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期望壽命81.81歲 保持在全國前列

2021-01-09 搜狐網

  昨天上午,北京市衛計委對外發布2014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健康白皮書),披露全市居民健康情況和衛生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81歲,比2013年上升0.30歲,處於緩慢增長期,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北京市首次公布了16區縣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的情況,其中,西城區女性的期望壽命最高,達到86.82歲。

  期望壽命

  西城女性最高為86.82歲

  健康白皮書公布數據,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81歲,比2013年上升0.30歲,處於緩慢增長期,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其中男性79.73歲,女性83.96歲,女性高於男性4.23歲,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

  今年,健康白皮書還首次公布了16區縣戶籍居民期望壽命情況。其中,東城區和西城區居民的期望壽命最高,均超過了84歲。西城女性的期望壽命更是達到了86.82歲。

  專家表示,在自然環境條件好,社會環境穩定,經濟發達、醫療衛

  生條件優越、科學文化素養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其人口的平均期望壽命較高,反之則較低。北京的各區縣期望壽命分布,基本符合這個規律。

  其中,東西城屬於首都功能核心區,人口老齡化情況嚴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其期望壽命與上海徐匯區、黃浦區基本持平,與香港(2013年)和日本東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

  而懷柔、平谷、密雲、延慶排名靠後區縣,也能達到與國內發達地區省會和副省級城市持平的狀態。

  據了解,期望壽命又叫平均期望壽命,即在某一死亡水平下,已經活到X歲的人們平均還有可能繼續存活的年數。期望壽命用來衡量人的壽命水平。其中「0歲平均期望壽命」是最具代表性的壽命指標,不受年齡構成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平均預期壽命可直接進行比較。

  記者還了解到,人均期望壽命的計算,從人口學角度是對同時出生的一批人追蹤,記下

  他們在各年齡段的死亡人數直到最後一個人壽命結束,然後根據這一批人活到不同年齡的人數計算平均壽命。最後,用這批人的平均壽命來假設一代人的平均壽命,這就是人均期望壽命。

  在實際計算時,利用各區縣人口和死亡數據,通過人口數據平滑和死亡漏報的調整校正,計算分年齡組死亡率,進而計算該區縣的平均期望壽命。

  名詞解釋

  死因分析

  惡性腫瘤仍是首位死因

  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為慢性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共佔全部死亡的73.2%。

  其中,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68.90/10萬,佔總死亡的27.1%,比2013年上升2.3%,已連續8年成為北京市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肝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列為惡性腫瘤死亡的前三位,分別佔惡性腫瘤死亡的31.5%、10.3%和10.2%。

  專家特意指出,在2013年惡性腫瘤新發病例中,女性的甲狀腺癌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和肺癌,出現了明顯的上升。由2004年的5.80/10萬上升至2013年的33.88/10萬,由2004年的第九位升至2013年的第三位。

  對此,專家解釋稱,北京市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變化趨勢與美國、韓國等相符。究其原因,與臨床檢出技術水平提高、體檢時B超廣泛應用有關。但儘管發病率增長極快,甲狀腺癌死亡率並沒有明顯上升,公眾無需過度緊張。

  人口結構

  10歲以下兒童數量增加

  與往年相比,健康白皮書今年新增加了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圖,顯示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

  市衛計委負責人公布,2014年我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01.0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2.6%;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萬人,佔戶籍人口的15.3%,老齡人口的比例進一步加大。同時近幾年北京市出生率穩中有升,10歲以下兒童數量增加,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

  北京市人口金字塔與全國基本一致,目前北京的「人口金字塔」呈紡錘形,更接近收縮性狀況,這意味著未來北京的人口呈減少趨勢。從金字塔結構看,目前,本市25-35歲,以及45-60歲是人口金字塔上人數最多的兩個人群,同時10歲以下兒童數量在增加,人口金字塔底部有變寬趨勢。

  專家介紹,人口負擔程度一般由撫養係數反映,即需要撫養的少年兒童人口和老年人口與勞動適齡人口的比例。通常,將0-14歲和65歲以上人口定義為非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以上人口為勞動年齡人口。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總負擔,已從2009年的29.38%增長到2014年的35.54%,並出現了少兒負擔係數和老年人口負擔雙增長的局面。

  報告看點

  中小學生

  「眼鏡」少了「小胖子」多了

  健康白皮書顯示,2013-2014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0.7%,比上學年度下降3.7%,但仍處於較高水平。

  此外,數據顯示,2013-2014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5.6%,與上學年度相比上升2.6%。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導致兒童青少年過早患上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2013年北京市對肥胖兒童進行的健康評估結果顯示,肥胖學生高血

  壓檢出率為30.7%,高血糖檢出率為66.6%,血脂異常檢出率為43.2%,脂肪肝檢出率為16.0%,高尿酸檢出率為39.7%。

  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肥胖學生已經表現出嚴重的慢性病體徵,慢性病呈現出低齡化趨勢。除了肥胖,仍有其他危險因素並存,比如,攝入含糖飲料過多、運動不足等。開展青少年疾病的早期預防對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有深遠意義,應從飲食、體育鍛鍊等生活方式入手,降低慢性病危險因素。

  生活方式

  吸菸的少了愛運動的多了

  健康白皮書顯示,經過多年的全民健康促進開展,北京市民的生活習慣也在逐漸改變,健康生活方式也在逐步形成。

  2014年,全市開展的北京市居民慢性疾病及相關危險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北京18\u201479歲常住居民吸菸率為28.6%,比2011年下降2.7%;飲酒率為31.2%,比2011年下降33.3%;體力活動不足率為26.0%,比2011年降低18.0%。

  此外調查顯示,2014年北京市18-79歲常住居民活動不足率為26.0%,比 2011年(31.7%)降低了18.0%。其中,男性的體力活動不足率高於女性,城區居民的體力活動不足率高於郊區。數據顯示,男性體力活動不足最長發生在30-39歲年齡組間,達到了33.6%。

  專家表示,這些指標都說明,北京市居民正在逐漸遠離吸菸、過量飲酒、不運動的不良生活方式,近年來不斷開展的健康知識普及活動和健康促進活動正在逐步讓北京市民將健康的理念轉化為健康的行動。

http://news.sohu.com/20150630/n415871711.shtml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京華時報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5-06/30/content_211774.htm report 3420 昨天上午,北京市衛計委對外發布2014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健康白皮書),披露全市居民健康情況和衛生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數據顯示,2014

相關焦點

  • 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4%  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今天上午,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即健康白皮書。這也是北京市政府連續第九年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  期望壽命比上一年增加0.12歲  2017年,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達到82.15歲,比2016年增加0.12歲,繼續處於國內前列,與世界排名靠前的日本(83.4歲)、中國香港(82.8歲)和瑞士(82.3歲)等發達國家與地區水平接近。
  •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舉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2020年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昨日舉行,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凝聚世界防疫智慧 共抗全球疾病威脅」進行主題演講。
  • 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青島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青島新聞網1月6日訊(記者 李麗濤)青島市孕產婦死亡率7.22/10萬,嬰兒死亡率1.89%,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今天上午,青島市衛健委召開「十三五」時期我市優化衛生健康服務發布會,向全市人民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 北京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附:自測表格)
    如果有神仙,每個人都想預測一下自己到底能活多少歲——上周,北京發布了「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雖說現在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 北京首次描繪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
    北京人的期望壽命越來越長,惡性腫瘤、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病也隨之增多,而且還在向年輕人和孩子蔓延。市衛計委昨天發布《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首次描繪本市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圖。  這是本市連續第六年以市政府的名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健康白皮書,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金字塔」圖顯示,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每5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 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謝學勤。人均期望壽命怎麼算人均期望壽命是國際通用的評價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標之一。
  • 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升至83.59歲,腦血管病仍是「頭號殺手」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洪忻 記者 劉峻 梅書華)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
  • 目前中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目前,全國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1.96%,母嬰安全得到有效保證。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成就顯著,人群健康狀況持續改善。目前,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嬰兒死亡率為15.3%。,孕產婦死亡率為36.6/10萬,兩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
  • 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79.78歲蒼蠅密度下降7成
    本報記者 張蔚蔚 通訊員 施水泉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一個最新數據,杭州居民最近10年人均期望壽命提高3.31歲。2008年杭州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9.78歲。  目前全市隨訪管理的HIV感染者392人,隨訪率達到94.1%,隨訪管理的愛滋病病人81人,隨訪率達到98.8%。這體現了一座城市對健康人群和感染人群負責任的姿態。  10年來,我市傳染病死亡率總體呈下降趨勢,2008年杭州市報告甲、乙類傳死亡率0.25/10萬,與1999年比較,下降了57.83%。  各種傳染病發病率下降,疫苗作用功不可沒。
  • 廣東居民期望壽命達75.3歲 達中等發達國水平
    ■名詞解釋期望壽命專家解釋說,期望壽命受到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的影響,是反映一個社會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它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
  • 81.6%公眾贊成「基礎科學研究是必要的」
    中青在線北京9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天,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期間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發布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報告(2018年)》(以下稱報告),其中提到,2018年有82.6%的公眾贊成「現代科學技術將給我們後代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 中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47.7/10萬下降到2009年的31.9/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19%。下降到2009年的13.8%。,總體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為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國拉開了新一輪醫改大幕。
  • 演員布萊恩·丹內利去世享年81歲
    美國演員、製片人、導演、編劇,兩度獲託尼獎的布萊恩·丹內利於當地時間4月15日晚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家中逝世,享年81歲,老爺子一路走好。美國演員、製片人、導演、編劇,兩度獲託尼獎的布萊恩·丹內利於當地時間4月15日晚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家中逝世,享年81歲,老爺子一路走好。
  • 世界各國人口壽命排名 中國第八十一位
    環球在線消息:國際衛生組織公布了該組織對192個成員國居民健康壽命的預測及排名順序,預測出的健康壽命已減去居民一生中可能罹患疾病的時間。在預測過程中,研究人員主要考慮了各國居民各種常見病和流行病的發病率、居民的生活習慣、暴力傾向、飲食結構、吸菸及酗酒者佔全國的人口比例、醫療衛生條件以及地理環境和氣候等多種因素。
  • 澳洲發現罕見熱帶魚,讓研究員驚訝的是,它已經81歲了
    近日,在澳大利亞,研究者們發現了一條活了81歲的熱帶魚,它是一條斑點笛鯛,它的出現也刷新了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魚記錄,在同一批海域中,除了這條81歲的熱帶魚之外,研究者還發現了一條79歲的熱帶魚,它是一條白斑笛鯛。這樣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珊瑚礁》雜誌上。
  • 平均壽命80歲,北京上海領先全國,快來看看永安人的平均壽命是多長
    那麼咱們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歲呢?福建省的人平均壽命是多少歲?永安人的又是多少呢?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人均壽命只有35歲,到了1978年,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68.2歲,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在過去的15年裡,世界範圍內的壽命增長了約五年。2019年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18部門聯合印發方案;202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 美媒:紐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亞裔生育率高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市衛生局近日發布了2018年度生命統計,報告發現,在過去10年中,紐約市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且所有種族的預期壽命都有所增加。嬰兒死亡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出生率下降。在2018年,嬰兒的死亡率達到每1000個生產出的嬰兒中死亡3.9的新低,比2017年(4.3%)下降了9.3%。由於死亡人數少,死亡率每年都會波動。
  • 腦血管病是南京居民「頭號殺手」 心臟病、肺癌排名第二、第三
    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十年增加6.99歲什麼是人均期望壽命?
  • 2015年全球衛生統計:人口壽命增長 兒童死亡減半
    原標題:2015年全球衛生統計:人口壽命增長 兒童死亡減半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電 世界衛生組織13日發布2015年世界衛生統計。該統計報告顯示全世界人口預期壽命較以往有所增長,兒童死亡數有較大幅度下降。   根據世衛報告,全球人口預期壽命為71歲,其中女性73歲、男性68歲。
  • 摩洛哥81歲老婦懷孕46年 終生「化石胎」
    據英國媒體昨天報導,現年81歲的摩洛哥老婦扎赫拉·阿博塔利布從1955年就開始懷孕,然而懷胎40周後,她腹中的胎兒卻始終沒有生下來,扎赫拉以為胎兒在腹中睡著了,並拒絕接受剖腹產手術。     從那以來,這個胎兒在她腹中竟「睡」了46年,直到2001年她因為腹痛被送進醫院,醫生震驚地發現,她腹中的胎兒已經成了木乃伊狀的「化石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