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曝光:這種蔬菜或會導致骨密度下降,請不要再繼續吃它

2021-01-20 潘醫生有科普

導語:骨質疏鬆症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骨質疏鬆症,它的病因有很多種:骨組織鈣化,加上衰老過程中的代謝性骨病變,於是就會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骨質疏鬆症在任何的年齡層都有可能會出現,主要是因為骨質吸收增加所導致,並且表現為異常容易骨折,骨質還會產生疼痛。

骨質疏鬆症的症狀是什麼?

1、骨質疏鬆症的症狀:會出現背痛和四肢疼痛,導致椎體的壓縮變形,脊柱前屈,也就是在彎腰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局部的疼痛。還會表現出四肢無力和下肢肌肉的痙攣。

2、由於骨質疏鬆、脊柱畸形以及嚴重的變形和僵硬,會形成駝背。其彎曲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骨質疏鬆的加重而進一步增加。

3、在骨質疏鬆的併發症中,骨折出現的概率是最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合成會逐漸減少,骨鈣會丟失,骨量會減少,然後發生骨質疏鬆,骨脆性就會增加,所以極易發生壓縮性骨折。

4、骨質疏鬆症患者常伴有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哪些高危因素會容易誘發骨質疏鬆?

1、可控因素

體內缺鈣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服用15mg/kg的鈣,而且人體對鈣的吸收量很小。大多數的鈣都隨尿液排出,是為了維持鈣代謝的平衡。所以如果缺鈣或胃腸功能異常,很容易誘發骨質疏鬆症。

2、不可控因素

原發性的骨質疏鬆症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或是絕經後婦女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疾病。

世衛組織曝光:這種蔬菜或會導致骨密度下降,請不要再繼續吃它

現在許許多多的醃菜都很受老年人的歡迎。眾所周知,醃菜是要放很多很多的鹽的。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對鈉和鈣的消化構成的症狀作用是一樣的,鈉的排出也會伴隨著體內的鈣的排出。過量食用醃製食品會導致體內鈉的含量非常高,不得不需要通過腎臟來排出。很容易導致骨中營養成分的流失,誘發骨密度降低和骨質疏鬆。

如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1、飲食預防合理飲食

生活中,攝入鈣比補鈣更有效。可以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芝麻等,不僅可以補鈣,還需要服用維生素D,因為骨重塑的調節與維生素D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蛋黃、動物肝臟,都是不錯的選擇。

2。、適當的運動可以刺激成骨細胞

老年人進行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以減緩骨量的降低,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各種生理功能,提高生活的質量,還能降低骨質疏鬆症症狀的風險。

1、避免一起食用草酸含量高、鈣含量高的食物

草酸與鈣結合會形成草酸鈣,會嚴重影響鈣的吸收。比如菠菜、泡菜、蘿蔔等生活中的食物,在吃這些食物時,一定要避免吃魚湯、豆腐骨湯等高鈣食物。

2、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醃製食物會增加鈣的流失量,但是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也會嚴重影響身體對於鈣的吸收,所以說高糖的食物,比如說蛋糕、冰淇淋、奶茶還是少喝比較好,可以有效的預防骨質疏鬆。

3、戒菸少喝酒

吸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極大,它會嚴重的影響骨骼重塑的調節,而大量飲酒會影響骨骼的新陳代謝,導致鈣不能被身體吸收,會間接的誘發骨質疏鬆症狀。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曝光:1種「野菜」吃太多,肝癌或會「找上門」,勸少吃
    並且老一代人會認為現在的蔬菜打農藥、上化肥的比較多,並不是真正的「綠色蔬菜」,而路邊的一些野菜,卻是不少人眼中營養價值高、純天然的「綠色蔬菜」。 雖說野菜的味道獨特、鮮美,但並不是每種野菜都可以吃。 有些野菜中甚至還會存在一些毒素,食用後,會危害人體健康。
  • 世衛組織曝光:1種蔬菜已被加入「致癌」名單,再喜歡也要管住嘴
    這種蔬菜,早已被世衛組織列為「致癌」蔬菜,再喜歡,也要管住嘴這種蔬菜就是蕨菜,屬於2B類致癌物,若長期食用,就會引發人體細胞出現癌變現像,一次性食用過多,也會引起人體中毒。直到1983年,日本的一位科學家從蕨菜中提取出一種名為原蕨苷的物質,這種物質攝入體內後,就會造成DNA變得不穩定,已出現斷裂現像,繼而引發一系列的異常反應,最終導致細胞發生癌變。這類物質也會導致肝細胞嚴重受損,出現變性、死亡,甚至癌變。
  • 春天受歡迎的三種蔬菜,卻被世衛組織拉入致癌名單?真相只有一個
    路邊的小攤,街邊的小店,是很多人小時候的美好回憶,而現在卻被告知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就連家中常吃的蔬菜,春天正當季,你可能也很愛吃,現在卻有人說吃了會致癌,咱們到底還能吃啥?吃不新鮮的食物可能會誘發癌症,譬如說黃麴黴素。
  • 世衛組織曝光:hpv最怕一種「零嘴」,告訴妻子,平時多備點
    那麼為什麼會感染HPV?4個因素是關鍵!1、私生活混亂:性傳播是hpv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如果私生活不健康,帶來交叉感染,攜帶hpv病毒的可能性會增加。2、經期不節制:經期是女性的敏感時期,一旦不注意,很容易就造成細菌的感染,導致病毒積累,誘發炎症。3、不注意個人衛生:個人衛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標,需要注意貼身衣物的清理,不能混洗,注意晾曬。
  • 世衛組織曝光的「一級致癌物」,不少人常誤食,勸你早日忌嘴
    世衛組織曝光的一級致癌物,不少人常誤食,勸你管住嘴醫生告訴王女士,銀耳屬菌類食物,水中浸泡時間過長,容易生成黃麴黴毒素。而這種毒素已被世衛公布為一級致癌物,對肝臟破壞性極強,1mg的食用量,就可能引發肝臟癌變的風險,更不要說長期食用了,後果不堪設想。
  • 世衛組織稱吃火腿香腸可致癌 專家:不必恐慌
    報告說,「對人類而言,有充分證據表明,食用加工肉製品會導致結腸癌……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報告列舉,加工肉包括以醃、燻或發酵等方式而製成的熱狗、香腸、火腿、醃肉、肉乾、罐頭肉或肉類醬汁等。  按照路透社的說法,這意味著加工肉被這一機構列為與菸草、石棉和柴油煙氣同一類的致癌物。
  • 比糖和鹽更傷血管,世衛組織呼籲停用!出現這種字眼的食品要少吃
    據世衛組織(WHO)統計,我國每年都有100多萬人因糖尿病離世。而究其根本,糖尿病患者日漸增多,是因為我們平日裡一些不切當的飲食習慣。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看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正在一步步"摧毀"我們的血糖。
  • 世衛組織從未發布過「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
    薯條、方便麵、漢堡、炸雞......當你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總會有人在你身邊痛心疾首地說「垃圾食品啊,儘量少吃」。在你的朋友圈裡,幾乎是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分享「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最近,世衛組織來闢謠了!
  • 世衛組織:「一級致癌物」發現了,不少人仍在吃,肝臟首當其衝
    世衛組織:「一級致癌物」發現了,早知早受益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真菌毒素,被列為「一級致癌物」,人體一旦攝入會對肝臟造成嚴重的毒害,增加細胞癌變機率。生活中,不少人會存在「過分節儉」的現象,比如衣服破了縫一縫,黴變的水果削一削,殊不知將水果黴變部分削掉,剩餘部分也會殘留黃麴黴毒素,若長期食用這種水果,肝癌的患病率就會增高。
  • 被世衛組織「拉黑」的「反式脂肪」,你可能還在吃
    據俄羅斯塔斯社9月10日報導稱,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據世衛組織估計,每年50萬人因反式脂肪而死於心血管病。事實上,早在2018年5月,世衛組織就向反式脂肪來源 | 搜狐被世衛組織這種被氫化後的植物油就是我們熟知的反式脂肪。
  • 廚房這3物,已被世衛組織拉入「黑名單」,不想血管堵塞,勸少吃
    廚房這3物,已被世衛組織拉入「黑名單」,不想血管堵塞,勸少吃 時間:2020年12月02日 09:43:33&nbsp中財網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體各項功能運轉的能量來源。  這些能量在人體內經過轉化分解後,會通過血管運輸到各個組織,補給營養所需。  吃的健康均衡,則身體康健,疾病不擾;但如果吃的並不科學養生,就會讓身體滋生不少問題。  在血液健康的三項指標中,血脂最容易受食物的影響,有研究證實,目前我國高血脂的人數已經突破2.6億,其中60%是肥胖和超重人群。
  • 世衛組織表示,致命耐藥的「超級細菌」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
    沙門氏菌(salmonella)食物中毒腺鼠疫(bubonic plague)世衛組織將 6 種病原體的研究列為「重要等級」。它們包括耐甲氧苯青黴素(methicillin)的金黃色釀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即),它是導致美國大約三分之一的「」傳染病的元兇。
  • 研究:女性骨密度與日常生活方式有關,會因腎功能和種族差異發生變化
    如果你注意到你的身高下降了一些,或者你的脊椎彎曲了,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跡象。50歲以上的人患骨病的風險更高——這種病通常發生在身體失去太多骨質或沒有產生足夠的骨質時。骨質疏鬆症正影響著越來越多人群,很多人在面對骨密度儀的「掃描」時都會檢出這種症狀。
  • 世衛組織建議醫生不要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
    (WHO)的一個小組建議醫生們不要使用吉利德科學公司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來治療住院的新冠患者,稱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種藥物可以提高生存率或縮短康復時間,這與美國有關該藥物的監管指導意見形成鮮明對比。
  • 別再亂吃了!世衛組織公布最新致癌物清單,有人每天都在接觸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致癌物分別4類,其中1類致癌物共120種,它指的是明確可以致癌的物質。除了大家熟知的煙、酒、檳榔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致癌物就在我們身邊。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致癌物的分級。世衛組織致癌物是怎麼分級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下屬機構。
  • 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減少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
    世衛組織的一份最新指南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游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約25克(6茶匙)會有更多健康益處。    游離糖是指由廠商、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的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簡稱為「NCP」 世衛組織也將謹慎正名
    法新社報導,世衛組織已宣告將此次起源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且給予這種疾病的官方暫時名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2019」意指這種病毒是在2019年12月31日首度獲得確認,至於nCoV則代表「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意味它屬於冠狀病毒家族。
  • 世衛組織眼裡的食品安全,和我們平時說的是一回事嗎?
    感染彎曲桿菌的食源性病例主要是由原料奶、生的或未煮熟的家禽以及飲用水所導致。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與未經消毒的牛奶、未做熟的肉類以及新鮮水果和蔬菜有關。·李斯特菌感染會導致孕婦流產或新生兒死亡。雖然疾病發生率較低,但由李斯特菌導致的嚴重,有時可能致命的健康後果,尤其是在嬰兒、兒童和老人當中,使其被列入最嚴重的食源性感染。
  • 這種魚吃了對身體有害?為了身體健康,還是不要碰它為好
    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味道鮮美,尤其是煮熟之後看起來特別有食慾,而且經常吃魚還能夠降低心率失常的發病率,加快血液循環,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對心臟的保護具有很大的保護作用,雖然吃魚對身體健康有很多的好處,但是一定要選擇對身體健康有益的魚。現在網上經常說:吃某種一公斤的魚相當於吸了一條香菸,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公斤的這種魚相當於一條香菸?
  • 世衛組織宣布一個消息,各國都難以接受真相
    這時世衛組織就想到了之前有很多款號稱對新冠病毒有用的藥物,如果能夠弄清到底哪些藥物是真實有效的話,或許能夠對當前的疫情有所幫助,能夠救治一些患者。於是世衛組織牽頭,著手對這些藥物進行測試,現在結果已經出來了。看來是讓全世界都失望了,近期世衛組織對外宣布了一個消息,各國都難以接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