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有害物質測試有哪些?|歐盟|甲酸|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

2021-01-08 騰訊網

01

ROHS

RoHS是由歐盟立法制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它的全稱是《關於限制在電子電氣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該標準已於2006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主要用於規範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及工藝標準,使之更加有利於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該標準的目的在於消除電器電子產品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

提醒:產品不做RoHS認證,將給生產商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屆時產品無人問津,痛失市場,假如產品僥倖進入對方市場,一經查出,將遭遇高額罰款甚至刑拘,從而,有可能導致整個企業關門倒閉。

02

鄰苯二甲酸鹽

主要用於聚氯乙烯材料,令聚氯乙烯由硬塑膠變為有彈性的塑膠,起到增塑劑的作用。它被普遍應用於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血袋和膠管、乙烯地板和壁紙、清潔劑、潤滑油、個人護理用品(如指甲油、頭髮噴霧劑、香皂和洗髮液)等數百種產品中

提醒: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二(2-乙基己基)鄰苯二甲酸酯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

03

多環芳烴(PAHs)

由於具有毒性、遺傳毒性、突變性和致癌性, 對人體可造成多種危害,如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損傷,對肝臟、腎臟造成損害,多環芳烴被認定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有機汙染物。 是環境監測中的重要監測對象多環芳烴(PAHs)存在於煙霧中,因有機燃料未完全燃燒而產生的,它還存在於、雜酚油傾倒和、的襯層中。

提醒:工業和民用燃燒器、自動化排煙、礦物燃料、柴煤焦油、供水管線的瀝青等需注意檢測。

04

偶氮化合物(AZO)

偶氮化合物(AZO), 很多偶氮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如曾用於人造奶油著色的奶油黃能誘發肝癌,屬于禁用;作為指示劑的甲基紅可引起膀胱和乳腺腫瘤。有些偶氮化合物雖不致癌,但毒性與硝基化合物和芳香胺相近。

提醒:AZO FREE偶氮控已成為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最重要的品質監控項目一,也是生態紡織品最基本的質量指標之一。荷蘭、奧地利和德國已經先後採取了強制性規則以禁止在消費品中使用含偶氮的著色劑。(皮革、紡織品必須進行AZO檢測)。

05

甲醛

通常為無色水溶液或氣體,有刺激性氣味。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將甲醛放在一類致癌物列表中。2019年7月23日,甲醛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汙染物名錄(第一批)。

提醒:2003年3月1日實施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GB/T 18883-2002)為保護人體健康,預防和控制室內空氣汙染而制定。其中對甲醛的規定為1h均值應小於等於0.10mg/m³。

06

多氯聯苯(PCB)

對金屬無腐蝕性,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和很好的耐熱性(完全分解需1000℃至1400℃)。PCB用途很廣,可作絕緣油、熱載體和潤滑油等,還可作為許多種工業產品(如各種樹脂、橡膠、結合劑、塗料、複寫紙、陶釉、防火劑、農藥延效劑、染料分散劑)的添加劑。對皮膚、牙齒、神經行為、免疫功能、肝臟有影響,且具有生殖毒性和致畸性、致癌性。

提醒:對致癌物PCB主要是預防,加強對致癌物的控制,減少與避免接觸。對已造成的大範圍環境汙染,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多氯聯苯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07

SVHC

即高度關注物質,來源於歐盟REACH法規。由歐盟成員國委員會經過研究討論確定最終哪些物質會被確認為SVHC,截至2019年07月16日,SVHC清單已增加到201種。

提醒:根據REACH法規的條款規定,如果物品中含有SVHC候選清單中的物質,且該物質的質量分數和/或出口量達到一定要求,將觸發企業相關責任。

08

加州65 提案

(California Proposition 65)

即《1986年飲用水安全與毒性物質強制執行法》,於1986年11月頒發,其宗旨是保護美國加州居民及該州的飲用水水源,使水源不含已知可能導致癌症、出生缺陷或其他生殖發育危害的物質,並在出現該類物質時如實通知居民。

提醒:加州65管控物質清單由OEHHA出臺並每季度更新,最新清單中物質已達900多種。企業在進行加州65管控時,首先應比對已有的此類產品的訴訟案中確定的物質管控要求,然後參考此管控來調查產品中的有害物質。

09

包裝材料毒性元素測試

(Directive for Packaging Waste)

俗稱環保包裝測試,由TPCH在1992年設立。與歐盟包裝材料的RoHS指令(94/62/EC最新修正版2004/12/EC)基本一致。該法規限定包裝中汞、鉛、鎘和六價鉻四種重金屬的總和要小於100毫克/千克。

提醒:該法規並非專門針對玩具產品,但在美國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輸美玩具產品的包裝物大多被要求要符合該法規的要求。所以TPCH也被稱作包裝環保測試。

10

MSDS

即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資料庫,是化學品生產商和進口商用來闡明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閃點,易燃度,反應活性等)以及對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產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提醒:MSDS是化學品生產或銷售企業按法律要求向客戶提供的有關化學品特徵的一份綜合性法律文件。可由生產廠家按照相關規則自行編寫,但為了保證報告的準確規範性,可向專業機構申請編制。

11

全氟辛烷磺酸鹽(PFOS)

是20世紀最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由全氟化酸性硫酸基酸中完全氟化的陰離子組成,在工業生產和生活消費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全氟辛烷磺酸鹽(PFOS)同時具備疏油、疏水等特性,被廣泛用於生產紡織品、皮革製品、家具和地毯等表面防汙處理劑。

提醒:根據我國生態環境部要求,自2019年3月26日起禁止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磺醯氟除可接受用途外的生產、流通、使用和進出口。

12

其他有害物質

說明:以上資料部分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告訴你那些含有「氨基甲酸乙酯」致癌物的酒!
    《中國新聞周刊》的一份報導表明:「全國每6分鐘就有1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為癌症患者,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這個數據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能遇到身邊人確診為癌症的真實案例,令人驚出一身冷汗。
  • 17款白酒測試:酒鬼酒等甲醛較多,多款可疑致癌物含量高
    過度飲酒有害健康,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因為酒精對肝臟的傷害作用。然而,白酒中可能還存在其他的風險物質,同樣值得關注。2020年9月,《消費者報導》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7款市場上最主流的100元以下平價白酒,進行了安全性測試。
  • 一級致癌物有哪些?發黴食物要警惕
    一級致癌物有哪些?有媒體報導,檳榔屬於一級致癌物。一級致癌物究竟是什麼概念?致癌物如何分級?記者採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她認為,致癌物嚴格地說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遠離癌症。食物為何會致癌食物本身含不含有致癌物?
  •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致癌物質分為5類4級(圖)
    所謂致癌物有分類嗎  【回應】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素分為四級,經評估有400多個因素對人類致癌或可能致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說,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為化學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
  • 常見的致癌物有哪些 這些食物致癌率相當高
    我們日常生活中,致癌的食物有很多,那您知道最常見的致癌物有哪些嗎?平日裡我們應該怎樣預防癌症的發生呢,癌症的早期信號您了解嗎,不要著急,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常見的致癌物有哪些一、含苯丙芘的食物苯並芘並非直接致癌物,進入人體後,一部分會隨著排洩物排除體外,另一部分則會經肝、肺細胞內的酶轉化為數十種代謝產物,直至形成一種簡稱為BPDE的最終致癌物,它能與DNA
  • 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醛酮類氣體標準物質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在醛酮類氣體標準物質研發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醛酮類物質在大氣環境化學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是關鍵氧化物HOx自由基的主要來源,世界氣象組織將甲醛作為目標汙染物列入全球大氣觀測計劃中
  •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常見I類致癌物質清單
    先放最權威的乾貨:IARC -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這個是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網站,裡面能找到相當權威的致癌物信息一般大家常見的該機構對於致癌物的評級是基於證據強度的,分為I級(group 1, 對人類致癌,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II
  • 中國常見,檳榔致癌成分首次確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評估結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評估,由於提神、上癮,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檳榔,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其中包括中國的湖南、雲南、海南和中國臺灣地區。  近期,IARC在《柳葉刀-腫瘤學》發表了對檳榔主要活性成分――檳榔鹼(arecoline)致癌性的主要評估結論。
  • 古越龍山回應致癌論:氨基甲酸乙酯源自天然發酵
    黃酒行業上市公司古越龍山(600059,收盤價14.59元),也因為兩款產品檢出含有致癌物,被捲入食品安全風波中。  據報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7類36款酒精飲品,其中3款來自浙江的產品被檢出含有較高分量的可能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其中,古越龍山就佔到2款。
  • 檢測17款白酒:洋河大麯等甲醛較多,多款酒可疑致癌物含量偏高
    從《消費者報導》得知,2020年9月,《消費者報導》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7款市場上最主流的100元以下平價白酒,進行了安全性測試,探索除了酒精外,白酒中可能還存在的值得關注的其他的風險物質。  測試產品:
  • 「黃酒風波」虛驚一場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低於相關酒類標準,專家稱...
    數據來源: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2009年發布的《本地發酵食物含氨基甲酸乙酯的情況》製圖:蔡華偉  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36款東方風味的酒類飲品樣本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16款紹興酒(包括花雕、女兒紅、加飯酒、黃酒)、8款糯米酒及12款梅酒產品。
  • 真的是一級致癌物嗎? 聚焦車內的阻尼片
    苯並芘又稱苯並(а)芘,英文縮寫BaP,是一種常見的高活性間接致癌物。3,4-苯並芘釋放到大氣中以後,總是和大氣中各種類型微粒所形成的氣溶膠結合在一起,在8微米以下的可吸入塵粒中,吸入肺部的比率較高,經呼吸道吸入肺部,進入肺泡甚至血液,導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什麼是70號瀝青?
  • 染髮劑裡面有致癌物,次數多了會得癌症嗎?這4類人不適合染髮
    」白頭髮越來越多,反覆染黑好幾次了,會不會得癌症啊?」「植物染髮劑安全嗎?孕婦可不可以用?」要知道染髮會不會致癌,就得看看染髮劑裡是否有致癌物。市場上和髮廊裡所見到的染髮劑都是含有化學成分的,所謂的純天然植物染髮劑大多是噱頭而已。其中,對苯二胺是染髮劑中最有效的成分,離開它染髮劑就很難固色。而也正是對苯二胺,被認為是染髮劑致癌的物質。2017年10月27日,世衛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症機構公布了致癌物質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對苯二胺被列入3類致癌物清單中。
  • 氨基甲酸乙酯為何物?
    2009年,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品安全中心曾對發酵食品和飲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做過研究
  • 新國標|塑膠跑道成品中六類有害物質有誰
    近日出臺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了合成材料面層中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以規範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建設行業的發展秩序,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為我國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運動環境。   那麼,都包括哪些有害物質?它們的危害是什麼?有害物質的限量又是如何確定的?請接著往下看。
  • 薯片致癌物超標 吃還是不吃
    前段時間,一則「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的新聞,瞬間讓人們談「薯片」變色。7款薯片經檢測發現「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的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可隨後沒多久又回應稱某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確實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那麼「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薯片到底有沒有問題?
  • 吃了致癌物就會得癌症嗎?
    消息來源於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報告中說,「儘管眾所周知炳烯醯胺在試驗中對動物有致癌作用,卻沒有研究表明它和人類的癌症有關。」「對炳烯醯胺在人們飲食中潛存的致癌風險,現有數據尚不足做出更具體的定量分析。」就是這樣兩段話,就是由於話語中有了「潛存」兩個字,就被炒作為「致癌說」。可見蛋糕、薯條致癌的說法沒有什麼根據,大可不必為此恐慌。
  • 鈦白粉被歐盟定為疑似致癌物!
    2月18日,歐盟發布了一項官方授權法規,根據關於物質和混合物的分類,標籤和包裝(CLP)的盟法規(EC)第1272/2008號,通過吸入將二氧化鈦歸為2類疑似致癌物。新的法規將於2021年9月生效,歐洲塗料行業對此決定提出了抗議。
  • 薯片:Sorry,致癌的鍋我不背|丙烯醯胺|致癌物|薯片|食物|癌症|飲食...
    前段時間,薯片致癌的謠言在網際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起因是深圳市消委會對15款國內外比較試驗,結果發現多家知名品牌薯片檢出了丙烯醯胺這個致癌物,7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為什麼薯片會有丙烯醯胺?
  • 世衛組織公布最新致癌物清單,有人每天都在接觸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致癌物分別4類,其中1類致癌物共120種,它指的是明確可以致癌的物質。除了大家熟知的煙、酒、檳榔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致癌物就在我們身邊。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致癌物的分級。世衛組織致癌物是怎麼分級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下屬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