壓(上壓>140 mgHg或下壓>90 mmHg)的年齡標化發病率19.2%;
2016年,5-19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為11.7%,成人年齡標化肥胖率為6.2%。
此外,空氣汙染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環境因素。2016年,全球空氣汙染導致約700萬人死亡,主要引發了中風、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和急性呼吸道感染。2016年,中國可歸因於空氣汙染(包括室內和大氣)的年齡標化死亡率為112.7/10萬人。
4. 醫療衛生資源和成本
報告指出,充分的醫療衛生人力對於強大的衛生系統至關重要。2017年,只有不到一半的世界人口能夠獲得基本衛生服務。40%多的國家每萬人口中只有不到10名醫生,55%以上的國家每萬人口擁有不到40名護理和助產人員。
在美洲和歐洲,分別每417人、每293人就有一名醫生;分別每120人、每123人就有一名護士/助產士。
根據2009-2018年數據,中國每1萬人醫生和護士/助產士數量分別為19.8和26.6人。
▲各地區醫生密度:每個醫生平均服務的人口數(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醫療費用是許多人面臨的另一項重大挑戰。根據目前趨勢,世衛組織估計,2020年全球近10億人(13%)需要把至少10%的家庭預算用於醫療衛生保健,在中國這一比例為19.7%。
此外,這份報告還強調了基礎環境衛生安全、可靠的衛生信息系統和數據等方面仍需加強投入。
對於該報告數據反映的最新健康趨勢,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指出:「好消息是,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日益健康長壽。而壞消息是進展速度太慢。」而且,新冠病毒疾病的大流行凸顯了衛生系統和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投資建設的重要性,「這是抵禦疫情,以及世界各地人們每天面臨的許多其他健康威脅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