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將成為「長壽之城」 人均預期壽命指標是這個數字

2021-01-13 鳳凰網

12月22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美好蕪湖『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衛生健康發展主要成就專場新聞發布會。

記者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市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成熟,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至「十三五」末,我市人均預期壽命指標達到了80.6歲,主要健康指標優於全省平均水平,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十二五」期間4.77‰、7.37‰、9.78‰分別降至現在的2.05‰、3.04‰、4.04‰,孕產婦死亡率平均為14.13/10萬,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95%以上。

綜合醫改穩步推進

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進,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8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5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分級診療路徑更加清晰,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初步構建。基層診療服務量佔比達66.16%,縣域內就診率較5年前提升近10個百分點。

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積極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修訂完善市屬公立醫院職工工資綜合暫行辦法及院長年薪管理暫行辦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四縣(市、區)均完成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任務,開展基層醫療機構適宜日間病床收治病種醫保結算試點建設,為參保患者常見病、多發病開闢了就近就醫渠道。綜合監管更加有力,在全省第一個實施民營醫療信用等級管理,行政許可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全市醫療機構數從2015年的1392家增加到目前的1708家,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從2015年1.92萬人增加到目前2.5萬人。每千人口床位數7.01張、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80人、千人註冊護士4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市、縣、鎮、村四級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形成「15分鐘就醫圈」,次均醫療費用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2.40%,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水平。

醫療布局更加合理,市一院遷至城東,市婦幼保健院遷至城北,新建市四院精神衛生中心大樓、市五院康復醫院綜合樓。改擴建皖醫弋磯山醫院、市二院、皖醫二附院,無為市、南陵縣、灣沚區、繁昌區縣區級醫院和中醫院綜合大樓相繼投入使用。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蕪湖)、市中醫傳承創新中心、市一院兒童醫學中心、滬皖合作蕪湖市腫瘤醫院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啟動。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為契機,積極引入長三角優質醫療服務資源,讓蕪湖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名院名醫的診療服務。

公共衛生服務築起健康屏障

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增加至12大類45項。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傳染病防控能力進一步增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全省較早啟動一級響應,確診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社區聚集性疫情零發生,無症狀感染者轉陰率、境外輸入管控率均為100%。愛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疾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如期實現「十三五」規劃和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防治目標。免疫規劃接種率超過95%,慢性病防控穩步實施,全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位居全國前列,連續六次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圍繞「生得了、生得好」,構建基於「孕前——產前——產後」的三級出生缺陷防控體系,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適齡婦女「兩癌」篩查項目。0-3歲嬰幼兒照護工作全面啟動。

出臺《健康蕪湖行動實施方案》。全市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繁昌區、灣沚區、南陵縣榮獲國家衛生縣城稱號,無為市創成省級衛生縣城。蕪湖市獲省級衛生城市稱號,並積極開展國家衛生城市(2021-2023年周期)和健康城市創建。

健康脫貧取得決定性成效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實現了每個鎮都有一所政府舉辦的達標衛生院,每個街道都建有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村和社區都有一個合格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站。對有診療需求的貧困人口實現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應籤盡籤」,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病用藥實施了「長處方」制度。省內率先實現「智醫助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率先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並對居民開放。

嚴格落實「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綜合醫保政策,分級診療、「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貧困患者住院和慢性病門診醫藥費用個人負擔水平大幅降低,健康脫貧任務全面完成。

「十四五」開局在即,我市衛生健康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深入推進健康蕪湖建設,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努力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今日蕪湖新聞端)

相關焦點

  • 法媒: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能將超過美國
    法國Atlantico新聞網1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或將超過美國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負責人羅伯特·安德森的假設,2020年因為暴發新冠疫情,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會下降2至3歲,可能被中國超越(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美國為78.8歲,中國為77.3歲——編者注)。
  • 報告顯示:韓朝兩國人均預期壽命相差11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宗澤】據韓聯社11月3日報導,經合組織韓國政策中心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以2015年為準,韓朝人均預期壽命差距超過11歲。具體來看,韓國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4.6歲,較朝鮮女性 (73.3歲)長壽11.3歲,韓國男性為78.0歲,較朝鮮男性(66.3歲)長壽11.7歲。  以女性為標準,1965年韓國女性的預期壽命為 57.6歲,朝鮮女性的人均壽命為54.6歲,兩者相差3.0歲,此後韓朝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差距逐漸縮小,到1990年兩者差距重新拉開至3.3 歲,2000年則增至11.3歲。
  • 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衛計委公共衛生信息中心副主任謝學勤。人均期望壽命怎麼算人均期望壽命是國際通用的評價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標之一。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原標題: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摘掉B肝大國帽子……日前,國新辦就「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一系列數字見證了「健康中國
  • 法媒曝出一則大新聞: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美國
    一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並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快慢,然而它是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國家以人口為本,人口的數量、教育程度、平均預期壽命等都是國家經濟發展上的優勢。所以對於中國來說,人均預期壽命超過美國,充分肯定了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成果,也是支撐中國持續性發展的動力來源。
  • 北京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附:自測表格)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心願。如果有神仙,每個人都想預測一下自己到底能活多少歲——上周,北京發布了「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雖說現在人們越來越長壽是一種趨勢,但是也有很多人發現身邊有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拉低了平均值。人均期望壽命有那麼高嗎?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 2020年美國死亡人數將創紀錄超過300萬 人均預期壽命最多可能減少3年
    據美聯社22日報導,2020年將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預計將首次超過300萬,初步數據顯示,死亡人數可能達到320萬以上,新冠病毒成為導致這一結果的關鍵因素。美聯社稱,美國死亡人數逐年增多,但2020年的數字將增長約15%,甚至更高。這將是1918年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 主編有態度|把人均預期壽命寫進「十四五」目標,常德底氣在哪裡?
    將人均預期壽命寫進「十四五」規劃目標,常德可能是少有的城市之一了。這背後,是常德大健康產業的大步躍進。疫情再一次洶湧。河北一日新增51例本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重新引發了人們的危機感。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次疫情,大健康產業獲得更高程度的重視。這也給常德帶來了發展新機遇。常德,城名源自《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
  • 百歲老人首超3000人,上海成為名副其實長壽之城,中國最長壽老人...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我國各地的百歲老人也越來越多,我國最長壽同時也是世界最長壽的人,是來自新疆喀什的阿麗米罕·色依提,她在今年6月度過134歲的生日。2013年成為中國十大壽星第一名後,又被認證為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和世界上最長壽的女性。平日,她依然保持著唱情歌的習慣,且詼諧幽默。當日,疏勒縣政府在她居住的村莊,舉辦了以「情歌不止傳奇不朽」為主題的生日慶祝活動。目前,她已不能走路,飲食起居由她的孫子和孫媳照料。當地醫院近日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她身體健康,眼不花,耳不聾。
  • 探索長壽之「謎」
    這個郡是美國的「長壽之鄉」,男性預期壽命為81歲,女性預期壽命為84歲,綜合排名全美第一。我的「人類長壽探秘之旅」就從這裡開始,不過原因並不是因為這裡壽星多,而是因為全球第一家專門研究長壽問題的獨立科研機構「巴克研究所」(Buck Institute)就坐落在馬林郡內的一座小山之巔。
  • 衛健委:2018年我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健康狀況不...
    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19年11月1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
  • 調查稱女性更長壽優勢漸失 男女預期壽命差縮小
    但是,女性更長壽這一天生的健康優勢近年來似乎已不再那麼明顯了。近日,英國一項官方統計數據表明,由於來自工作與家庭生活的雙重負擔,女性正失去「預期壽命高於男性」的優勢,男女壽命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專家指出,其實只要男人女人都遵循「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四大原則,就有可能延年益壽。
  • 韓國女性預期壽命世界第三 日本女性最長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魏悅】據韓國《朝鮮日報》6月27日報導,據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世界健康統計》顯示,2014年出生的韓國女性的預期壽命繼日本(86.8歲)和西班牙(85.5歲)之後,排名世界第三。韓國女性的預期壽命2012年排在日本、西班牙、瑞士、義大利、法國、澳洲之後,名列第七,2014年實現了四連跳。
  •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 女孩比同齡男孩多6歲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女孩比同齡男孩多6歲】韓國統計局12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的韓國人平均預期壽命達83.3歲,比上一年出生的人平均預期壽命多6個月。韓聯社援引韓國統計局數據報導,2019年出生的女孩人均預期壽命達86.3歲,比同齡男孩多6歲。
  • 世界最長壽的人活了146年,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歲?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那人最高究竟能夠活多少歲呢? 人人都想活得長久,秦始皇就夢想著能夠長生不老。傳說中張三丰便活了218歲,不過這些所謂的長壽之人,都已經去世了,只見於書籍記載或傳說中,真實性根本無法考證。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活了146年,這位老人名叫馬巴高索(下圖),生活在印度尼西亞。
  • 聯合國百歲人大數據看長壽真相
    7,中國的「世界長壽之鄉」不具世界性。中國被不同機構授予「世界長壽之鄉」的是海南的澄邁、萬寧,廣西的巴馬,江蘇的如皋,新疆和田五個縣,百歲率分別為:31.3、20.3、29.4、18.9、21.8;五縣人均預期壽命均低於80歲( 澄邁78歲、巴馬76歲)。
  • 「預期壽命」怎麼說
    「預期壽命」怎麼說[ 2007-02-13 16:08 ] 到205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5歲,這是日前由中科院提出的未來幾十年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專家們同時指出,到205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的年限將從現在的8.2年提升到14年以上。
  • 長壽之鄉的秘密,勐巴拉告訴你
    按照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到2030年,中國人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在2019年中國人均GDP邁入萬億美元之後,2020年中國已經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小康,意味著全民健康將是未來10年的重中之重。
  • The Lancet:人均壽命有望超過90?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很多國家的人類壽命將會取得新高。最近一項研究囊括了全球35個工業化國家的人群壽命,通過分析,研究者們發現未來的人均壽命將會比現在高很多,以韓國為例,他們國家的人均壽命將會達到90歲。統計學上來講,預計壽命是預測新生兒可能生存的時限。很多事情都會影響人的壽命,比如飲食,生活習慣(抽菸、使用藥物等),新生兒死亡率,醫療條件以及車禍等等。
  • 世衛組織最新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17%因慢病過早死亡
    哪個地區人口的健康壽命最長? 在2000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健康預期壽命也從平均59歲增長到63歲。換言之,人們不僅壽命更長,而且活得更健康了。這主要是由於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