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2020-12-05 中國法院網

2010-10-12 09:17:00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白劍峰

  「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這些民謠曾是農民看病難的真實寫照。如今,這種情景正悄然轉變。

  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覆蓋農村地區,參保人數達8.35億,參保率達95%,報銷最高限額達到當地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的6倍。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47.7/10萬下降到2009年的31.9/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19%。下降到2009年的13.8%。,總體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為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國拉開了新一輪醫改大幕。自2006年6月醫改啟動以來,醫改方案經歷了近3年的醞釀、討論和修改。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公布。新醫改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這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創新。

  病有所醫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如今這一夢想變成現實。新醫改作為一項惠及13億人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奠定了基石。

  構築公共衛生防線,讓群眾「少得病」

  公共衛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防線。新醫改提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其目標是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最終使廣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從2009年開始,我國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09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低於15元。

  2009年6月,我國啟動6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目前,已為2878萬人補種B肝疫苗,為21萬貧困白內障患者開展手術,為98萬婦女開展乳腺癌檢查,為149萬婦女開展宮頸癌檢查,為319萬農村婦女補服葉酸,為627萬農村婦女住院分娩提供補助。另外,6個省份制定實施了消除燃煤型氟中毒方案。

  「十一五」期間,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不斷增強,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讚譽。目前,我國已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38種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體系,形成了疫情分析和定期發布制度。全國傳染病報告及時率超過90%,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2009年,全球暴發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成立了以衛生部牽頭的多部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我國在全球率先研製生產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種人數超過1億人,最大程度地減緩了疫情擴散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發生,有效減輕了疫情對人民群眾健康的危害。

  2005年,我國向世界承諾2012年消除麻疹。隨後,衛生部制訂了《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2009年9月,我國啟動了麻疹疫苗強化免疫行動,1億多名城鄉兒童免費接種了疫苗。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破解「看病難」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由於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城市醫療資源過度集中,農村和基層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導致「看病難」日益突出。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58.4億元,支持近5萬個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其中縣級醫院近2000個,鄉鎮衛生院23000個,村衛生室200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82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116個。900所城市三級醫院與2200所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和協作關係,並通過培養培訓、對口支援、執業醫師招聘等多種手段,改善基層服務條件,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破解「看病難」,人才是關鍵。從2010年起,我國計劃在3年內培養6萬名全科醫生,基本實現城市每萬名居民有1—2名全科醫生,農村每個鄉鎮衛生院有1名全科醫生。為此,國家還免費為西部地區定向培養醫學生,今年已招收5000名農村免費醫學生。

  2010年2月,《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公布,標誌著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破冰起航。16個城市作為國家級試點,各省(市、區)分別選擇1至2個城市作為試點。

  「十一五」期間,各地公立醫院紛紛推出優質服務舉措,例如電話網絡預約掛號、同級醫院檢查結果互認、持卡就醫實時結算、先診療後付費等,方便了患者就醫。

  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位患肺纖維化病的李女士來複診,藥費共計1406元。在刷完醫保卡後,她只支付了自付部分,實際交款176元。目前,在北京市1800家醫保定點醫院中,1600多家已經開通門診實時結算功能,解決了1000多萬人的「報銷難」問題。

  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緩解「看病貴」

  今年6月2日,在湖南省兒童醫院的病房裡,5歲的小飛燕因患先天性心臟病,正在等待手術。她的父母是湖南省常德市澧縣萬紅村農民,靠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湊夠手術費用。幸運的是,她趕上了湖南省新農合兒童先心病醫療救治新政策,因此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2010年,衛生部出臺了提高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的政策。在試點地區,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兩類疾病6個病種納入報銷範圍。根據規定,新農合的補償比例達到70%,醫療救助基金還可對貧困患者再次補助。這是我國醫療保障和醫療救助制度日趨完善的一個縮影。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是新醫改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超過4億人,加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8.35億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城鄉居民超過12億人。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一項重大惠民政策。2009年8月,我國正式啟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307種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平均降價幅度達30%。目前,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已在全國30%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北京、天津、寧夏在政府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

  「十一五」是政府投入衛生事業力度最大的時期,2006—2009年,中央財政合計安排衛生事業資金1852.9億元。2009年與2005年相比,在衛生總費用中,政府衛生支出所佔比重從17.93%增加到27.23%,社會衛生支出比重從29.87%增加到34.57%,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從52.21%下降到38.19%。居民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狀況顯著改善,群眾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

相關焦點

  • 廣東居民期望壽命達75.3歲 達中等發達國水平
    ■名詞解釋期望壽命專家解釋說,期望壽命受到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的影響,是反映一個社會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它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
  • 遼寧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86歲 如果沒有意外竟然可以活這麼久?
    遼寧人均預期壽命78.86歲據遼寧省衛生健康委消息,目前遼寧省城鄉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78.86歲,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3.2/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下降到4.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5.1‰,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
  •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舉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  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2.3歲  2020年服貿會公共衛生論壇昨日舉行,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凝聚世界防疫智慧 共抗全球疾病威脅」進行主題演講。
  • 目前中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 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目前,全國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1.96%,母嬰安全得到有效保證。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成就顯著,人群健康狀況持續改善。目前,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嬰兒死亡率為15.3%。,孕產婦死亡率為36.6/10萬,兩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
  • 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北京連續第9年發布健康白皮書 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4%  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82.15歲  今天上午,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即健康白皮書。這也是北京市政府連續第九年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相關數據。  期望壽命比上一年增加0.12歲  2017年,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達到82.15歲,比2016年增加0.12歲,繼續處於國內前列,與世界排名靠前的日本(83.4歲)、中國香港(82.8歲)和瑞士(82.3歲)等發達國家與地區水平接近。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原標題: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摘掉B肝大國帽子……日前,國新辦就「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一系列數字見證了「健康中國
  • 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升至83.59歲,腦血管病仍是「頭號殺手」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洪忻 記者 劉峻 梅書華)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
  • 北京居民期望壽命81.81歲 保持在全國前列
    北京市首次公布了16區縣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的情況,其中,西城區女性的期望壽命最高,達到86.82歲。  期望壽命  西城女性最高為86.82歲  健康白皮書公布數據,2014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期望壽命為81.81歲,比2013年上升0.30歲,處於緩慢增長期,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
  • 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79.78歲蒼蠅密度下降7成
    本報記者 張蔚蔚 通訊員 施水泉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一個最新數據,杭州居民最近10年人均期望壽命提高3.31歲。2008年杭州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9.78歲。  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所長許二萍說,提高一個百分點都很難。有一名外來兒童,為了及時給他接種麻疹疫苗,該中心專業人員與孩子爸爸聯繫15次才成功——前三次爸爸不在家,奶奶不識字、耳背,讓她通知兒子讓孫子打疫苗都辦不成;後來總算要來了爸爸的手機號碼,三次打電話都關機;再發簡訊,沒有來;再打電話,終於通了,說是找不到接種點,最後疾控人員把他和孩子接到接種點才完成這一疫苗的接種。
  • 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謝學勤。人均期望壽命怎麼算人均期望壽命是國際通用的評價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標之一。
  • 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青島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青島新聞網1月6日訊(記者 李麗濤)青島市孕產婦死亡率7.22/10萬,嬰兒死亡率1.89%,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今天上午,青島市衛健委召開「十三五」時期我市優化衛生健康服務發布會,向全市人民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 湖北去年底百歲壽星2091人 人均期望壽命76.5歲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達到5902萬,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1107.85萬,佔總人口的18.7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715.64萬,佔總人口的12.1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72個百分點;100歲及以上人口2091人,年齡最大的老人為114歲。
  • 北京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附:自測表格)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心願。如果有神仙,每個人都想預測一下自己到底能活多少歲——上周,北京發布了「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雖說現在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 重慶人健康狀況如何?哪些疾病高發?
    人均期望壽命是多少?近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了《重慶市2019年度居民健康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9年重慶市人均期望壽命為77.85歲。>網絡圖重慶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增長2.15歲《報告》顯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3124.32
  • 衛健委:2018年我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健康狀況不...
    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19年11月1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
  • 腦血管病是南京居民「頭號殺手」 心臟病、肺癌排名第二、第三
    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十年增加6.99歲什麼是人均期望壽命?
  • 山東人均日食鹽攝入量從12.5克下降到10.1克
    五年來,山東人均期望壽命78.5歲,比「十一五」末增長2.04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至4.53‰、5.58‰和12.62/10萬,分別比2012年下降1.74‰、1.86‰和6.32/10萬,
  • 從《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看健康挑戰
    抽出點時間了解一下近幾年我國居民總體健康狀況,在新的一年,儘早為自己的健康制定一個小目標。吃的好點,不是每日大魚大肉;強身健體,不是勤快起來就玩命地鍛鍊,懶的時候一動不動。 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
  •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城市應具備五種特徵
    每隔500米就會有一個公園,在每個集鎮區都有10公頃的公園規劃面積,據統計,新加坡的公園數量達340個,現今綠化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45%,綠化覆蓋率超過80%。 國民健康狀況成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 調查顯示:中國城鄉居民總體健康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慢性病患病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慢病管理工作穩步推進,防控形勢仍面臨較大壓力;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狀況總體改善,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穩步提高;健康影響因素有所改善,但重視程度和幹預力度仍需加大。
  • 蕪湖將成為「長壽之城」 人均預期壽命指標是這個數字
    12月22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美好蕪湖『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衛生健康發展主要成就專場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市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成熟,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