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稱吃火腿香腸可致癌 專家:不必恐慌

2020-12-02 中國經濟網

  

  京華時報製圖何將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一條關於世界衛生組織將把火腿腸、培根列為「致癌物」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北京時間昨天晚間,位於法國裡昂的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確認將加工肉製品列為致癌物,因有「充分證據」表明其可能導致結腸癌;紅肉類也有致癌可能。不過在一些專家看來,消費者完全沒必要因此而恐慌。

  「有限證據」指牛羊肉或致癌

  來自10個國家的22名專家分析了大約800份有關肉類飲食與癌症之間關聯的研究,從而編寫出這份報告。

  報告說,「對人類而言,有充分證據表明,食用加工肉製品會導致結腸癌……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報告列舉,加工肉包括以醃、燻或發酵等方式而製成的熱狗、香腸、火腿、醃肉、肉乾、罐頭肉或肉類醬汁等。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這意味著加工肉被這一機構列為與菸草、石棉和柴油煙氣同一類的致癌物。但報告沒有就它們的致癌風險等級進行比較,表明吃肉不像吸菸那麼危險。

  而對於食用牛肉、羊肉、豬肉和馬肉等紅肉,報告說,「有限證據」表明「有致癌作用」,那可能主要是引發結腸癌、直腸癌以及胰腺癌和前列腺癌。

  路透社報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出的「可能」致癌物還包括草甘膦以及許多滅草劑中的活性成分。

  不過,報告沒有說明,對肉類的烹飪方式是否會影響致癌風險。

  需在食肉風險與益處間找平衡

  這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首次對肉類進行評估。這一機構沒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但「建議限制肉類的攝入」,尤其是加工肉製品。

  報告說,鑑於紅肉是人體營養的重要來源,這一研究結果應幫助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在食用肉的風險和益處之間做到平衡。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官員庫爾特·斯特雷夫在一份聲明中說:「對個人而言,因食用加工肉製品而得結腸癌的風險依然較小,但這種風險會隨著食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這一機構援引「全球疾病項目負擔」團體的數據估計,全球每年死於癌症的人群中,大約3.4萬人是因為食用加工肉製品較多。相比而言,全球每年有大約100萬人因吸菸患癌症而死亡,60萬人是因飲酒,超過20萬人是由於空氣汙染。

  根據「全球疾病項目負擔」的數字,如果癌症與紅肉之間的關聯得到確認,全球每年因食用紅肉較多而患癌症死亡的人數是5萬。

  致癌風險劃分為五個級別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是世衛組織下屬機構,成立於1965年,主要進行有關癌症病因的研究。該機構將致癌物的風險分為「致癌、致癌可能性較高、可能致癌、致癌程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五個級別。

  第一類:致癌。菸草、酒精飲料、黃麴黴素、檳榔、中式鹹魚等明確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第二類:很可能致癌。丙烯醯胺、鉛、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較高的致癌物質。這類物質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證據還比較有限。生活中如果經常採用高溫油炸、高溫油煙烹製食物,接觸到丙烯醯胺的機會就比較大,應儘量避免。

  第三類:可能致癌。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但是對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手機輻射就在此列。

  第四類:致癌度不確定。蘇丹紅色素、膽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類的致癌物。這類物質動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證據都不充分,或動物實驗證據充分,但人群研究則明確無致癌作用。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些食物可以不顧數量放心吃,因為它們雖然不致癌,但可以帶來其他健康風險。

  第五類:很可能不致癌。

  □協會說法

  北美肉協:歪曲數據以確保結果

  對於這份報告,一些肉類生產商予以抨擊,部分獨立的專業人士則提醒在解讀數字時應謹慎。

  北美肉類協會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歪曲數據以確保具體結果」。這一協會主管貝齊·伯倫說:「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食用的加工肉製品數量是建議標準的兩倍,但像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等地中海飲食習慣國家的人卻擁有全球最長的壽命,健康狀況極佳。」

  英國營養專家伊莉莎白·倫德經由英國科學媒介中心說,歐洲只有極少的人算得上「食用肉類多的人群……肉是如此好的鐵和鋅來源,相比蔬菜或其他補品,吃肉獲得的鋅更多」。

  英國營養研究師伊恩·詹森則說,「在英國,幾乎或完全沒有證據表明,素食者患結腸癌的風險比肉食者低」。

  中國肉協:報告結論下得太早了

  將調研我國結直腸癌發病情況

  「今年9月份,世界肉類組織在青島開會,中國作為世界肉類組織的副主席單位,也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本月初,世界肉類組織在巴黎召開執委會,當時秘書長就此事通報時還表示正在與世界衛生組織溝通和協調,並未提及馬上要公布結果,但是沒想到這麼快就下了一個結論,我們認為是不科學的」,中國肉類協會秘書長陳偉昨晚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世衛組織,做課題研究很正常,但單純將肉拿出來,至少我們認為這個結論下得太早了。

  「我們認為這個事情應該有個更科學的論斷,而且世界肉類組織也在組織專家研究肉類對人體是否有害,但這些專家的說法與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觀點完全相左」,陳偉表示,協會昨天下午在跟世界肉類組織聯繫,也希望聽到其他國家對這個事情的看法,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球肉類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我們不反對討論,但是作為結論來說,我們認為不慎重,因為癌症本身就是疑難雜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還沒研究清楚呢,怎麼說就是吃肉造成的,這個確實要跟世界衛生組織進行論證」。

  「另外我們也在與國家衛計委聯繫,希望針對中國結腸癌、直腸癌發病率情況做個統計」,陳偉表示,譬如近五年到十年,發病率是高了還是低了,還是沒有大的變化,「譬如四川省、湖南省這些吃醃臘食品比較多的地方,這種癌症發病率情況又是怎樣的。如果有了這些數字,我想基本是可以說明問題的。我們正在向國家相關部門要這些數據;另外,咱們中國湖南、四川有上千年的食用醃臘食品的歷史了,也從來沒聽說癌症的發病率是由這個造成的,世衛組織的說法有點無稽之談」。

  「世界衛生組織的這一結論不僅對中國產業、對全球肉類產業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打擊面太大」,陳偉表示,其實吃肉製品跟人種、從事的職業等都有關係,譬如運動員不吃肉怎麼可能參加比賽,不能一概而論;協會近日在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後,也將發布一個公開的聲明。

  □企業反應

  雙匯:暫不對該報告作出回應

  針對世衛組織的報告,2013年收購了美國最大肉類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中國最大肉類企業雙匯有關人士昨天表示,公司也一直在關注此事,不過雙匯暫不對世衛組織的這份報告作出回應。

  就在前一天,雙匯曾表示,公司一向重視食品安全以及產品品質,中國業務在產業鏈的各環節均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在美國,雙匯收購的史密斯菲爾德應用世界級的生物安全系統,通過嚴格的供應鏈控制及系統化的執行確保產品質量。

  原雙匯集團副總裁、現雙匯品牌顧問劉金濤向記者表示,對世界衛生組織公開發表此類信息深表遺憾,在愛滋病、伊波拉等病毒和疾病尚未控制的情況下,世衛組織又拋出此類食肉致癌話題,其個人認為,完全沒有顧及人類發展史和世界歷史。也就是說,這個聲明看似為了人類健康,實則是反人類的,肉類加工技術是人類文明之一,不應被致癌的話題毀掉。劉金濤還表示,空氣、水、糧食、肉菜,是人類發展之必需品,不應專門放大某種的副作用。

  得利斯相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歐洲有近千年肉製品消費習慣且每日食用量很大,但歐洲並沒有相應數據支持致癌說。雨潤食品有關負責人昨天晚間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熱狗、火腿、培根均為西式低溫火腿,起源於西方發達國家,已有百年歷史,採用低溫蒸煮工藝,具有保質期短、營養豐富等特點,對一些添加劑有嚴格的標準,產品應該是安全的,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專家說法

  建議控制食用總量和頻率

  「儘管世衛組織報告的結論與之前媒體報導的情況是一致的,但是這件事情應該一分為二來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的飛速發展,不管是火腿、香腸還是培根,製作工藝都是在日新月異地變化,因為加工工藝的改變,以往人們固有的看法譬如這些產品含有亞硝酸鹽、加了很多鹽等概念其實未必如此,因此我們要用務實發展的態度來看這個問題,食品工業企業其實也是蠻拼的,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口味和安全的雙重目標一直在努力。

  「另外,像火腿、香腸等產品不應該多吃,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個基本常識,算不上什麼新聞了,只不過這次相當於最高法院給出了個最後裁決,再加上媒體的傳播,就廣為關注了」,朱毅表示,稍微吃點,適當控制總量和頻率,保證膳食多樣化,而不是堅決不能吃,世衛組織的報告強調了紅肉也有很多益處。

  「癌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是某一種東西就一錘定音」,朱毅表示,其實世衛組織也提到,要更關注吸菸、酗酒、肥胖對人體的危害,而正常食用肉製品,沒必要過度恐慌。

  綜合京華時報記者胡笑紅新華社

(責任編輯:佟明彪)

相關焦點

  • 火腿培根為致癌物真相揭秘 10大致癌食物排行榜
    網絡圖火腿培根為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預計26日將宣布火腿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英國《每日郵報》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來自10個國家的科學家評估各種已有證據後同意將加工肉製品歸入「致癌物」,使其與石棉、香菸、砒霜「為伍」。加工肉製品指使用煙燻、醃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過的食物,除火腿和培根,還包括一些燻肉和香腸。
  • 世衛組織:中國式鹹魚致癌 - 世界衛生組織,鹹魚,漢堡 - IT之家
    據中國日報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除了加工肉製品和紅肉外,其他115種物質也可以致癌。包括「加工肉製品」在內,世界衛生組織這次發布的致癌物名單當中總共含有116種,給外界提供參考。這些致癌物包括:吸食菸草、飲酒、室內煤氣、含砷的飲用水、製鞋修鞋、打掃煙囪、製作家具、勘探鋼鐵等等。
  • 世衛組織稱氡可致癌
    專家提醒有風險  氡是造成肺癌的第二大原因 含量多少是風險高低的關鍵 溫泉機構應告知相應風險  到了冬天,泡溫泉成了不少人養生、避寒的好方式。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有部分溫泉企業主打「氡溫泉」養生,稱溫泉中含有的放射性電離輻射物質「氡」可以改善皮膚,對心血管等疾病也有保健作用。一家溫泉酒店的工作人員表示,該酒店的氡溫泉是天然溫泉,「孩子都可以泡」。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警告中式鹹魚等物品存致癌風險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導英媒稱,聽世界衛生組織說加工肉製品存在致癌風險,許多人都迷惑不解。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28日報導稱,這還不夠糟糕。人們還發現,人們吃的香腸裡的東西我們都不信任了。  香腸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對加工肉製品憂心忡忡的人們要麼可以鬆口氣,因為人們接觸的許多東西都存在致癌風險,要麼會抓狂,因為有一個116種致癌的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上述116種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 致癌的亞硝酸鹽,為什麼還要加在火腿裡?
    大姑小舅們或許並不懂化學和現代醫學,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聽說你想吃臘肉或培根時,甩出「亞硝酸鹽有毒、致癌」的連結。無論是火腿、臘肉、牛肉乾等加工肉製品,還是醃菜泡菜以及海鮮乾貨,都不乏亞硝酸鹽的身影。存在如此普遍的亞硝酸鹽,真的致癌嗎?1亞硝酸鹽,還真的非加不可如果致癌,那憑什麼還能在加工食品中廣泛添加並售賣呢?
  • 新冠病毒變異在英已失控,中國專家稱:不必恐慌
    原標題:新冠病毒變異在英已失控,中國專家稱:不必恐慌!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20日證實,英國以外已有至少三個國家發現了與這種變異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其中,丹麥出現九例,荷蘭和澳大利亞各出現一例。世衛組織呼籲歐洲地區國家收緊防疫措施,呼籲全球各國加緊對新冠病毒的篩查排序,並及時通報相關信息。
  •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蕨菜在1987年被世衛組織列入「2B類致癌物」。 因為蕨菜中含有原蕨苷這種致癌物質,曾經也有專家做過研究,長期向一頭牛投餵蕨菜,一段時間後,發現牛的白細胞與血小板數量驟減,造血功能出現障礙,並且牛的膀胱處還出現了惡性腫瘤。
  • 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你可能還在吃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9月9日呼籲:「到2023年,世界停止使用反式脂肪酸的目標不應被推遲。」據世衛組織估計,每年50萬人因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病。事實上,早在2018年5月,世衛組織就向反式脂肪來源 | 搜狐被世衛組織
  • 使用植物油做飯可致癌?關鍵是烹飪方式要健康
    5.草莓農殘超標可能致癌?流言:草莓種植過程中會使用乙草胺,而乙草胺被列為B2類致癌物,長期大量食用可能會致癌。真相:正常情況下,種植草莓是用不到乙草胺的。監管部門針對草莓市場進行了大規模檢測,均未檢出乙草胺。6.2030年太陽將「休眠」?
  • 味精不致癌,但這兩類人吃了也要命!
    這類文章又悄悄出現在朋友圈了,引起了家庭煮婦煮夫們的恐慌。發帖者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近日,《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這類文章又悄悄出現在朋友圈了,引起了家庭煮婦煮夫們的恐慌。發帖者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
  • 世衛組織公布最新致癌清單:中式鹹魚在內,這3種食物都是黑名單
    「癌從口入」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自物質生活提高後,患各種疾病的概率也越來越高,當然可直接影響人的壽命以及生活質量的癌症也不例外。比如,過去在沿海岸城市人們喜歡吃的鹹魚,製作過程中會用高濃度的食鹽給魚脫水,這樣的魚不僅易於保存還風味十足,但典型的中式鹹魚卻是鼻咽癌的幫兇。
  • 別再亂吃了!世衛組織公布最新致癌物清單,有人每天都在接觸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致癌物分別4類,其中1類致癌物共120種,它指的是明確可以致癌的物質。除了大家熟知的煙、酒、檳榔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致癌物就在我們身邊。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致癌物的分級。世衛組織致癌物是怎麼分級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下屬機構。
  • 1種「水」,已被世衛組織列入「致癌名單」,再喜歡也要少喝!
    1種"水",已被世衛組織列入"致癌名單",再喜歡也要少喝!這一水指的就是酒,在朋友的聚餐上,或者是工作的應酬上,都會有酒的影子存在,甚至很多人在憂愁的時候會選擇借酒消愁。可是若經常肆無忌憚地大喝特喝,會傷害到肝臟。
  • 春天受歡迎的三種蔬菜,卻被世衛組織拉入致癌名單?真相只有一個
    路邊的小攤,街邊的小店,是很多人小時候的美好回憶,而現在卻被告知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就連家中常吃的蔬菜,春天正當季,你可能也很愛吃,現在卻有人說吃了會致癌,咱們到底還能吃啥?吃不新鮮的食物可能會誘發癌症,譬如說黃麴黴素。
  • 【世衛組織稱武漢只是新冠病毒發現地】近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
    【世衛組織稱武漢只是新冠病毒發現地】近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病毒可能有不止一個首例病例,因為該疾病很可能源於好幾種動物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
  • 食品企業為何總愛借「世衛組織」騙人
    可世衛組織向新京報新食品周刊證實,該名單純屬子虛烏有。  一條「世衛組織公布:一個烤雞腿=60支煙」的傳言在網上傳播兩年後,伴隨韓劇掀起的「炸雞腿熱」,該傳言又「與時俱進」變成了「世衛組織公布:一個炸雞腿=60支煙」,稱世衛組織研究證實吃烤雞腿(後改為炸雞腿)等同吸菸的毒性,易誘發胃癌、腸癌、乳腺癌、結腸癌等,後也被證實為虛假消息。
  • 關鍵時刻,世衛組織發聲
    世衛組織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要比流感病毒慢很多。此外,新冠病毒變異並非最早出現在今年9月英國報告的新毒株,疫情初期就有專家發現病毒變異的情況。媒體稱,這種新毒株在基因序列方面已經出現了23個突變,數量之大讓人擔憂,並且經專家分析,新報告的變異病毒傳播速度更快。需要注意的是,傳播速度快並不代表其致病性強,病毒以繁殖和傳播為目標。因此,有些病毒在強化傳播能力的同時,其致病性反而有所減弱。
  • 世衛組織從未發布過「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
    薯條、方便麵、漢堡、炸雞......當你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總會有人在你身邊痛心疾首地說「垃圾食品啊,儘量少吃」。在你的朋友圈裡,幾乎是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分享「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最近,世衛組織來闢謠了!
  • 路透:世衛稱發現新版新冠病毒變種是追蹤進步 無須恐慌屬正常現象
    中國小康網12月22日訊 老馬 世衛組織官員甚至對發現新的病毒毒株給予積極評價,稱追蹤病毒的新工具正在發揮作用。這一發現促使許多驚慌的國家對英國和南非實施了旅行限制。透明非常重要,告訴公眾實情非常重要,但讓人們了解這是病毒進化的正常過程也同樣重要,」世衛組首席應急專家萊恩在一次網絡簡報會上說。「能夠如此密切、如此仔細、如此科學地實時追蹤一種病毒,對全球公共衛生來說是一個真正積極的進步,進行這類監測的國家應該受到稱讚。」
  • 世衛組織:剛果(金)神秘疾病肆虐 危害堪比愛滋病
    世衛組織2007年09月03日 11: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3日電 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