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據估算,2018年全球超過8.2億人沒有充足的食物,高於前一年的8.11億人,世界飢餓人口連續第三年出現增長。
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公號(2019年7月15日)
2019年7月15日,紐約 —據估算,2018年全球超過8.2億人沒有充足的食物,高於前一年的8.11億人,世界飢餓人口連續第三年出現增長。這表明到2030年實現零飢餓可持續發展目標存在巨大挑戰,今日發布的最新《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年度報告稱。
報告指出,將發育遲緩的兒童人數減少一半以及減少出生體重不足的嬰兒的目標進展太慢,這也使可持續發展目標2的營養目標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與此同時,除了上述挑戰外,所有地區的超重和肥胖人口都在持續增加,特別是學齡兒童和成人。
在各大洲,女性陷入糧食不安全境地的可能性高於男性,其中拉丁美洲的男女比例差異最大。
「我們必須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來應對這些令人擔憂的趨勢,不僅在行動規模上如此,在多部門合作方面也是如此,」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基會)、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負責人在該報告的聯合序言中如此敦促各方。
在許多經濟發展滯後的國家,飢餓現象正在加劇,特別是在中等收入國家和那些嚴重依賴國際初級商品貿易的國家。這一聯合國年度報告還發現,在許多飢餓人口不斷增加的國家,收入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使貧困、脆弱或邊緣化群體更難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和衰退。
上述聯合國機構的負責人說:「我們必須推動扶貧和包容性的結構轉型,重點關注居民,將社區置於中心位置,以減少經濟脆弱性,並使消除飢餓、糧食不安全和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的工作按計劃推進。」
非洲和亞洲進展緩慢
非洲的情況最令人震驚,因為該區域的飢餓率最高,且幾乎所有分區域的飢餓率都在緩慢、穩步的上升。東部非洲的情況尤為嚴重,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30.8%)營養不足。除氣候和衝突外,經濟增長放緩和衰退也是推動因素。自2011年以來,因經濟增長放緩或停滯而發生飢餓的國家幾乎有一半位於非洲。
營養不足人口最多的洲是亞洲(超過5億人口),其大多數生活在南亞國家。將非洲和亞洲加以合併計算,其在全球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最高,佔全世界發育遲緩兒童人數和消瘦兒童人數的比例均達到十分之九以上。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三分之一的兒童發育遲緩。
除了發育遲緩和消瘦的問題外,亞洲和非洲還擁有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重兒童,超重主要是由於攝入不健康飲食所致。
不止於飢餓
今年的報告介紹了用于衡量糧食不安全嚴重程度和監測可持續發展目標2實施進展的新指標: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該指標基於糧食不安全體驗量表(FIES),通過調查直接收集人們在過去1年中的食物獲取情況數據。中度糧食不安全的人口不確定未來能否獲取食物,因此不得不依靠降低攝入食物的質量和/或數量來度日。
該報告估計,超過20億人無法正常獲取安全、營養和充足的食物,他們大多數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但高收入國家也存在這一問題,如北美和歐洲8%的人口。
因此,我們要對糧食系統進行深刻變革,以便為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提供可持續的健康飲食。
主要事實和數據
2018年世界飢餓人口數量:8.216億(即9人中有1人挨餓)
亞洲:5.139億
非洲:2.561億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4250萬
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人口數量:20億(26.4%)
出生時體重不足的嬰兒:2050萬(七分之一)
5歲以下發育遲緩兒童(年齡別身高值偏低):1.489億(21.9%)
5歲以下消瘦兒童(身高別體重值偏低):4950萬(7.3%)
5歲以下超重兒童(身高別體重值偏低):4000萬(5.9%)
超重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3.38億
肥胖成人:6.72億(13%或8名成人中有1人肥胖)
編輯說明
發布今日報告的聯合國機構負責人為: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農發基金總裁吉爾伯特•洪博;兒基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福爾;糧食署執行主任戴維•比斯利;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
該報告是可持續發展目標2(零飢餓)實施進展跟蹤的一部分,該目標旨在到2030年消除飢餓、改善糧食安全並終止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
2017年的報告確定了近期飢餓人數增加背後的三大因素:衝突、氣候變化和經濟增長放緩。今年的報告重點關注經濟增長放緩和衰退對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影響。
讀者應避免對各期報告中的「營養不足發生率」數字進行比較,因為每次發布報告前都會對所有數據進行審核和修訂,包括可能的回溯性修訂。修訂旨在確保最新報告考慮到自上一期發布以來的任何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