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食評
食品領域借「世界衛生組織」之名傳播的信息近年被大量轉載,絕大多數被證實為「假消息」或斷章取義的不實傳聞。
一份被轉載十餘年的「世衛組織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將油炸、汽水、加工肉食品、餅乾、冰淇淋等日常消費的幾乎所有食品列入,甚至被一些嚴肅媒體和政府部門引為權威依據。可世衛組織向新京報新食品周刊證實,該名單純屬子虛烏有。
一條「世衛組織公布:一個烤雞腿=60支煙」的傳言在網上傳播兩年後,伴隨韓劇掀起的「炸雞腿熱」,該傳言又「與時俱進」變成了「世衛組織公布:一個炸雞腿=60支煙」,稱世衛組織研究證實吃烤雞腿(後改為炸雞腿)等同吸菸的毒性,易誘發胃癌、腸癌、乳腺癌、結腸癌等,後也被證實為虛假消息。
除引述「世衛組織研究成果」的「某某食物有害論」外,一些企業也把「世衛組織」邀請進了新產品推廣的「義務代言」團隊,借「世衛組織」的權威,論證自身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功能。
幾年前,一款自稱「抗癌神器」的富硒產品,借「世衛組織」自證有獨特抗癌作用,稱不但能抑制腫瘤細胞DNA生長,還能消滅癌細胞。還有企業在瀋陽街頭冒充「世衛組織」人員和志願者向老人推銷保健食品。
而一些大企業也援引「世衛組織」相關研究成果論證新品的健康特性。今年初,一家大型飲料企業推出一款適合嬰幼兒的飲用天然水,宣稱成年人飲用的水並不適合於嬰幼兒。其官網公布的資料提到,此「適合嬰幼兒」的飲用水礦物質含量等科學依據來自「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發布的信息及建議。
但世衛組織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回應,世衛組織從未針對成人和兒童給出不同的飲用水質量建議,而是強調所有人都需要安全的飲用水,符合相關安全標準、成年人可以飲用的水,對嬰幼兒來說也是安全的。
為何食品企業宣傳產品都愛拿「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說事兒呢?
食評君認為,這恐怕與消費者對國內食品行業的信任缺失有關。相比國內企業及國內專家的說法,國外權威機構或組織發布的研究和信息更容易令消費者感到可信。同時,借國際組織之名宣傳,即使所引信息並不完全屬實,很少有人主動去聯繫國際組織核實、求證。
食評君對身邊人做了小範圍採訪。不少人覺得,世衛組織每年都發布大量健康衛生的建議,有從未聽過的「建議」很正常,不會想到去逐條核對真實性。而作為承擔專業職能的世衛組織,主動監控、闢謠各國和地區與自己相關的所有失實「引述」,也並不現實。
請國際組織「站臺」玩概念,不如做好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食品。食評君認為,食品企業自身需要轉變思維。產品安全可靠,服務誠實守信,這才是一個真正大企業的姿態與氣象。□王叔坤(新食品周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