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知識點太重要了,做力比多學院在線題庫,不管是選擇,簡答,論述都出現過,我把做題答案做了下簡化,分享給大家。
(1)認知發展論
①發展的實質與原因
A、發展是一種建構過程,是個體在與環境不斷作用實現的。
B、智力既非起源於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於後天的經驗,而是起源於主體的動作。
C、這種動作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適應。
D、適應的本質是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而適應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實現的。
②發展的因素和結構
因素:物理、社會、成熟、社會環境
結構:圖示、同化、順應和平衡
③認知發展階段論
皮亞傑認為心理發展過程具體有連續、階段和順序性,每個結構都有其發展的特點。
A、感知運動(0-2):只能協調感知覺和動作活動,形成某些低級圖示。
特點:形成客體永久性、對自己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A 非B 錯誤)
B、前運算(2-7):感知和動作內化,可成為表象,能用表象和語言描述外部世界。
特點7 :相對具體、具體形象、刻板、不可逆、泛靈論、集體獨白自我中心性。(公眾號:xinlikaoyan)
C、具體運算(7-12):服從邏輯,認知活動相對具體,不能進行抽象運算,8 歲形成客體永久性。特點:去集中化(最大特徵)、去中心化、思維可逆
D、形式運算(12 以後):抽象邏輯思維,推理能力發展,思維接近成人。
(2)對教學工作的啟示
①教學應適應學生的認知結構
②這種理論是活動教學法、認知衝突法的基礎
力比多學院Libidos主張"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如果覺得力比多學院研友分享對大家有幫助,記得讓更多小夥伴看到。
今天看力比多學院老師QQ空間,考察了3個概念,分享下,不對大家做補充!
1、圖示: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些動作在相同或類似的環境中由於不斷重複而得到遷移或概括。圖示最初來源於遺傳,在以後適應環境中不斷的到改善,經過同化。順應、平衡而逐漸產生新的圖示。
2、同化和順應:同化和順應是適應圖示的兩種方式。
同化是把環境因素納入機體已有的圖示或結構之中,以加強和豐富主體的動作。
順應是改變主體動作以適應客體的變化。
同化和順應是相互對立,又彼此聯繫。同化是量變,不引起圖示的改變和創新;順應是質變,促進創立新的圖示或調整原有的圖示。
3、平衡: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失去平衡,就要改變行為以重新建立平衡。這種不斷平衡—不平衡—平衡是心理的發展過程。
認知老化理論,以前考過選擇題,會不會考簡答題呢?
(1)加工資源理論
該理論認為,加工受資源所限,受年齡影響。認知功能衰退與加工資源減少有關。
①加工速度:加工速度變慢。
編碼淺,組織程度低;提取時間長;新舊關聯;早期深層加工
②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是年齡與認知之間的中介;中央執行系統減退。
③抑制功能:激活有關信息,抑制無關信息。
(2)感覺功能:感覺器官衰退
(3)執行功能:額葉
感謝3位研友的熱心分享
如果對你有用
記得給分享研友及碼字的廣(zhu)告(ye)狗(jun)一個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