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比味精更營養?味精吃多了會致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2020-08-27 吳中中

去親戚家吃火鍋,味道有點淡。就提議再加點味精和鹽,誰知大伯兩嘴一碰,語重心長地說道:「味精可不能吃,致癌。」


我當時沒出聲,坐等著其他長輩反駁。出乎意料的是,我爸也附和道:「是啊,我在朋友圈也看到了這類的文章,所以我們家買的都是雞精。」

那我可得跟你們好好嘮嘮。

一、那些關於味精緻癌的謠言。

說法一:味精的化學成分為穀氨酸鈉,高溫條件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對身體有害。

跟那些說味精吃了脫髮的謠言相比,這個謠言還算有邏輯。

既然說高溫條件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那我們就得動動小腦筋,思考一下:它的轉化率是多少?這個焦穀氨酸鈉真的這麼可怕?

根據我所查到的資料顯示,以0.2%的味精及2%的食鹽水溶液,在115℃加熱3h,生成無鮮味的焦穀氨酸鈉僅為0.014%。

先不說這個轉化率很低,就在我去知網搜索「焦穀氨酸鈉」後,不僅沒有看到論述其壞處的,反而是一種「聰明物質」。

而很多包裝上面寫:在出鍋前使用。只是因為高溫長時間烹調會破壞鮮味,這不跟沒加一樣嘛!


說法二:味精是化學合成的,不安全。

這也不怪大家,就算是我自己,聽到化學合成的東西,腦海裡都是冰冷的工廠、機器和五顏六色的化學合成物。

但是味精是由澱粉、糖蜜等發酵而成的。就像是我們喝的酸奶、吃的腐乳、酸菜都是通過發酵而來的。

味精的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的鈉鹽。穀氨酸是胺基酸的一種,而胺基酸又是構成蛋白質的必須物質。

也就是說,我們把味精吃下去後,它就屁顛屁顛跑去給蛋白質的合成做貢獻。

像我們日常吃的穀類、肉類等都含有穀氨酸。

當年日本大學教授池田菊苗在喝妻子煮的海帶湯時,發現異常美味,而且是獨立於「酸、甜、苦、鹹」四味之外的(註:辣實際上是屬於痛覺,不是味覺)。

於是一個不小心就提取出來了,並命名為「味之素」。

不僅僅是味精,我們避之不及的食品添加劑單說食品級增稠劑,很多都是從天然的動植物裡面提取的,比如說卡拉膠是從紅藻類海草中提取出來的。食用明膠是通過豬牛羊的皮、骨的膠原提煉出來。

而食品添加劑與添加劑的區別就很大。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能一樣嗎?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往往都是添加了不該添加的東西。



說法三:味精吃了會禿頭。

都說傳謠容易闢謠難,我是信了。我就算把頭髮薅禿了,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個說法。

因為就我所學的營養知識裡:節食會禿、壓力大會禿、熬夜會禿。

教數學的老師可能也會禿

就算是這些已經有確鑿證據證明會「禿」的行為,也並不妨礙大家節食減肥和熬夜嘛。

美國FDA、聯合國糧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委員會食品科學委員會都會味精歸為【最安全】的類別中。


我國也在1999年,完成了對味精的長期毒理試驗,證明其是安全的。

另外有一些人的確覺得,加完味精後口感怪怪的。味精本身的純度比較高,要是覺得不好把握使用量,不吃就好了,那麼多調味料,找自己喜歡的就行了。



二、為什麼說味精比雞精更安全

你們是不是覺得,雞精就是從雞肉中提取出來的調味品吧?

怎麼可能!雞精=味精+別的東西。就是說,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了鹽、白糖、核苷酸(提鮮)、雞肉粉。

我還特意跑去廚房聞了聞,別說,真香。像極了小時候吃的雞汁乾脆麵的味道。

繼續說回原來的話題,我們看到味精都是那種肉眼可見長條狀的晶體。當純度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是不可能形成的,這就意味著味精的生產是有著嚴格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在購買時會更加容易辨別優劣。

這是雞精生產流程圖:

來源網絡

工藝流程還是很簡單的,就是把原材料備齊,然後全部放一起攪拌均勻,乾燥成型。

至於原材料怎麼樣,加入了多少的雞肉提取物,那就得看每個企業自己的標準了。雞精的生產目前還處在無序狀態,設備、原料品質等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就算是一些小作坊也能生產出來。因此,各個工廠的雞精質量參差不齊。

就像是你去買一塊豬肉,還能從色澤、彈性來看。但是你在自助餐廳吃的培根,你不清楚它買的是純豬肉做的,還是在豬肉裡又加入了雞、鴨肉。(有興趣的話可以在買培根的時候,看看配料表。)

如果更喜歡雞精調味的家庭,建議去正規超市買那些大品牌的


三、值得注意的問題

1、味精在食鹽的作用下呈現鮮味。

穀氨酸鈉其實並不是單純呈現「鮮味」,而是擁有「酸、甜、鹹、苦、鮮」五味。鮮味佔比最大,苦味最小。如果一道菜裡只放味精,不僅沒有鮮味,甚至會有令人不快的腥味。

因此,根據一些論文給出的數據,炒菜放食鹽與味精的比例約等於3:1。這只是大概範疇,至於具體放多少,還得看自己放調料時的手抖程度。如果你是用雞精的話,裡面本身還有鹽,就更不好掌握。


2、一些不需要味精的地方

穀氨酸含量較多的食物。比如蛋類、肉湯類、畜禽類。我個人覺得,如果是紅燒牛肉,加點味精還好說。但是雞蛋不行,不管是雞蛋羹、煎雞蛋,最多加點鹽調味,再放味精簡直就是多此一舉。

還有就是肉湯類,像排骨湯,完全沒必要再加提鮮的調味料。這樣做反而會破壞原先純正的口味。


四、總結

希望大家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味精,味精本身沒有問題。但是一些餐館會因為味道好,而放入大量的味精和鹽。

上文說過,味精是穀氨酸的鈉鹽,放太多會導致攝入的鈉含量超標,同樣對身體無益。




我是吳中中,養生界熱愛生活的種子選手。關注我,了解更多有趣的營養知識。

相關焦點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人矛盾起來真的很可怕,可以每天點外賣,卻受不了食物中添加調料,總說不要吃味精,不要吃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和雞精真的那麼可怕嗎?今天小野就專門買了一袋雞精,一袋味精,認真研究了一下兩者的成分,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 雞精和味精有哪些常見謠言?雞精比味精更營養、上檔次嗎?
    味精是化學物質合成的,調味品雞精是老母雞熬製而成的精華,所以雞精比味精營養更豐富、味道更鮮美。這是很多人的誤區,「雞精是老母雞熬製的」——錯得離譜!雖然我國居民有食用味精的習慣,可國外很多家庭裡是不準備味精的,味精不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能不吃就別吃。凡是帶「精」字的食物添加劑,都沒什麼營養,奶精如此,雞精也是如此。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我們現在所吃的味精,幾乎都是通過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所獲得。因此,與所謂的化學合成無關。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這種說法的主要來源是說:味精在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已將味精歸在「最安全物質」的類別當中,食用並不會對身體產生毒性。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味精是人工合成的?真相令人目瞪口呆!
    你家做飯還在放味精嗎?現在有很多人家裡做飯都不放味精認為味精對身體不好甚至致癌這,是真的嗎?01權威機構證實味精、雞精不致癌!04為什麼有人吃了放味精的菜會口乾&頭疼?、雞精、醬油等諸多含鈉調料鈉含量就很容易超標口唇麻木、心跳加快等其實都是鈉代謝異常的症狀所以雖然味精不致癌但是還是千萬注意適量
  • 味精化學合成,可能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導語:由於種種原因,相信現在許多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不再使用味精了。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味精會有致癌物,因此會有了這一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戶戶流傳著胃經致癌的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大眾做菜時都不會放味精,導致蔬菜少了些鮮度。那未經真的如大家所說那樣嗎?
  • 味精是化學合成品且致癌,雞精好吃又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味精的生產工藝和釀酒、制醋類似,都是通過生物發酵糧食等原料生產而成的,我們現在所吃的味精幾乎都是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獲得的,所以說味精是化工合成品也是錯誤的。  而且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味精列為「最安全物質」的類別當中,食用並不會對身體產生毒性。  如果非要說味精緻癌,那麼鹽也一樣,因為高鈉飲食會增加胃癌風險,每天不超過2克就行了。  味精和雞精誰更健康?  什麼是雞精呢?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最近還有人穿出味精竟然會有致癌的風險,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味精,究竟是否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探究竟。在如今這個時代,有許多人都會注重食物養生,看到新聞的報導,都是xx食物又發現致癌,心裡還是會隱隱擔心,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生活上很多細節的地方注意,從生活方式到飲食習慣都不可以忽視。
  • 長期吃味精,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說法:老闆,我的菜只放鹽就行了,別放味精!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多了致癌!你常吃的味精有「毒」,別吃!味精加熱會致癌,做飯的人要小心!……其實味精沒「毒」,甚至比只放鹽要更健康!聽說吃了味精有害健康?
  • 味精、雞精、香菇精有啥區別?味精該怎麼吃?
    女妖說:「你舔舔我就知道了」。唐僧從命,舔了一番,說:「好鮮啊!」女妖現了原形,說:「我就是雞精!」雞精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妖精」——餐桌上的妖精,許多本來平平淡淡的菜餚加點雞精,立即變得鮮美無比,令人食慾大開,忍不住大快朵頤。雞精還有兩個好姐妹叫味精、香菇精,都具有能令人胃口大開的魅力。那麼這三姐妹有啥區別呢?
  • 味精、雞精是否對身體有害?用量多少算合適?現在就告訴你答案~
    烹製美食可離不開各種調料,但這雞精和味精卻一直存在著「有害健康」的說法,那麼究竟味精、雞精能不能吃?用量多少算合適呢?一起來看看吧~
  • 你吃味精麼?(上篇)風險、畏懼與食品安全
    當然,如果你只相信隔壁二大媽,而對世界衛生組織、歐盟食品安全局、美國FDA的結論不屑一顧,那誰都沒法說服你。至於吃味精會變傻、白頭髮等等,一般都是白頭髮的傻子們之間傳遞的小道消息,你若信了也會變成同類。實際上穀氨酸可以治療腦部疾病。
  • 「雞精」和「味精」哪個好?差別明顯,買了10多年,原來買錯了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導讀:提到家庭調味料,雞精和味精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們嗎?在很多人的思維當中,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它是以雞肉為原料,不僅有營養,而且吃著也比較安全。所以家庭中,一般用來提鮮的話,會首選雞精。認為雞精比味精好的人不在少數,但你可知道,味精誕生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而雞精只不過是近10多年才發明的「新產品」。它們誰好誰壞,光憑嘴說沒用。
  • 雞精、味精、香菇精到底該不該放?哪些人群不宜多吃?答案是……
    但由於添加了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因此味道更豐富。 雖然一些高品質的雞精也會適當添加雞肉粉或其他肉類提取物,但一般含量較少。大家都知道鹽不能多吃,味精等鮮味劑也是同一個道理,味精含有鈉離子,鈉離子攝入過多容易引發高血壓。
  • 味精是「有毒」?吃多了有害健康?這些真相你應該知道
    關於味精到底要不要吃,是近幾年來頗有爭議的一件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從單一追尋飲食美味,逐漸向健康養生方面轉變,只要在網絡上搜索關於味精的字眼,幾乎全都是負面的一些言論,有的人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物品,常吃會致癌;有的人說味精有毒,吃雞精更靠譜,因此很多人從此讓味精徹底從櫥櫃裡消失。
  • 味精不致癌,但這兩類人吃了也要命!
    核心提示:近日,《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這類文章又悄悄出現在朋友圈了,引起了家庭煮婦煮夫們的恐慌。發帖者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近日,《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
  • 味精會危害身體健康?不敢吃味精、雞精的人都來看看,別被騙了
    味精雖然名字中含有「精」,但它們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且,為了驗證味精是否對人體會產生不良反應,在1993年時,有研究機構對71名健康的受試者進行味精測試,研究人員告訴他們,他們吃的中餐中含有味精,結果很多受試者表示在吃完中餐之後感到心悸,身體無力等症狀。然而研究人員卻告訴他們,這些食物中都不含有味精,之後這些患者就覺得自己的症狀好多了。
  • 不吃味精,只吃雞精?看過配料表才明白,原來被「騙」這麼多年
    胺基酸、鳥苷酸、含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都能讓人感覺到「鮮味」,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如雞鴨魚肉、蘑菇、海鮮、藻類等,一般來說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也就越鮮,這是人體本能的一種能力,促使你攝入更多的蛋白質,補充身體的機能。
  • 雞精、味精、香菇精到底該不該放?現在知道還不晚!
    雞精、香菇精、醬油PK味精 實際上,雞精就是有雞肉味的味精,主要成分也是穀氨酸鈉。但由於添加了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因此味道更豐富。 味精安全但不宜多吃 大家都知道鹽不能多吃,味精等鮮味劑也是同一個道理,味精含有鈉離子。鈉離子攝入過多容易引發高血壓。
  • 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在我國,味精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無論什麼擱點味精,都會鮮美上許多。然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關於味精的各種爭議多了起來,有傳聞味精有毒   原標題: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味精究竟是什麼東西?
  • 味精和雞精真的對人體有害?新的說法來了
    因為據說它們都是化學製劑,雖然放到烹飪的食物裡吃起來會味道鮮美,不過實際上卻對人體非常有害。那麼,味精和雞精真的像民間流傳的那樣嗎?關於味精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發現味精的確是由化學物質組成的,主要是一種叫做穀氨酸鈉的化學成分,這種成分的主要作用就是讓食物的味道變得更加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