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做這件事,不僅能治癒抑鬱,還能實踐許多心理學派的療愈方法

2021-01-08 鬱金陽光

本篇作者 | 儲歡歡(來自鬱金香畫畫群)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付小米

眾所周知,心理學有很多流派。由於對人性觀的假設不同、哲學背景、對環境及時空發展的立場不同,各學派之間的理論經常會「吵架」,甚至同一學派之間也會出現不和諧。最有名的恐怕是弗洛伊德和榮格兩人因意見不和而分道揚鑣吧。

然而通過一年的畫畫畫,我倒是發現畫畫在心理各學派的共通之處,也是蠻有意思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番。

畫畫與精神分析心理學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人格結構的無意識和潛意識存在於我們的知覺之外,也不受意識的控制。為了了解這些無意識,精神分析的療法中有「自由聯想」、「墨跡測驗」、「夢境分析」等。電影中也常常有一個專家拿出一張小卡片,讓被測試者看上面的圖案形狀,並第一時間說出看到的是什麼,由此來了解我們被壓抑的感受或隱藏的願望及動機。

其實畫畫的最根源所顯現的,也就是這些測驗所想要探究的。

畫畫與榮格心理學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更了不得。榮格的學生卡夫運用沙盤分析技術,通過遊戲的方式呈現出一個人的情結、創作、轉化或是治癒。而榮格更是深入研究東方哲學。榮格自己就畫了很多「曼陀羅」。畫畫群裡也經常有畫友畫「曼陀羅」,這在藏傳佛教中意味著和諧與美滿,這都是發現無意識的自我體驗和表達的道路。

這些與畫畫的相同之處都是非語言性的,可以避免因為沒有做好與人接觸的準備而觸發的創傷。畫面的呈現能給我們觀賞者提供很多信息,可以了解畫者的生命體驗和認知狀態。

畫畫與阿德勒療法

阿德勒也曾與弗洛伊德共事過,後來也不歡而散。之後便發展了一門獨立的心理學療法——阿德勒療法。一看到阿德勒療法,我就會冒出一個詞「自卑」。阿德勒療法認為自卑是屬於全人類的。因為自卑,人類才能進步,生活才能變得更美好,自卑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源泉。他教我們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他人和生活。

通過畫畫。我也感到了「自卑「,我覺得自己有時太差勁了。不過也許正是這種」自卑「讓我不斷努力,讓我不斷提高和超越昨天的我。

畫畫與存在主義心理學

反對古典精神分析理論的還有存在主義心理學派。「人們當前的行為基本上都是之前發展階段中的行為模式的重複「——對此,存在主義心理學不認同古典精神分析理論。

存在主義心理學承認」過去「這個變量,但它更著重於」一個人改變自身所處環境的自由的選擇「。齊克果、尼採都是存在主義哲學家。存在主義心理學中的自由常常與責任聯繫在一起,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所說的」自欺「也就是存在的虛假模式,認為自己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受外界因素控制的,比如原生家庭。很多人尋找心理治療,也是感覺自己對生活失去了控制,他們期望別人能引導他、提供建議,讓別人來為他做決定。

有人對我說,你畫畫可能也是為了逃避現實的煩惱。他說得很有道理啊。是的,雖然同樣是逃避,但我的逃避不是消極和被動的,我掌握了逃避而使我變得更真實。

雖然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但只能靠自己的手、大腦、心靈去畫,去自由的畫、去真誠的畫、去勇敢的畫。圖案的美或醜、簡與繁、和諧與失調都由我來決定,都由我來負責,並最終接受這樣的結果。也許,通過畫畫,拓寬了我在自由方面的選擇,從而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原有的行為模式。

畫畫與人本主義心理學

以人為中心的心理學倒是和存在主義心理學很類似,都是相信人有自主選擇的能力。而人本主義心理學更強調人的自我實現的潛能,相信人在適當的環境中,會自動的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我們的畫畫群也許就是這樣的一種「適當的環境「。畫畫群中的鼓勵、支持給了我們很大的自信和動力,讓我們不斷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做出建設性的改變。

畫畫與格式塔心理學

在作畫中,我也會經常體驗「格式塔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特別重視人在」此時此刻「的感受。我常常會問自己」我現在嘗試著畫畫,體驗到了什麼「,「現在正在發生什麼」,「現在出現了什麼情況「諸如此類的問題。

我有時會告訴自己」我畫得很焦慮「,」我應對我的焦慮是我想儘快畫好不想再繼續了「,或者」我還行吧,就這樣了吧「,又或者」我很想再畫下去,我還想精益求精「等等。我會將自己沉浸在當前的感受之中,靜靜的停留一會兒,體驗畫技上困惑和畫畫時的困境順境,接觸此時此刻的挫折和接受挫折或佔勝困難的心理變化 。想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感受,有怎樣的選擇來改變我的這種感受,用這種方式不斷拓寬我的覺知。

畫畫與行為主義心理學

如果說以上這些心理學派對於治療目標比較含蓄的話,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治療目標就比較明顯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於目標的制定是具體的、可測量的。

畫畫之所以很適用於行為主義療法,也是因為畫畫由易到難、由線到塊、由部分到全部的積累會讓我看到進步和改變。同時,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操作性條件反射也是極為好用的。簡單來說,我畫了一幅自己感到滿意的畫,我就會犒賞我自己,買好吃的玩好玩的都行,這就是正強化,不斷增強目標行為。

畫畫與認知行為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往往會和認知行為心理學聯繫在一起。因為認知行為心理學往往混合了認知療法和行為主義療法。所以認知行為心理學不會太多的探索人的感覺感受,而是幫助我們識別和對抗不合理信念。

我在作畫中,也有過一些自我挫敗的句子縈紆在心中。「畫成這副鬼樣是我的問題,我必須十分努力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我又故意拖延了,為什麼就不能像別人一樣計劃好自己的時間,實在是太失敗了「之類。

畫了多了,我發現自己沒有一次臨摹得和原畫一模一樣,畫友們同時畫一樣的作品時,也不可能一模一樣,各有各的風採和風格。我突然明白,我不是複印機,眼睛和腦海中看到的物體和實際用畫反映出來的世界是不同的,生活並不總按照我們的願望的那樣去發生,即使畫作(生活)不能完全如我所願,但至少還能過得去,我還可以繼續畫畫(生活)。

好吧,我繼續畫畫,不再過於嚴肅的對待偷懶、缺少耐性和毅力這種自我評批的想法。其實,只要試著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釋,眼前就會豁然開朗。

畫畫與現實主義心理學

「我痛苦是因為我選擇了痛苦以滿足我的某種需要「,」我選擇哪一種行為,才能讓我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些「。這樣的選擇理論是現實主義心理學的基礎。我們選擇畫畫、選擇朗讀、選擇舞動、選擇心理諮詢、選擇寫作,甚至也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幹,這都是一種選擇。

現實主義心理學告訴我的是,探討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毫無意義,關鍵是探討我們所能掌握的那一部分。畫畫是我的選擇,並且我是能夠掌控我今天畫還是不畫以及怎麼畫。畫畫滿足了我對成就感的需求,可能無形間減輕甚至治癒了那些因為沒有被滿足某種需求而產生的所謂的心理疾病症狀吧。

畫畫與後現代現主義心理學

現實主義心理學挑戰傳統意義上的心理疾病,巧的是,後現代主義心理學也強調非病理化的療法。很多人帶著決定性的鉻印自我介紹說「我是一個有什麼病的人「。而後現代主義心理學相信,症狀只是某一時間某一情境下不太穩定的存在。

是啊,我在畫畫的時候,經常是忘我的無我的,誰在意什麼病情什麼症狀什麼治療什麼學派什麼效果。把事物還原到生活的細節中,投入的畫,投入的舞、投入的寫、投入的唱、投入的工作,在投入中去掉那些與生不俱來的標籤。

特別能引起我思考的還有後現代主義心理學提出的」偶發事件「或」例外事件「。比如一個人總在痛苦之中,值得好奇的是,在哪種時刻他不再那麼痛苦了。我們用太多的時間研究痛苦的性質和原因,如果用這些時間去尋找這種」例外「,並不斷付諸行動,或許新的解決方法就會顯而易見,譬如畫畫。

畫畫與當代家庭系統療法

我們畫畫群裡有的畫友會把家庭成員的畫曬給大家看。有曬孩子的、有曬父母的、有曬男朋友的。可見家庭或親密關係對我們的重要性。除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流派,當代家庭系統療法也可以算是心理學諮詢和治療領域發展的四大流派了。

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家庭的畫風非常類似,繪畫的題材也很接近,個人問題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反過來個人問題也能影響家庭的機能。在畫畫中,家庭成中相互陪伴、相互鼓勵、相互欣賞,也允許犯錯、失誤和偏差。我想起近來很火的薩提亞的家庭系統治療目標「幫助家庭成員穩定溝通、促進個人自尊、成長以及他人的聯繫「,這也許正是畫畫的另一種價值所在吧。

心理學實在是博大精深,包括女權主義心理學在內的許多心理學知識及案例我還在不斷學習和探索中。其實很多心理學派還有很多分支細流,像小溪不斷豐盈充實大江大河,最終匯入大海大洋,承託著我們的腦海之泉,滋養著我們的心靈之光。而畫畫,也許正是這水中的魚兒,時而蜿蜒而下,時而逆流而上,尋找屬於她的主人,尋找屬於她的棲息之地。

關於鬱金香畫筆人生

鬱金香特色療愈——畫筆人生群自2018年4月的建立,在這裡,大家隨手塗鴉,曼陀羅,水彩,彩鉛,素描,一幅幅作品都讓我們體驗到當下的美好。

我們經常說畫畫能靜心,畫畫能提升我們對美好事物的覺察力,這些也都是抑鬱症患者用來療愈自我的最好手段。

· END ·

相關焦點

  • 抑鬱症的治癒標準是什麼?催眠治療心理障礙效果怎麼樣?
    今早上剛進我的催眠工作室就接到上個月來這做了三次催眠的天津劉先生的電話,電話那頭透露著興奮和開心、自信。和他溝通了之後,掛完電話我感覺既開心又有些心情沉重,開心的是他的情況好轉,沉重的是他對於自己的期望值似乎過高,當問到他自己是不是已經完全被治癒了的時候,我不想太打擊他,只是說還是需按照正常的流程走,按照正常的藥物療程來,要堅持,因為,抑鬱症的治癒不是那麼容易......
  • 《最好的療愈》:醫學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唱片店的主人曾說:"你所有的煩惱和憂愁,都能在這家唱片行得到傾聽和治癒。"確實如此,那家小小的唱片店安撫了許多人受傷的心,成了人們的心靈驛站。這個溫暖的故事來自一本小說,音樂的魔力讓人感到驚奇。在用音樂療愈病人的這些年中,安德魯既見證了音樂給予生命的力量,也感受了一次次生死離別的溫情。音樂,不僅能治癒破碎的心靈,也能治癒病危身體。它給了病人新生的希望,也給了他們死亡之前最後的安詳。
  • 藥物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唱片店老闆曾經說過:「在這家唱片店裡,你所有的煩惱和悲傷都能被聽到和治癒。"事實上那個小的記錄存儲區安撫變成了許多人受傷的心的人心靈驛站。這個溫馨的故事來自一本小說,音樂的魔力是驚人的。據說小說創作源於生活。
  • 量子催眠——科學與靈性相結合的療愈實踐
    她發現這種獨特的方法可以非常有效的用於身體和心理療愈,並解決人生的重大問題,經她催眠療愈而重獲新生的個案數以千計。許多人在現實的生活中突然體驗了來自前世的記憶,它們可能來自許多形式。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何我會做重複的夢或者噩夢呢?為何對某些人我會有如此強烈的連結感?這個地方我從未來過,為何會有似曾相識的、奇怪的熟悉感?
  • 科學坐月子:這幾件事不可以做,會傷害產婦的身體健康
    孕婦在懷孕的時候總是能收到來自各方無微不至地關懷,因為孕婦身上擔負著兩個人的使命,但是孕婦分娩之後大家的注意力總是會轉移到寶寶的身體上,產婦的心裡是會有巨大的心理落差的,嚴重的甚至產生產後抑鬱。所以產婦產後的身體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不要盲目地相信一些傳統的坐月子的方式,很多電視劇裡都是說不好好坐月子才導致年邁生病、或者生產後就死亡,但其實這都是因為古代的醫療技術不夠發達,並不是因為不坐月子而產生的問題。但在月子中我們有哪些事情千萬不能做呢?第一件事:每天關緊門窗。
  • 渡過抑鬱後的「第二人生」: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寫在前面:2012 年之前,我是一位標準的媒體人,長期從事突發事件、公共政策、法治、環境等報導。從業 30 年,我親身經歷了中國的一系列大事件,如果沒有意外,這條路我會一直走到底的。始料未及地,2011-2012 年,我突發抑鬱。
  • 心理十大學派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在心理學發展中的貢獻和局限促進了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行為的突出強調,不僅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而且使人們看到新的希望。    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行為主義心理學否定意識,認為心理學應該探索行為規律,從而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 治癒音樂坊助力「上海粉紅絲帶鼓圈音樂療愈項目」落地
    (原標題:治癒音樂坊助力「上海粉紅絲帶鼓圈音樂療愈項目」落地) 目前
  • 自然療愈 兩天能幫你摘掉眼鏡?
    小孩子在16歲之前,成像指令模式是能改變的,所以可以從心理上將指令模式糾正到正確的方向。其表示,目前其他所有的治療都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視軸性病變(軸性近視)其實很少,基本都是指令模式有問題。經過兩天的課程及後續21天的鞏固訓練,就可以完全矯正孩子的視力。當被問及到矯正的原理時,王校長表示,需要通過中醫技術、全腦技術及心理技術,將孩子的指令模式矯正過來。
  • 一種神奇的能量治療方法——療愈密碼
    依所羅門王之見,任何問題及其療愈的潛在根源,皆存於心。近年來,許多知名的醫學院與醫學專家進行了各項研究,發現幾乎任何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源頭都在「心病」(亦即心的問題)。因此,當代科學正在做的,就是趕上古老真理的腳步,以及確認其真實性!通過治癒潛意識中的記憶,我們可以喚醒自身的免疫系統的強大潛能,讓身體和心靈自愈。The Healing Codes(療愈密碼)是一個操作性極強,效果顯著的方法。「療愈密碼」發現者簡介:亞歷克斯·洛伊德(世界能量療愈導師)。擁有心理學及自然醫學博士學位。
  • 父母常做3件事,容易培養心理脆弱的孩子,希望你沒中招
    許多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時,可能會忽視他們的行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父母經常做三件事,容易培養心理脆弱的孩子。希望你沒被抓!1.在孩子面前吵架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或潛在的爭吵會使孩子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對他們的長期情緒調節產生不利影響。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鏡子,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
  • 抑鬱症有哪些可靠的自我治癒方法?
    今天一大早,榮新奇教授就接到一個電話來諮詢:「榮教授,我看過您的催眠療愈抑鬱症的視頻,我覺得挺有效的,但是現在在疫情期間,我們這裡出外省很不方便,能否介紹幾個自我療愈抑鬱症的方法先讓我自己療愈一下,等疫情後再來拜訪您、跟您學習催眠療法?」
  • 抑鬱復康者:抑鬱症可治癒的 7個理由
    既然抑鬱只是一種障礙那就一定有辦法清除,或者提高患者的障礙逾越能力,這就決定了抑鬱的可逆性,也就是說抑鬱症是完全可以治癒的。情緒障礙。事情辦成就高興反之就不高興,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然而,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進亦憂是退亦憂,無論成與敗都走向負面極端,抑鬱症患者體會不到生活、學習、工作的滿足和快樂,興趣索然、性趣淡漠,失去飢餓感享受不到進食的愉悅,失去對配偶和子女的眷戀感。這些都不是正常的情感體驗,通過藥物治療和自我調整善待「障礙」就能有效地改善情感。認知障礙。
  • 抑鬱的本質:自我療愈,一種讓傷口癒合的方式
    一般來講,一個人處理外界刺激的模式是:發現威脅→應激→問題解決→恢復一旦得知有親人離世等突發不幸,我們就會受到巨大的打擊,應激失效,暫時無法調節過來,進而使身心進入抑鬱狀態。再者,如果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也會長期處於抑鬱的狀態。
  • 或與你長期做這5件事有關!
    或與你長期做這5件事有關! 月經紊亂是讓很多女性感到十分苦惱的事情,那麼為什麼大姨媽不是準時的到來呢?也許和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關係,如果你長期做以下5件事情的話,那麼月經會出現紊亂,大姨媽就不會準時報導了,我們一起看看長期做哪5件事情會容易引起月經紊亂吧。
  • 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孩子的智商高低和記憶力如何一直都是許多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一個聰明的頭腦不僅有助於學習,對於以後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們判斷孩子的大腦聰不聰明呢?不過這些天讓李女士感到驚喜的是,寶寶對一件事的記憶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因為只要李女士說了什麼樣的話,寶寶就會立刻記住李女士的話,甚至還能重複李女士說過的話,儼然就是一個小複讀機。那麼李女士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按照李女士的說法是:後天的環境大於先天的基因,如果說家長懂得在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 酷我音樂打造正能量「發電站」 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用音頻治癒成長
    為幫助廣大未成年人群體建立心理健康安全線,落實《健康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酷我音樂和旗下長音頻平臺酷我暢聽共同發力打造一系列治癒電臺節目,開啟未成年人專屬心理課堂,通過音頻進行心理疏導助力陽光成長。那些成長路上的小秘密,這裡都懂你。
  • 自我心理治療只需4步走!
    這篇文章是上一篇文章的升級版,沒有讀過上一篇文章《抑鬱症患者如何改變思維模式自我療愈?簡單到只需兩個英文字母!》的朋友,介紹先讀完它,再回來看這篇文章,有助於對改變思維模式治癒抑鬱症有個系統全面的了解。不吃抗抑鬱藥,自我療愈的具體操作思路轉變思維模式是每個抑鬱症患者都意識到的改變方向,具體如何去改變恐怕連許多心理治療師自己都說不清楚。
  • 被「負能量」治癒?方方日記,可以當「心理諮詢師」用!
    雖然方方沒有被感染也不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但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她說,「連我自己都想找一名心理諮詢師,疏導心理問題,我天天寫武漢日記,也算是自己疏導情緒的一種方式吧」。原來方方寫日記,是在充當自己的「心理諮詢師」。不管多麼不像「正能量」,只因它的真實,同時撫慰著寫的人和看的人。02 為什麼「負能量」能治癒?
  • 心理測試:選一個酒杯用來喝酒,測你的「抑鬱」程度有多高?
    心理測試:選一個酒杯用來喝酒,測你的「抑鬱」程度有多高?今天小編給大家來做一個小測試,就是大家可以憑自己的第一直覺去選擇下面的一個酒杯,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哦!目的就是測試一下你有沒有抑鬱症!ABCD選擇了A酒杯:你是帶有一點點的抑鬱。你在朋友面前經常嘻嘻哈哈的,感覺整天很開心活潑的樣子。實際上呢,你內心還是有點孤獨和抑鬱的。表面上你對什麼事情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對朋友還是大大咧咧,什麼事情都不去計較。但是當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的孤獨感和抑鬱的情緒就都展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