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疾病。
肝癌是「癌中之王」,肝癌通常發生在中晚期,其主要原因是肝臟內沒有痛感神經,在發生癌變的初期通常是不痛不癢的。
據了解,肝癌若及時發現,儘早治療,治癒率普遍在85%~90%,因此,定期檢查以及健康的飲食非常重要,預防大於治療,說得不無道理。
世衛組織:「一級致癌物」發現了,早知早受益
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真菌毒素,被列為「一級致癌物」,人體一旦攝入會對肝臟造成嚴重的毒害,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這種毒素常滋生在水果、谷作物中,比如:玉米、蘋果、花生等。拿糧食來說,糧食豐收後通常會儲存起來,儲存時間過長後,受到溼氣影響,就容易黴變產生出黃麴黴毒素。
生活中,不少人會存在「過分節儉」的現象,比如衣服破了縫一縫,黴變的水果削一削,殊不知將水果黴變部分削掉,剩餘部分也會殘留黃麴黴毒素,若長期食用這種水果,肝癌的患病率就會增高。
除此之外,這1種食物,也會增加肝癌患病率
醃製食物
醃製的食物不建議經常食用,這類食物中也含有致癌物。
醃製類食物中,蔬菜是比較多見的,比如:鹹菜、泡菜、醃辣椒、醃黃瓜等等。
大部分蔬菜中都含有硝酸鹽,它是有益健康的一種成分,但經過長時間醃製後,硝酸鹽會逐漸氧化產生出亞硝酸鹽,這種成分經過肝臟代謝、分解後會生成硝酸銨從而毒害肝臟,誘發肝細胞癌變。
肝癌來臨後,身體會發出3個「求救信號」
1、經常乏力
肝癌患者中多數人都出現過經常乏力的症狀,病情的輕重,乏力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
生理上的乏力可能是近期工作太過勞累,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休息來改善,但肝細胞發生癌變後出現得經常乏力,即使休息、補覺也很難得到改善。
肝臟癌變後,肝臟功能會遭到削弱,這時肝臟的合成能力會嚴重下降,導致體內膽鹼酯酶的含量逐漸下降,從而引起肌肉、神經之間的結合出現障礙,表現出經常乏力。
2、右上腹經常疼痛
右上腹疼痛也是肝癌患者中非常多見的一種症狀,並且這種症狀只有在癌變嚴重後才會出現。
肝臟的位置在人體右上腹,出現疼痛後,很有可能是肝細胞已經發生了癌變。
肝細胞癌變後後,肝臟會比正常人要腫脹很多,這時肝包膜會受到肝臟壓迫,繼而發出痛感。
3、鞏膜發黃
鞏膜是指眼睛的眼白部分,發黃是一種異常現象,主要是因為肝臟病變誘發了黃疸。
肝細胞癌變後,代謝能力急劇下降,導致體內膽紅素含量飆升,引發黃疸,出現鞏膜發黃的症狀。
要想養好肝,建議多做2件事
1、多喝水
多喝水能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幫助稀釋體內毒素,促進肝毒排出。
喝菊花茶有助於增強肝臟代謝功能,增強受損肝臟自我修復能力。
雲臺冰菊——盛產於古代懷慶府,今中原地帶,河南焦作。還被人們稱之為「菊花中的貴族」,是養肝的好幫手。
雲臺冰菊具有強肝功效,含有多種養肝成分,比如類黃酮、硒元素、膽鹼等成分。
硒元素:清肝明目,還能增強肝臟抗病菌的能力,促進肝臟排毒、解毒,可養肝、護肝;
膽鹼:能促進體內脂肪代謝,加快肝臟代謝脂肪的效率,避免肝臟內堆積大量脂肪,對脂肪肝有很好地的預防作用;
類黃酮: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減少自由基對肝臟的傷害,很好的保護肝臟健康;
建議一天泡服一杯,就能滿足我們基礎所需。
2、多鍛鍊
多鍛鍊身體可加快新陳代謝,增強肝臟代謝功能。
建議運動:散步、跳廣場舞、跑步、騎自行車等等。經常鍛鍊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還能促進肝臟代謝毒素,預防體內垃圾、毒素沉積在肝臟內。
每周的運動天數,建議保持3次以上,堅持鍛鍊,相信肝臟功能會逐漸增強。
小知識:
定期檢查
肝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器官,它沒有痛感神經,在早期發生病變後,很難被我們察覺,因此,定期檢查顯得尤為重要。
一年檢查一次肝臟B超、肝功能,能有效避免肝病惡化,另外,對於有基礎性肝病的患者來說,可以檢查得勤一些,半年一次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