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正式發布|報告

2020-12-05 騰訊網

導 讀

據估算,2018年全球超過8.2億人沒有充足的食物,高於前一年的8.11億人,世界飢餓人口連續第三年出現增長。

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公號(2019年7月15日)

2019年7月15日,紐約 —據估算,2018年全球超過8.2億人沒有充足的食物,高於前一年的8.11億人,世界飢餓人口連續第三年出現增長。這表明到2030年實現零飢餓可持續發展目標存在巨大挑戰,今日發布的最新《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年度報告稱。

報告指出,將發育遲緩的兒童人數減少一半以及減少出生體重不足的嬰兒的目標進展太慢,這也使可持續發展目標2的營養目標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與此同時,除了上述挑戰外,所有地區的超重和肥胖人口都在持續增加,特別是學齡兒童和成人。

在各大洲,女性陷入糧食不安全境地的可能性高於男性,其中拉丁美洲的男女比例差異最大。

「我們必須採取更大膽的行動來應對這些令人擔憂的趨勢,不僅在行動規模上如此,在多部門合作方面也是如此,」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基會)、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負責人在該報告的聯合序言中如此敦促各方。

在許多經濟發展滯後的國家,飢餓現象正在加劇,特別是在中等收入國家和那些嚴重依賴國際初級商品貿易的國家。這一聯合國年度報告還發現,在許多飢餓人口不斷增加的國家,收入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使貧困、脆弱或邊緣化群體更難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和衰退。

上述聯合國機構的負責人說:「我們必須推動扶貧和包容性的結構轉型,重點關注居民,將社區置於中心位置,以減少經濟脆弱性,並使消除飢餓、糧食不安全和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的工作按計劃推進。」

非洲和亞洲進展緩慢

非洲的情況最令人震驚,因為該區域的飢餓率最高,且幾乎所有分區域的飢餓率都在緩慢、穩步的上升。東部非洲的情況尤為嚴重,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30.8%)營養不足。除氣候和衝突外,經濟增長放緩和衰退也是推動因素。自2011年以來,因經濟增長放緩或停滯而發生飢餓的國家幾乎有一半位於非洲。

營養不足人口最多的洲是亞洲(超過5億人口),其大多數生活在南亞國家。將非洲和亞洲加以合併計算,其在全球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最高,佔全世界發育遲緩兒童人數和消瘦兒童人數的比例均達到十分之九以上。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三分之一的兒童發育遲緩。

除了發育遲緩和消瘦的問題外,亞洲和非洲還擁有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重兒童,超重主要是由於攝入不健康飲食所致。

不止於飢餓

今年的報告介紹了用于衡量糧食不安全嚴重程度和監測可持續發展目標2實施進展的新指標: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發生率。該指標基於糧食不安全體驗量表(FIES),通過調查直接收集人們在過去1年中的食物獲取情況數據。中度糧食不安全的人口不確定未來能否獲取食物,因此不得不依靠降低攝入食物的質量和/或數量來度日。

該報告估計,超過20億人無法正常獲取安全、營養和充足的食物,他們大多數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但高收入國家也存在這一問題,如北美和歐洲8%的人口。

因此,我們要對糧食系統進行深刻變革,以便為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提供可持續的健康飲食。

主要事實和數據

2018年世界飢餓人口數量:8.216億(即9人中有1人挨餓)

亞洲:5.139億

非洲:2.561億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4250萬

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人口數量:20億(26.4%)

出生時體重不足的嬰兒:2050萬(七分之一)

5歲以下發育遲緩兒童(年齡別身高值偏低):1.489億(21.9%)

5歲以下消瘦兒童(身高別體重值偏低):4950萬(7.3%)

5歲以下超重兒童(身高別體重值偏低):4000萬(5.9%)

超重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3.38億

肥胖成人:6.72億(13%或8名成人中有1人肥胖)

編輯說明

發布今日報告的聯合國機構負責人為: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農發基金總裁吉爾伯特•洪博;兒基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福爾;糧食署執行主任戴維•比斯利;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

該報告是可持續發展目標2(零飢餓)實施進展跟蹤的一部分,該目標旨在到2030年消除飢餓、改善糧食安全並終止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

2017年的報告確定了近期飢餓人數增加背後的三大因素:衝突、氣候變化和經濟增長放緩。今年的報告重點關注經濟增長放緩和衰退對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影響。

讀者應避免對各期報告中的「營養不足發生率」數字進行比較,因為每次發布報告前都會對所有數據進行審核和修訂,包括可能的回溯性修訂。修訂旨在確保最新報告考慮到自上一期發布以來的任何新信息。

相關焦點

  • ...發布《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報告指出,當前有...
    2020-07-15 22:16:57來源:FX168 【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當地時間7月1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農發基金」、聯合國兒基會、世界糧食計劃署以及世衛組織一起
  •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發布
    該報告每年由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lobal Network Against Food Crises)負責編寫,該網絡由國際人道主義和發展夥伴組成,創始成員包括歐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該報告中提出的數據和分析早於大流行,但揭示了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可怕圖景——甚至在疾病蔓延開始影響糧食系統之前。
  • 非洲人類發展報告:糧食安全是關鍵
    5月1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撒哈拉以南非洲可持續性人類發展報告,在這份題為《2012年非洲人類發展報告:走向糧食安全的未來》的報告中,聯合國開發署指出,解決飢餓問題是實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先決條件。報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如果不能消除影響其幾乎四分之一人口的飢餓問題,那麼該地區就不能維持其現有的經濟復甦。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過去五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5-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在去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之前,WMO曾發布初步報告,最新報告對WMO每年發布的氣候狀況聲明作了補充。這將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年度下降,主要下降原因為運輸和工業能源生產排放的減少。溫室氣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其他主要溫室氣體含量增多創新高,2015-2019年二氧化碳增長率比前五年高出18%。二氧化碳在大氣和海洋中通常會存留多個世紀。
  • 5家聯合國機構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全球食物不足人口繼續增加
    5家聯合國機構7月13日聯合發布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食物不足人口繼續增加。在過去5年中,長期營養不良人口增加了數千萬。如不扭轉這一趨勢,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願景中提出的「零飢餓」目標將無法實現。
  • 我國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呂騫 趙竹青)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27日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開展了相關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並提供在線免費共享服務。
  • 《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成功召開
    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成功召開現場870人參會(責編:張嶺梅)2020年11月28日,由河南工業大學和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功能食品分會共同主辦,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共同承辦,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執行承辦的「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
  • ISAAA發布報告:轉基因作物種植23年,種植面積增加約113倍
    26個國家(21個發展中國家和5個發達國家)共種植了1.917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比2017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90萬公頃。 8月26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2018年全球轉基因/基因改造作物的商業化狀況(ISAAA簡報第54期)。
  • 《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發布 關注農業用水挑戰_中國國情_中國網
    中國網訊 (記者 魏博)2020年11月2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最新旗艦報告《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以全新視角呈現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全球超過三十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甚至是水資源匱乏的農業地區。其中,有超過半數人用水嚴重受限。更嚴峻的是,過去二十年間,全球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下降了20%以上。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
    諾貝爾獎官方認為,飢餓和武裝衝突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惡性循環。戰爭和衝突可能導致饑荒,而饑荒和糧食安全問題,可能也會導致潛在的暴力衝突。除非人類能終結戰爭和武裝衝突,否則將永遠無法實現零飢餓的目標。 「如果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其他糧食援助組織得不到它們要求的財政支持,那麼世界就有可能經歷一場難以想像的飢餓危機。」
  • 《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發布 為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提供智力...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夢楠):9月3日,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赫爾辛基香山旅遊峰會正式發布了《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公布了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綜合排行和6個單項排行前20名城市。《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是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重要學術研究成果之一,作為一項關於世界旅遊城市發展狀況的年度研究報告,《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開展世界旅遊城市發展評價研究,發布世界旅遊城市排行榜,主要目的是通過總結世界主要旅遊城市發展的成功經驗,推動世界旅遊城市之間的合作交流,全面提升旅遊城市在世界旅遊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
    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南極冰蓋正在發生哪些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有何變化?報告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牛錚介紹,衛星搭載的傳感器,類似於照相機,不僅能看到可見光,還能看到微波、紅外光等,在衛星圍繞地球轉的時候,它們可以隨時隨地對地球表面進行成像、拍照,獲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氣等一系列生態環境狀況。通過比較不同時期所拍的「照片」,就可以幫助我們掌握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
  • 《2019中國塑料光纖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通信產業網訊】(記者譚倫)日前,由中國塑料光纖產業聯盟戰略研究中心編寫的《2019中國塑料光纖產業發展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包括塑料光纖概述、產業鏈分析、產業競爭格局、發展狀況、發展建議五大部分,對目前塑料光纖產業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分析與梳理。
  • 《中國卒中報告 2019(英文版)》正式發布
    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 為了更好地應對卒中這一全球性疾病,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學術組織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會定期或階段性地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卒中相關的疾病監測數據與防治進展信息。
  •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 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 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聯合國糧農組織北京時間27日發布最新旗艦報告《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報告指出,更好的水資源管理對於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十分關鍵,同時也將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需要更有效的治理與更健全的機構,包括通過合理的水資源臺帳與審計制度保護關於水資源的權屬和權利。「這份報告傳遞了一項關鍵信息,即要真正落實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必須即刻開展有力行動,解決農業用水不足短缺和匱乏的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在報告中寫道。
  • 全球背景下的中國糧食安全與營養
    文/樊勝根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中國的糧食安全是世界的糧食安全,同時世界的糧食安全也是中國的糧食安全。因據估算,未來玉米價格將上漲50%以上;羊肉、牛奶、牛肉、大豆、水稻、小麥、油菜籽、家禽等也將變化非常大(見圖13)。
  • 2019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
    4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按照劑型統計,整體報告中注射劑佔比超六成。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是指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現、報告、評價和控制的過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越多,並不說明藥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意味著監管部門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對藥品的風險更了解,風險更可控。
  • 從《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看健康挑戰
    抽出點時間了解一下近幾年我國居民總體健康狀況,在新的一年,儘早為自己的健康制定一個小目標。吃的好點,不是每日大魚大肉;強身健體,不是勤快起來就玩命地鍛鍊,懶的時候一動不動。 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
  • 極端氣候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南部非洲糧食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全球範圍內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將使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而據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28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其13個成員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共有近448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而疫情將讓更多人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