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 作者:秋豐
保健品在減少醫療費用開支、提高百姓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近20年來,保健食品的品種層出不窮,如分子保健酒就是其中之一,且受到消費者熱烈關注。
但不少人對分子保健酒的定義和種類,以及該種酒中「很可能致癌物EC的含量」的最大限量值等信息,並不清楚,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
那麼,分子保健酒到底是什麼?分子保健酒中的很可能致癌物EC的含量不得超過多少?要弄清楚這些問題,一起來看看團體標準《分子保健酒》(徵求意見稿)。
分子保健酒的定義及分類
在眾多的保健食品中,分子保健酒受關注度越來越高。近期,就團體標準《分子保健酒》(徵求意見稿),廣東省食品流通協會公開徵求意見。
該標準意見稿指出,分子酒是以可食用或藥食兩用(或符合相關規定,下略)物質為主要原料,經冷凍乾燥技術製成凍乾粉後、加入白酒基酒中,進行超聲萃取、高速離心、分子篩分離、分子蒸餾等分子技術,去除有害物質,再經調配、混合、加工製成的、具有明顯特徵風味及有效成分的飲料酒。
而分子保健酒為分子酒的一種,是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經註冊或備案,並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分子酒。該種保健酒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根據所用原料不同,分子保健酒分以下4類:
植物類分子保健酒:以食用或藥食兩用植物的花、葉、根、莖、果為主要原料,具有明顯植物香及有效成分的分子保健酒。
動物類分子保健酒:以食用或藥食兩用動物及其製品為主要原料,具有明顯動物脂香及有效成分。
動植物類分子保健酒:同時利用動物、植物有效成分製成的分子保健酒。
其他類分子保健酒。
分子保健酒中的可能致癌物,含量不得超過多少?
近年來,包括保健酒在內的酒類產品,曾被質疑含有「很可能致癌物EC」,消費者對此表示擔憂。
根據致癌危險程度,致癌物分為4類(級):1類(級),對人致癌性證據充分;2類:2A級(對人很可能致癌),2B級(對人可能致癌);3類,可疑對人致癌;4類,對人很可能不致癌。
EC即氨基甲酸乙酯的簡稱,是一種天然產生、廣泛存在於發酵食品和酒精飲料中的化學物質,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2A類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指出,人體從食物和酒精飲品中攝入的氨基甲酸乙酯總量過高,則有潛在健康風險。
新的證據表明,人體長期接觸EC,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紊亂。
作為一種保健品,分子保健酒的安全質量首先要有保障,才能起到保健作用。團體標準《分子保健酒》意見稿規定,有害物質氨基甲酸乙酯(很可能致癌物)的含量不得超過30微克/公斤(億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