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派」問題的再思與再認

2020-11-28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內容提要: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顯著,產生了各具自身特色的關係理論、道義現實主義、天下體系理論和共生理論等,而且都出版了各自的代表性著作,初步形成了「中國學派」。之所以要建設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學派」,主要是因為基於西方文化基礎之上的西方國際關係理論本身存在著缺陷、不足和局限性,在多年間忽視和看低非西方思想文化,甚至加以排斥。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由於其局限,解決不了諸多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本文認為,產生於非西方地區的理論,其發展有三種境界:一是要獨立思考並敢於質疑既有理論;二是要敢於提出自己的問題,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探索理論;三是走自己的路,建構自己的理論學說。迄今為止,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建設已初見成效,並正在進一步發展之中。

  關鍵詞:「中國學派」;非西方文化;理論構建;再思考

  作者簡介:任曉,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博士。

 

  建設國際關係理論(或國際關係學)「中國學派」一說自提出迄今,已經整整20年了。對此,國內學者見仁見智,有贊成和不贊成的,有鼓勵和懷疑的,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見。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有些不同看法只不過是關於措辭的選擇而已。但這一提法的核心觀念,即中國學界必須建設具有中國原創性的理論學說,以及要對全球國際關係學(GIR)有自己的貢獻,則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了越來越多人士的認同。這可能是過去20年中國國際關係學最為重要的發展之一。《國際觀察》雜誌現在設立「中國學派」這一專欄,就是認同這一發展或努力的一個例證。

  一、「中國學派」建設的三種境界

  對「中國學派」一語存在著一些誤解。其實,「中國學派」說並無「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那麼大的力量。以我個人的理解,「中國學派」無非是指主要由生活和工作在中國的研究者提出或創立關於國際關係的理論或學說,如是而已。這樣的理論或學說可能有數種,已經出現,未來還可能繼續產生,它們共同構成「中國學派」的國際關係理論。

  本文認為,提出「中國學派」一說並非是出於什麼「政治正確」。①與之相反,過去20年「中國學派」建設之所以能得到發展,恰恰在於它是一種社會科學的主張,是中國社會科學在總體上確立起自主性這一學術追求的一部分。這一追求具有非常重大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中國學派」說的要義是中國國際關係學要走自主發展之路,產生具有中國原創性的理論學說。筆者認為,中國學派「自主發展」具有由低到高的三個境界。

  (一)獨立思考,敢於質疑

  確立自身的自主性,要求在有關(尤其是重大的)問題上不是人云亦云。這原本是對從事科學研究者的最基本要求,但並非總能為研究者們所堅持和信守。今天之所以重新強調獨立思考,其重點是我們絕不應對西方學說和理論頂禮膜拜,不能唯西方理論和學說馬首是瞻。君不見,有很多人士缺乏獨立思考和敢於質疑的精神,而是競相追逐西方學界新出現的一些東西,以為「新」的便是重要的、便是好的,於是追「新」逐「異」,趨之若鶩。譬如,美國學者G.艾利森(G.Allison)提了一個「修昔底德陷阱」,國內就有很多人爭相跟著說,甚至「拿香跟著拜」,便是顯例。至於此說在學術上有無問題,是否成立,就很少有人往深裡探究一番。質疑成說是理論發展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提出自己的問題

  這裡的「問題」常常不是一般性的問題,而是比較大的、具有學科重要性的問題。西方學者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大都是基於西方的經驗、歷史和文化,而很少慮及非西方地區的經驗、歷史和文化。也就是說,西方理論不僅有淵源,而且有「語境」。但這種理論的淵源和語境常常為國內不少學者所忽略,不僅如此,有不少人士還視外來的學說為普遍適用的理論。實際上,西方學者對這種視野的局限性所導致的理論的局限性已經有所反思,例如美籍學者康燦雄(David Kang)就坦承自己「在開始系統研究東亞之前,我從未接觸過任何有關中國朝貢體系、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外關係的知識,我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壬辰戰爭」。②美國大學研究生院國際關係學的訓練對非西方地區的忽略,由此可見一斑。康燦雄大約在獲得了終身教職後才開始接觸東亞國家間關係的歷史,因而眼界大開,撰成了《西方之前的東亞》③這本精彩論著。這一擴大了的視野也使其能夠對「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質疑。④筆者以為,生活在非西方地區如中國的學者,基於自身的經驗、困惑和思想文化積累,應更能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理論闡發,從而糾正西方尤其是美國學人存在的偏頗。就西方國際關係理論而言,這樣的偏頗所在多有。如果中國學者能夠這樣做,那麼就有望為「中國學派」的構建和發展做出學術貢獻。這裡的關鍵在於中國學者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對西方的學術理論取既非「仰視」,也非「俯視」,而是「平視」的心態和姿態。

  (三)走自己的路,建構自己的理論

  這是最高一層境界,也是高起點。對「理論」一語,國內外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在美國國際關係學界,由於實證主義的長期驅迫,對理論的理解出現了不斷窄化的趨勢。實證主義在美國社會科學中已深入骨髓,影響極深,強調「嚴格」(rigor)乃至通過數學化實現「精確」,即便不是走火入魔,也是早已走過頭了。這再一次表明了包括美國式IR在內的美國社會科學和美國式思維有它的局限性,甚至是嚴重的局限性,需要中國學者提出質疑,以便摒棄其積弊。理論是一種對事物的普遍化陳述,不應神秘化、狹窄化,本期刊發的《全球國際關係學與中國國際關係理論》一文(以下簡稱秦文)就明確指出:凡是對國際關係實質性內容進行概念化、抽象化和通則化處理並形成邏輯自治的思想體系,都屬於理論之列。⑤實證主義的理論是理論,但並非只有實證主義的理論才是理論。國際關係理論既包含以因果關係論述驗證的理論,也包括詮釋學意義上的解讀性理論。秦文很精當地指出了這一點,即「由於二戰之後國際關係理論發展的重心轉移到美國,以行為主義為主流的美國國際關係理論成為理論的標識。這樣一來,國際關係理論的界定就走進了一個極其狹窄的空間,將大部分理論思考排斥在國際關係理論之外。這種實證主義或是後實證主義的理論界定是不恰當的。依照實證主義或後實證主義原則建構的理論是理論,但以其他方式建構的理論同樣是理論,比如重歷史和政治思想史的英國學派。」⑥我們必須讓理論的含義本身重現其本來面目,走自己的理論探索之路,方能對世界國際關係學做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媒介環境學派與「技術決定論」關聯的再思考
    媒介環境學派與「技術決定論」關聯的再思考 2018年05月15日 08:46 來源:《現代傳播》 作者:謝清果 杜愷健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以往學界對於媒介環境學派的評判大多持有一種
  • 一個問題引發的統計學派之爭
    問題作者藉此題說了他的貝葉斯模型的思路,並認為這樣想理所當然。我看了以後,覺得貝葉斯確實是一個流行的好想法,但是卻並不是唯一想法,聯想到一些其他思路和對模糊的題意理解方式,我認為有三種學派和理解以及四個不同答案,而且,不僅答案值不一樣,他們相互之間並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對題中要求的答案的定義都完全不同。
  • 香港醫思醫療集團(02138.HK)擬發行可換股債券及認股權證
    香港醫思醫療集團(02138.HK)擬發行可換股債券及認股權證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格隆匯 11 月 19日丨香港醫思醫療集團
  • 再創新高!思摩爾是如何穩坐電子菸龍頭的?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再創新高!思摩爾是如何穩坐電子菸龍頭的? 來源:富途資訊電子菸龍頭股思摩爾國際今日再創新高,截至發稿,漲2.58%,報51.65港元。電子菸龍頭股思摩爾國際今日再創新高,截至發稿,漲2.58%,報51.65港元。國元國際分析師表示,公司作為全球電子霧化設備的龍頭製造商,在客戶基礎以及技術積累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同時,整個電子菸行業處於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賽道好,空間大。預測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別為 0.49/1.05/1.40元,給予公司目標價58.6港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 幼兒學拼音10:什麼叫整體認讀音節?為什麼要整體認讀?
    這就是本講要介紹的「整體認讀音節」。什麼叫整體認讀音節呢?跟兩拼音節相比較,整體認讀音節也是由聲母和韻母組成的,只不過,它不是把聲母和韻母拆開拼讀,而是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並且只發出這個音節的讀音。1、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ri、zi、ci、si給漢字「知、吃、詩、日、資、詞、思」等七個音節注音時,除了使用相應的翹舌聲母或平舌聲母之外,還要統一用「i」做韻母,例如chī(吃)。這就出現一個問題:ch和i怎麼能拼出「吃」的讀音呢?拼作「吃-衣→吃」?還是「吃-日→吃」?
  • 原子論學派
    原子論學派 2013年12月16日 12: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唐任伍: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的內涵和四大特點
    但是,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從概念到範疇到邏輯體系,甚至研究成果的評判權,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被西方頤指氣使,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舞臺上缺少重要的話語權。可以說,中國人解決了「挨餓、挨打」的問題,但仍然沒有解決「挨罵」。
  • 天津電視臺《新說法》欄目:多次「進宮」不思悔改 巧舌如簧再施騙術
    天津電視臺《新說法》欄目:多次「進宮」不思悔改 巧舌如簧再施騙術 2021-01-03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流變與新動向
    西方左翼學者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具有以下三個新特徵:對馬克思主義文本和經典理論的再關注與再解釋;在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中融入新自由主義批判和帝國主義批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注與研究不斷加強。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化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既要牢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具有全球視野,加強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還要注意避免「西化」現象。
  •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是如何推動實現善治目標的?
    關於權利問題,自然法學派、利益法學派、社會法學派以及其他學派都在理論層面上進行了長期、深入的討論。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注重觀察中國實踐中發生的權利受到侵犯的客觀事實,設計出可能的保護制度,重構包括權利保護在內的法治理論。如何解決在法治中國的實踐場域裡每天發生的權利受到侵犯的難題,這是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注重問題導向的特徵。三是控制和保護「有效」。
  • 中國十大本土經濟學派及其主要內容
    再如,「四主型」市場經濟改革觀,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公式是「四主型」的:公有主體型的多種類產權改革觀,勞動主體型的多要素分配改革觀,國家主導型的多結構市場改革觀,自力主導型的多方位開放改革觀。  其他的原創性觀點還有「新的活勞動價值一元論」、「市場型公有高績效論」、「一府兩系三層分類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系論」、「社會主義三階段論」、「當代全球基本經濟矛盾論」等。
  • 西方經濟學派的燈泡,誰來生產?白話三個經濟學派的思想
    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個燈泡壞掉了,如果有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來換燈泡,問分別需要多少經濟學家。芝加哥學派給出的答案是,一個也不用,市場機制自然會換了燈泡。新古典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要看當時的工資水平。凱恩斯經濟學派給出的答案是,越多越好,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故事很簡單,但是其中內含的幽默感恐怕只有經濟學界的行內人才能領悟。因為這涉及三個經濟學派對市場的看法。
  • 學派系列|有一群社會學老哥創建了個芝加哥學派讓我們背到頭禿
    今天,我們就從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學派」講起。知識分子從歐洲向美國遷移也許在今天,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擁有許多世界一流大學。但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歐洲的大學無論如何都立於世界之巔,尤其是德國的研究型大學。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任何領域而言,只要是在一流大學學習,基本上就意味著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學習。那麼問題來了。
  • 伯明罕學派「主動的受眾」研究之緣起
    此時再強調定位於高端受眾的經典文學已顯得抱陳守舊、不合時宜,精英文化與大眾通俗文化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偏頗其一則必有失理性。英國傳統的文化主義面臨孤立無援的窘困境地。 二、伯明罕學派「受眾觀」的轉向——謳歌大眾 在面對上述這樣一個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博弈的時代,伯明罕學派經歷了從創建伊始的文學轉向文化,再到通俗文化,完成了文化研究的演變歷程,突破了英國文化主義面臨的困境。
  • 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締造者|玻恩學派與玻爾學派有何不同?
    世界上很多事就怕認真,而做學術卻就是要較這個勁、認這個真。範先生的文章對筆者而言是個好的提醒:很有必要擺事實、講道理,進一步全面論證為什麼說玻爾與量子力學的建立無關。請範先生以及其他關注量子力學發展史的讀者基於筆者提供的文獻資料再做判斷,看看玻恩與玻爾究竟誰才是量子力學的真正領袖、締造者。二、玻恩學派與玻爾學派有什麼不同?
  • 為什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總是被邊緣化?
    只有到了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出現危機的時候,才會有人想起還有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理論。 在中國,奧地利學派影響力似乎更加微弱。由於奧地利學派以批評馬克思主義嚴厲而著稱,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視奧地利學派為最反動的資本主義庸俗經濟學。
  • 王寅:體認語言學發凡
    主題詞:認知語言學;體認語言學;唯物觀;人本觀;後現代哲學 文獻來源:王寅.體認語言學發凡[J].中國外語,2019(6):18-25.他們運用其核心原則「現實-認知-語言」解釋各語言層面,認為不僅語言源自「體(感性)」和「認(理性)」,而且它與哲學所論述的人類知識的起源相吻合,也與語言哲學的基本觀點一致:人類的所有知識都以語言的方式儲存,語言的體認成因即為知識的感性經驗和理性加工之成因,因此將ECL定位於語言哲學之延續合情合理(參見《中國外語》2013年第3期和2015年第4期)。
  • 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 關於(千禧年)耶穌基督再來的事情
    答:耶穌基督再來的事情一共有三種的理論,有一個理論是千禧年前論,第二個是千禧年論,第三個是千禧年後論。在19世紀的時候變成一個重要的學派。這個學派呢,在正式研究《聖經》的神學家中間已經很多人也不承認了。所以,這方面你可以找一些書來看。在系統神學裡面,這個叫做末世論。而末世論又分成幾派,辯論多的不得了,我個人不是太有興趣研究這個。不會因為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會改變歷史的發展,所以,我們怎麼存著信心過聖潔的生活等候耶穌再來的情形。
  • 原創國漫崛起,動漫產業續寫「中國學派」輝煌
    原創國漫崛起,動漫產業續寫「中國學派」輝煌 原標題:   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第一部長篇動畫《鐵扇公主》,發行至東南亞及日本,拉開中國動畫行業嶄新一幕,以此為起點,有了濃墨重彩的「中國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