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2021-01-09 川北在線網

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時間:2017-05-18 11:50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味精要是真有這麼大危害,國家怎麼會允許售賣? 在我國,味精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無論什麼擱點味精,都會鮮美上許多。然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關於味精的各種爭議多了起來,有傳聞味精有毒

  原標題: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味精要是真有這麼大危害,國家怎麼會允許售賣?

 

  在我國,味精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無論什麼擱點味精,都會鮮美上許多。然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關於味精的各種爭議多了起來,有傳聞味精有毒,並稱其發明國日本已禁止食用味精,還有人說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產生致癌物質——焦穀氨酸鈉。這些言論一度讓習慣用味精調鮮的中國菜在國際上遭到冷落。漸漸地,國人對味精也有了偏見,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即使味精是安全的,使用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禁忌?這些疑問存在於許多人的腦海中。
 

  朋友圈流傳的一篇題為《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就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下面,我們來一一解答。

 

  首先,味精是個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來歷?

 

  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穀氨酸的鈉鹽,分子式為 ,穀氨酸鈉水解為穀氨酸,而穀氨酸有鮮味,這就是味精之所以能提鮮的原因。德國人裡德豪生在蛋白質水解過程中首次分離出穀氨酸鈉。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從海帶中提煉出穀氨酸鈉,第二年,鈴木三郎助將其商品化,取名為「味之素」,開始銷售,這就是最原始的味精。

 

  最開始的時候,用麵筋作原料,加入鹽酸水解生產味精,20世紀50年代,日本人木下祝郎採用發酵法生產味精。後來,發酵法後來居上,取代了水解法,但是兩種方法生產處的味精成分是一樣的。國外一般用糖、蜜作為原料,我國用糧食作物,比如大米或是玉米來生產味精。市場上銷售的味精的穀氨酸鈉的含量有99%、80%以及60%幾種不同種類。

 

  穀氨酸鈉存在於葡萄、番茄這些水果中,既然葡萄、番茄無害,那麼味精也是能吃的吧?至於水解後的穀氨酸也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生活中很多動植物蛋白質食物中都含有穀氨酸,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等等。「味精有毒」論不攻自破。

 

  由穀氨酸鈉的分子式可以看出,它是一種並不穩定的狀態,加熱後極易脫水變為另一種穩定的物質——焦穀氨酸鈉。但首先,溫度並不是人們傳聞的100℃,味精溶解 溫度是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穀氨酸鈉會發生分子內脫水,這才變為焦穀氨酸。其次,由於焦穀氨酸沒有鮮味,「穀氨酸鈉轉化為焦穀氨酸鈉會降低鮮味」是正確的,但是焦穀氨酸致癌,這個言論尚無科學證明。焦穀氨酸鈉別名為L-2-吡咯烷酮-5-羧酸鈉,分子式為C5H8NO4Na·H2O。它也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極易溶於水,有較弱的刺激性,但沒有過敏反應,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據央視一項調查顯示,超半數消費者對味精有牴觸心理。

 

  所以,從科學層面來看,所謂「味精緻癌論」更多是危言聳聽。值得注意的是,平時在使用味精時,考慮到穀氨酸鈉的分子特性,酸鹼性較大的菜品不易加入味精調味。在穀氨酸鈉鹽中只有L型的具有鮮味,它的水溶液擁有的鮮味更純正,因此,在微酸性水溶液中,PH 值在5.5-8.0時,鮮味最濃;而PH值小於4時,鮮味較弱;PH值大於8時會形成二鈉鹽,這時鮮味就消失了。

 

  從口感的角度來看,添加味精時也要注意溫度,70℃-90℃為最宜。炒菜一般在菜餚出鍋前加入,為了防止脫水生成焦穀氨酸鈉,丟失鮮味;而涼拌菜要早放,使之充分溶解。

 

  另外,味精的適宜濃度為0.2%-0.5%,因此添加的時候也要注意適量,一是不要將菜品的本味壓制下去,二是過猶不及,過多攝入味精對身體也無益,原因和食鹽一樣,味精中含鈉,高血壓患者不宜多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味精不致癌,但這兩類人吃了也要命!
    核心提示:近日,《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這類文章又悄悄出現在朋友圈了,引起了家庭煮婦煮夫們的恐慌。發帖者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近日,《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最近還有人穿出味精竟然會有致癌的風險,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味精,究竟是否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探究竟。在如今這個時代,有許多人都會注重食物養生,看到新聞的報導,都是xx食物又發現致癌,心裡還是會隱隱擔心,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生活上很多細節的地方注意,從生活方式到飲食習慣都不可以忽視。
  • 味精化學合成,可能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導語:由於種種原因,相信現在許多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不再使用味精了。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味精會有致癌物,因此會有了這一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戶戶流傳著胃經致癌的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大眾做菜時都不會放味精,導致蔬菜少了些鮮度。那未經真的如大家所說那樣嗎?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一起來看…味精的成分是什麼?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鈉鹽。之所以味精有提鮮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穀氨酸有鮮味。我們現在所吃的味精,幾乎都是通過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所獲得。因此,與所謂的化學合成無關。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這種說法的主要來源是說:味精在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人矛盾起來真的很可怕,可以每天點外賣,卻受不了食物中添加調料,總說不要吃味精,不要吃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和雞精真的那麼可怕嗎?今天小野就專門買了一袋雞精,一袋味精,認真研究了一下兩者的成分,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味精是人工合成的?真相令人目瞪口呆!
    現在有很多人家裡做飯都不放味精認為味精對身體不好甚至致癌這,是真的嗎?01權威機構證實味精、雞精不致癌!中國確認安全1999年,我國完成了味精的長期毒理試驗,試驗得出與國際上一致的結論,即使用味精是安全的。
  • 我們常吃的味精會致癌?其實我們一直都被騙了!
    闢謠|我們常吃的味精會致癌?其實我們一直都被騙了!如今生活壓力,加上環境汙染嚴重!每個人都在努力的賺錢,這時候很多不良的商家就會鑽一些洞子,在某些商品中添加色素、添加劑等物質!我們都知道這種物質對身體的傷害很大!
  • 雞精比味精更營養?味精吃多了會致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就提議再加點味精和鹽,誰知大伯兩嘴一碰,語重心長地說道:「味精可不能吃,致癌。」一、那些關於味精緻癌的謠言。說法一:味精的化學成分為穀氨酸鈉,高溫條件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對身體有害。跟那些說味精吃了脫髮的謠言相比,這個謠言還算有邏輯。
  • 你吃味精麼?(上篇)風險、畏懼與食品安全
    首先,致癌的說法毫無依據。120℃時味精會有部分轉化,轉化物不具備鮮味。270℃以上味精才會全分解而失去效力。因此,大部分介紹味精的文章都說做菜時應當最後加味精,油炸前不能加味精。 其實,120℃時味精只有3%左右會轉化。而270℃是烹飪中幾乎達不到的溫度,油鍋冒煙也才240℃,270℃油脂會燃燒。
  • 味精、雞精、香菇精有啥區別?味精該怎麼吃?
    味精不能多吃大家都知道鹽不能多吃,味精等鮮味劑也是同一個道理,鹽主要是氯化鈉。味精的主要成飛是穀氨酸鈉,都含有鈉離子,吃下去太多鈉離子容易引發高血壓。其次,穀氨酸能抑制神經遞質的傳遞,吃太多味精,人就會出現頭暈、貪睡、肌肉痙攣等症狀。人體內的穀氨酸含量過高,還會限制人體對鈣、鎂、鋅等離子的利用。所以,成年人每天吃味精的量不宜超過5克,而嬰幼兒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 長期吃味精,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多了致癌!你常吃的味精有「毒」,別吃!味精加熱會致癌,做飯的人要小心!……其實味精沒「毒」,甚至比只放鹽要更健康!聽說吃了味精有害健康?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其實它很安全。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的鈉鹽,也就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之一。
  • 味精是化學合成品且致癌,雞精好吃又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說起味精,是家喻戶曉的調味品。  但是最近幾年,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關於吃味精有害的議論很多,持這種觀念的人大多認為味精是化工合成品,吃味精對健康有害。  味精真的有害嗎?  味精能提鮮還得謝謝它的主要成分,一種鈉鹽,名為穀氨酸鈉,在天然食物中也有它。
  • 雞精和味精有哪些常見謠言?雞精比味精更營養、上檔次嗎?
    一、雞精並不比味精營養味精是由細菌發酵而來,跟釀酒、釀醋的原理差不多,其發酵的原料主要是澱粉或者甜菜或者甘蔗,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雞精就是加了「雞味香精」的味精,並沒有比味精更營養。雖然我國居民有食用味精的習慣,可國外很多家庭裡是不準備味精的,味精不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能不吃就別吃。凡是帶「精」字的食物添加劑,都沒什麼營養,奶精如此,雞精也是如此。
  • 闢謠:味精有害、致癌從何說起?到底能不能長期吃味精?
    味精是如何被發現的?味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的鈉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穀氨酸鈉。最初,味精還不叫味精,它只是實驗室裡的穀氨酸。後來,他與別人合作以小麥麵筋為原料在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味精廠批量生產味精。1923年,我國著名化學工業家吳蘊初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味精廠,並把產品命名為味精。就像名字都有意義一樣,味精的含義就是味之精華。從此,味精走進了我們老百姓的廚房。
  • 味精=「害人精」,到底還能不能吃?醫生科普終於來了!
    還有人說,吃有味精的菜會致癌!味精真如傳言中的這麼可怕嗎?揭開味精神秘的面紗味精主要是穀氨酸鈉組成的,含有鈉元素,現在大量生產味精的方法大多都是細菌發酵而成的,製作工藝和制醋、釀酒和做酸奶差不多,是純糧食加上鹽做成的一種調味品,它根本不是什麼化學合成物。很多人認為味精在高溫下會轉化為致癌物質,真的是這樣嗎?
  • 廚房小白一學就會的自製味精,無添加劑、絕對天然,做出的菜特鮮
    味精在好多家庭和飯店都是必不可少的調料,但是最近幾年我家基本都不怎麼去超市裡買味精吃,我都是在家裡自己製作,有的人會問我,什麼?連味精也能自己做,太厲害了。其實自己做味精非常簡單,而且還營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味精的製作方法,以後做菜就用它吧,絕對健康。
  • 告訴家長也不聽系列: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還有很多人以「做菜不放味精」而自豪 只要說起味精 很多人就會想到這些: 聽說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味精吃多了會缺鋅 味精吃多了記憶會變差
  • 味精和鹽食用過量都對身體有害,為什麼有些人拒絕味精不拒絕鹽?
    鈉離子是神經系統中傳遞信息的必備物質,人體缺鹽的話,神經系統就會非常虛弱,人就會顯得沒有勁。例如盛夏時節,活動量過大、出汗過多、體內鹽分過量流失,就會發生疲倦無力、頭昏、肌肉抽搐,甚至虛脫。而味精對於人們來講,就顯得不是那麼必需,有些食材本身就具有鮮味,如肉、蛋、河鮮、海鮮類食材。
  • 味精,30年前已被證明無害,為何有人寧願相信謠言,不願相信科學
    很多人不吃味精的原因,是覺得它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對身體有害,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味精經過加熱以後會變成焦穀氨酸鈉,而食用焦穀氨酸鈉會使人致癌。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關於味精有毒的謠言,很多權威部門都出來做過闢謠報導,但有人還是寧願相信謠言,不願相信科學。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些外國雜誌曾連續刊登報導「Chinese Restaurant」(中餐症候群) 。
  • 味精加熱後有毒且致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很多人還不知道……
    以上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呢?有人說發燒的人不要吃雞蛋,由於雞蛋當中富含完全蛋白質,食用即會給身體補充熱量(蛋白質是產能營養素),發熱人群吃了雞蛋就會導致產熱增加,導致其散熱減少,這樣更不利於退燒。此言論只是片面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