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隨著飲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去追求兒時的味道——野菜。
並且老一代人會認為現在的蔬菜打農藥、上化肥的比較多,並不是真正的「綠色蔬菜」,而路邊的一些野菜,卻是不少人眼中營養價值高、純天然的「綠色蔬菜」。
雖說野菜的味道獨特、鮮美,但並不是每種野菜都可以吃。
有些野菜中甚至還會存在一些毒素,食用後,會危害人體健康。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這一野菜所說的就是——蕨菜。
蕨菜在1987年被世衛組織列入「2B類致癌物」。
因為蕨菜中含有原蕨苷這種致癌物質,曾經也有專家做過研究,長期向一頭牛投餵蕨菜,一段時間後,發現牛的白細胞與血小板數量驟減,造血功能出現障礙,並且牛的膀胱處還出現了惡性腫瘤。
而在1965年的時候,科學家又對小白鼠做了一項實驗,長期向小白鼠投餵用蕨菜製作成的飼料,發現小白鼠同樣出現了惡性腫瘤。
原蕨苷屬於致癌物質,攝入後,需要肝臟去分解、代謝,此過程中肝細胞會遭受原蕨苷的毒害,容易導致肝細胞變性,甚至癌變。
提示:若實在想吃蕨菜,建議大家在食用前將蕨菜放入開水中焯一會,因為原蕨苷水溶性較好,開水焯過後,可以減少絕大部分的原蕨苷。
但一次也不建議吃太多,適量攝入即可。
除蕨菜外,常見的2種食物也容易損傷肝臟,勸少吃!
都說「病從口入」,確實如此,患肝病的原因,一大部分源於我們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所以想要肝臟健康,要先從飲食做起。
食物1:黴變食物
提起黴變食物,相信對於大家來說都很熟悉,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尤其是夏天。
食物發黴後,謹記不要再吃,最好整個扔掉。
因為發黴的食物中可能會滋生一些有害肝臟健康的物質——黃麴黴毒素,此物是比原蕨苷的毒性還要強,被世衛組織定義為「1級致癌物」,攝入量超過小小的1mg,就可能導致肝臟癌變。
食物2:醃製食品
醃製的鹹菜、臘肉以及一些水果,味道十分獨特,且美味,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但是這些食物多吃,可能對肝臟並未益處,因為醃製的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攝入後,需要經過肝臟去分解、代謝,其最終結合物為亞硝酸胺,可能會引起肝細胞病變、肝組織變硬、纖維化等,誘發肝病。
身體出現以下異常,或是肝臟已受損,佔1個,早查肝CT!
◇ 口乾、口臭、口苦;
◇ 黑眼圈嚴重;
◇ 頭髮油膩、痘痘叢生;
◇ 小便濃黃,大便腥臭、發黑;
◇ 指甲有豎紋、凹凸不平;
◇ 流鼻血、牙齦出血;
◇ 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 右腹部經常疼痛;
◇ 乏力、睏倦。
平時養成2個好習慣,肝臟健康又輕鬆!
首先,作息要規律
肝臟的主要排毒時間在晚上,常常熬夜,則會影響到肝臟的排毒,造成毒素在肝內不斷堆積,越來越多,最終降低肝臟的解毒能力,誘發肝病。
熬夜不僅會影響肝臟的排毒,可能也會損耗大量的肝血,不利於肝臟運作。
建議平時早睡早起,少熬夜,可有效降低患肝病的機率。
其次,要常飲水
《本草綱目》中記載:水,為「生命之源」,常飲之,可促肝毒的排出,避免肝臟遭受毒素「侵害」。
水中加入有益肝臟健康的小食材,效果或可更佳。
菊花對肝臟的好處,眾所周知,而菊花中,要屬懷菊亞種——雲臺冰菊效果為最佳。
古懷慶府,就是現在的河南焦作,非常著名,此地恰恰是雲臺冰菊的產地,這種菊花中含有許多有益肝臟健康的成分,如:胺基酸、菊甙、生物鹼類等,被多數人稱讚為「菊種王者、百菊之王」。
胺基酸可促進肝內毒素的排出,並且對於受到損傷的肝細胞還起到較好的修復作用,降低肝臟受損的機率,有效呵護肝細胞的完整性;
生物鹼類、菊甙可預防脂肪在肝內堆積,增強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降低患脂肪肝的機率,補充的越多,肝臟會越健康的。
開水衝泡,每日一杯便可。
小貼士:肝怕酒
常言道「飲酒傷肝」,酒中的成分乙醇佔據了大半,而乙醇進入體內後,由經肝臟將其分解、代謝,成為乙醛。
此物質容易導致肝細胞變性、肝組織纖維化,危害肝臟健康。
參考文獻:
[1] 馬明志.常見的野菜種類成分分析[J].植物研究,2014,23(5):28-31.
[2] 葛文萌,張海萬.日常對肝臟的養護知識[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41.
[3] 李天宇.肝臟受損後身體的異常表現[N].醫學時報,1997-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