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你可能還在吃

2020-12-20 北京科學中心

審核專家:阮光鋒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據俄羅斯塔斯社9月10日報導稱,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9月9日呼籲:「到2023年,世界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的目標不應被推遲。」


隨即,反式脂肪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據世衛組織估計,每年50萬人因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病。


事實上,早在2018年5月,世衛組織就向反式脂肪「宣戰」:計劃在2023年清除全球食品供應中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

來源 | 搜狐

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到底是什麼?生活中哪些食物裡隱藏著反式脂肪?


順應市場需求而生的反式脂肪

和許多故事一樣,反式脂肪的誕生源於「好吃」。


我們知道,西方國家喜歡蛋糕、麵包等烘焙食物,而這些需要天然黃油。天然黃油不僅價格高,而且不易保存,妥妥成為追求美食途中的「攔路虎」。


直到一位名為Wilhelm Normann的德國化學家改變了這一狀態。他把植物油氫化處理,變成了固態,不僅得到了低成本的黃油,還用它調配出了人造奶油、起酥、奶精等食品原料。


因口感尚佳,保質期較長,且價格低廉,一度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中。這種被氫化後的植物油就是我們熟知的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與之相對應的是順式脂肪酸。


順式脂肪酸是指在脂肪酸的空間結構上,雙鍵上兩個相鄰的氫原子位於同一側面,而反式脂肪酸是指雙鍵上相鄰兩個氫原子位於不同側面。

來源丨知乎

反式脂肪分為天然反式脂肪和人造反式脂肪兩種。


天然反式脂肪主要存在於反芻動物,例如牛、羊等的肉和各類奶製品中。這是因為牛羊等飼料中有一定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經過胃裡微生物的氫化作用會形成反式脂肪酸,人類的母乳中也存在反式脂肪(吃牛羊肉、喝牛奶的緣故)。但是天然反式脂肪數量較少,並不會對人造成什麼危害,所以不用擔心。


真正讓我們害怕的是人造反式脂肪,它主要來自被氫化的植物油。用於烘焙、煎炸等食品,例如麵包、餅乾、代可可脂巧克力等都存在人造反式脂肪。


除此之外,長時間高溫油炸也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


重新認識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最初誕生之際,一度被奉為「綠色、健康」。主要因為天然黃油中含有膽固醇,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而氫化的植物油因其不含膽固醇被認為很健康。


直到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反式脂肪會提高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含量,降低好膽固醇(HDL)的含量,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來源丨百度

除此之外,反式脂肪還可能對生長發育、大腦功能、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造成一定影響。


隨著人們開始認識到反式脂肪對健康沒有任何益處,各國在世衛組織的倡導下,陸續開始「抵制」反式脂肪。


例如,2019年1月,泰國頒布禁令,禁止生產、進口或銷售氫化油加工過的食品;歐盟也在2019年頒布新規,要求食品所含的每100克脂肪中,人造反式脂肪含量不得超過2克。


如何控制反式脂肪攝入量?

世衛組織建議,反式脂肪的功能比應低於1%,對於一個普通成年人來說,大約相當於食用的反式脂肪應少於2.2克。


那麼,生活中應如何控制反式脂肪攝入量呢?


避開反式脂肪高的的食物,例如:炸春卷、油條、薯條、炸麵包、炸雞翅等油炸、油脂類食品和糕餅類、加工類食品。即使自己在家烹飪時,也要避免油溫過高和反覆煎炸等。

來源 | 搜狐

選食品時要看包裝上的標識。我國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要求,預包裝食品標註反式脂肪含量。

來源 | 貴陽網

有些商家不直接標註反式脂肪含量,而是用一些我們不熟悉的名詞誤導消費者。如成分表中有「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人造黃油」「氫化脂肪」「人造酥油」「代可可脂」等字眼,都是反式脂肪的別稱。

來源丨知乎

如我們平常喜歡吃的奶油蛋糕、餅乾、炸麵包圈、薯片、巧克力、色拉醬、漢堡、炸雞塊等美食,都含有精煉植物油。


尤其是相關成分越靠前,反式脂肪含量就越高。不過,如果排到第七八位,則不必過於擔心了。

來源丨搜狐

另外,有些標註著「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其實並不是百分之百沒有反式脂肪。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當反式脂肪酸含量≤0.3%時,其含量標示可為「0」。也就是說,你買的「0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也有可能含有0.3g/100g的反式脂肪酸。


最後總結一下,生活中改善烹飪習慣,學會看配料表就能避免反式脂肪的過度攝入啦!

相關焦點

  • 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就藏在你常吃的這幾種食物裡
    沒錯,我們今天要說的魔鬼脂肪,就是指的反式脂肪酸。早在去年世界衛生組織一不做二不休,公布了反式脂肪(trans fat)的「徹底清除計劃」。緊接著,食品藥品監督局FDA,也對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發出了最後的警告!
  • 它可能比油和鹽還傷血管,世衛組織呼籲別進食,看完還是別吃了吧
    當血管堵塞或行動不順利時,就會出現高脂血症和高血壓,很多人都有這種病,他們首先會認為可能是吃太多的油和鹽引起的是的,但實際上是有一種食物,它比油和鹽對血管的損害更大。它可能比油和鹽還傷血管,世衛組織呼籲別進食,看完還是別吃了吧為什麼油和鹽會損傷血管?家裡常吃的食用油通常由大豆、玉米或花生製成,這是一種典型的高脂肪食物。
  • 比糖和鹽更傷血管,世衛組織呼籲停用!出現這種字眼的食品要少吃
    據世衛組織(WHO)統計,我國每年都有100多萬人因糖尿病離世。而究其根本,糖尿病患者日漸增多,是因為我們平日裡一些不切當的飲食習慣。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看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正在一步步"摧毀"我們的血糖。
  • 微頭條 | 剛剛,世衛組織重磅開炮:2023年前,全球應禁用反式脂肪酸
    從來沒看《紐約時報》這麼鄭重地跟你聊健康。出了報導不算,還專門上了篇社論:世界不需要反式脂肪。能讓《紐約時報》為了吃這麼賣力,源於這次出手的大佬:世衛組織,而且甩出的大招是要跟全世界的蛋糕餅乾算總帳:反式脂肪君,你頂多活到2023年。
  • 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減少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
    世衛組織營養促進健康和發展司司長Francesco Branca博士說。「如果各國要踐行其在減少非傳染性疾病負擔方面的承諾,那麼關鍵的一點就是為支持這一做法而改變政策。」    世衛組織指南並沒有提及新鮮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自然存在的糖,這是因為沒有報告證據表明食用這類糖會有不利影響。    現今人們消耗的大量糖都「藏」在通常認為不屬於甜品的加工食品中。
  • 世衛組織從未發布過「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
    薯條、方便麵、漢堡、炸雞......當你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總會有人在你身邊痛心疾首地說「垃圾食品啊,儘量少吃」。在你的朋友圈裡,幾乎是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分享「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最近,世衛組織來闢謠了!
  • 世衛組織總幹事:世界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的目標不應被推遲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為了世界人民的身體健康,世衛組織決定向反式脂肪酸宣戰,呼籲各國在2023年前停止在食品中添加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  俄羅斯塔斯社10日報導稱,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日稱:「到2023年,世界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的目標不應被推遲。
  • 世衛組織終於對反式脂肪酸下手了!它到底會產生什麼危害?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名為「取代」的行動指導方案,計劃在2023年之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中使用的工業反式脂肪,主要是部分氫化植物油。大量媒體進行了報導,並引用WHO的數據稱反式脂肪每年引起50萬人死亡。這讓很多人憂心忡忡,非常擔心吃了反式脂肪。
  •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蕨菜在1987年被世衛組織列入「2B類致癌物」。 因為蕨菜中含有原蕨苷這種致癌物質,曾經也有專家做過研究,長期向一頭牛投餵蕨菜,一段時間後,發現牛的白細胞與血小板數量驟減,造血功能出現障礙,並且牛的膀胱處還出現了惡性腫瘤。
  • 蔡英文「以疫謀獨」,借疫情加入世衛組織,是不可能得逞的
    ,世界衛生組織的大會有明確的規定,只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才有資格參加,臺灣之前是以「中華臺北」的身份出席世衛組織大會,可是蔡英文卻不滿足,一定要以獨立主權的國家身份加入,因此世衛大會不再對臺灣發出邀請。世衛組織眼下蔡當局借疫情大肆炒作,想重新加入世衛組織,但顯然是打錯了算盤,蔡英文執政以來所作所為,導致兩岸關係不斷惡化
  • 世衛組織稱吃火腿香腸可致癌 專家:不必恐慌
    致癌風險劃分為五個級別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是世衛組織下屬機構,成立於1965年,主要進行有關癌症病因的研究。該機構將致癌物的風險分為「致癌、致癌可能性較高、可能致癌、致癌程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五個級別。  第一類:致癌。菸草、酒精飲料、黃麴黴素、檳榔、中式鹹魚等明確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第二類:很可能致癌。
  • 世衛組織:武漢只是新冠病毒發現地
    11月23日,世衛組織在其官網上發布了當天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的視頻,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新冠病毒)可能有不止一個首例病例,因為該疾病很可能源於好幾種動物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研究人員最近在蝙蝠體內發現了這種病毒,我們還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其他潛在的病毒源頭。」有專家稱,「毫無疑問,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其主要攜帶者是蝙蝠。」病毒傳染人類則存在多個源頭,而且傳染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 世衛組織曝光的「一級致癌物」,不少人常誤食,勸你早日忌嘴
    世衛組織曝光的一級致癌物,不少人常誤食,勸你管住嘴醫生告訴王女士,銀耳屬菌類食物,水中浸泡時間過長,容易生成黃麴黴毒素。而這種毒素已被世衛公布為一級致癌物,對肝臟破壞性極強,1mg的食用量,就可能引發肝臟癌變的風險,更不要說長期食用了,後果不堪設想。
  • 世衛組織:乘飛機感染新冠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世衛組織稱,目前已發表的研究文獻中沒有大量記錄此類傳染,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
  • 【世衛組織稱武漢只是新冠病毒發現地】近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
    【世衛組織稱武漢只是新冠病毒發現地】近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病毒可能有不止一個首例病例,因為該疾病很可能源於好幾種動物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
  • 比油和鹽更可怕,世衛組織呼籲停用!出現這種字眼的食品要少買!
    2019年4月25日,歐盟委員會頒布新規要求,食品所含的每100克脂肪中,人造反式脂肪含量不得超過2克,以保護消費者健康。超標食品在2021年4月1日前必須從歐盟下架。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名為「取代」的行動指導方案,計劃在2023年之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中使用的工業反式脂肪,主要是部分氫化植物油。
  • 世衛組織:可能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
    在23日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確認新冠「零號病人」非常重要,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會有不止一例「零號病人」;如果新冠病毒存在於動物界,就有可能出現多次跨越物種傳播
  • 食品企業為何總愛借「世衛組織」騙人
    可世衛組織向新京報新食品周刊證實,該名單純屬子虛烏有。  一條「世衛組織公布:一個烤雞腿=60支煙」的傳言在網上傳播兩年後,伴隨韓劇掀起的「炸雞腿熱」,該傳言又「與時俱進」變成了「世衛組織公布:一個炸雞腿=60支煙」,稱世衛組織研究證實吃烤雞腿(後改為炸雞腿)等同吸菸的毒性,易誘發胃癌、腸癌、乳腺癌、結腸癌等,後也被證實為虛假消息。
  • 世衛組織公布的「一級致癌物」,常被不少人誤食,勸你趁早忌口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全球的肝癌患者進行了數據調查,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肝癌位居世界首位。在研究中發現,飲食和肝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世衛組織對多種食物進行研究分解,為大家列出了一份致癌名單,其中被列入一級致癌物物質,廣泛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 世衛組織:機艙傳染新冠風險雖然低,但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