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論的開山鼻祖,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宇宙並非無限可分
他是原子論的開山鼻祖,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甚至被認為是「現代科學之父」,他就是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德謨克利特誕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然而貴族的家世並沒有鎖住他的翱翔之心,他周遊列國,去了亞洲,甚至據說已經到達印度和衣索比亞。他也到訪了埃及,並在那裡住了四年,不斷學習先進知識,他對埃及數學的成就非常讚賞。
-
原子論是化學的偉大進步
在牛頓的力學體系建立之後,當時的科學家又對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進行完善推演,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原子論。提出原子論德謨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但是,當時的大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反對原子論,因此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一直未被很多人所接受。進入中世紀之後,也有少數的人曾相信原子論。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是繼阿那克薩哥拉「種子說」後的另一大天才創造。種子說認為,萬物起源於種子,在宇宙開端,所有的種子混沌一體,在「努斯」的驅動下,漩渦狀的運動把種子分離開。再有不同質量的種子互相結合,形成我們面前的宇宙。德謨克利特認為,或許「種子」不是有無數個,而是只有一個。西方人喜歡叫作「始基」,始基必須是不可再分的,他們在空虛中運動,這種運動僅受機械規律的約束。
-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四元素說和原子論的來歷
伊萬多他就說,不對啊,我覺得這個土,汽,水還不夠呢,應該還有一個火,於是這就有了最早的四元素,但是在米利都學派這個哲學家看來啊,土,氣,水,火這四種元素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就比如說水經過火的灼燒,它就會變成氣,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歸根結底就有一種元素。
-
原子論到底是誰提出的?
提出原子論的英國科學家道爾頓那麼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最早提出原子論的德謨克利特才是原子論的最早提出者呢?在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札記和片段」部分,簡要地寫著「化學中的新時代是從原子論開始的(所以近代化學的始祖不是拉瓦錫,而是道爾頓)」。
-
化合物定組成定律與原子論
化合物定組成定律與原子論(The Law of Definite Proportions and Atomism)18世紀末期,歐洲化學界對化合物的組成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為化合物有固定的組成,另一方則認為化合物的組合可變
-
「原子論」的創始者——德謨克利特
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由原子論入手,他建立了認識論。他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整個世界的本質只是原子和虛空。原子不可分割,並不完全一樣。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一個自然的原因,這個原因原本即存在於事物的本身。並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樹。
-
原子論的提出只是一種假說?
研東西,究古今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什麼是原子論 原子論德謨克利特探討了物質結構的問題,提出了原子論的思想。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一種最後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它的基本屬性是"充實性",每個原子都是毫無空隙的。虛空的性質是空曠,原子得以在其間活動,它給原子提供了運動的條件。
-
有關美的「天上人間」:德莫克裡特的原子論和蘇格拉底的時代
壹 德莫克裡特和他的原子論德謨克利特出生於希臘東北色雷斯的工商業城市阿布德拉,他年輕時曾到雅典學習哲學,後來又長期週遊埃及、巴比倫、印度等文明古國,長達十幾年的豐富遊學經歷,讓他成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德老在哲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等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他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畫家、雕塑家和詩人。
-
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揭秘原子論
道爾頓的原子論同過去的原子論相比,有著堅實的科學依據。而且道爾頓的原子論從微觀角度合理解釋了當時的三個經驗定律。根據原子論的觀點,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不發生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後的質量不變,這就是化學反應前後質量守恆的原因。
-
動新聞|從原子論到核電站的漫漫長路
裡程碑mm溫馨提示: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動新聞效果哦~原子論的思想,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公元前
-
「原子論」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起源的影響
「原子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哲學形態,也是觀照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作為古希臘哲學第一個成型的理論體系,從醞釀、雛形、質疑、矯正、修補到完善,耗費了當時哲學家(無論是歸屬於這一流派者,還是反對者)絕大部分心力,雖然其中確有樸素性和直觀性,但更重要的是它以一個典型的個案記錄和呈現了人類哲學思維發展的曲折進程和可能達到的高度,並且對後世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古老原子論
原子論——古希臘的哲思在古老中國,我們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組成,這是我們的五行學說。希臘也好不了多少,他們認為是地火水風構成了世界,這就是四元素說。應該承認,這都是偉大先輩們對世界本質的思考,雖然現在看來有些粗糙,但在當時卻是偉大的進步。
-
德謨克利特根據留基伯學說創立原子論學說,成就和聲名掩蓋了老師
留基伯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論學說的奠基人。他認為原子在虛空中作漩渦運動而產生萬物。他說:「沒有任何事物的產生是無緣無故的,萬物的產生都有其根源,都是必然的。」留基伯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隱士式的學者,他是米利都人,在戰亂中逃亡到德謨克利特所居住的地方。德謨克利特恭恭敬敬地向這位一無名望二無地位的老師學習「原子論」,師生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倩。
-
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
原子論的確立
可是正當德謨克利特剛提出原子說要接觸到世界的本質時,希臘又出現了一個學者叫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22年),他認為世界是由火、空氣、水、土四種「元素」組成的,而每種「元素」又都表現為熱、冷、溼、幹,一種元素通過熱、冷、溼、幹的變化就可以成為另一種元素。亞里斯多德當時是學術界的最高權威,神聖不可侵犯,他的思想竟統治西方世界一千來年。
-
心理十大學派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在心理學發展中的貢獻和局限促進了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行為的突出強調,不僅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而且使人們看到新的希望。 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行為主義心理學否定意識,認為心理學應該探索行為規律,從而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
《新原子論及其應用研究》中英對照版問世
本報訊 我國化學物理學家曾雄飛經47年探索撰寫的《新原子論及其應用研究——油氣成礦爆炸地質動力學理論》一書,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協會翻譯完成。中英文對照版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
-
認知心理學派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在研究方法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