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求阻擊新冠病毒感染更多的人,世衛組織正式啟動了一項空前的全球性臨床試驗。這項被命名為「團結」(SOLIDARITY)的項目正準備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招募成千上萬名患者。
截至3月24日的數據,新冠病毒已經導致全球38萬人感染,死亡人數超過1.5萬。
放棄「雙盲」金標準,加速數據收集
在這項臨床試驗中,世衛組織聚焦四種被認為「最有希望」的療法:仍在試驗階段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治療瘧疾的老藥氯喹和羥氯喹、抗艾藥物組合克力芝(利託那韋/洛匹那韋)以及克力芝和幹擾素β的組合。
世衛組織官員表示,希望能以創紀錄的速度啟動臨床試驗,並在下周建立支持文檔和數據管理中心。上述藥物清單是由科研小組為世衛組織專門編制的。他們通過對1月份以來各種候選療法的評估信息,選擇了4種臨床實驗最安全、最有可能起作用的藥物。
與以往的臨床試驗不同,這項研究不再遵循醫學研究的金標準「雙盲」,而是通過標準化的簡單的實驗設計,讓數十個國家的成千上萬名確診患者參與到特效藥的研發中,這也意味著可能會對一些患者產生安慰效果。但在疾病大流行期間,迅速收集強有力的科學數據,為藥物的研發提供依據顯然更為重要。
當確診患者被認為符合臨床試驗條件時,醫生可以將包括潛在疾病在內的數據輸入世衛組織官網,同時參與者必須籤署知情同意書。在醫生說明了醫院內可獲得的藥物後,網站將隨機為患者匹配一種可用藥物或當地標準護理。在這期間,醫生將記錄患者離開醫院或死亡的日期、住院時間以及患者是否需要氧氣或通氣。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生物倫理學家阿瑟·卡普蘭(Arthur Caplan)教授認為,這項研究能夠讓那些處於巨大壓力之下的醫院更輕鬆地參與到其中,而且如果試驗表明這些藥物起作用,將有足夠的藥物供給治療大量的病人。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Inserm)周日已經宣布在歐洲範圍啟動這四種療法的臨床試驗項目「發現」(Discovery),並在法國、西班牙等國招募3200名患者,旨在快速掌握藥物的療效,從而迅速對無效的療法進行替代。這項試驗將遵循世衛組織的範例,不過將氯喹排除在外。法國衛生部建議氯喹的使用只針對重症病人。
四種療法難以「改變遊戲規則」
世衛組織試驗的四種療法早已在中國進行大量的臨床試驗,因此有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很難改變遊戲規則」。3月18日,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等專家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線上發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成人重症Covid-19的臨床研究》,證明抗愛滋藥物HIV蛋白酶抑制劑克力芝(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對治療新冠肺炎無明顯效果。
上述臨床研究稱,在新冠肺炎的重症成人患者中,與常規治療組相比,未觀察到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有益。「未來對重症患者開展的試驗可能有助於確認或排除該方案產生益處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得出結論。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23日消息,克力芝的製藥商艾伯維公司已經準備放棄這種抗病毒藥物的專利權。這意味著如果全球臨床試驗被證明有用,將有更多公司能夠參與到該藥物的生產。
不過臨床醫生認為,疾病晚期給藥的意義並不大,而且容易加重病情。德國吉森大學肺部感染專家蘇珊·赫羅德(Susanne Herold)表示:「最好不要用於重症患者。如果在疾病晚期給藥,可能很容易導致更嚴重的組織損傷,而不是幫助患者。」
江蘇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顏學兵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用治療其他病毒特異性靶點的藥物來治療新冠病毒,本身就沒有太大的科學依據,因為每種病毒的複製都不完全相同。而且抗病毒治療的啟動的時間很重要,要越早越好,一般流感發病要求48小時內啟動治療,所以等病人轉為重症了再使用抗病毒藥物,其實已經過了最佳的治療期。」
美國總統川普也在不斷施壓美國藥監局FDA把羥氯喹和吉利德科學公司的瑞德西韋藥物作為應對新冠的療法,列入快速審批通道。「這兩種藥物可能成為遊戲的改變者。」川普在上周的發布會上表示。
但是美國FDA局長史蒂芬·哈恩(Steven Hahn)博士表示:「這些藥物的效果仍在評估當中,我們不應該給人們『錯誤的希望』,保證安全是首要任務。」美國FDA目前同意在醫師提供處方的前提下,批准羥氯喹藥物在臨床上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同時,瑞德西韋將作為重症患者的同情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