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致癌物超標 吃還是不吃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連網】薯片是休閒零食必備之一。前段時間,一則「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的新聞,瞬間讓人們談「薯片」變色。7款薯片經檢測發現「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的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可隨後沒多久又回應稱某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確實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那麼「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薯片到底有沒有問題?

■ 什麼是「丙烯醯胺」

據市二院營養科主任李素珍介紹,「丙烯醯胺」的產生其實很簡單,當果糖、葡萄糖等「還原糖」與某些胺基酸(主要為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以及烤制等高溫烹調的過程中相遇,經「美拉德反應」而產生。正因為這個反應,才有了食物誘人的顏色和香氣。

「丙烯醯胺」廣泛存在於油炸食品、焙烤食品、膨化食品以及煎烤食品等食物中,就連日常家庭烹調(炒菜、煎炸、烤制等)也同樣會產生「丙烯醯胺」。

除了食品領域,「丙烯醯胺」在工業領域同樣應用廣泛,它主要用於合成一些高分子材料。

■ 「丙烯醯胺」並不可怕

「丙烯醯胺」雖然是一種致癌物,但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丙烯醯胺」進行評估後,將其歸在「2A類致癌物」當中。

這裡科普一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發布過官方版「致癌物清單」,將致癌物總共分為了4類:一類致癌物:確定可致癌;二類致癌物:2A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數據有限,但是對動物會致癌2B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數據有限,對動物致不致癌不論有無證據都在此列;三類致癌物:懷疑會致癌;四類致癌物:很可能不致癌。

致癌等級並不完全等同於致癌強度,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致癌分級的依據是相關致癌證據的確鑿程度。「丙烯醯胺」被分為「2A類致癌物」,指的是「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也就是「動物實驗已經證實存在明確的致癌作用,但是對人體的作用尚不明確」。致癌物在嚴格意義上來講只是可能會提高致癌的風險,根本不代表「人吃了就一定會導致癌症」。

總而言之,癌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病症,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人們並不是單純食用了某種食物就會患上癌症,它和遺傳、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任何物質在談到毒性、致癌等危害作用時,「劑量」必然是最先應該考慮的要素。正常情況下人體靠食物攝入的「丙烯醯胺」其實「很少」。「丙烯醯胺」到目前為止還很「模糊」,世界各國都沒有制定出「食品中丙烯醯胺的限量標準」。

■ 這些人應該嚴格控制「丙烯醯胺」的攝入

李素珍表示,未成年人、孕婦和哺乳期女性應該嚴格控制「丙烯醯胺」的攝入。

未成年人。此類群體正在生長發育期,容易被各類零食迷惑,避免加重身體的代謝壓力,應嚴格控制。

孕婦和哺乳期女性。「丙烯醯胺」易被人體吸收,而且還會進入乳汁(傳遞給嬰兒),然而寶寶的臟器解毒功能並未發育完善。為避免正在發育的胚胎受到影響,嚴格限量是必要之舉。

■ 如何降低食物中「丙烯醯胺」的量

那麼,如何降低食物中「丙烯醯胺」的量呢?李素珍給出幾點建議。

1.調整「烹調和飲食習慣」。減少油炸、煎炒等高溫烹調方式的使用次數,推薦使用蒸、煮、燉以及焯水後涼拌加工食物的方式。一般而言,烹調加熱的溫度越高、加熱時間越長,「丙烯醯胺」的產生劑量就越多。

2.攝入限量。包括薯片(條)在內的各種油炸零食、膨化食品,偶爾過過嘴癮可以,但不能毫無節制。「限量」是對身體的一種尊重。這些零食當中含有較多的糖、食鹽和脂肪,經常攝入會增加機體患齲齒、肥胖、高血壓等問題的風險。

3.多吃新鮮食物。推薦大家以新鮮的食物作為自己的餐後零食,例如牛奶、酸奶、水果以及可以生吃的蔬菜等。(莊婷婷 孫利)

相關焦點

  • 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消委會回應了!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微克每千克。 消委會最新回應 針對網絡上「XX知名品牌檢出致癌物超標」的報導及轉載標題,昨日下午,深圳市消委會回應稱,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 知名薯片檢出致癌物超標:還能讓孩子愉快地吃薯片嗎?
    > 作者 | 原原 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致癌物超標 突然說致癌物超標,難免引人恐慌。 事情起因是,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最近發布了《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對熱銷的15款進口和國產薯片進行了測評。
  • 多個薯片品牌被檢出致癌物?企業和深圳消委卻這麼回應,薯片還能吃嗎
    此前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薯片比較試驗報告》顯示有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因此「丙烯醯胺超標」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已背離比較試驗報告本意。 高澱粉類食品在高溫處理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醯胺」,但也不必過於緊張,請理性對待。
  • 知名品牌薯片含潛在致癌物?愛吃薯片的人別慌
    一時之間,#某某品牌薯片被檢出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 或#某某品牌薯片檢出致癌物超標# 這樣的內容也成為了熱門話題。特別是,愛吃薯片的人,一下就慌了。 對此,深圳市消委會11月2日表示,網絡上出現不少類似「XX知名品牌檢出致癌物超標」的報導及轉載標題,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 多個薯片品牌被檢出含致癌物?我們還能愉快的吃薯片嗎
    ,驗出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引發熱議。」 深圳市消委會回應 「丙烯醯胺超標」說法不正確 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開展比較試驗,驗出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引發熱議。
  • 多款薯片檢出致癌物丙烯醯胺,生活中還要注意哪些?請看此文
    ,在檢測的15個品牌中,檢驗報告顯示所有品牌的薯片都檢出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而如果以國際消費者聯盟(ICRT)推薦的基準水平750μg/kg來看,15款中有8款超出了這個範圍,更是有3個品牌的薯片丙烯醯胺含量達到了2000μg/kg以上,此消息一出,有引起很多朋友的關注,作為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吃,特別是家裡孩子都經常吃的一類零食,難道全都含有致癌物?
  • 多家知名品牌薯片檢出致癌物!看看有沒有你常吃的
    肥宅快樂薯加肥宅快樂水真是快樂似神仙不過吃吃吃的同時,這一則消息提醒你,薯片也有不能吃的!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丙烯醯胺為2A類致癌物,兒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研究表明,丙烯醯胺對生殖和遺傳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目前國際上以及國內並沒有指定食物中丙烯醯胺限量的法規和相關標準。
  • 薯片:Sorry,致癌的鍋我不背|丙烯醯胺|致癌物|薯片|食物|癌症|飲食...
    前段時間,薯片致癌的謠言在網際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起因是深圳市消委會對15款國內外比較試驗,結果發現多家知名品牌薯片檢出了丙烯醯胺這個致癌物,7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為什麼薯片會有丙烯醯胺?
  • 質檢總局:「品客」薯片再次檢出致癌物
    「品客」薯片再次檢出致癌物!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在其網站發布通告稱,在其今年4月份對進境食品、化妝品的抽查中,共發現有414種境外不合格產品。其中,美國寶潔公司生產的兩款「品客」薯片因添加劑溴酸鉀超標被判為不合格。  據悉,這已經是「品客」今年第二次被檢出溴酸鉀。
  • 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三隻松鼠、董小姐、鹽津鋪子「中招」,但你...
    「上班閒來無事想吃點小零食,於是去了超市購了好多薯片,撕開袋子吃上一口,可萬萬沒想到薯片的求生欲可以說是很強了,竟然還能對我進行反擊,直到今天我每次想到那個下午都感覺舌頭隱隱作痛!」不過,有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3款薯片樣品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2000μg/kg。而從整體情況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
  • 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嘴裡的薯片突然不香了...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進行薯片對比試驗,雖然發現了相對健康一點的薯片,但更有薯片被檢出含有致癌物!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並委託專業質檢公司開展了比較試驗。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微克每千克
  • 薯片中被檢測出致癌物,「丙烯醯胺」到底是啥?
    薯片堪稱零食界「翹楚」,中外薯片品牌多不勝數,但如何挑選一款美味又放心的薯片,實在是太難了!!!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開展比較試驗,經檢測,安全指標方面,15款薯片樣品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重金屬汙染物、抗氧化劑均符合國標要求,且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 鹽津鋪子等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生活中如何應對專家釋疑
    來源標題:鹽津鋪子、董小姐等薯片被檢出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該不該恐慌?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近日從線上線下挑選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委託專業質檢公司開展比較試驗。
  • 鹽津鋪子等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對身體有何影響?
    鹽津鋪子等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對身體有何影響?結果發現,有7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3款薯片樣品的丙烯醯胺含量都超過了2000μg/kg。  丙烯醯胺是由「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胺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過程中,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
  • 三隻松鼠薯片檢出的致癌物丙烯醯胺是什麼
    你們吃過三隻松鼠的薯片嗎?近日,三隻松鼠的薯片被檢查出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後官方出來闢謠表示,薯片中含有的丙烯醯胺含量不足以致癌,那麼丙烯醯胺是一種什麼東西呢?薯片是常見的一款零食,然而它不僅營養價值低,而且還含有大量脂肪,在其加工過程中還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一種分子量為70.08的高度水溶性化合物。作為一種公認的神經毒素,在工業上,它是一種用途廣泛的有機化工原料,可以用來生產性質穩定且無毒的聚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高溫加工食品中一種常見的對人體有潛在危害的化學物質,其主要通過美拉德反應生成。
  • 鹽津鋪子等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 丙烯醯胺到底有什麼危害?
    首先,丙烯醯胺是一種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進入體內又可通過多種途徑被人體吸收,其中經消化道吸收最快。進入人體內的丙烯醯胺約90%被代謝,僅少量以原形經尿液排出。丙烯醯胺進入體內後,會在體內與DNA上的鳥嘌呤結合形成加合物,導致基因突變等遺傳物質損傷。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由於難以統計丙烯醯胺要到哪一個濃度才會致癌,所以難以訂立安全標準。
  • 餅乾含有致癌物不能吃了?
    所以,我們平時吃的很多食物中都有丙烯醯胺,比如薯片薯條、油條油餅中都有。而餅乾主要是用麵粉加雞蛋等經過烘焙做出來的,所以在製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丙烯醯胺。 圖片來自:pixabay.com 2.丙烯醯胺致癌嗎?其實這已經不是丙烯醯胺第一次「出事兒」了,去年星巴克咖啡的致癌事件也是因為它。
  • 網紅薯片被檢出致癌物,讓人談之色變的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
    筆者:扶蘇在最近幾天,多種知名品牌的薯片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曾經為肥宅們帶來無限快樂的零食仿佛一夕之間被打入「冷宮」,生活失去了很多樂趣,然而凡事無絕對,這些薯片或許還有重來的機會。
  • 鹹魚臘肉是1級危險致癌物,為什麼老一輩常年吃患癌症的也不多?
    而我們生活中常吃的鹹魚都被列為1級危險致癌物了,還有各種烤肉臘肉醃菜都算致癌物,這生活令人已經沒有索然無味了!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為何祖輩常年吃鹹魚也沒見多少得癌症的?今天我只能跟大家說一句:生活中沒有「垃圾食物」,只有垃圾的吃法!鹹魚任何食物只要合理攝入,都有它自身的營養價值,而所謂的副作用也是有限的,能夠被人體自身代謝排出體外!
  • 51款檢測餅乾不合格,致癌物超標,知名品牌上榜!趕緊扔了吧
    最近,小九在群裡看到傳言稱「餅乾查出致癌物」,讓很多家長心裡慌慌的,為了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小九自行查證了一下。原來,這則消息從去年就一直在流傳,並常年被轉發。在19年1月16日上午,一則「無印良品餅乾含致癌物」的消息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內地多家無印良品門店緊急下架榛子燕麥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