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升至83.59歲,腦血管病仍是「頭號殺手」

2020-11-25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洪忻 記者 劉峻 梅書華)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

△ 2007-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趨勢圖

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十年增加了6.99歲

「評價一個城市的健康水平,不是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手術,老百姓關心的是能活多長,活得好不好。」據悉,2019年南京市戶籍人口期望壽命是83.59歲,男性為81.53歲,女性為85.77歲。與2019年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的76.6歲相比,十年時間,增長了6.99歲。

近十年來,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每年穩步增長,這得益於南京市居民生活水準、醫療救治、生態環境、疾病防控和婦幼保健等整體健康維護水平的提高。

△ 2010-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主要慢性病過早死亡概率趨勢圖

什麼是人均期望壽命?人均期望壽命是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三大核心指標之一,是指某一地區新出生人口未來存活年齡的平均值,也是衡量一個城市整體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標。人的壽命和遺傳、經濟發展、醫療衛生、生活習慣、教育環境等有關。

例如2018年中國人均期望壽命是77歲,指的是我國2018年出生的嬰兒,如果沒有意外,平均可以活到77歲。如果不是2018年出生的,就不屬於這個群體了。

腦血管病成南京市居民單病種首位死因

作為擁有850多萬常住人口的一線城市,南京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人口老齡化加劇,疾病譜轉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人民的健康需求不斷提升。

△ 2019年南京市分病種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

2019年,南京市居民死亡41848例。其中,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居民佔全死因的90.87%,與2018年的89.41%相比有上升趨勢。

△ 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疾病系統前十位死因構成

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疾病系統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及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佔全部死因的91.30%。

△ 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單病種前十位死因構成(%)

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單病種前五位死因依次是腦血管病、心臟病、肺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胃癌,佔全部死因的59.13%。

世界衛生組織將30-70歲(不包括70歲)發生的死亡定義為「早死」。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四類慢性病早死概率被WHO推薦為各國家評價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

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四類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為8.75%,較2018年下降7.8%。惡性腫瘤早死率為5.42%,居四類慢性病之首。男性四種慢性病早死率是女性的近兩倍。

氣溫驟降,謹防健康殺手

專家提醒,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沒有秘訣,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等是重點控制的危險因素。有關專家提醒市民,首先定期進行體檢,著重了解血壓、血糖、血脂以及體重變化,及時發現危險因素並找專業醫生進行幹預控制。其次,調整飲食結構,改變生活方式。限制鹽的攝入,清淡飲食。此外,要減肥,控制體重。

另外專家提醒,這兩天南京降溫,氣溫驟降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高血壓病人可能會有血壓劇烈波動甚至引起粥樣斑塊破裂或血管破裂,進而引發心肌梗死、腦梗塞、腦出血等,所以這些患者要特別注意保暖。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供圖)

相關焦點

  • 腦血管病是南京居民「頭號殺手」 心臟病、肺癌排名第二、第三
    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十年增加6.99歲什麼是人均期望壽命?
  • 2014年青島居民死因分析報告:頭號殺手竟是它
    居民死因前三位依次是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其中,惡性腫瘤造成16786人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31.06%,超越心臟病,成為居民死亡的「頭號殺手」。    男性死亡人數高於女性    2014年,我市通過死亡監測系統報告本市戶籍死亡54048人,男性為30860人,女性為23188人。
  • 市民健康三大殺手:惡性腫瘤 心臟病 腦血管病
    報告顯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居青島市居民死亡的前三位,佔死亡總數的76.8%。  報告  市民期望壽命為80.92歲   報告顯示,根據各區市上報的公安部門人口數據,2015年,我市通過死亡監測系統報告本市戶籍死亡56353人,男性為31719人,女性為24634人。
  • 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79.78歲蒼蠅密度下降7成
    本報記者 張蔚蔚 通訊員 施水泉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一個最新數據,杭州居民最近10年人均期望壽命提高3.31歲。2008年杭州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9.78歲。  10年來,我市傳染病死亡率總體呈下降趨勢,2008年杭州市報告甲、乙類傳死亡率0.25/10萬,與1999年比較,下降了57.83%。  各種傳染病發病率下降,疫苗作用功不可沒。如水痘疫苗的推廣使用,水痘爆發疫情由2004年122起下降到2009年11起。
  • 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4%  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今天上午,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即健康白皮書。  期望壽命比上一年增加0.12歲  2017年,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達到82.15歲,比2016年增加0.12歲,繼續處於國內前列,與世界排名靠前的日本(83.4歲)、中國香港(82.8歲)和瑞士(82.3歲)等發達國家與地區水平接近。
  • 北京居民期望壽命81.81歲 保持在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81歲,比2013年上升0.30歲,處於緩慢增長期,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北京市首次公布了16區縣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的情況,其中,西城區女性的期望壽命最高,達到86.82歲。
  • 北京人均壽命目前已達75.47歲 死亡率為全國最低
    北京人均壽命目前已達75.47歲 死亡率為全國最低 2002年9月18日14: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北京日報今天報導說
  • 遼寧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86歲 如果沒有意外竟然可以活這麼久?
    遼寧人均預期壽命78.86歲據遼寧省衛生健康委消息,目前遼寧省城鄉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86歲,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3.2/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下降到4.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5.1‰,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
  • 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謝學勤。人均期望壽命怎麼算人均期望壽命是國際通用的評價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標之一。
  • 廣東居民期望壽命達75.3歲 達中等發達國水平
    ■名詞解釋期望壽命專家解釋說,期望壽命受到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的影響,是反映一個社會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它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
  •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舉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2020年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昨日舉行,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凝聚世界防疫智慧 共抗全球疾病威脅」進行主題演講。
  • 世衛組織最新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17%因慢病過早死亡
    哪個地區人口的健康壽命最長? 在2000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健康預期壽命也從平均59歲增長到63歲。換言之,人們不僅壽命更長,而且活得更健康了。這主要是由於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
  •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 女孩比同齡男孩多6歲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女孩比同齡男孩多6歲】韓國統計局12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的韓國人平均預期壽命達83.3歲,比上一年出生的人平均預期壽命多6個月。韓聯社援引韓國統計局數據報導,2019年出生的女孩人均預期壽命達86.3歲,比同齡男孩多6歲。
  • 北京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附:自測表格)
    如果有神仙,每個人都想預測一下自己到底能活多少歲——上周,北京發布了「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雖說現在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受慢病影響大
    【閱讀提示】: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範圍內人口的預期壽命以及影響預期壽命的原因,也闡述了全球在慢病預防和傳染病控制等公共衛生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2000年至2016年,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主要是得益於在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的舉措得到了進展。而中國整體預期壽命為76.4歲(男性75歲,女性77.9歲)。
  • 中國人均壽命最長的城市,老人平均年齡達83歲,還是一座大城市
    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我老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比以前高了很多了,不過今天還是要跟大家說一說我國人均壽命最長的城市。這座城市說出來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會比驚訝,在絕大多數人眼裡城市悠閒,生活節奏慢的城市長壽的人應該比較多,比如成都,我國「最懶」的城市,幾乎是人們公認的休閒城市,那這裡的人均壽命真的長嗎?
  • 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青島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青島新聞網1月6日訊(記者 李麗濤)青島市孕產婦死亡率7.22/10萬,嬰兒死亡率1.89%,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今天上午,青島市衛健委召開「十三五」時期我市優化衛生健康服務發布會,向全市人民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 中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這些民謠曾是農民看病難的真實寫照。如今,這種情景正悄然轉變。  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覆蓋農村地區,參保人數達8.35億,參保率達95%,報銷最高限額達到當地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的6倍。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 衛健委:2018年我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健康狀況不...
    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19年11月1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
  • 湖北去年底百歲壽星2091人 人均期望壽命76.5歲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達到5902萬,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1107.85萬,佔總人口的18.7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715.64萬,佔總人口的12.1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72個百分點;100歲及以上人口2091人,年齡最大的老人為11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