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廚房裡有味精嗎?味精,到底會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一度稱霸廚房,又一度被人嫌棄的調料。
味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的鈉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穀氨酸鈉。
最初,味精還不叫味精,它只是實驗室裡的穀氨酸。
1908年,日本的化學教授池田葡苗突然有一天發現他妻子煮的海帶湯裡的海帶異常的鮮美,就這樣他從海帶裡提取出了穀氨酸。第二年,他就把穀氨酸從實驗室裡搬了出來,並把它命名為 「味之素」,投入到市場。後來,他與別人合作以小麥麵筋為原料在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味精廠批量生產味精。
1923年,我國著名化學工業家吳蘊初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味精廠,並把產品命名為味精。就像名字都有意義一樣,味精的含義就是味之精華。從此,味精走進了我們老百姓的廚房。
這就說明,味精不是實驗室裡無中生有的產物,它作為一種鮮味調料,是在食物裡天然存在的。
這就要從「中國餐館綜合症」說起。
所謂「中國餐館綜合症」是指人吃了含有較多味精的產品後,產生的一些不良反應症狀。它源自歐美。
1968年,有人給《新英格蘭醫學》寫了一封信,說自己每次在中國餐館吃飯後,身體都會不舒服:開始頭頸的後部有麻木感,然後放射到手臂和背部,並伴有乏力、心悸等。
這一信息被公開後,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味精上,認為是味精引發了身體的不適感。
自此之後,味精在「好與壞」之間不斷搖擺。
1971年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
讓99名健康男性每人吃下5克味精(這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遠遠不能達到的數量),結果顯示這99名受試者並沒有出現所謂的「中國餐館綜合症」。
科學證明,味精進入人體後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並參與到正常的新陳代謝中,不會發生沉積。而且味精在人體代謝過程中可生成穀氨酸,這是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之一。因此食用味精不僅能起到豐富口感增進食慾的作用,還能為我們的身體補充營養。
我就問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現在你該放心了吧,正常吃味精是安全的!
其實,不管你做飯炒菜的時候,放不放味精,你每天都在吃味精。如下圖,穀氨酸鈉作為一種鮮味劑,在廚房的其他調味料裡無處不在,比如醬油、雞精、雞粉等。
某品牌醬油、雞精(粉)配料圖
不只是調料,休閒零食裡的味精也不少,如辣條、薯片等。
某品牌薯片、辣條配料圖
總的來說,吃味精是安全的,而且它又是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
炒菜的時候放一點,提鮮增味,立刻讓你的菜品上升一個檔次。不過要注意的是:
有謠言說,味精加熱到120 ℃以上時會生成致癌物——焦穀氨酸鈉,其實它只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焦穀氨酸鈉的出現會使味精失去鮮味,但目前並沒有發現它致癌的證據。
營養師說,味精只是一種調味料,用以豐富菜品口感。平常之物,無需刻意為之。
我是歡迎關注!一起吃的更健康~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