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全球平均每4名死者中有1人死於環境問題

2020-11-25 央廣網

  世界衛生組織3月15日發表報告稱,2012年約有1260萬人因為在不健康環境中生活、工作而死亡,佔全球死亡總數近四分之一。各種環境風險因素,例如空氣、水和土壤汙染,接觸化學品,氣候變化,紫外線輻射等,導致100多種疾病和損傷。

  報告指出,從區域上來看,東南亞地區受環境因素影響最為嚴重,每年有380萬人因此死亡。從年齡群體上來看,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是5歲以下的兒童以及50歲至75歲的人群。

  另據德國之聲中文網3月15日稱,今年2月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全球每年有超過550萬人因空氣汙染而死亡,其中超過半數案例發生在印度和中國。報告表示,如果當局不出臺更嚴格的環境法規,因為空氣汙染而死的人數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上升。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下同)

  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佔環境相關死亡總數的比例最高

  據世衛組織出版的《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病:對環境風險疾病負擔的全球評估》報告(第二版)指出,自從十年前發表了首份報告以來,空氣汙染(包括接觸二手菸草煙霧)造成的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目前高達820萬人。中風、心臟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死亡人數現已佔不健康環境造成的死亡總數的近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通常因不良水質、環衛設施惡劣和廢物處理不善造成的腹瀉病和瘧疾等傳染病死亡人數則有所下降。安全用水和環衛設施的改善,以及人們進一步獲得免疫接種、經殺蟲劑處理的蚊帳和基本藥物,是死亡人數下降的主要因素。

  通過改善環境增進健康

  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Margaret Chan)博士指出,「健康環境是人口健康的基礎。如果國家不採取行動創造有益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將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生病和過早死亡。」

  報告強調指出,國家可以採取低成本、高效益措施,扭轉與環境有關的疾病和死亡上升趨勢。這些措施包括少用固體燃料做飯,並進一步提供低碳能源技術。

  世衛組織公共衛生、環境和健康社會決定因素司司長Maria Neira博士說:「迫切需要投入資金,實施旨在減少城市、家庭和工作場所環境風險的戰略。這類投資可以顯著減輕持續上升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損傷和癌症帶來的全球負擔,並可以立即節省衛生保健費用。」

  報告發現,環境風險對年幼兒童和老人影響最大,其中5歲以下兒童和50歲至75歲成年人受害最深。通過改善環境管理,每年可以預防170萬名5歲以下兒童和490萬名50歲至75歲成年人死亡。下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病主要影響5歲以下兒童,而老年人則受非傳染性疾病影響最大。

  世衛組織各區域的疾病負擔

  該報告發現,按區域統計,2012年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和西太平洋區域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承擔的環境相關疾病負擔最重,共有730萬人因不健康環境而死亡,其中多數人死於室內和室外空氣汙染。

  東南亞區域每年380萬例死亡

  西太平洋區域每年350萬例死亡

  非洲區域每年220萬例死亡

  歐洲區域每年140萬例死亡

  東地中海區域每年85.4萬例死亡

  美洲區域每年84.7萬例死亡

  在環境造成的各類疾病和損傷負擔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負擔最重,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一些非傳染性疾病也對高收入國家造成較沉重的人均疾病負擔。

  與環境相關的主要死亡原因

  報告發現,縱觀100多類疾病和損傷,絕大多數與環境相關的死亡是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造成的。

  中風——每年250萬例死亡

  缺血性心臟病——每年230萬例死亡

  意外傷害(例如道路交通死亡)——每年170萬例死亡

  癌症——每年170萬例死亡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每年140萬例死亡

  腹瀉病——每年84.6萬例死亡

  呼吸道感染——每年56.7萬例死亡

  新生兒疾患——每年27萬例死亡

  瘧疾——每年25.9萬例死亡

  故意傷害(例如自殺)——每年24.6萬例死亡

  旨在減輕環境疾病負擔的戰略

  世衛組織的報告提出了改善環境和預防疾病戰略。例如,使用清潔的家庭烹飪、供暖和照明技術和燃料有助於減少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燒傷。進一步提供安全用水和良好環衛設施並提倡勤洗手將進一步減少腹瀉病。

  頒布禁菸法規可以減少接觸二手菸草煙霧,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改善城市交通和城市規劃並建造節能住宅將能減少與空氣汙染有關的疾病,並有助於從事安全的體育活動。

  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城市開始實施眾多低成本、高效益的措施。巴西庫裡蒂巴市投入大量資金改造貧民窟,回收廢物,採用大受歡迎的「快速公交」系統,並闢出綠地和人行道,鼓勵步行和騎車。儘管該市人口在過去50年期間增長了五倍,但空氣汙染水平低於許多其他快速發展的城市,而且預期壽命比全國平均水平多兩歲。

  世衛組織執行安全用水計劃,努力確定和處理飲水安全隱患。根據世衛組織安全用水計劃,尼泊爾阿馬拉普利村認為露天排便影響水質,進而助長了該村疾病。全村每家都修建了廁所。當地政府後來宣布該村為「無露天排便區」。

  目前,世衛組織正與各國一道開展室內和室外空氣汙染治理行動。世衛組織將在五月世界衛生大會上提出路線圖,以增強全球衛生部門應對行動,減輕空氣汙染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導語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進入前十名。 近日,世衛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
  • 全球超333萬!世衛組織:確信病毒來自自然界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5月2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3334416例累計死亡237943例世衛組織5月1日宣布:鑑於當前形勢新冠疫情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同時表示
  • 全球疫情daily速報丨多國回應川普斷供世衛組織
    趙立堅表示,中方對美方宣布暫停資助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嚴重關切。作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領域最權威、最專業的國際機構,世衛組織在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趙立堅指出,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嚴峻,正處於關鍵時刻,美方這一決定將削弱世衛組織的能力,損害國際抗疫合作,受影響的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特別是能力脆弱的國家。
  • 美國傳出一大噩耗,世衛組織急發警告,華春瑩向美國人民表示慰問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全球多個國家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疫苗研發工作,希望能儘快為民眾所用,共同抵制病毒,但在疫苗接種還沒有出來前,美國白宮官員們卻依舊進行大規模的派對,世衛組織警告眾人,依舊不能放鬆對疫情的防控。對於美國這場大型的「災難」,中方明確做出表態。
  • 世衛警告:歐洲再次成為新冠疫情震中,每17秒就有1人病亡
    世衛警告:歐洲再次成為新冠疫情震中,每17秒就有1人病亡 時間:2020年11月20日 08:01:20&nbsp中財網   當地時間19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漢斯·克盧格在哥本哈根警告稱
  • 世衛組織警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瘧疾致死人數或超過新冠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據路透社倫敦11月30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周一警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因服務中斷而死於瘧疾的人數將遠遠超過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世衛組織在其最新全球瘧疾報告中稱,2019年全球有超過40.9萬人——其中大多數是非洲最貧困地區的嬰兒——死於瘧疾,而新冠肺炎幾乎肯定會使2020年的瘧疾致死人數更多。
  • 世衛組織發布《世界瘧疾報告》 呼籲全球採取行動抗擊瘧疾
    當地時間30日,世衛組織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瘧疾報告》。報告顯示,過去的20年中有21個國家消滅了瘧疾,其中10個國家被世衛組織正式認證為無瘧疾。但缺少應對瘧疾的工具正在破壞全球遏制該疾病所付出的努力,而新冠肺炎「大流行」將進一步阻礙人類抗擊瘧疾的鬥爭。世衛組織呼籲各國和合作夥伴加強抗擊瘧疾,這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每年導致數十萬人喪生,需要更好地採取應對措施和新工具,並增加資金,以達到期望目標。  世衛組織估計去年全球瘧疾病例總數達到2.29億,過去4年這一數據幾乎沒有變化。去年有40.9萬人死於瘧疾,18年則為41.1萬人。
  • 世衛組織呼籲 重視娛樂噪音對聽力的損害問題
    原標題:世衛組織呼籲 重視娛樂噪音對聽力的損害問題  新華社日內瓦2月27日電 (記者聶曉陽 施建國)世界衛生組織27日在此間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全球有約11億青少年正在受到個人視聽設備和娛樂場所噪音超標的威脅,由此造成的聽力受損可能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教育和就業帶來不良影響。
  • 世衛組織:疫苗進展令人鼓舞,但未到自滿時
    不僅輝瑞、莫德納,緊鑼密鼓進行的全球疫苗研發幾個月來陸續有好消息傳出。「希望之瓶」何時能讓疫情剎車?世衛組織表示,眼下還不是自滿的時候。人感染新冠病毒,安慰劑組中有90人感染;接受疫苗的患者中沒有人發展成重症,安慰劑組中的患者有11人發展成重症。
  • 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你可能還在吃
    據俄羅斯塔斯社9月10日報導稱,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據世衛組織估計,每年50萬人因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病。「宣戰」:計劃在2023年清除全球食品供應中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這是因為牛羊等飼料中有一定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經過胃裡微生物的氫化作用會形成反式脂肪酸,人類的母乳中也存在反式脂肪(吃牛羊肉、喝牛奶的緣故)。但是天然反式脂肪數量較少,並不會對人造成什麼危害,所以不用擔心。
  • 世衛組織:總部已有65人感染新冠,但未出現疫情「暴發」
    11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凱爾克霍弗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衛組織總部已有65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其中36人曾出現在工作場所。上周世衛組織總部報告了5例關聯病例,都是輕症患者,目前還不清楚是否為聚集病例,有關人員正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 世衛組織表示,致命耐藥的「超級細菌」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
    在歐洲,超級細菌每年導致 2.5 萬人死亡在美國約有 3.8 萬人死於車禍這些死亡大多發生在住院或生活在的老年患者,或是免疫系統被抑制的移植手術患者和患者。但超級細菌也能導致年輕和健康的人死亡:一份發現,雖然兒童發生耐藥感染的機率仍然較低,但在 8 年間,其數量已經增加了 7 倍,該研究報告的作者稱這是「不祥」的徵兆。
  • 美國平均每41人就有1人感染新冠,輝瑞計劃11月申請疫苗緊急使用...
    美國平均每41人就有1人感染新冠,輝瑞計劃11月申請疫苗緊急使用授權,世衛稱地塞米松仍是治療重症患者唯一有效藥物 每日經濟新聞
  • 全球熱點丨確診近300萬的美國要退出世衛組織u2026u2026
    全球知名醫學刊物《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7月7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美國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世衛組織的舉動,是「對全世界人民的暴行」。 日前,750名美國公共衛生、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專家聯名致信國會參眾兩院,反對美國退出世衛組織並呼籲國會對此採取相關行動。
  • 抹黑施壓世衛組織 美國這種操作大家都看不下去了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4月1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通電話時表示,在當前全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支持世衛組織、支持總幹事,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的理念和原則,維護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也是維護國際社會在抗擊疫情面前的團結一致。對世衛組織的攻擊抹黑沒有事實依據,施壓脅迫更不得人心,任何有良知的國家都不會支持。
  • 每經22點丨世衛組織:老年人成中國愛滋感染年增長率最高群體;網信...
    每經22點丨世衛組織:老年人成中國愛滋感染年增長率最高群體;網信辦就38類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徵求意見 每日經濟新聞
  • 每17秒就死1人!世衛警告歐洲國家:不要追求經濟利益而取消限制
    導語:每17秒就死1人!世衛警告歐洲國家:不要追求經濟利益而取消限制全球疫情發展到現在,已經變成了明顯的「兩極化」!控制早的國家已經快要恢復正常生活,而那些不重視、不控制的國家,目前還在水深火熱之中!根據央視新聞的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向歐洲發出了警告!並且稱歐洲已經在一次處在新冠疫情的「地震」之中,好不誇張的說:現在的歐洲,平均每17秒就會有1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按照地球為整體,歐洲的病例是全球的28%,歐洲的死亡數據佔全球的26%。
  • 世衛組織開啟全球大規模臨床試驗 四種療法非雙盲隨機分配
    為尋求阻擊新冠病毒感染更多的人,世衛組織正式啟動了一項空前的全球性臨床試驗。這項被命名為「團結」(SOLIDARITY)的項目正準備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招募成千上萬名患者。截至3月24日的數據,新冠病毒已經導致全球38萬人感染,死亡人數超過1.5萬。
  • 世衛組織稱吃火腿香腸可致癌 專家:不必恐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官員庫爾特·斯特雷夫在一份聲明中說:「對個人而言,因食用加工肉製品而得結腸癌的風險依然較小,但這種風險會隨著食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這一機構援引「全球疾病項目負擔」團體的數據估計,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人群中,大約3.4萬人是因為食用加工肉製品較多。相比而言,全球每年有大約100萬人因吸菸患癌症而死亡,60萬人是因飲酒,超過20萬人是由於空氣汙染。
  • 世衛組織:臺灣臺東而非海南三亞
    據澎湃新聞記者溫瀟瀟報導,5月12日,世衛組織公布了2016年全球最新的城市戶外空氣汙染資料庫。依據PM2.5的數據進行排序,中國城市中臺灣臺東空氣品質最好。 資料庫顯示,全球記錄在案的2973個城市中,若以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排序,中國共有4個城市進入全球濃度最高的前20名裡,分別是河北省的邢臺(128 ug/m³)、保定(126 ug/m³)、石家莊(121 ug/m³)和邯鄲(112 ug/m³),其中,邢臺、保定分別位列第九、第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