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正式發布|報告
這表明到2030年實現零飢餓可持續發展目標存在巨大挑戰,今日發布的最新《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年度報告稱。報告指出,將發育遲緩的兒童人數減少一半以及減少出生體重不足的嬰兒的目標進展太慢,這也使可持續發展目標2的營養目標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
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發布
2020年4月21日,在COVID-19大流行對糧食安全影響的框架下,2020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0 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es)被發布。該報告每年由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lobal Network Against Food Crises)負責編寫,該網絡由國際人道主義和發展夥伴組成,創始成員包括歐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該報告中提出的數據和分析早於大流行,但揭示了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可怕圖景——甚至在疾病蔓延開始影響糧食系統之前。
-
非洲人類發展報告:糧食安全是關鍵
5月1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撒哈拉以南非洲可持續性人類發展報告,在這份題為《2012年非洲人類發展報告:走向糧食安全的未來》的報告中,聯合國開發署指出,解決飢餓問題是實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類可持續性發展的先決條件。報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如果不能消除影響其幾乎四分之一人口的飢餓問題,那麼該地區就不能維持其現有的經濟復甦。
-
5家聯合國機構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全球食物不足人口繼續增加
5家聯合國機構7月13日聯合發布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食物不足人口繼續增加。在過去5年中,長期營養不良人口增加了數千萬。如不扭轉這一趨勢,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願景中提出的「零飢餓」目標將無法實現。
-
《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發布 關注農業用水挑戰_中國國情_中國網
中國網訊 (記者 魏博)2020年11月2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最新旗艦報告《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以全新視角呈現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全球超過三十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甚至是水資源匱乏的農業地區。其中,有超過半數人用水嚴重受限。更嚴峻的是,過去二十年間,全球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下降了20%以上。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年...
當地時間12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20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指出,氣候變化仍在今年不斷持續,2020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2011年至2020年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
-
《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成功召開
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成功召開現場870人參會(責編:張嶺梅)2020年11月28日,由河南工業大學和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功能食品分會共同主辦,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共同承辦,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執行承辦的「2020中國糧食營養與安全科技大會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過去五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當地時間4月22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15-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最終報告。在去年9月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之前,WMO曾發布初步報告,最新報告對WMO每年發布的氣候狀況聲明作了補充。這份報告證實,2015-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升高1.1℃,比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平均氣溫升高0.2℃。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十年都比過去十年更為溫暖。WMO發言人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氣溫每月是有記錄以來最暖或者第二暖的月份。
-
從《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看健康挑戰
抽出點時間了解一下近幾年我國居民總體健康狀況,在新的一年,儘早為自己的健康制定一個小目標。吃的好點,不是每日大魚大肉;強身健體,不是勤快起來就玩命地鍛鍊,懶的時候一動不動。 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
-
珍惜糧食、反對浪費調研報告指出 影響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依然...
12月23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武維華作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情況的調研報告。武維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提出新的糧食安全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應充裕,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我國糧食中長期供求仍呈緊平衡狀態,目前糧食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影響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
-
《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發布
這份由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35個機構的120名健康與氣候變化學者以及臨床醫生參與完成的新報告指出,任何國家無論貧富,都不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的威脅將進一步加劇,擾亂生活和生計,並使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
(觀察者網 訊)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中歐夏季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獲獎。諾貝爾官方在頒獎詞中寫道:「它(世界糧食計劃署)努力消除飢餓,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貢獻,並在防止利用飢餓作為戰爭和衝突武器的努力中,發揮了推動作用。」
-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 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 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聯合國糧農組織北京時間27日發布最新旗艦報告《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挑戰。報告指出,更好的水資源管理對於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十分關鍵,同時也將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需要更有效的治理與更健全的機構,包括通過合理的水資源臺帳與審計制度保護關於水資源的權屬和權利。「這份報告傳遞了一項關鍵信息,即要真正落實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必須即刻開展有力行動,解決農業用水不足短缺和匱乏的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在報告中寫道。
-
2020年世界糧食日及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一、世界糧食日的由來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世界性糧食欠收,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
-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2020年世界糧食及農業統計年鑑》
當地時間10月2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了《2020年世界糧食及農業統計年鑑》,綜合介紹當前全球糧食和農業領域的主要因素,包括種養趨勢、投入品使用、勞動力利用、糧食安全和營養、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農業對環境的影響等趨勢。
-
美智庫分析疫情下國際糧食安全前景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網站日前發表題為《在新冠背景下優先考慮營養問題》的文章,作者為該智庫全球衛生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凱薩琳·E·布利斯。文章指出,在面對疫情時,營養充足的人群可能具有更強的抵抗力。正因如此,考慮到今後疫情趨勢,應關注糧食安全和營養不良帶來的更多挑戰。
-
2020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發布發布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發布科技部近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分「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對全球生態環境進行了遙感監測與分析。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聯合國最新報告:肉食是致使「人畜共患病」的第一大因素!
這個問題,聯合國最近給出了答案,為了消除飢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健康成本,聯合國建議改善食物結構,轉向以植物性飲食為主的健康膳食! 7月13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在羅馬發布。
-
述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轉基因技術大有可為
日前,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表示,2021年全球將創紀錄的有2.35億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和保護,與今年相比增加近40%。多個國家發生饑荒的風險正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