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人本主義學派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一、理論要點
(一)人性觀
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類行為的三個假設:
1.了解人類行為就是要了解人們如何處理周圍環境提供的信息。
2.人們在其生命中要面對許多需要做決定的事項。
3.人類行為本質上有其目標。
(二)基本觀點
1.基本概念
原型就是某類事物在個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圖式是一種有助於人們知覺、組織、處理並利用信息的假設性認知結構。
腳本是指在某一情境中一套或一系列被認為適當或合乎規定的行為。
2.人格的表徵
內隱人格理論是指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格理論,之所以稱之為內隱,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的人格特質分類或並未把這些特質組織成正式的人格理論。
自我圖式是指有關自我的概念化的認知組織。
二、研究方法
(一)出聲思維方法
1.連續獨白;
2.思維抽樣;
3.事件記錄;
4.重構技術。
(二)思維列表技術
1.思維列表間隔;
2.思維列表記錄;
3.認知反應的分析特徵。
三、理論應用
(一)壓力與應對
(二)心理疾病與治療
1.艾利斯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2.貝克的認知療法;
3.梅欽鮑姆的壓力免疫訓練。
四、理論評價
(一)理論貢獻
1.人格與認知的有機結合;
2.研究人格的重要層面;
3.對臨床領域的重要貢獻。
(二)理論缺點
1.以電腦為理論模型的問題;
2.忽略情緒與動機;
3.治療作用不明。
C4 對認知理論的總體評價
一、理論特色
1.由「冷」認知轉向「熱」認知的研究
雖然學者們研究重大現象,有些學者還是傾向於在冰冷的實驗情境中探討較不具情緒層面的現象,但是在重要的生活情境中真正的社會認知過程可能基本上就與研究焦點的冰冷、疏離過程有所不同。
2.將認知問題引入人格研究領域
人格心理學家感興趣的有三個認知層面:第一層面是知覺差異,即人們的感覺器官接受信息排列順序的過程中所體現的個體差異。第二個認知層面是解釋風格。即人們對世界上的各種事件賦予不同意義,加以解釋。第三個認知層面是人們的信念與欲求,即人們形成的用以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標準和目標。
二、重要貢獻
1.將實驗研究技術帶入人格研究;
2.將人格與認知問題有機結合。
三、主要缺陷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傾向
其實驗方法的運用更適合於與認知相關的人格問題,並不一定適合於人格研究的所有問題。
2.認知理論範式缺乏系統性
與其他人格理論流派相比,認知學派在理論體系的建構上缺乏完整性與系統性。認知學派的理論觀點是建立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的,有別於許多人格理論的思辨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