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致癌物質分為5類4級(圖)

2021-01-20 搜狐網

製圖:李姿閱

  3月31日,《求證》欄目刊登了《網傳「致癌說」是否準確?》一文,請專家分析了各種致癌說法。那麼,致癌因素究竟有哪些?應該怎樣看待?如何有效預防癌症發生?記者繼續採訪了國內外有關專家,進行解疑釋惑。

  所謂致癌物有分類嗎

  【回應】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素分為四級,經評估有400多個因素對人類致癌或可能致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說,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為化學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致癌物按照對人類和哺乳動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確證致癌物、懷疑致癌物和潛在致癌物。

  據了解,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物質分為5類4級。本報駐法國記者採訪了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尼古拉·戈丹博士。他介紹說,該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官方癌症研究機構,自1971年以來已經對900多個因素進行了評估,其中有400多個被確定為對人類致癌或可能致癌。這些因素包括輻射、化學品、混合物、物理和生物因子、生活行為和病毒等。

  戈丹博士介紹說,根據致癌程度的不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素分為5類4級: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列入第一級的有111種,已經有足夠的醫學證據和動物實驗結果證明這些因素致癌,例如放射性物質、石棉、苯、黃麴毒素等。第二級的A類有65種,被認為很可能對人致癌但實驗性證據不足,對動物致癌則有充分的實驗數據證明。第二級的B類為可能致癌,共有274種,對人和動物致癌均證據不足,例如黃樟素、汽油發動機排放的廢氣、人類免疫缺陷病毒2型、抗甲狀腺藥物丙基硫氧嘧啶和乾洗業等。第三級為尚不能確定是否對人致癌,有503種,如咖啡因等,對這一級還需進行更多的研究。第四級只有己內醯胺1種,對人很可能不致癌。

  怎麼看待致癌因素

  【回應】篩選全球最新科研成果進行評估得出;專家認為應科學看待致癌因素,單一因素不起絕對致癌作用

  李槐介紹,確證人類致癌物的要求是:有設計嚴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雜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有劑量反應關係;另有調查資料驗證,或動物實驗支持。

  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供職的韋羅妮克·泰拉斯告訴記者,中心不設實驗室,但有兩套人馬負責與評估有關的工作。「顧問組」專家要在全球範圍內篩選癌症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確定評估主題和對象並向「評估組」推薦,篩選工作持續一年。「評估組」由不同國家的多學科專業人士組成,這些人必須具備獨立科學家身份,評估工作集中在一周內完成。專家們要對致癌因素及其危險性進行審議和評估。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薛妍認為,即使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義的一級致癌因素,也不能認為接觸了必定會導致癌症。

  薛妍表示,致癌因素中也包括一些臨床常用的治療腫瘤藥物成分,比如環磷醯胺、依託泊苷、氮芥、白消安等,這些物質直到現在還是治療某些腫瘤的常用藥物成分。「個人還是覺得癌症發生是綜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單一因素不能起絕對作用。」薛妍說。

  有專家建議,將常見諸媒體的「致癌物」改為「致癌因素」,從而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如何有效防癌

  【回應】防癌不是僅僅用所謂抗癌食譜就能預防,應減少接觸致癌因素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現在網上經常流傳一些防癌食譜,稱「吃紅薯、蘆筍、山楂、蘑菇可以抗癌」,甚至推出防癌食譜排行榜:「據測定,抗癌食物按有效性排序為甘薯、蘆筍、花菜、芹菜、茄子皮等」。這些傳言是否科學?

  「很多抗癌食譜沒有大樣本研究驗證,並不科學。」薛妍指出,癌症發生是環境因素和機體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防癌主要是生活方式健康(健康飲食、適當鍛鍊、心理調整、定期體檢等)和避免致癌因素,並不是僅僅應用一些抗癌食譜就能預防。上述食物也並不優於其它食物。推薦的飲食原則是: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全穀物、魚;少吃加工、醃漬、肥肉等食物。

  對於如何抗癌,上海市東方醫院放療科主任秦慶亮認為,癌症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症的發生。包含減少接觸致癌因素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如早期診治,超音波、MRT或CT掃描等檢驗。

  「許多預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子的確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相關。」秦慶亮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所提出的建議,確實可以讓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例如,應保持食品多樣化、喝酒要適量、避免過多膽固醇、多食用含有足夠澱粉和纖維素的食物、維持理想體重、經常運動、不熬夜,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秦慶亮提醒,對於癌症高風險人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身處汙染環境的人進行基因檢測,可做較深入仔細的檢查分析,服用預防藥物。確定有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人,可藉由預防性的手術,降低癌症機會。

  (王有佳、羅政鋒參與採寫)

  本期欄目統籌:呂毅品

http://news.sohu.com/20140410/n397993041.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人民網-人民日報 王芳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4/10/nw.D110000renmrb_20140410_6-04.htm report 2722 製圖:李姿閱3月31日,《求證》欄目刊登了《網傳「致癌說」是否準確?》一文,請專家分析了各種致癌說法。那麼,致癌因素究竟有哪些?應該怎樣看待?如何有效預防癌症發

相關焦點

  •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常見I類致癌物質清單
    先放最權威的乾貨:IARC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這個是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網站,裡面能找到相當權威的致癌物信息一般大家常見的該機構對於致癌物的評級是基於證據強度的,分為I級(group 1, 對人類致癌,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II
  • 別再說我致癌了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基於證據強度不同將致癌物分為4個等級。 【1級】是指有充分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物質。包括菸草、酒精飲料、黃麴黴素、檳榔等;還包括苯、瀝青、環氧乙烷、甲醛、X射線等,職業接觸這類物質具有相當高的風險。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警告中式鹹魚等物品存致癌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警告中式鹹魚等物品存致癌風險時間:2015-10-31 11:37:00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編輯:對加工肉製品憂心忡忡的人們要麼可以鬆口氣,因為人們接觸的許多東西都存在致癌風險,要麼會抓狂,因為有一個116種致癌的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上述116種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紅肉沒有在列,但加工肉製品在列,因為紅肉只是「很可能」與癌症有關。
  • 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5大致癌因素,大部分可避免
    一、全球癌症報告出爐,中國數據驚人 2018年末,IARC(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公布2018年全球癌症報告,報告中顯示,在過去一年,新增的癌症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症而逝世的人數達到960萬。報告還表明,全球範圍,每5個男人中或每6個女人中,就有1人會在一生的某個時刻患上癌症。
  • ...國家救災應急IV級響應;韓國多個知名服裝品牌含致癌物質,中國有售
    說到信譽,美國這幾年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在國際上一再背棄自身的國際承諾和國際義務,毀約退群成癮,已成為最大的「麻煩製造者」。說到真相,我想問一問蓬佩奧先生,美政府能否就德特裡克堡生物基地、「電子菸疾病」、美遍布全球的生物實驗室等問題說出真相,給美國人民,也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說到責任,在不到半年時間裡,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00萬,死亡病例超過13萬。美國政府確實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中國常見,檳榔致癌成分首次確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評估結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評估,由於提神、上癮,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檳榔,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其中包括中國的湖南、雲南、海南和中國臺灣地區。  近期,IARC在《柳葉刀-腫瘤學》發表了對檳榔主要活性成分――檳榔鹼(arecoline)致癌性的主要評估結論。
  • 草甘膦有多致癌?IARC結論引質疑
    (撰文:譚語)3月20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報告稱,草甘膦「很可能」對人類致癌。據稱,該評價由來自11個國家的17名專家審定,將發布在IARC第112卷論文集。該報告再次引發業內對IARC致癌評價的質疑。
  • 常見有害物質測試有哪些?|歐盟|甲酸|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
    它被普遍應用於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血袋和膠管、乙烯地板和壁紙、清潔劑、潤滑油、個人護理用品(如指甲油、頭髮噴霧劑、香皂和洗髮液)等數百種產品中提醒: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二(2-乙基己基)鄰苯二甲酸酯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
  • 火腿培根為致癌物真相揭秘 10大致癌食物排行榜
    網絡圖火腿培根為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預計26日將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製品為「致癌物」,即致癌程度最高的物質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英國《每日郵報》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來自10個國家的科學家評估各種已有證據後同意將加工肉製品歸入「致癌物」,使其與石棉、香菸、砒霜「為伍」。加工肉製品指使用煙燻、醃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過的食物,除火腿和培根,還包括一些燻肉和香腸。
  • 最新研究揭示癌症胚系基因組模式與癌症風險及臨床預後的關聯
    以基因為中心的癌症研究表明,似乎只有5%~10%的癌症病例是可遺傳的,即癌症相關胚系(germline)遺傳變異。由於癌症驅動的胚系遺傳變異在基因組中分布較少,並且局限於少量的基因,很多相關研究都是關於已知的癌症驅動基因,包括腫瘤抑制基因、DNA修復、致癌信號通路以及細胞周期密切等。
  • 癌症與「吃」密切相關!你經常吃的4類食物,是癌細胞最愛
    · 加工肉類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發布報告告知大家,加工肉類屬於一類致癌物,加工肉也就是經過燻制、醃製以及風乾的食物,包括火腿、臘肉以及臘腸等。 加工肉之所以致癌是因為其中的硝酸鹽以及亞硝酸鹽,在加工過程匯總會形成亞硝基化合物,其中包括亞硝胺,這種物質會對腸道細胞產生損害
  • 英研究顯示5微米以上納米纖維致癌風險高
    13:40:28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黃堃   現在不少產品都用納米纖維,而微小的納米纖維被吸入肺部後有引起癌症的風險
  • 最安全的防曬方法二氧化鈦致癌?
    但是之前護膚成分區出了一件大事,相信不少人也有耳聞——二氧化鈦被列入二類可疑致癌物質。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馬上慌張了,因為夏天不就是防曬的天下嗎?二氧化鈦咋還成致癌物了?那物理防曬霜還能不能用?囤的防曬霜咋整,要扔嗎?二氧化鈦是什麼?二氧化鈦其實是化妝品中的常用成分,在防曬霜、素顏霜、粉底中經常會看到,尤其是物理防曬霜中,用得最多。
  • 謝霆鋒否認曲奇致癌 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
    謝霆鋒原話回應:該物質並非人為添加,還稱:家中烹煮食物的過程中都會有機會發現丙烯醯胺。     原標題:謝霆鋒否認曲奇致癌 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     這次,謝霆鋒又是怎麼回應鋒味曲奇存在致癌物的呢?謝霆鋒的態度可謂是異常強硬,同時並對某些媒體的報導表示了自己的不滿。
  • 網傳"常吃蕨菜能致癌" 求證:危險性比吸菸小
    就已有的實驗數據顯示,不管是實驗動物還是牲畜,食用蕨類都有可能造成中毒的情況,包括肝的損害、致癌,而這種致癌物質就是上世紀80年代從蕨菜中提取到的原蕨苷。通過送檢,測出原蕨苷在蕨菜中含量從高到低為葉、莖、根,葉中含量是根的10倍。  求證:會增加致癌風險   記者在隸屬於世衛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官方網站上進行了查詢。
  • 國外資料:3類化療藥有致癌作用,化療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
    目前,化療藥物主要可分為三類: 鉑類藥:到了1970年代,鉑類藥的三類藥物出現之後,化療的效率才大大提高。 目前認為鉑類藥、蒽環類、環磷醯胺都有致癌作用,而致癌風險會隨著藥物累積劑量增加而增加。 另外,《國際腫瘤學雜誌》引用國外文獻指出,化療藥物的致癌與進入機體的途徑、劑量、應用方法有關。文中指出,抗癌藥的作用或烷化,或與脫氧核糖核酸結合,可以使實驗動物出現腫瘤,對人體可能也有致癌作用。
  • 近期淋巴癌重磅級研究一覽 - 癌症研究專區 - 生物谷
    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淋巴癌領域相關的重磅級研究,與各位一起學習。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當與化療聯合使用時,這種新藥導致的長期存活概率有望是單獨接受化療時的4倍。對很多淋巴瘤病人而言,疾病復發是經常發生的,因此人們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這項新研究證實化學物R848能夠被用來讓免疫系統做好對抗癌症的準備。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期刊登在Blood期刊上。
  • 分子保健酒中的可能致癌物EC,含量不得超過多少?來看標準
    該標準意見稿指出,分子酒是以可食用或藥食兩用(或符合相關規定,下略)物質為主要原料,經冷凍乾燥技術製成凍乾粉後、加入白酒基酒中,進行超聲萃取、高速離心、分子篩分離、分子蒸餾等分子技術,去除有害物質,再經調配、混合、加工製成的、具有明顯特徵風味及有效成分的飲料酒。而分子保健酒為分子酒的一種,是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經註冊或備案,並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分子酒。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2020年全球新增1930萬癌症患者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15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據估計,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女性乳腺癌超越肺癌,成為診斷數量最多的癌症。
  • 染髮劑裡面有致癌物,次數多了會得癌症嗎?這4類人不適合染髮
    臨近年末,小艾在後臺收到很多朋友關於染髮的留言:「快過年了,想要染個頭耍耍,但有點糾結,因為我媽總說染髮致癌」。」白頭髮越來越多,反覆染黑好幾次了,會不會得癌症啊?」「植物染髮劑安全嗎?孕婦可不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