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學》雜誌22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於19日宣布正式啟動名為「團結」(SOLIDARITY)的大型全球新冠病毒臨床試驗,以尋求治療方法。
新冠病毒的透射電鏡圖像。圖據《科學》雜誌
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世衛專家小組從全球幾十種療法中,挑選出了4種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治療方法。試驗的設計儘可能簡單,這樣因新冠病毒患者增加而不堪重負的醫院也能夠參與進來。
目前已有阿根廷、巴林、加拿大、法國、伊朗、挪威、南非、西班牙、瑞士和泰國等確認加入試驗,可能有數千名患者參與。
世衛組織免疫疫苗與生物製品部醫學官Ana Maria Henao-Restrepo博士表示,在疫情暴發期間進行嚴格的臨床研究從來都是一項挑戰,但這是抗擊病毒取得進展的最佳方式,她說道:「快速找到答案,努力找出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將是十分重要的。」
聚焦「最有希望」的4種療法
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預計需要長達18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得到驗證。圖據《衛報》
報導稱,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中,約15%的患者病情嚴重,這使得各國醫院不堪重負,迫切需要治療方法。因此,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機構除了從零開始研製藥物(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開發和測試),更希望將已經批准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且已知基本安全的藥物重新利用。他們還瞄準了一些未經批准的藥物,這些藥物在SARS和MERS病毒的動物實驗中表現良好。
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幾十種現有的藥物,而本次世衛組織的重點聚焦在了四種治療方法上:一種稱為瑞德西韋的實驗性抗病毒化合物;瘧疾藥物氯喹和羥氯喹;抗愛滋病病毒複合藥物洛匹那韋和利託那韋;洛匹那韋和利託那韋及幹擾素的組合。
在此前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中,洛匹那韋和利託那韋的組合顯示治療無效,但世衛組織認為有必要對大量患者進行大規模試驗。
據Henao-Restrepo博士介紹,「團結」臨床試驗是一項全球性、多臂、隨機對照的適應性設計(adaptive design)臨床試驗。它包含一個對照組和4個治療組。對照組的患者接受所在國家目前的標準護理,其它4個治療組在標準護理之外,分別使用四種療法進行治療。
簡化流程以便「快速找到答案」
成為「團結」項目註冊試驗對象很容易。當一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符合條件時(包括患有任何可能改變疾病進程的潛在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或愛滋病),醫生可將患者的數據輸入世衛組織網站,參與者必須籤署一份知情同意書,並以電子表格的形式發送給世衛組織。
在醫生說明患者所在醫院能提供哪些藥物後,網站將隨機把患者分配到其中一種可用藥物療法或針對新冠病毒的當地標準護理組中。「此後,無需再進行任何測量或記錄,這就是全部的流程。」Henao-Restrepo博士介紹道。
一名德國護士正在為檢測新冠病毒而採集樣本。圖據美聯社
註冊完成後,醫生就將詳細記錄患者住院和出院的日期、住院時間以及是否需要氧氣或呼吸機。
該試驗項目設計並沒有採用醫學研究的黃金標準——雙盲,因此患者知道自己收到了候選藥物後,可能會產生安慰劑效應。但世衛組織表示,必須在科學嚴謹與速度之間取得平衡。「快速找到答案,努力找出哪些有效,哪些無效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認為隨機對照是最好的方法。」 Henao-Restrepo說。
據悉,「團結」項目是在不到兩周前提出的,世衛組織希望下周內能建立支持性文件和數據管理中心,「我們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完成了這項工作。」她說道。
22日,法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ERM)宣布將在歐洲配合進行一項名為「發現」(Discovery)的附加試驗,該試驗將以世衛組織為標準,參與者包括來自至少7個國家的3200名患者,其中800名來自法國。該試驗將對除氯喹外的其餘相同藥物進行試驗。
美國開啟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一階臨床試驗。圖據《紐約時報》
那麼,世衛組織為何選出這四種療法,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以下為四種療法的具體信息:
一、瑞德西韋(Remdesivir)
瑞德西韋最初由吉利德(Gilead)公司研發,用於對抗伊波拉病毒及相關病毒,它通過抑制RNA依賴的RNA聚合酶來抑制病毒複製。
2017年,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體外和動物研究中表明,該藥物可以抑制引起SARS和MERS的冠狀病毒。
2019年,在剛果(金)暴發伊波拉疫情期間,研究人員曾對瑞德西韋進行了測試。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這種藥物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美國首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華盛頓州Snohomish縣的一名年輕人,在病情惡化時接受了瑞德西韋治療。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病例報告,在接受治療的第二天,他的病情有所改善。美國加州一名接受了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在醫生認為可能無法救活的情況下,也康復了。
這些個別病例並不能證明藥物是安全有效的。不過,從「團結」試驗中的藥物來看,「瑞德西韋最有可能在臨床上使用」,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姜世勃說,他長期從事冠狀病毒治療研究。
二、瘧疾藥物氯喹和羥氯喹
在上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總統川普稱氯喹和羥氯喹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他的言論導致對這種具有數十年歷史的抗瘧藥物的需求激增。
原本,科學小組最初並沒有將這組藥物納入試驗範圍,但由於藥物引起了大量的關注,在3月13日的會議上他們決定將其選為候選藥物之一。
法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用羥氯喹治療了20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得出的結論是,該藥物可大大降低鼻拭子中的病毒載量。但這不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也沒有報告臨床結果。
在周五發布的指南中,美國危重症護理醫學協會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發布關於在COVID-19的重症病人中使用氯喹或羥氯喹的建議。」特別是羥基氯喹可能弊大於利。這種藥物有多種副作用,在極少數情況下會損害心臟。
三、洛匹那韋/利託那韋
這種藥物於2000年在美國獲得批准用於治療HIV感染,屬於HIV病毒蛋白酶抑制劑。該組合也可以抑制其他病毒的蛋白酶,特別是冠狀病毒,它在感染MERS病毒的狨猴身上已顯示出療效,並且也已在SARS和MERS患者中進行了測試,但試驗結果尚不明確。
這組藥物針對新冠病毒的首次試驗結果並不令人鼓舞。3月15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報告顯示,在武漢進行的試驗中,兩組對照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雖然這種藥物通常是安全的,但它可能會與用於重症患者的藥物發生相互作用,醫生警告說,這可能導致嚴重的肝臟損害。
四、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幹擾素β
「團結」還選擇了將利託那韋/洛匹那韋與幹擾素-β結合的方案。幹擾素β是人體針對病原體入侵產生的細胞因子,用於調節體內炎症的分子,已經獲得批准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同時是治療病毒感染的常見輔助療法。
幹擾素-β在感染了MERS的狨猴身上也顯示出了效果。目前,這三種藥物的組合正在沙特的MERS患者中進行試驗。
德國吉森大學肺部感染專家Susanne Herold指出,對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使用幹擾素-β可能有風險。她警告說:「如果在疾病晚期給予,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組織損傷,而不是幫助患者。」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輯 彭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