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堪稱零食界「翹楚」,中外薯片品牌多不勝數,但如何挑選一款美味又放心的薯片,實在是太難了!!!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開展比較試驗,經檢測,安全指標方面,15款薯片樣品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重金屬汙染物、抗氧化劑均符合國標要求,且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有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微克每千克。而從整體情況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
那麼,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呢?它的產生與哪些因素有關?除了薯片,其他食物中有嗎?
丙烯醯胺是何方神聖?
丙烯醯胺,為白色無味晶體,是生產聚丙烯醯胺的原料。
丙烯醯胺最常見的日常來源是烹飪,它是「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胺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過程中,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
美拉德反應是指食物顏色逐步變深並散發誘人香味的過程,比如烤肉、烤麵包等。
下表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提供的常見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
丙烯醯胺到底有什麼危害?
首先,丙烯醯胺是一種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進入體內又可通過多種途徑被人體吸收,其中經消化道吸收最快。進入人體內的丙烯醯胺約90%被代謝,僅少量以原形經尿液排出。
丙烯醯胺進入體內後,會在體內與DNA上的鳥嘌呤結合形成加合物,導致基因突變等遺傳物質損傷。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由於難以統計丙烯醯胺要到哪一個濃度才會致癌,所以難以訂立安全標準。
其次,丙烯醯胺可能有損神經系統、嬰兒早期發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某些特殊職業人群可能因為大劑量的攝入而造成神經損傷或其他健康損害,但對一般人而言靠日常飲食攝入是無法達到這麼大的劑量。
深圳市消委會質量部部長助理崔霞表示,天然的馬鈴薯在超過120度以上的溫度條件下處理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醯胺。丙烯醯胺為2A類致癌物,兒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
薯片還能吃嗎?
這時你也許就會問了,難道我們從此就和美食無緣了麼?
不!不!不!所謂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首先,丙烯醯胺有一定神經毒性,但那得短時間大量攝入才會發生,假如你體重為50kg,那得直接吃進去7.5g丙烯醯胺,才可能有生命危險。
正常飲食的話,是遠低於危險攝入量的。
如果還有小夥伴們對丙烯醯胺心有餘悸,那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少接觸到它。
蒸煮燉比煎炸烤好
焙烤,煮的食物比煎炸的丙烯醯胺含量要低。蔬菜在炒之前先簡單焯水,也能夠減少丙烯醯胺生成。
兒童、孕婦、乳母多注意
小朋友往往喜歡吃各種油炸食品和零食。根據對世界上17個國家丙烯醯胺攝入量的評估結果顯示,按體重計,兒童丙烯醯胺的攝入量為成人的2-3倍。
此外,丙烯醯胺容易被人體吸收,可能會通過母乳傳遞給小寶寶,而嬰兒的解毒功能相對較弱。
所以哺乳期的媽媽們要特別注意控制丙烯醯胺的攝入量,注意少吃油炸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做菜時放少量糖可以減少丙烯醯胺產生。
本文來自:光明網、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