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年的你,不知身體可好?
抽出點時間了解一下近幾年我國居民總體健康狀況,在新的一年,儘早為自己的健康制定一個小目標。吃的好點,不是每日大魚大肉;強身健體,不是勤快起來就玩命地鍛鍊,懶的時候一動不動。
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
2015-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根據監測結果編寫形成《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監測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建設和健康扶貧等民生工程的深入推進,我國營養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
一是居民體格發育與營養不足問題持續改善,城鄉差異逐步縮小。
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充足,優質蛋白攝入不斷增加。
居民平均身高繼續增長。
成人:我國18-44歲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
青少年:6-17歲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齡組身高平均分別增加了1.6釐米和1釐米。
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持續改善。
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均已實現2020年國家規劃目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農村兒童的生長遲緩問題得到了根本改善,農村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由2015年的11.3%降至5.8%;6-17歲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率從4.7%降到了2.2%。
居民貧血問題持續改善。
成人、6-17歲兒童青少年、孕婦的貧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貧血率為8.7%;
6-17歲兒童青少年貧血率為6.1%;
孕婦貧血率為13.6%;
2015年發布的數據為:6歲及以上居民貧血率為9.7%。其中6-11歲兒童和孕婦貧血率分別為5.0%和17.2%。
二是居民健康意識逐步增強,部分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流行水平呈現下降趨勢。
近年來,居民吸菸率、二手菸暴露率、經常飲酒率均有所下降。
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成人30天內飲酒率超過四分之一;
2015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吸菸人數超過3億,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8.1%,其中男性吸菸率高達52.9%。
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攝入量為3升,飲酒者中有害飲酒率為9.3%,其中男性為11.1%。
身體活動不足問題普遍存在。
2015年數據表明:成人經常鍛鍊率為18.7%。
家庭減鹽取得成效。
居民對自己健康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定期測量體重、血壓、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標的人群比例顯著增加。
18歲及以上居民中,有近60%的人過去一個月內測量過體重;
40歲及以上居民中,未診斷為高血壓的人近3個月內血壓檢測率達50.1%;未診斷為糖尿病的人年度血糖檢測率為39.3%;未診斷為血脂異常的人年度血脂檢測率為29.2%。
三是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性病導致的勞動力損失明顯減少。
我國居民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四類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為16.5%,與2015年公布的18.5%相比下降了2個百分點,降幅達10.8%,提前實現2020年國家規劃目標。
重視精神衛生。
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為4.98%。
健康狀況面臨的挑戰
一是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不合理問題突出。
膳食脂肪的供能比持續上升,已經達到了34.6%,多於整個日常消耗的1/3。農村首次突破30%推薦上限。
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仍遠高於推薦值。
同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應引起關注。
水果、豆及豆製品、奶類消費量不足。
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
吸菸、過量飲酒、身體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行為危險因素。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
超重肥胖情況
這一輪的監測結果顯示,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超重肥胖率超過50%)。
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女性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公斤和59公斤,相比2015年,分別增加了3.4和1.7公斤。
6-17歲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達到了19%;
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肥胖率達到10.4%。
2015年公布的數據為,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
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
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發病率情況。
重點慢性病死亡情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健康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但隨著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斷延長,加之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和行為危險因素流行對慢性病發病的影響,我國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將不斷擴大,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會持續增加。
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防控工作仍面臨巨大的挑戰。
2015年發布的數據: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為533/10萬,佔總死亡人數的86.6%。心腦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佔總死亡的79.4%。
三是部分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如嬰幼兒、育齡婦女和高齡老年人面臨的重要微量營養素缺乏等問題仍需要引起關注。
面對當前仍然嚴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將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合理膳食和重大慢病防治納入健康中國行動。從政府、社會、個人(家庭)3個層面協同推進實施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和國民營養計劃。
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密不可分。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貫穿全生命周期,要從女性備孕、母親孕期開始,從兒童青少年時期抓起。
為了應對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與教育、市場監管、體育、共青團中央、婦聯等6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這個方案以強化家庭、學校、醫療機構、政府四個層面的責任為核心,對未來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提出了目標要求和具體落實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遏制,全面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
資料來源:國新網
撰稿:dongli
編輯:黃 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