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派

2021-01-08 中國吉林網

    認知心理學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在研究方法上,認知心理學則既重視實驗室實驗,也重視主觀經驗的報告。

    廣義的認知心理學還應該包括皮亞傑(J.Piaget)的發生認識論,他把人的認識發展看成是一種建構的過程,並仔細研究這一過程的發展階段。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解釋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學。

    這一學派反對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不一定必須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礎後,才能研究心理現象。他們把人看成計算機式的信息加工系統,認為人腦的工作原則與計算機的工作原則相同,因而可以在計算機和人腦之間進行類比。他們強調人的已有知識結構對行為和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並力求通過計算機模擬等方式發現人們獲取和利用知識的規律,達到探究人類認知活動規律的目的。他們還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對人的認知過程進行整體綜合分析。

    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含有辯證法的因素,對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論、弗洛伊德主義的非理性主義有積極的意義,對擴大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心理學的現代化、發展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等均有貢獻,而且成為當前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們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加以研究,在心理學界依然存在爭論。

    認知學派代表人物:奈瑟、皮亞傑。

    

相關焦點

  • 心理十大學派之——認知主義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失敗,而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以及計算機科學發展起來的條件下產生的。時代精神: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電腦智能的研究。    2、主要觀點:    該學派反對行為主義,認為應承認人的主觀東西--意識,並認定,人的行為主要決定於認識活動,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人的意識支配人的行為。
  • 心理十大學派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在心理學發展中的貢獻和局限促進了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行為的突出強調,不僅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而且使人們看到新的希望。    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行為主義心理學否定意識,認為心理學應該探索行為規律,從而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1、認知學派的起源認知學派的工作是借鑑人類認知學科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戰略形成過程的本質。從形式上看,認知學派不像一個嚴密系統的思想學派,而更像一些零散的研究集合。儘管如此,它還是發展成了一個學派。
  • 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B7人本主義學派C3 認知信息處理論一、理論要點(一)人性觀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類行為的三個假設:1.了解人類行為就是要了解人們如何處理周圍環境提供的信息。
  • 教育心理學-認知學派詳細對比
    認知學派反對行為主義極端的研究人的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學習時人主動地在人腦中構建認知結構,強調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認知學派的代表人有苛勒、託爾曼、奧蘇貝爾、布魯納、加涅,其中最為著名也最容易成為我們考試重點的人物是奧蘇貝爾和布魯納,因此,我們詳細來對比奧蘇貝爾和布魯納的相關理論。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皮亞傑認為,在定教育目的時,一方面應服從"社會科學可以分析的規律" ,其次,它更是"心理學的職責"。他提出:"教育的主要目標就在於形成兒童的智力的和道德的推理能力。"    (二)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      1、教育應配合兒童的認知發展順序      要求教育應配合兒童的認知發展順序,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
  • 長期做這件事,不僅能治癒抑鬱,還能實踐許多心理學派的療愈方法
    由於對人性觀的假設不同、哲學背景、對環境及時空發展的立場不同,各學派之間的理論經常會「吵架」,甚至同一學派之間也會出現不和諧。最有名的恐怕是弗洛伊德和榮格兩人因意見不和而分道揚鑣吧。然而通過一年的畫畫畫,我倒是發現畫畫在心理各學派的共通之處,也是蠻有意思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番。
  • | 心理科普
    構造主義構造主義心理學派,也叫建構主義心理學派是由馮特的最忠誠的學生鐵欽納於內容心理學派形成近20年後在美國建立的,是內容心理學思想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但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決不等同於內容心理學派,二者無論在形成的時間、地點以及研究方法和具體內容上,都存在著差異。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格式塔學派的基本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即整體大於部分,並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重視圖形與背景以及輪廓在形成心理映象中的作用;引用現代數理的概念來說明心理現象及其機制;以現象學派作為主要理論基礎。2.格式塔學派的研究內容(1)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格式塔學派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當時流行的構造主義元素學說和行為主義「刺激一反應」公式。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2 社會認知理論
    B7 認知學派C2 社會認知理論一、羅特的社會認知論(一)理論觀點1.人性觀(1)在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議題上,羅特傾向於自由選擇和行動。(3)人格發展羅特認為,人們的心理需要是習得的。習得的需要本質上是社會的,因為它的滿足和強化要依賴於他人。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B7 認知學派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一、理論觀點(一)人性觀凱利將人視為科學家,他對人性的看法為:1.把人看成是朝向未來的。2.人對環境有主動形成表徵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動的反應。3.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被決定的。
  • 心理諮詢的各大流派和治療方法概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縱觀心理學發展的百年歷史,前後有10個流派產生:內容心理學派、意動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精神分析心理學派、日內瓦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認知心理學派。目前在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廣泛使用的是: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
  •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筆記 丨認知學派的分析思路
    10.1 認知學派的基本觀點和研究領域認知科學:20世紀興起的一門新的學科門類,其目的和任務在於探索人腦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答本題時,只是知道關鍵人物以及關鍵詞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把班杜拉的理論系統的回答出來。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交互決定論2.觀察學習及其過程3.強化的種類。同時還要每個小點下面,進行適當的簡述。
  • 古希臘早期哲學的心理學思想米利都學派
    米利都學派是古希臘哲學的第一個學派。泰勒士(Thales,約前624—前547)、阿那可西曼德(Anaximander,約前610—前546)和阿那可西美尼(Anaximenes,約前588—前524)是這一學派的三個代表,也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這一學派因為其代表人物都出生於古希臘的米利都而得名。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你好阿,歡迎來到說說心理。咱們今天要說的徹底解決心理學最終問題的的心理學學派,它就是認知心理學。1,格式塔心理學不管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還是精神分析學,他們的理論和觀點都沒有確鑿的科學實驗來提供依據。為啥看到紅色就覺得暖,看到冰藍色的海水就覺得冷呢,人的所有認知從哪裡來?怎麼來的?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認知心理學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是德文本意是「完形、成為一個整體」,認為人的心理過程是個整體,人的思維、感情、動機、決定和推理等都不能分開研究。格式塔還有一些很好玩的研究,比如下圖。
  • 2021年甘肅省社區工作者考試:認知行為理論
    認知行為理論1.認知行為理論的由來及基本觀念(1)認知行為理論的由來行為主義的理論基礎來自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學說。認知學派源自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分道揚鑣。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認知行為理論的又一個理論高峰。在認知理論的理論脈絡之下,貝克首先提出了認知治療模式。
  • 這14部電影,帶你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
    請繼續往下讀客體關係與克萊恩學派。二、自我心理學、人際精神分析、當代克萊恩學派「那個佔據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夾雜著你最多的愛。」【理論簡介】讀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一件很弔詭的事情:既然佛洛依德說我們是「驅樂避苦」的,為什麼我們會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