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計生委解讀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試行方案

2021-01-20 中國政府網

《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方案(試行)》解讀

    近期,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現對有關要點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國民健康與營養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與經濟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先後開展過4次國家營養狀況調查,並於2010-2012年開展了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為不同歷史時期的營養改善政策提供重要依據。針對慢性病,還先後於2004、2007、2010和2013年開展了4次全國成人慢性病及行為危險因素監測,基本掌握了我國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等情況。

    然而,隨著這些監測工作範圍不斷擴大,指標不斷擴展,實施單位也在增加,逐漸出現了不同機構對相同的指標進行監測,由於監測方法不統一等原因,造成監測結果的不一致,給行政部門決策帶來了困難,重複採樣和數據收集等也給基層實施單位造成了很大的工作負擔。為整合多方資源和力量,形成統一、規範的監測信息工作機制,切實減輕基層工作負擔,自2003年9月起,國家衛生計生委專門成立工作組,先後赴10餘個省份開展調研,了解基層需求和工作狀況,召開國家層面專家研討會和論證會20餘次,經過與相關機構反覆協商,在監測目標、範圍、周期、內容與方法、抽樣代表性等關鍵問題上逐步達成共識,最終形成《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將為完善我國慢性病與營養監測體系,建立慢性病與營養相關數據共享平臺與機制,實現數據深入分析與綜合利用,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為政府制訂和調整慢性病防控、營養改善及相關政策,評價防控工作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二、主要內容

    《工作方案》全文共七部分,包括目標、監測範圍及頻率、抽樣方法、監測內容與方法、職責與分工、數據管理、和監督與質量控制。現對《工作方案》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解讀。

    (一)監測範圍與頻率的確定。

    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以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覆蓋605個縣(區)的國家死因監測點為基礎,綜合考慮《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的目標要求、主要監測指標的數據更新頻率要求、監測結果對政策制訂與調整的指導作用、基層工作負荷等各種因素,確定以3年為一個監測周期,分年度開展成人慢性病與營養、兒童與乳母營養與健康狀況、慢性阻塞性肺病監測和心腦血管事件報告以及食物成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工作。

    (二)抽樣方法與監測點的確定。

    為了使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結果能夠反映不同人口特徵、社會經濟、地理分布等特點狀況,本次監測採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302 個點開展中國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抽取150個點開展中國兒童與乳母營養健康監測,分別抽取125個和100個點開展中國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監測和心腦血管事件報告試點工作。所有監測結果均具有國家代表性。其中,中國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具有省級代表性。此外,還在全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抽取50個點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依託我國20個省(市)級實驗室開展中國食物成分監測。

    (三)監測內容和指標的確定。

    根據《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和《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要求,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非傳染疾病預防和控制綜合監測框架》中25項指標要求,考慮相關監測指標的歷史可比性,對國家重點防控工作效果評價等因素,確定監測的內容、指標和方法。監測結果將反映: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居民主要食物和營養素攝入量、膳食結構現況及變化趨勢;居民身高、體重、血壓、血糖、血脂等生長發育及健康指標現況和變化趨勢;居民菸草使用、飲酒、身體活動不足等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流行現況和變化趨勢;居民營養不良、營養素缺乏、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急性心梗等慢性病的患病或發病狀況;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及變化趨勢等內容。

    (四)數據管理要求。

    為充分利用監測結果,發揮監測數據對確定防控重點、評估防控效果、調整和改進防控政策的指導作用,《工作方案》主要從數據收集與錄入、數據安全管理、數據共享與發布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並逐步建立慢性病與營養監測信息管理制度。《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數據管理辦法(試行)》將另行下發。

 

附: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
國衛辦疾控函〔2014〕81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建立慢性病與營養監測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慢性病與營養監測體系,明確工作職責,規範工作流程,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使用效率,做好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我委組織制定了《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方案(試行)》(可從http://www.nhfpc.gov.cn下載)。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4年9月10日

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方案
(試行)

    為貫徹落實《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和《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建立慢性病與營養監測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我國慢性病與營養監測體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對現有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進行整合及擴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慢性病及危險因素和營養監測系統。長期、連續、系統地收集信息,全面掌握我國居民營養狀況、主要慢性病患病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現況和變化趨勢。建立慢性病與營養相關數據共享平臺與機制,實現數據深入分析與綜合利用,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為政府制訂和調整慢性病防控、營養改善及相關政策,評價防控工作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二)具體目標。

    1.掌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居民主要食物和營養素攝入量、膳食結構現況及變化趨勢。了解不同食物營養成分的現況及變化趨勢。

    2.掌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居民身高、體重、頭圍、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生長發育及健康指標現況和變化趨勢。

    3.掌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居民菸草使用、飲酒、身體活動不足等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流行現況和變化趨勢。

    4.掌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居民營養不良、營養素缺乏、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慢性阻塞性肺病、腦卒中和急性心梗等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或發病現況,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及變化趨勢。

    5.定期發布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報告,對相關防控措施效果進行評估,為制定和調整國家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範圍及頻率

    以全國605個死因監測點為基礎,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工作延續性確定監測範圍。抽取302個點開展中國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抽取100個點開展中國居民心腦血管事件報告試點,抽取150個點開展中國兒童與乳母營養健康監測,抽取125個點開展中國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監測試點。抽取50個點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在20個點開展中國食物成分監測。

    從2014年開始,每3年完成1輪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第一輪監測工作(2014-2016年)監測點及工作任務分配見表1。

表1  2014-2016年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現場工作任務表

工作任務

監測點

(個)

年度

代表性

國家級技術支持機構職責分工

2014

2015

2016

中國成人

慢性病與營養監測

302

 

 

全國

省級

牽頭負責單位: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協同單位: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

中國兒童與乳母

營養健康監測

150

 

 

全國

牽頭負責單位: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

協同單位: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中國居民慢性

阻塞性肺病監測試點

125

 

 

全國

牽頭負責單位: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中國居民心腦血管

事件報告試點

100

全國

牽頭負責單位: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

營養健康狀況監測

50

全國

牽頭負責單位: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

中國食物成分監測

20

全國

牽頭負責單位: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

    三、抽樣方法

    (一)以人口特徵、社會經濟、地理分布等作為樣本代表性抽樣依據,採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監測點開展以下監測。

    1.中國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抽取302個具有全國和省級代表性的監測點,每個監測點(區/縣)中抽取3個鄉鎮(街道),每個鄉鎮(街道)抽取2個村(居)委會,每個村(居)委會抽取45戶居民進行調查,其中20戶開展連續3天24小時膳食調查。調查對象為在該地區居住6個月以上的18歲及以上居民,全國樣本量不低於18萬人,其中孕婦樣本量不低於9000人。

    2.中國兒童與乳母營養健康監測。抽取150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監測點,每個監測點(區/縣)中抽取2個鄉鎮(街道),每個鄉鎮(街道)抽取2個村(居)委會,每個村(居)委會抽取0-5歲兒童100名,6-17歲兒童青少年60名,2歲以下兒童的母親25名。其中,對12名0-5歲兒童、18名 6-17歲兒童青少年、5名2歲以下兒童的母親進行膳食調查,樣本不足者酌情增加村(居)委會。全國樣本量不低於11萬人。

    3.中國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監測試點。抽取125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監測點,每個監測點(區/縣)中抽取3個鄉鎮(街道),每個鄉鎮(街道)抽取2個村(居)委會,每個村(居)委會抽取100戶居民進行調查。監測對象為在該地區居住6個月以上的40歲及以上居民,全國樣本量不低於7萬人。

    4.中國居民心腦血管事件報告試點。在中國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的100個監測點上同時常規開展中國居民心腦血管事件報告試點。監測點內縣及縣以上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科醫院、企業醫院、收治地方病人的部隊醫院等具有心腦血管病診斷能力的醫療機構均為責任報病單位。監測對象為監測點內具有本地戶籍的居民,覆蓋人口5500萬人。 

    (二)在全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抽取50個監測點(區/縣)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分別從學校食堂、企業(單位)和家庭(個人)3種供餐模式的學校中,各隨機選擇20%的小學和初中,每校各年級抽取1-2個班,每年級40人左右。全國樣本量不低於5萬人。

    (三)在全國19個省份和深圳市開展中國食物成分監測。每省(市)抽取3個點進行採樣,每個採樣點採集30種食物樣品,全國樣品量不低於600個。

    四、監測內容與方法

    (一)中國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

    1.詢問調查。收集個人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危險因素暴露情況、主要慢性病患病及衛生服務等。

    2.體格測量。測量身高、體重、腰圍(孕婦除外)和血壓。

    3.生化檢測。檢測血液中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抽樣檢測維生素A、維生素D、鋅等微量營養素,鐵蛋白、C反應蛋白、胰島素、血尿酸、促甲狀腺激素(TSH)、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L-甲狀腺素(T4)、尿鈉、尿碘和可得寧等。

    4.膳食調查。對參加膳食調查的家庭成員實施3天家庭食用油和調味品稱重調查以及3天24小時膳食回顧調查。對其餘調查對象進行食物消費頻率調查。

    (二)中國兒童與乳母營養健康監測。

    1.詢問調查。收集個人及家庭的基本信息,營養與健康相關行為危險因素暴露情況等。

    2.體格測量。測量身高(身長)、體重,6歲及以上調查對象測量腰圍和血壓,3歲以下調查對象增加頭圍測量。

    3.生化檢測。

    0-5歲兒童:檢測血液中血紅蛋白、維生素A、維生素D、鐵蛋白、轉鐵蛋白受體、鋅、鉛等。

    6-17歲兒童青少年:檢測血液中血紅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抽樣檢測維生素A、維生素D、鋅、鉛等。

    2歲以下兒童母親:檢測血液中血紅蛋白、空腹血糖、血脂,抽樣檢測維生素A、維生素D、鐵蛋白、轉鐵蛋白受體、鋅等。

    4.膳食調查。對參加膳食調查的家庭成員實施3天家庭食用油和調味品稱重調查以及3天24小時膳食回顧調查。對其餘調查對象進行食物消費頻率調查。對0-5歲兒童開展餵養行為調查。

    (三)中國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監測試點。

    1.詢問調查。收集個人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呼吸道症狀、病史及危險因素暴露情況等。

    2.體格測量。測量身高、體重、腰圍和血壓。

    3.肺功能檢查。

    (四)中國居民心腦血管事件報告試點。

    對監測點內所有醫療機構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臟性猝死(I46.1)、腦卒中(I60-I64)等心腦血管事件病例進行網絡上報,有條件的地區從醫院信息系統(HIS)抽取相關信息。

    (五)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

    1.詢問調查。收集學校及所在縣(區)基本情況,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和學習成績、缺課、就餐及健康知識知曉情況等。

    2.體格測量。測量身高和體重。

    3.生化檢查。檢測血液中血紅蛋白、維生素A、維生素D等。

    4.膳食調查。對學校食堂採用食物記帳法調查。

    (六)中國食物成分監測。

    1.食物樣品信息調查。收集食物品種、產地、主要生產過程、採樣時間、地點、部位、數量、處理方法等基本信息及圖片。

    2.成分測定。必測指標包括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灰分、膽固醇、9種礦物質(磷、鉀、鈉、鈣、鐵、鋅、鎂、銅、錳)、6種維生素(A、E、B1、B2、C、胡蘿蔔素)、胺基酸,脂肪酸;選測指標包括膳食纖維、葉酸、尼克酸、生物素、泛酸、硒、碘、反式脂肪酸。

    五、職責與分工

    (一)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負責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的組織管理工作,會同有關司局落實中央財政支持的監測經費,開展監督指導和效果評價,適時發布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報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成立由慢性病、營養、統計、流行病學、臨床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國家級技術專家組,指導調查設計、現場實施、質量控制和數據分析等工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組建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全國腦防辦、全國婦幼監測辦公室、北京大學等單位參加的國家級工作組,辦公室設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區處。國家級工作組負責牽頭制訂技術方案和工作手冊,組織技術培訓、現場督導、國家級實驗室檢測、質量控制、數據收集和結果分析,完成工作報告,提出政策建議。

    (二)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監測工作的組織管理,協調落實配套資金,組織本省相關專業機構制訂工作方案,開展督導檢查和績效評估,及時督促完成工作報告並上報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負責組織技術培訓、現場督導、質量控制、數據收集和結果分析,對部分樣品進行檢測,及時完成技術報告並上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三)地市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組織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關專業機構開展督導檢查和技術支持。

    (四)縣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各監測點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成立現場工作隊,開展現場調查、部分樣品現場檢測,數據錄入、審核與上報工作。

    六、數據管理

    (一)數據收集與錄入。按照國家技術方案要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由各監測點負責數據收集、初審與錄入工作,逐級上報或直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要負責定期審核各監測點數據質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提供技術支持,並對上報數據進行終審和匯總。

    (二)數據安全管理。數據的收集、錄入和審核部門均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及時對數據進行備份,防止意外丟失和洩密。

    (三)數據共享與發布。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提高數據使用效率,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適時發布監測結果。具體數據管理辦法參見《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數據管理辦法(試行)》。

    七、督導與質量控制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會同有關司局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對各級監測工作承擔單位開展督導和檢查,監督和評估工作進度、效果和經費使用情況。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對轄區內監測工作的督導評估,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保證任務如期完成。

    每個監測點實驗室性能驗證合格後方能開展現場調查。國家工作組將對每個省(市、區)第一個啟動現場調查工作的監測點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本省其他監測點應派人到現場觀摩。國家工作組對其餘監測點的現場工作進行隨機抽查和督導。省級工作組應對本省所有監測點的現場工作進行督導和質量控制。對技術力量較為薄弱的監測點,國家或省級工作組將給予重點技術指導,促進該監測點按時保質完成監測任務。年度監測任務結束後,國家工作組將進行工作考評。

相關焦點

  • 監測覆蓋近6億人口!《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出爐
    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體格發育與營養不足問題持續改善、居民健康意識逐步增強、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慢病防控工作仍面臨巨大的挑戰。
  • 從《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看健康挑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 2015-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
  • 衛生計生委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
    衛生計生委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中醫藥局關於印發《村衛生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衛基層發〔2014〕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衛生廳局、人口計生委)、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教委)、財政廳局、
  • 國家衛生計生委介紹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
    今天請來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中華口腔醫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名譽會長王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趙文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夏維波,向大家通報有關的情況,並且回答大家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們先請常繼樂監察專員向大家介紹有關的工作進展情況。
  • 衡水衛生計生委開展「世界人口日」宣傳活動
    7月11日,衡水市衛生計生委、市計生協會聯合桃城區衛生計生委在路北利民社區開展主題為圖為活動現場醫務工作人員為群眾進行義診。侯麗萍攝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侯麗萍記者翟一杉)7月11日是第29個世界人口日,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題是「共建生育文明共享美好生活」。當日,衡水市衛生計生委、市計生協會聯合桃城區衛生計生委在路北利民社區開展主題為「共建生育文明共享美好生活」宣傳義診活動。
  • 《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2020年7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國衛醫發〔2020〕13號,以下簡稱《辦法》),加快推進醫聯體建設,逐步實現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管理。國家衛生健康委對《辦法》解讀如下:一、為什麼要出臺《辦法》?
  • 靜寧縣衛生健康局關於2020年第四季度城區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
    根據《關於印發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指導方案的通知(試行)》(甘衛辦疾控發〔2016〕102號)和《關於印發平涼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測指導方案的通知(試行)》(平衛計發〔2016〕178號)文件精神,縣疾控中心對2020年城區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開展了第四季度監測
  • 衛生計生委關於印發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與認定管理辦法等有關...
    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印發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培訓與認定管理辦法等有關文件的通知國衛醫發〔2016〕4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根據國務院行政審批改革有關工作要求,人體器官移植醫師執業資格認定行政審批事項下放至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
  • 關於印發《2018年連雲港市消除瘧疾和重點寄生蟲病監測工作方案...
    各縣、區衛生計生委(局),開發區和徐圩新區社會事業局: 為進一步加強瘧疾等重點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全面實施《連雲港市消除瘧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確保如期完成2018年度工作任務,現將《2018年連雲港市消除瘧疾工作方案》和《2018年連雲港市重點寄生蟲病監測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各地各單位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
    近年來,我省以健康江蘇建設為統領,紮實開展綜合醫改,著力推進環境整治、菸草控制、體育健身、營養改善等工作,健康支持性環境持續改善,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機制和防治服務網絡,全省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與經濟、社會、人口、行為、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其影響因素的綜合性、複雜性決定了防治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 ...廳關於印發江蘇省慢性病防治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等疾病...
    近年來,我省以健康江蘇建設為統領,紮實開展綜合醫改,著力推進環境整治、菸草控制、體育健身、營養改善等工作,健康支持性環境持續改善,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慢性病綜合防治工作機制和防治服務網絡,全省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與經濟、社會、人口、行為、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其影響因素的綜合性、複雜性決定了防治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 官方: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
    指導意見提出,對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救治。2016年起選擇疾病負擔較重、社會影響較大、療效確切的大病進行集中救治,制訂診療方案,明確臨床路徑,控制治療費用,減輕貧困大病患者費用負擔。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委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
  • 2017年度營養大事記
    《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南》主要面向廣大糖尿病患者和關注健康的普通讀者,同時也可為各級醫生、護士、營養(醫)師、糖尿病教育、衛生管理等專業人員進行糖尿病管理工作時提供指導和借鑑。指南內容從膳食、用藥、運動及自我管理等八個方面進行了推薦。
  • 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2002年3月4日,時隔兩周,國家衛建委再次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 三成中小學男生是「小胖墩」 脂肪肝、高血壓等慢性病現低齡化趨勢
    調研組實地考察了東城區和密雲縣四所學校的體育衛生工作,現場觀摩了北京市中小學第七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賽,進行6次座談,與學校老師等交流,形成調研報告。  近四年北京市中小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全員體檢結果顯示,中小學生肥胖和視力不良問題尤為突出,其中,2012年-2013年,中小學男生肥胖檢出率高達26.97%。
  • 中國衛生人才網廣東醫療衛生每日資訊(2018年9月26日)
    國內資訊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少年健康相關工作情況,並發布和解讀《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   2)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製出我國首臺基於原子磁力計的新型多通道腦磁圖系統原型機,並成功獲得高質量腦磁信號。
  • 2018北京東城區衛生計生委所屬事業單位招聘425人公告(第二次)
    醫療衛生招聘考試:2018北京東城區衛生計生委所屬事業單位招聘425人公告(第二次),報名時間:2018年7月24日上午9:00至2018年7月26日下午16:00。了解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招考信息歡迎訪問醫療招聘考試網。
  • 河南省衛計委公布城鎮居民疾病最新統計結果
    答案就在昨日召開的河南省衛生計生委新聞發布會上。 河南省超過85%的人 死因歸於慢性病 2月9日上午,河南省衛計委公布了我省城鎮居民疾病的最新統計結果。據介紹,目前我省慢性病造成的經濟負擔已經佔到全部疾病負擔的70%以上,超85%的民眾死亡原因可歸於慢性病。
  •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城市應具備五種特徵
    報告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城市應具備以下五種特徵,即以健康城市計劃為基礎,堅持全面健康理念和健康促進原則;良好的行動方案;監測、研究良好健康城市對城市與健康的影響;向結盟或有興趣城市介紹經驗;城市間能相互支持、學習、合作。可以說,健康城市不僅注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更加重視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
  • 運動營養食品試行生產許可認證 康比特成為試點
    2017年7月19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實施了我國首部運動營養食品生產審查規範性文件——《北京市運動營養食品生產審查方案(試行)》後,針對北京市運動營養食品生產企業的審查工作陸續展開,北京市康比特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通過審查,獲得生產許可(SC),並作為試點企業為全行業提供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