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成功召開

2020-12-05 信陽日報

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成功召開現場870人參會(責編:張嶺梅)

2020年11月28日,由河南工業大學和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功能食品分會共同主辦,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共同承辦,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執行承辦的「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在河南鄭州隆重召開。

作為一場糧食營養與安全領域的高端盛會,本次大會以「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主題報告、專題論壇、展覽展示等形式召開,充分展示了我國糧食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來自全國糧食加工領域的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加工企業、社會團體及媒體等300多家單位870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襄盛會。

開幕主持人:侯冠辰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功能食品分會副會長/秘書長

侯冠辰秘書長介紹了大會組織進展情況,並對來自全國的參會代表及83位報告嘉賓以及32家協辦單位、40家參展企業和15家新聞媒體表示了感謝。

河南工業大學科研處處長 王曉曦教授致辭

王曉曦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糧食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在後疫情時代更顯重要,糧食的營養與健康是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國民總體解決了溫飽以後的今天,本次會議以此位主題非常契合時代需求,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相信通過這麼多專家的報告和研討,會展示出在該領域的眾多真知灼見,會對糧食行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秘書長何濤致辭

何濤副秘書長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啟動實施了《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我國社會在人均GDP 即將跨越1萬美元大關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營養健康是我國農業發展新的歷史使命、戰略目標和優先領域。本次會議與河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是科研與產業的完美結合,即交流新技術、新工藝,推動科技創新,也要促進糧食加工產業鏈的延申,推進糧食產品營養化、功能化和智能化發展,提高糧食加工產業的附加值和綜合利用率,為科研單位、加工企業、功能食品企業、裝備企業等全產業鏈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駐華副代表張忠軍就「疫情下的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形勢作大會主題報告

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分會名譽會長、江南大學姚惠源教授就「糧食營養和安全是我國新時代的新使命」作大會主題報告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穀物研發中心技術總監任晨剛博士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穀物研發中心技術總監任晨剛博士就「營養美味糧油創新平臺打造與產品開發」作大會主題報告

東莞理工學院原校長李琳教授

東莞理工學院原校長李琳教授就「糧油食品重要組分營養與安全的精準控制作大會主題報告

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陳志成教授

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陳志成教授就後疫情時期中國糧食加工的新挑戰作大會主題報告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與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

湖北省農產品加工與轉化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學東教授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與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湖北省農產品加工與轉化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學東教授就穀物食品工業化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作大會主題報告

ICC2015-2016屆主席

河南工業大學王鳳成教授

ICC2015-2016屆主席,河南工業大學王鳳成教授就直接粉碎法與麩皮回添法加工全麥粉的比較研究作報告

會議期間,分別就「小麥及麵製品加工」「食品營養與功能及精深加工」「食品安全與品控」「穀物食品營養及開發」「雜糧營養與加工」「糧食貯藏」「糧食加工新技術、新工藝」等共安排了七個專題論壇。

分論壇會議現場一

分論壇會議現場二

來自全國40家單位現場展示了新技術、新產品。

本次會議為業界的人士提供了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平臺,交流展示了國內外新技術、新成果,有效促進科企和上下遊產業鏈對接合作,切實加強行業凝聚力,對糧食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2020年世界糧食日及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一、世界糧食日的由來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世界性糧食欠收,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
  • 2020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大會成功召開
    2021年1月8日,由信息化和軟體服務網、《電子產品世界》、中國電子學會共同主辦,賽迪呼叫承辦的2020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為切實做好會議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疫情防控有關要求,組委會專門成立了大會疫情防控組,提前謀劃部署,並制定落實相關疫情防控方案,確保了會議如期召開。
  • 全球背景下的中國糧食安全與營養
    文/樊勝根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中國的糧食安全是世界的糧食安全,同時世界的糧食安全也是中國的糧食安全。因因為肥胖使得全球每年損失2%的GDP,約為2萬億美元。營養不良代價非常高,但是投資營養回報率高(見圖4)。例如改善農業發展戰略,不僅僅是糧食方面,還要進行專門的營養幹預,進行兒童的營養幹預,改變現有的農業發展戰略,轉變為以營養為基礎的農業發展戰略。
  • 2020國際量子大會成功召開
    10月19日至22日,由英國物理學會、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組織的2020國際量子大會(線上)順利召開。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擔任該會議的名譽主席,陸朝陽教授擔任組委會主席。會議吸引了全世界103個國家和地區的參會人員,註冊人數達到4458人,截至目前在各個平臺上的觀看人數累計已經超過4萬。
  • 2020中國第一屆氣凝膠應用與推廣大會成功召開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節能測評中心楊玉忠主任發言北京科技大學楊穆教授發言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理事長崔源聲發言南京港力科技有限公司張士勇工程師發言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太陽能研究院姜希猛院長發言遼寧省保溫材料協會副秘書長曲曉玲發言浙江大學方仕江教授發言中科宇天...
  • 2020年中國工業水大會暨第40屆年會在鄭州成功召開
    2020年中國工業水大會暨第40屆年會在鄭州成功召開 2020-11-25 1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廈門召開
    圖為大會開幕式。11月23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與廈門市海洋局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福建廈門盛大開幕。本次大會以「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挖掘後疫情時期市場新機遇,旨在破解產業困境。
  • 2020中國工業信息安全大會在京召開
    12月4日,2020年中國工業信息安全大會暨全國工控安全深度行(京津冀站)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大會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聯盟主辦,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牢工控安全基準線」為主題,聚焦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現狀、重點任務和前瞻熱點展開討論,打造工業信息安全行業交流平臺。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召開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我國食品行業恰逢工業化、現代化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來以「大規模、大業態、大市場、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為特徵的「大食品」時代。
  • 襄汾縣召開2020年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會
    12月2日,我縣召開2020年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會。會議宣讀了《關於調整縣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組成人員的通知》;縣發改局負責人傳達了《關於認真開展2020年度全市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李虎山提出三點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
  • 中國種子戰略,糧食安全又一局
    一場晶片戰爭讓中國加快了行業布局。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晶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糧食安全的命脈,如若優質種子大量依賴進口,我國農業將面臨「卡脖子」風險。
  • 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在京召開
    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在京召開發布時間: 2020-12-03 15:26:16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日前,由中國保健協會主辦,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承辦的「NHEC2020第三屆中國營養健康產業企業家年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落幕。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將在福建召開
    中國日報8月18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作為國內航天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盛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將於9月18-21日在福建福州召開。
  • 平臺智能 隨遇互聯 感知萬物 安全可信——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成功主辦第二十一屆中國遙測遙控科技大會
    、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一屆(2020)中國遙測遙控科技大會在山東威海順利召開。本屆科技大會以航天智慧感知為主題,以推進「平臺智能、隨遇互聯,感知萬物、安全可信」為宗旨,通過「大會主論壇+專業分論壇+專題交流」的模式,匯聚院士、行業領軍專家與知名學者
  • 中國變鹽鹼地為高產田力保糧食安全
    往年每到此時,深受鹽鹼地低產困擾的當地農民都要為來年的糧食犯愁。「鹽鹼地不長莊稼」是幾百年來當地農民的「常識」,改造鹽鹼荒地更被看做異想天開。但今年,無棣縣柳堡鎮村民徐寶懷卻對開春充滿期待。作為「渤海糧倉」項目科技核心示範區,無棣縣流轉7000多畝鹽鹼土地,種植了中國科學家用小麥和偃麥草雜交培育的「小偃81」「小偃60」等抗鹼耐旱優質小麥品種。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新聞—科學網
    11日至14日,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開幕式上,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陳曉亞院士希望,大會匯聚學界智慧,共同探討促進植物科學融合發展、更好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浪潮,助力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次大會以「植物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和陳曉亞為大會主席。
  • 2020中國微生物肥料大會石家莊召開
    近日,由農資頭條主辦的「2020中國微生物肥料大會」在石家莊召開,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地專家老師與300餘位行業人士匯聚一堂。截至2020年10月,共登記產品7604個,共計2000多家企業涉足,產能達到3000多萬噸,預示著微生物肥料正被行業密切關注。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在福建召開
    作為國內航天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盛會,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將於9月18-21日在福建福州召開。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是中國航天大會集中力量打造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核心活動,將於9月19日「2020年全國科普日」當天開幕。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在福建召開
    作為國內航天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盛會,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將於9月18-21日在福建福州召開。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是中國航天大會集中力量打造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核心活動,將於9月19日「2020年全國科普日」當天開幕。
  • 糧食種子安全嗎?聽聽中國農科院專家怎麼說
    2021年1月12日,中國農科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主要糧食種業發展有關情況。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據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良種覆蓋率有望達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