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4%

  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今天上午,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即健康白皮書。這也是北京市政府連續第九年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

  期望壽命比上一年增加0.12歲

  2017年,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達到82.15歲,比2016年增加0.12歲,繼續處於國內前列,與世界排名靠前的日本(83.4歲)、中國香港(82.8歲)和瑞士(82.3歲)等發達國家與地區水平接近。

  2017年,北京30至70歲戶籍居民主要慢性病過早死亡概率為10.8%,比2016年下降0.92%。與世界相關國家相比,該指標已處於高收入國家水平。

  專家分析,健康環境持續改善,醫療衛生、空氣品質、食品、飲用水等保障水平不斷增強,是居民期望壽命繼續增長的主要原因。但居民期望壽命增長受多種因素影響,未來本市居民期望壽命將逐漸進入平臺期,增長趨勢會減慢。

  慢性疾病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4%

  2017年,本市戶籍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排名前三位的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與2016年相同,共佔全部死亡的71.7%。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了3.6%,心臟病死亡率上升了5.2%,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2.4%。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市戶籍居民男性惡性腫瘤發病順位前三位的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和肝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順位前三位的依次為乳腺癌、肺癌和甲狀腺癌,較上年發病順位沒有變化。

  專家預測,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比例增加,慢性病造成的健康危害在今後數年還會顯現,預防和控制慢性病仍然是當務之急。

  中小學生體質優良率同比提高6%

  2017年,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及格及以上比例達到93%,較上一年提高0.1%;良好率達到50%,較上年提高了6%;優秀率達到13%,較上年提高了6%。6至17歲男生和女生身高較2016年平均增長0.17釐米和0.08釐米,17歲年齡組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別為175.7釐米和163.2釐米,城鄉學生身高差距持續縮小。

  2016至2017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8.6%,與上學年度基本持平。從近9年的學生視力不良患病率趨勢分析結果可見,本市連續4年呈現下降趨勢,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上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初見成效。

  蟲媒傳染病蚊蠅蟑螂密度有所上升

  近年來,全球蟲媒傳染病發病呈上升趨勢,流行區域不斷擴展,2017年我國氣溫偏高,降水略偏多,可能出於這個自然原因,2017年北京市平均蚊密度值為1.47,比2016年上升了15.7%;平均蠅密度值為5.41,比上年增加了26.7%;平均蟑螂密度值和鼠密度值分別比上年增加了17.8%和7.2%。

  另一方面,環境汙水、生活垃圾都是蚊蠅滋生的重要條件,因此今年市愛衛會和市衛生計生委開展了「清潔家園,滅蚊防病」活動,由政府主導,專業機構實施,同時也號召廣大市民和單位積極參與,共同消滅病媒生物威脅,攜手保障我們的健康安全。

  ■調查

  九成以上患者對就醫狀況滿意

  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在全市3700餘家醫療機構通過設立醫事服務費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促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白皮書顯示,改革以來,北京三級、二級醫療機構門急診診療人次較上一年減少11.7%和2.3%,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增長了16.4%,城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0%以上;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8.6天,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0.7天;二、三級醫院藥佔比已從改革前的43%下降到34%。

  改革後,北京累計節約醫藥費用67.4億元;城鄉醫療保險患者個人負擔總體平穩,社會救助對象門診、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範圍內人均負擔均減少了30%左右。

  調查顯示,91.7%的患者支持醫藥分開綜合改革,90%以上的患者對就醫狀況表示滿意,醫改工作成效明顯。(記者 賈曉宏)

相關焦點

  • 北京居民期望壽命81.81歲 保持在全國前列
    昨天上午,北京市衛計委對外發布2014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健康白皮書),披露全市居民健康情況和衛生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81歲,比2013年上升0.30歲,處於緩慢增長期,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
  •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舉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2020年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昨日舉行,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凝聚世界防疫智慧 共抗全球疾病威脅」進行主題演講。
  • 北京首次描繪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
    市衛計委昨天發布《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首次描繪本市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圖。  這是本市連續第六年以市政府的名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健康白皮書,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金字塔」圖顯示,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每5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 北京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60歲以上超五分之一
    北京人的期望壽命越來越長,惡性腫瘤、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病也隨之增多,而且還在向年輕人和孩子蔓延。市衛計委昨天發布《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首次描繪本市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圖。  這是本市連續第六年以市政府的名義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健康白皮書,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金字塔」圖顯示,北京市戶籍居民的人口負擔正在逐步加重,每5個北京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看點一  北京已完全進入老齡社會  戶籍居民「人口金字塔」是今年健康白皮書新增的一項內容。
  • 北京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附:自測表格)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心願。如果有神仙,每個人都想預測一下自己到底能活多少歲——上周,北京發布了「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雖說現在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 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原標題: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本周,北京發布了
  • 中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覆蓋農村地區,參保人數達8.35億,參保率達95%,報銷最高限額達到當地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的6倍。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47.7/10萬下降到2009年的31.9/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19%。下降到2009年的13.8%。
  • 廣東居民期望壽命達75.3歲 達中等發達國水平
    ■名詞解釋期望壽命專家解釋說,期望壽命受到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的影響,是反映一個社會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它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
  • 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升至83.59歲,腦血管病仍是「頭號殺手」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洪忻 記者 劉峻 梅書華)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
  • 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79.78歲蒼蠅密度下降7成
    本報記者 張蔚蔚 通訊員 施水泉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一個最新數據,杭州居民最近10年人均期望壽命提高3.31歲。2008年杭州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9.78歲。有一名外來兒童,為了及時給他接種麻疹疫苗,該中心專業人員與孩子爸爸聯繫15次才成功——前三次爸爸不在家,奶奶不識字、耳背,讓她通知兒子讓孫子打疫苗都辦不成;後來總算要來了爸爸的手機號碼,三次打電話都關機;再發簡訊,沒有來;再打電話,終於通了,說是找不到接種點,最後疾控人員把他和孩子接到接種點才完成這一疫苗的接種。  據了解,疾控中心僅開展15歲以下兒童B肝疫苗查漏補種就近12萬劑次。
  • 平均壽命80歲,北京上海領先全國,快來看看永安人的平均壽命是多長
    說到健康長壽,那應該是每個人的美好願望。中國人自古就有祝福別人健康長壽的祝福語。比如壽比南山不老松什麼的。那麼咱們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歲呢?福建省的人平均壽命是多少歲?永安人的又是多少呢?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人均壽命只有35歲,到了1978年,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68.2歲,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在過去的15年裡,世界範圍內的壽命增長了約五年。2019年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18部門聯合印發方案;202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而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情況來看,上海、北京均已超過80歲,遙遙領先於中國其他省份和地區。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原標題: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摘掉B肝大國帽子……日前,國新辦就「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一系列數字見證了「健康中國
  • 韓國人最新平均壽命已達82.4歲,但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健康
    據《韓國時報》,韓國人的平均壽命已超過其他發達國家,可是韓國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並不放心。據韓國統計局5日發布的數據,2016年出生的嬰兒平均壽命預計可達82.4歲,比上一年出生的嬰兒提高了0.3歲。
  • 韓國人預期壽命為82.7歲,較經合組織平均值大2歲
    據韓聯社25日消息,據韓國保健福祉部22日公布的對「經合組織衛生統計」資料的分析結果,2018年韓國人的預期壽命為82.7歲(男79.7歲、女85.7歲),較經合組織平均值大2歲。從健康隱患來看,2018年15歲以上人口的吸菸率和一年人均純酒精消費量分別為17.5%和8.5升,均與經合組織平均值(分別為17%、8.8升)相差不大。該兩個指標均自2008年以來連續10年呈下降趨勢。
  • 目前中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成就顯著,人群健康狀況持續改善。目前,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嬰兒死亡率為15.3%。,孕產婦死亡率為36.6/10萬,兩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  新農合實現以縣為單位全覆蓋,8億多農民看病有保障  「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
  • 遼寧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86歲 如果沒有意外竟然可以活這麼久?
    遼寧人均預期壽命78.86歲據遼寧省衛生健康委消息,目前遼寧省城鄉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86歲,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3.2/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下降到4.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5.1‰,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
  • 【解讀】《天津市居民健康狀況報告(2018年度)》核心內容圖解
    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我市人口基本健康指標繼續位於全國前列 期望壽命 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壽命為81.69歲,連續8年超過81歲。
  • 「2019年南通市居民慢性病與死因報告」出爐
    期望壽命、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等指標是「健康中國」「健康南通」建設以及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2日,市衛健委正式發布「2019年南通市居民慢性病與死因報告」。去年全市腫瘤新發超3萬例世界衛生組織將死亡原因簡略分為三類:傳染性疾病、營養不良和母嬰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性病);損傷與中毒。
  •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在京發布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繼續...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聯合發布了《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發布會上,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副主任趙恩國介紹了《白皮書》的編撰背景和主要內容,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教授進行了專家解讀,並就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自2013年起,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編撰發布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為社會各界提供一個了解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
  • 2014年青島居民死因分析報告:頭號殺手竟是它
    青島新聞網8月12日訊 8月11日,青島市衛計委發布《2014年青島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我市死亡人數為54048人,男性人數明顯高於女性。居民死因前三位依次是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其中,惡性腫瘤造成16786人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31.06%,超越心臟病,成為居民死亡的「頭號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