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雞精是否對身體有害?用量多少算合適?現在就告訴你答案~

2021-01-15 騰訊網

烹製美食可離不開各種調料,但這雞精和味精卻一直存在著「有害健康」的說法,那麼究竟味精、雞精能不能吃?用量多少算合適呢?一起來看看吧~

1.

味精怎麼來的

相比於公元前西周時代就開始製作的糖,以及公元前六千年新石器時代就提煉出的鹽而言,味精這種調味品實在是太年輕了,至今也只有110年的歷史。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東京大學化學教授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帶湯之後,試圖找出海帶湯鮮美的原因,半年後他從10公斤的海帶中提取出0.2克的穀氨酸鈉,只要在湯裡放上一點點,立刻就能增加湯的鮮味,後來池田菊苗改進了製造方法開始批量生產,並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味の素,味精由此誕生。

2.

味精、雞精怎麼製作的

味精是具有鮮味的物質,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不要一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是化工產品,在我國味精的生產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中的糖類進行微生物發酵形成穀氨酸,再經提取、精製,得到符合國家標準的穀氨酸鈉。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家熬一鍋雞湯,加少量食鹽會使雞湯更加鮮美,那是因為雞湯中含有穀氨酸的成分,遇到氯化鈉組成的食鹽,不知不覺就製造出了穀氨酸鈉,也就是味精。

雞精是一種複合調味品,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和鹽,此外,雞精中還添加了助鮮劑核苷酸、雞肉提取物、澱粉、膨化劑、香精、色素等。這一點從任何一包雞精背後的配料表都可以看明白,少量核苷酸可以讓味精增鮮二三十倍,這也是雞精鮮味的重要來源。

兩者比較就可以看出,相對來說,味精更接近生物天然製品,雞精只是味精的一種再加工產品。

3.

味精、雞精是否對身體有害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跳出味精、雞精是否對身體有害的爭論,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味精在高溫加熱過程中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健康甚至致癌,所以要避免高溫或是最後出鍋時再放。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我國曾就味精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這個問題進行過專門的科學試驗。以0.2%的味精及2%的食鹽水溶液,在115℃加熱3小時,生成無鮮味的焦穀氨酸鈉僅為0.014%,含量微乎其微,同時焦穀氨酸鈉在一定含量內是無毒的,對身體沒有危害。所以在正常的烹調中可完全同鹽、糖等其他調味品一樣在高溫下使用。

再來看雞精,我國目前對雞精中各種添加劑的含量要求還沒有完善健全的標準要求,從安全角度上來考慮,生產工藝成熟、穩定的味精反而要比雞精更安全一些。

4.

認為雞精比味精更健康的原因

近幾年,雞精的迅速發展對味精市場造成很大程度的衝擊,雞精的崛起也說明了消費者觀念的改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更加注重飲食的營養與健康,雞精的推出正是抓住消費者這一特點,打著比味精更健康、更鮮美的旗號吸引眼球,不斷與味精爭奪市場。

之所以會產生多吃味精有害的言論,這與味精的產品宣傳不到位,給造謠者可乘之機,使消費者對味精的認識模稜兩可,從未導致消費觀念的逐步加深。說到底只是因為雞精的廣告宣傳、包裝升級比固守江山、少有創新的傳統味精要強勢很多,才造成如今味精不被人認可的尷尬局面。

其實早在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取消了對食用味精加以限量的規定,可以說,這麼多年以來味精一直蒙受著不白之冤。

5.

味精怎麼用合適

消除了對添加味精的顧慮,那麼我們要說的就是味精也不是加的越多越好。首先味精的濃度與鮮味之間有個峰值,加的少不夠鮮,超出一定量也不會更加鮮美。而且味精還需要和食鹽搭配才能提鮮出食物的鮮味,1克食鹽搭配0.1克左右味精效果最佳。

穀氨酸鈉在人體代謝的時候會與血液中的鋅結合,從而導致體內缺鋅,正常成人可通過其他食物進行補充,但對於哺乳期的婦女、一歲以下幼兒來說還是應該儘量少吃或不吃味精。

儘管味精有益無害,但使用味精仍然要講究科學,任何事情都是適可而止,過猶不及。只有了解味精的性質後加以科學、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發揮最佳調鮮效果。

相關焦點

  • 味精和雞精真的對人體有害?新的說法來了
    因為據說它們都是化學製劑,雖然放到烹飪的食物裡吃起來會味道鮮美,不過實際上卻對人體非常有害。那麼,味精和雞精真的像民間流傳的那樣嗎?關於味精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發現味精的確是由化學物質組成的,主要是一種叫做穀氨酸鈉的化學成分,這種成分的主要作用就是讓食物的味道變得更加鮮美。
  • 味精會危害身體健康?不敢吃味精、雞精的人都來看看,別被騙了
    可能我們是被各種「精」嚇怕了,所以提到味精,我們就會想到它和「瘦肉精」「香精」「糖精」一樣覺得是有害的添加劑,吃了之後對人類身體有副作用。尤其是國外,對味精的誤解更深,這是因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經報導過,有人在食用中餐之後,脖子後面發麻,然後感到全身虛弱,甚至有心悸。
  • 雞精和味精有哪些常見謠言?雞精比味精更營養、上檔次嗎?
    味精是化學物質合成的,調味品雞精是老母雞熬製而成的精華,所以雞精比味精營養更豐富、味道更鮮美。這是很多人的誤區,「雞精是老母雞熬製的」——錯得離譜!一、雞精並不比味精營養味精是由細菌發酵而來,跟釀酒、釀醋的原理差不多,其發酵的原料主要是澱粉或者甜菜或者甘蔗,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雞精就是加了「雞味香精」的味精,並沒有比味精更營養。
  • 不吃味精,只吃雞精?看過配料表才明白,原來被「騙」這麼多年
    胺基酸、鳥苷酸、含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都能讓人感覺到「鮮味」,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如雞鴨魚肉、蘑菇、海鮮、藻類等,一般來說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也就越鮮,這是人體本能的一種能力,促使你攝入更多的蛋白質,補充身體的機能。
  • 雞精比味精更營養?味精吃多了會致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說法一:味精的化學成分為穀氨酸鈉,高溫條件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對身體有害。跟那些說味精吃了脫髮的謠言相比,這個謠言還算有邏輯。既然說高溫條件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那我們就得動動小腦筋,思考一下:它的轉化率是多少?
  • 味精和雞精到底該用哪個?這回全明白了!很多人都被騙了
    當然除了味精以外,還添加了許多其他原料,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雞精比味精更加鮮美了。但是除了食鹽,白糖這些普通調料以外,我們還看到了食品添加劑和色素。那麼看了這些之後,你還認為雞精比味精更加健康嗎?其他的雞粉,蔬菜精,香菇精也基本上都是一個道理。那麼,我在購買調味品時有一個原則這裡分享給大家,那就是儘量購買具有單一功能的調味品。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味精加熱會致癌?「味精緻癌」的謠言流傳很廣,大多數人都覺得致癌物就高溫下形成的焦穀氨酸鈉,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焦穀氨酸鈉有害甚至致癌。只是加熱到這個程度味精會沒有鮮味,所以說明書上才會建議大家出鍋前放味精。
  • 雞精、味精、香菇精到底該不該放?現在知道還不晚!
    有人說味精雞精是化工產品吃了對身體有害真的是這樣嗎?
  • 雞精、味精、香菇精到底該不該放?哪些人群不宜多吃?答案是……
    有人說味精、雞精是化工產品吃了對身體有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自1908年日本教授發現穀氨酸鈉可以用於調味,致使味精誕生以來,人們對其是否有害的爭議始終不斷。味精食入過多會消耗大量的鋅,導致體內缺鋅。鋅是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微量元素。嬰幼兒不宜食用味精、雞精穀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穀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我們現在所吃的味精,幾乎都是通過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所獲得。因此,與所謂的化學合成無關。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這種說法的主要來源是說:味精在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然而事實是,雖然穀氨酸鈉加熱至120℃以上時,的確有可能會生成焦穀氨酸鈉,但這種物質並不會致癌,只是味精經過加熱會失去鮮味而已。正因如此,通常建議大家起鍋之前再添加味精,既能滿足鮮味所需,還不會產生傳言中的「有害物質」。
  • 味精化學合成,可能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導語:由於種種原因,相信現在許多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不再使用味精了。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味精會有致癌物,因此會有了這一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戶戶流傳著胃經致癌的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大眾做菜時都不會放味精,導致蔬菜少了些鮮度。那未經真的如大家所說那樣嗎?
  • 味精是化學合成品且致癌,雞精好吃又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說起味精,是家喻戶曉的調味品。  但是最近幾年,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關於吃味精有害的議論很多,持這種觀念的人大多認為味精是化工合成品,吃味精對健康有害。  味精真的有害嗎?  味精能提鮮還得謝謝它的主要成分,一種鈉鹽,名為穀氨酸鈉,在天然食物中也有它。
  • 味精對身體真的有害嗎?你的理解真的對嗎?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味精,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不過的一種調味品了,由於有著比較好的提鮮效果,多次在世博會之中榮獲大獎,成為了我們大家非常喜愛的家庭必備的用品。但是,曾經颳起了「味精有害」的這一風言,目前還有人在「質疑」:味精飲食過多會導致掉頭髮,視力的減退以及缺鋅,甚至還會導致相關的或者是其他內臟的疾病等等。 那麼,味精真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害嗎?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味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調味品,關於對它的爭議已經有不少了,它作為一種基本的調味料,是許多人的家中廚房必備,許多菜如果加一點點味精,味道確實會變得不一樣,可以為這個菜大大的加分,對於在菜裡面是否要放入味精,還是有眾多的非議。
  • 「雞精」和「味精」哪個好?差別明顯,買了10多年,原來買錯了
    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導讀:提到家庭調味料,雞精和味精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們嗎?在很多人的思維當中,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它是以雞肉為原料,不僅有營養,而且吃著也比較安全。所以家庭中,一般用來提鮮的話,會首選雞精。
  • 味精、雞精、香菇精有啥區別?味精該怎麼吃?
    女妖說:「你舔舔我就知道了」。唐僧從命,舔了一番,說:「好鮮啊!」女妖現了原形,說:「我就是雞精!」雞精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妖精」——餐桌上的妖精,許多本來平平淡淡的菜餚加點雞精,立即變得鮮美無比,令人食慾大開,忍不住大快朵頤。雞精還有兩個好姐妹叫味精、香菇精,都具有能令人胃口大開的魅力。那麼這三姐妹有啥區別呢?
  • 長期吃味精,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多了致癌!你常吃的味精有「毒」,別吃!味精加熱會致癌,做飯的人要小心!……其實味精沒「毒」,甚至比只放鹽要更健康!聽說吃了味精有害健康?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其實它很安全。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的鈉鹽,也就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之一。
  • 味精是「有毒」?吃多了有害健康?這些真相你應該知道
    關於味精到底要不要吃,是近幾年來頗有爭議的一件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從單一追尋飲食美味,逐漸向健康養生方面轉變,只要在網絡上搜索關於味精的字眼,幾乎全都是負面的一些言論,有的人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物品,常吃會致癌;有的人說味精有毒,吃雞精更靠譜,因此很多人從此讓味精徹底從櫥櫃裡消失。
  • 你吃味精麼?(上篇)風險、畏懼與食品安全
    換而言之,味精就是用來騙舌頭的。 有毒有害的化學品? 對味精的排斥,人們提出的最常見的理由是,作為化學品的味精可能有毒有害。 味精當然是化學品,食鹽也是化學品。
  • 二:(雞精味精)的秘密,做美食前我們應該擁有的調味品知識!
    大家好,我是菜菜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雞精,味精的事兒,這是在超市賣的雞精味精,肯定有很多人會說我不吃味精,但是我覺得今天得從味精開始聊,現在很少有人能吃味精這個東西,我為什麼要從味精開始聊呢?因為味精大家有一個誤區,雖然說這個味精長得特別像那種化工的原料,結晶體的東西,但其實味精呢,是最乾淨的,它就是用小麥提煉的為什麼要從味精開始聊呢,因為當你真正了解了味精以後,你一定會有一種錯覺,會覺得雞精有可能是雞精廠商的一個YM,有可能是雞精廠商為了打壓味精廠商,所以一直老在宣傳說味精怎麼怎麼不好,化學製成之類的宣傳語,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雞精就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