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02日 09:43:33 中財網 |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體各項功能運轉的能量來源。
這些能量在人體內經過轉化分解後,會通過血管運輸到各個組織,補給營養所需。
吃的健康均衡,則身體康健,疾病不擾;但如果吃的並不科學養生,就會讓身體滋生不少問題。
在血液健康的三項指標中,血脂最容易受食物的影響,有研究證實,目前我國高血脂的人數已經突破2.6億,其中60%是肥胖和超重人群。
這也說明,大部分的高血脂都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
長時間的高血脂對身體的危害眾多,例如會促進血栓形成、加快血管壁老化,誘使腦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建議平時一定要嚴格把控血脂健康,避免血脂高不斷加重,最終威脅自身健康。
注意:廚房裡的這3樣食物,已被世衛組織拉入「黑名單」,最好不吃
1.酒精
酒精是WHO所排列的「食物黑名單」中的第一名,被證實對人體有明確的毒害性。
但酒精對人體傷害和劑量有關,平時家中冰箱或者廚房,或多或少都會放置一些酒釀圓子、米酒等食材,這些東西可以放心食用,一般不會對血管造成傷害。
但如果專門去喝大量的啤酒,攝入大量酒精,就會對血管造成刺激,引起血管收縮、血液粘稠,加速血管的老化。
2.中式鹹魚
鹹魚是2012年被世衛組織收錄的「有害食物」之一,排名第97,高於二手香菸第109名的排行。
鹹魚之所以上榜,跟它的醃製過程有分不開的聯繫,鹹魚在製作時需要用大量的食鹽醃製,然後在進行風乾儲存,所以鹹魚本身的含鹽量是極高的。正常人經常食用,會引起血壓和血脂劇烈波動,對血管造成猛烈衝擊,血管內皮變得凹凸不平,更容易生長瘢痕和血栓,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3.隔夜菜
隔夜菜中容易產生亞硝酸鹽,這已經是被無數次證實過的問題,尤其是在炒蔬菜中,出現亞硝酸鹽的概率會更大,即使放置在冰箱保存也並不能杜絕該「隱患」。
亞硝酸鹽被吃進人體後,會加速血管硬化,使血脂上升,無形之中使血液變得更加粘稠,容易滋生血液慢性病。
建議每次買菜和做菜時,控制好量,儘量做到不浪費,如果實在有剩菜,建議丟掉,最好不要隔天二次加熱再次使用。
不想血管「越吃越堵」,一定要儘量避免以上3種食物。
那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血脂升高了呢?
可以對照一下症狀自測一下:
頭昏腦漲,睏倦乏力,提不起精神;
部分患者會出現眼周黃色瘤,不疼不癢;
飯後極易犯困,非常睏乏;
晨起時感覺頭腦不清楚,全身疲倦;
小腿肚抽筋,有時候是腳踝抽筋;
視力突然下滑,視物模糊;
有時腹部會隱隱作痛;
出現間歇性跛行,或者突然乏力;
以上都是比較常見的高血脂症狀,一旦出現類似症狀,建議儘早到醫院做一下血液檢測,不要把小毛病「拖」成血栓。
血管疾病無小病,關於血脂的調控可以聽聽心血管專家的建議,幫助科學降脂,保護血管。
著名的心血管專家——胡八一教授,曾針對血脂高的患者,總結了「健康三字經」,給出的建議中肯有效,值得每一位高血脂的患者學習。
胡八一:管住嘴、多喝水、邁開腿
一、管住嘴
俗話說「病從口入」,大多數的高血脂都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想要穩定血脂,首先要先「學會」吃飯。
這些要避免:高糖食物、高油食物、高鹽食物;
這些要多食:綠葉蔬菜、菌菇類、新鮮水果;
但並不代表高血脂就一定不能吃肉,適量的瘦肉和雞蛋,反而能補充蛋白質,有助於身體對血脂的調節。
二、多喝水
血脂高的人血液會比一般人更粘稠,建議平時少量多次的飲水,幫助稀釋血液,提升血液循環,減少血液中雜質沉積。
對於高血脂的患者,最好能在喝水時加入一朵金菊源,金菊源是一種「利血氣」的草本食材,含有豐富的菊甙、類黃酮、水蘇鹼、胺基酸等物質,已被醫學證實對穩定血脂、柔軟血管有非常好的效果。
成分分析:
硒元素:能溶解血管上的脂質瘢痕,抑制血管的老化,增強血管的彈性和通透性。
胺基酸:能夠激活脂質轉化酶的活性,提升脂質的轉化速度,穩定血脂。
水蘇鹼:是一種出色的抗氧化成分,能夠增強紅細胞活性,加強血液的供氧能力。
每天晨起和飯後是血液最容易「粘稠」的時間斷,建議在此時開水衝泡一朵金菊源,幫助降低血脂,緩解血管壁的運輸壓力,逐步提升血管彈性。
三、邁開腿
散步是一項非常適合高血脂患者的運動,運動強度不大,但是能夠很好的活動四肢,提升肌肉細胞活性,加大對多餘脂肪的消耗,促進血脂穩定,此外,舒適的運動環境還能夠呼吸新鮮空氣,緩解頭暈不適,健強體魄。
建議每天至少步行15分鐘,才能逐漸達到穩定血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