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儲歡歡(來自鬱金香畫畫群)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付小米
眾所周知,心理學有很多流派。由於對人性觀的假設不同、哲學背景、對環境及時空發展的立場不同,各學派之間的理論經常會「吵架」,甚至同一學派之間也會出現不和諧。最有名的恐怕是弗洛伊德和榮格兩人因意見不和而分道揚鑣吧。
然而通過一年的畫畫畫,我倒是發現畫畫在心理各學派的共通之處,也是蠻有意思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番。
畫畫與精神分析心理學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人格結構的無意識和潛意識存在於我們的知覺之外,也不受意識的控制。為了了解這些無意識,精神分析的療法中有「自由聯想」、「墨跡測驗」、「夢境分析」等。電影中也常常有一個專家拿出一張小卡片,讓被測試者看上面的圖案形狀,並第一時間說出看到的是什麼,由此來了解我們被壓抑的感受或隱藏的願望及動機。
其實畫畫的最根源所顯現的,也就是這些測驗所想要探究的。
畫畫與榮格心理學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更了不得。榮格的學生卡夫運用沙盤分析技術,通過遊戲的方式呈現出一個人的情結、創作、轉化或是治癒。而榮格更是深入研究東方哲學。榮格自己就畫了很多「曼陀羅」。畫畫群裡也經常有畫友畫「曼陀羅」,這在藏傳佛教中意味著和諧與美滿,這都是發現無意識的自我體驗和表達的道路。
這些與畫畫的相同之處都是非語言性的,可以避免因為沒有做好與人接觸的準備而觸發的創傷。畫面的呈現能給我們觀賞者提供很多信息,可以了解畫者的生命體驗和認知狀態。
畫畫與阿德勒療法
阿德勒也曾與弗洛伊德共事過,後來也不歡而散。之後便發展了一門獨立的心理學療法——阿德勒療法。一看到阿德勒療法,我就會冒出一個詞「自卑」。阿德勒療法認為自卑是屬於全人類的。因為自卑,人類才能進步,生活才能變得更美好,自卑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源泉。他教我們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生活。
通過畫畫。我也感到了「自卑「,我覺得自己有時太差勁了。不過也許正是這種」自卑「讓我不斷努力,讓我不斷提高和超越昨天的我。
畫畫與存在主義心理學
反對古典精神分析理論的還有存在主義心理學派。「人們當前的行為基本上都是之前發展階段中的行為模式的重複「——對此,存在主義心理學不認同古典精神分析理論。
存在主義心理學承認」過去「這個變量,但它更著重於」一個人改變自身所處環境的自由的選擇「。齊克果、尼採都是存在主義哲學家。存在主義心理學中的自由常常與責任聯繫在一起,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所說的」自欺「也就是存在的虛假模式,認為自己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受外界因素控制的,比如原生家庭。很多人尋找心理治療,也是感覺自己對生活失去了控制,他們期望別人能引導他、提供建議,讓別人來為他做決定。
有人對我說,你畫畫可能也是為了逃避現實的煩惱。他說得很有道理啊。是的,雖然同樣是逃避,但我的逃避不是消極和被動的,我掌握了逃避而使我變得更真實。
雖然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但只能靠自己的手、大腦、心靈去畫,去自由的畫、去真誠的畫、去勇敢的畫。圖案的美或醜、簡與繁、和諧與失調都由我來決定,都由我來負責,並最終接受這樣的結果。也許,通過畫畫,拓寬了我在自由方面的選擇,從而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原有的行為模式。
畫畫與人本主義心理學
以人為中心的心理學倒是和存在主義心理學很類似,都是相信人有自主選擇的能力。而人本主義心理學更強調人的自我實現的潛能,相信人在適當的環境中,會自動的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我們的畫畫群也許就是這樣的一種「適當的環境「。畫畫群中的鼓勵、支持給了我們很大的自信和動力,讓我們不斷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做出建設性的改變。
畫畫與格式塔心理學
在作畫中,我也會經常體驗「格式塔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特別重視人在」此時此刻「的感受。我常常會問自己」我現在嘗試著畫畫,體驗到了什麼「,「現在正在發生什麼」,「現在出現了什麼情況「諸如此類的問題。
我有時會告訴自己」我畫得很焦慮「,」我應對我的焦慮是我想儘快畫好不想再繼續了「,或者」我還行吧,就這樣了吧「,又或者」我很想再畫下去,我還想精益求精「等等。我會將自己沉浸在當前的感受之中,靜靜的停留一會兒,體驗畫技上困惑和畫畫時的困境順境,接觸此時此刻的挫折和接受挫折或佔勝困難的心理變化 。想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感受,有怎樣的選擇來改變我的這種感受,用這種方式不斷拓寬我的覺知。
畫畫與行為主義心理學
如果說以上這些心理學派對於治療目標比較含蓄的話,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治療目標就比較明顯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於目標的制定是具體的、可測量的。
畫畫之所以很適用於行為主義療法,也是因為畫畫由易到難、由線到塊、由部分到全部的積累會讓我看到進步和改變。同時,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操作性條件反射也是極為好用的。簡單來說,我畫了一幅自己感到滿意的畫,我就會犒賞我自己,買好吃的玩好玩的都行,這就是正強化,不斷增強目標行為。
畫畫與認知行為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往往會和認知行為心理學聯繫在一起。因為認知行為心理學往往混合了認知療法和行為主義療法。所以認知行為心理學不會太多的探索人的感覺感受,而是幫助我們識別和對抗不合理信念。
我在作畫中,也有過一些自我挫敗的句子縈紆在心中。「畫成這副鬼樣是我的問題,我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我又故意拖延了,為什麼就不能像別人一樣計劃好自己的時間,實在是太失敗了「之類。
畫了多了,我發現自己沒有一次臨摹得和原畫一模一樣,畫友們同時畫一樣的作品時,也不可能一模一樣,各有各的風採和風格。我突然明白,我不是複印機,眼睛和腦海中看到的物體和實際用畫反映出來的世界是不同的,生活並不總按照我們的願望的那樣去發生,即使畫作(生活)不能完全如我所願,但至少還能過得去,我還可以繼續畫畫(生活)。
好吧,我繼續畫畫,不再過於嚴肅的對待偷懶、缺少耐性和毅力這種自我評批的想法。其實,只要試著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釋,眼前就會豁然開朗。
畫畫與現實主義心理學
「我痛苦是因為我選擇了痛苦以滿足我的某種需要「,」我選擇哪一種行為,才能讓我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些「。這樣的選擇理論是現實主義心理學的基礎。我們選擇畫畫、選擇朗讀、選擇舞動、選擇心理諮詢、選擇寫作,甚至也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幹,這都是一種選擇。
現實主義心理學告訴我的是,探討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毫無意義,關鍵是探討我們所能掌握的那一部分。畫畫是我的選擇,並且我是能夠掌控我今天畫還是不畫以及怎麼畫。畫畫滿足了我對成就感的需求,可能無形間減輕甚至治癒了那些因為沒有被滿足某種需求而產生的所謂的心理疾病症狀吧。
畫畫與後現代現主義心理學
現實主義心理學挑戰傳統意義上的心理疾病,巧的是,後現代主義心理學也強調非病理化的療法。很多人帶著決定性的鉻印自我介紹說「我是一個有什麼病的人「。而後現代主義心理學相信,症狀只是某一時間某一情境下不太穩定的存在。
是啊,我在畫畫的時候,經常是忘我的無我的,誰在意什麼病情什麼症狀什麼治療什麼學派什麼效果。把事物還原到生活的細節中,投入的畫,投入的舞、投入的寫、投入的唱、投入的工作,在投入中去掉那些與生不俱來的標籤。
特別能引起我思考的還有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提出的」偶發事件「或」例外事件「。比如一個人總在痛苦之中,值得好奇的是,在哪種時刻他不再那麼痛苦了。我們用太多的時間研究痛苦的性質和原因,如果用這些時間去尋找這種」例外「,並不斷付諸行動,或許新的解決方法就會顯而易見,譬如畫畫。
畫畫與當代家庭系統療法
我們畫畫群裡有的畫友會把家庭成員的畫曬給大家看。有曬孩子的、有曬父母的、有曬男朋友的。可見家庭或親密關係對我們的重要性。除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流派,當代家庭系統療法也可以算是心理學諮詢和治療領域發展的四大流派了。
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家庭的畫風非常類似,繪畫的題材也很接近,個人問題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反過來個人問題也能影響家庭的機能。在畫畫中,家庭成中相互陪伴、相互鼓勵、相互欣賞,也允許犯錯、失誤和偏差。我想起近來很火的薩提亞的家庭系統治療目標「幫助家庭成員穩定溝通、促進個人自尊、成長以及他人的聯繫「,這也許正是畫畫的另一種價值所在吧。
心理學實在是博大精深,包括女權主義心理學在內的許多心理學知識及案例我還在不斷學習和探索中。其實很多心理學派還有很多分支細流,像小溪不斷豐盈充實大江大河,最終匯入大海大洋,承託著我們的腦海之泉,滋養著我們的心靈之光。而畫畫,也許正是這水中的魚兒,時而蜿蜒而下,時而逆流而上,尋找屬於她的主人,尋找屬於她的棲息之地。
關於鬱金香畫筆人生
鬱金香特色療愈——畫筆人生群自2018年4月的建立,在這裡,大家隨手塗鴉,曼陀羅,水彩,彩鉛,素描,一幅幅作品都讓我們體驗到當下的美好。
我們經常說畫畫能靜心,畫畫能提升我們對美好事物的覺察力,這些也都是抑鬱症患者用來療愈自我的最好手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