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拉亞)上篇介紹的Roberts和Carroll的粘性預期理論,都把經濟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採用適應性預期,另一部分人採用專家預期。筆者在《通貨膨脹機理與預期》一書中也採用類似方法(見該書第225頁),把經濟人分為兩組。多數人採用黑箱假設(類似於Carroll的公眾預期),他們的信息和預期更新較慢,預期準確性相對較低。他們的預期方法類似於適應性預期。少數人採用灰箱假設(類似於Carroll的專家預期),他們的信息和預期更新較快,預期準確性相對較高,但尚不是理性預期。與Carroll的預期傳播和學習過程類似,具有黑箱假設的人會向具有灰箱假設的人學習,從而提高預期的準確性,並加快預期更新速度(見該書第227頁)。「同時預期的這種學習功能也會促使灰箱假設預期的結果逐漸被大家接收,成為公眾的普遍預期」(見該書第227頁)。「只是,預期學習與傳播也需時間,少數人正確預期成為大家的共識,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這也導致預期調整的粘性」(見《通貨膨脹與不確定性》一書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