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導英媒稱,聽世界衛生組織說加工肉製品存在致癌風險,許多人都迷惑不解。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28日報導稱,這還不夠糟糕。人們還發現,人們吃的香腸裡的東西我們都不信任了。
香腸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對加工肉製品憂心忡忡的人們要麼可以鬆口氣,因為人們接觸的許多東西都存在致癌風險,要麼會抓狂,因為有一個116種致癌的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上述116種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紅肉沒有在列,但加工肉製品在列,因為紅肉只是「很可能」與癌症有關。
但這份清單包括避孕、吸菸、日光浴床、呼吸的空氣(如果生活的城市有汙染的話)、太陽能以及其他許多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物品和活動。
這份清單不包括很可能存在致癌風險的物品和活動,在列的各種物品和活動肯定致癌。
吸食菸草;太陽燈和日光浴床;鋁生產;飲用水中的砷;金胺生產;靴鞋製造和修理;煙囪清掃;煤氣化;煤焦油蒸餾;焦炭(燃料)生產;家具和櫥櫃製造;赤鐵礦地下開採(伴接觸氡);二手菸;鋼鐵鑄造;異丙醇製造(強酸法);品紅製造;油漆工(職業接觸);用煤焦油瀝青鋪裝路面和屋面;橡膠工業;職業接觸含硫酸的強無機酸霧;黃麴黴毒素;酒精飲料;檳榔果(通常和蔞葉一起嚼食);不含菸草的檳榔咀嚼物;含菸草的檳榔咀嚼物;煤焦油瀝青;煤焦油;家庭燒煤在室內的排放;柴油廢氣;未處理和中等處理的礦物油;非那西汀(一種解熱鎮痛劑);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多氯聯苯(過去曾廣泛用於電氣設備,上世紀70年代在許多國家禁用);中國式醃魚;頁巖油;煤煙;無煙菸草製品;木塵;加工肉製品等等。
加工肉製品包括培根、香腸等。(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世衛組織正式回應加工肉製品「致癌說」
圖表:世衛組織正式回應加工肉製品「致癌說」 新華社發 大巢製圖
(2015-10-30 17:40:01)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臺媒稱,美國民眾熱愛培根、火腿、醃肉等加工肉品,世界衛生組織有關紅肉及加工肉品與癌症風險有關的報告引起熱烈討論,農牧業者不接受這類來自歐洲的研究結果。
據臺灣「中央社」10月26日報導,美國民眾熱愛紅肉與加工肉品,培根是早餐必備食品,家庭燒烤與球賽活動上,人手可見熱狗;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紅肉消費國,每人每年平均吃下18磅(約合8公斤)的培根,肥胖與癌症等健康問題長期困擾美國社會與社會安全開支。
美國畜牧業者厭惡這類來自歐洲的報告,也常提出相應的科研證據。美國全國養牛業協會營養部門主任麥克尼爾(ShaleneMcNeil)表示,協會不認同有足夠證據,輕率的結論認為紅肉與癌症有關聯。
紅肉與白肉對健康的影響各有說法,有人還提出吃紅肉健身又強國的說法。
百年來,美國牛肉消費量高於其它肉品,美國也成為超強;但健康意識逐年提高,2014年,雞肉首度超越牛肉,這與價格無關,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也公開建議民眾應多吃油脂量較少的瘦肉。
根據世衛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說法,每天食用50克加工紅肉,罹患直腸癌的風險增加18%,這等於每天吃下3條培根,美國漢堡、三明治和沙拉中隨處可見添加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