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2020-12-05 中國吉林網

    1、發展背景

    人本主義心理學在20世紀50-60年代興起於美國,是美國當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時代精神:反主流文化運動。對社會不滿。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

    由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創立,現在的代表人物有C.R羅傑斯。人本主義反對將人的心理低俗化,動物化的傾向,故被稱為心理學中的笫三思潮。人本主義反對將人的心理低俗化,動物化的傾向,反對僅僅以病態人作為研究對象,把人看為本能犧牲品的精神分析學派,也反對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學的客體的行為主義學派。主張研究對人類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

    (1)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

    馬斯洛認為人類行為的心理驅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將其分為兩大類、七個層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識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人在滿足高一層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須先部分滿足低一層次的需要。第一類需要屬於缺失需要,可產生匱乏性動機,為人與動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滿足,緊張消除,興奮降低,便失去動機。第二類需要屬於生長需要,可產生成長性動機,為人類所特有,是一種超越了生存滿足之後,發自內心的渴求發展和實現自身潛能的需要。滿足了這種需要個體才能進入心理的自由狀態,體現人的本質和價值,產生深刻的幸福感,馬斯洛稱之為「頂峰體驗」。馬斯洛認為人類共有真、善、美、正義、歡樂等內在本性,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達到人的自我實現關鍵在於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識,使人認識到自我的內在潛能或價值,人本主義心理學就是促進人的自我實現。

    (2)羅傑斯的自我理論。

    剛出生的嬰兒並沒有自我的概念,隨著他(她)與他人、環境的相互作用,他(她)開始慢慢地把自己與非自己區分開來。當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後,人的自我實現趨向開始激活,在自我實現這一股動力的驅動下,兒童在環境中進行各種嘗試活動並產生出大量的經驗。通過機體自動的估價過程,有些經驗會使他感到滿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滿足愉快的經驗會使兒童尋求保持、再現,不滿足、不愉快的經驗會使兒童盡力迥避。在孩子尋求積極的經驗中,有一種是受他人的關懷而產生的體驗,還有一種是受到他人尊重而產生的體驗,不幸的是兒童這種受關懷尊重需要的滿足完全取決於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據兒童的行為是否符合其價值標準,行為標準來決定是否給予關懷和尊重,所以說他人的關懷與尊重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體現著父母和社會的價值觀,羅傑斯稱這種條件為價值條件,兒童不斷通過自己的行為體驗到這些價值條件,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本屬於父母或他人的價值觀念內化,變成自我結構的一部分,漸漸地兒童被迫放棄按自身機體估價過程去評價經驗,變成用自我中內化了的社會的價值規範去評價經驗,這樣兒童的自我和經驗之間就發生了異化,當經驗與自我之間存在衝突時,個體就會預感到自我受到威脅,因而產生焦慮。預感到經驗與自我不一致時,個體會運用防禦機制(歪曲、否認、選擇性知覺)來對經驗進行加工,使之在意識水平上達到與自我相一致。如果防禦成功,個體就不會出現適應障礙,若防禦失敗就會出現心理適應障礙,羅傑斯的以人為中心的治療目標是將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是經內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屬於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模式,用羅傑斯的話說「變回自己」「從面具後面走出來」,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機能。人本主義的實質就是讓人領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來的價值觀念,讓人重新信賴、依靠機體估價過程來處理經驗,消除外界環境通過內化而強加給他的價值觀,讓人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掌握自己的命運,修復被破壞的自我實現潛力,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3、評論: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一種在當代條件下論證人性本善的學說,主張研究對人類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僅僅以病態人作為研究對象,把人看為本能犧牲品的精神分析學派,也反對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學的客體的行為主義學派。不足:忽視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對人的先天潛能的制約和影響。

相關焦點

  • 心理十大學派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在心理學發展中的貢獻和局限促進了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行為的突出強調,不僅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而且使人們看到新的希望。    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行為主義心理學否定意識,認為心理學應該探索行為規律,從而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 心理十大學派之——認知主義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失敗,而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以及計算機科學發展起來的條件下產生的。時代精神: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電腦智能的研究。    2、主要觀點:    該學派反對行為主義,認為應承認人的主觀東西--意識,並認定,人的行為主要決定於認識活動,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人的意識支配人的行為。
  • 認知心理學派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在研究方法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
  • 長期做這件事,不僅能治癒抑鬱,還能實踐許多心理學派的療愈方法
    由於對人性觀的假設不同、哲學背景、對環境及時空發展的立場不同,各學派之間的理論經常會「吵架」,甚至同一學派之間也會出現不和諧。最有名的恐怕是弗洛伊德和榮格兩人因意見不和而分道揚鑣吧。然而通過一年的畫畫畫,我倒是發現畫畫在心理各學派的共通之處,也是蠻有意思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番。
  • 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
    人本主義心理學在20世紀50-60年代興起於美國,是美國當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形成心理學的第三思潮。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人本主義考察的客觀題較多,我們今天重點掌握馬斯洛這個人物。其常見的出題形式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
  • | 心理科普
    所有的學派、包括相互繼承的學派,在它們的心理研究對象、範圍、性質、內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聯繫,又各不相同。這百餘年心理學發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遠遠超過人類歷史上對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總和,對心理現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貫穿心理學百年史的主幹線,就是十大學派形成發展的歷史。 到新行為主義階段。
  • 心理諮詢的各大流派和治療方法概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縱觀心理學發展的百年歷史,前後有10個流派產生:內容心理學派、意動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精神分析心理學派、日內瓦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認知心理學派。目前在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廣泛使用的是: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
  • 古典經濟學:實用主義對邊際效用學派的——影響(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典經濟學:實用主義對邊際效用學派的——影響,正當歷史學派在德國大出風頭時,實證主義的變種—實用主義在美國大行其道。實用主義發源於19世紀70年代,幾十年間實用主義最活躍的中心區域是美國。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一、考查形式:行為主義學派多以客觀題備考,主要考察人物名字以及他們所對應的學說,有時候還會考察到學說的關鍵詞。例如,強化是誰提出來的()?A.班杜拉 B。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對行為主義...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格式塔學派的基本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即整體大於部分,並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重視圖形與背景以及輪廓在形成心理映象中的作用;引用現代數理的概念來說明心理現象及其機制;以現象學派作為主要理論基礎。2.格式塔學派的研究內容(1)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格式塔學派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當時流行的構造主義元素學說和行為主義「刺激一反應」公式。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B7人本主義學派C3 認知信息處理論一、理論要點(一)人性觀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類行為的三個假設:1.了解人類行為就是要了解人們如何處理周圍環境提供的信息。
  • 「知識科普」心理學考研之普心七大學派
    機能主義學派也主張研究意識,但他們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以思維為例,構造主義關心什麼是思維,而機能主義則關心思維在人類適應行為中的作用。
  • 筆記|《人格》B4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斯多亞學派的普遍物理論
    一個人關於「人」的普遍想法是一種心理狀態,斯多亞學派稱這種狀態為ennoia(觀念)。到這裡都還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某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在形上學上可以得到認可的東西,也就是一個物體,事實上,它是(物質性的)靈魂處在某種狀態之中;心靈狀態也是一種在認識論上可以得到認可的東西,因為普遍觀念,或者說「前見」(prolêpseis),在我們關於世界的經驗中自然產生,是理性的本質組成部分,也是真理的首要標準。
  • 心理基礎學之心理學發展簡史
    自古以來,人們對心理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各有其理論觀點。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孟子說:「人都是性善的」,荀子說:「人都是性惡的」,世碩說:「人性有惡有善」,告子則主張:「人性無惡無善」,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對人的心理發展影響的爭論上,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在教師招聘備考的過程中,各大理論流派的區分是讓學員們異常頭痛的點,每一個理論有很多人,很多人又有很多觀點,都需要我們一一區分,在各大理論對比時,最讓人頭疼的就當屬新課程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了。
  • 新心理學史二三事:精神分析的後世時代
    這個男孩,就是人本主義的創始者,亞拉伯罕·馬斯洛。重視個體的研究以及人文主義的思潮讓心理學界為之一振,一種獨立於實驗思想和精神分析的思潮:人本主義,就這樣悄然誕生,一點點影響著心理學家們的理念。。 人本主義的創始人就是那個悲慘的小男孩,亞伯拉罕·馬斯洛。一開始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心理學的時候,馬斯洛被鐵欽納慘無人道的實驗嚇到了,認為這門課實在是「可怕而枯燥」。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 &...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3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阿德勒認為弗洛伊德過於狹隘地強調生物本能的決定論。他認為人類行為是受到社會驅力的激勵,而非性驅力,行為是有目標導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識而非潛意識。阿德勒重視選擇、責任、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