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十大學派之——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在心理學發展中的貢獻和局限促進了心理學的客觀研究,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行為的突出強調,不僅促進了心理學的應用,而且使人們看到新的希望。 20世紀初,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已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行為主義心理學否定意識,認為心理學應該探索行為規律,從而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
心理十大學派之——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猛烈衝擊著當代西方心理學體系,衝擊著在美國很有勢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派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派,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發展的新方向,從而形成了心理學中的"第三思潮"(在它之前的精神分析學派為"第一思潮",行為主義學派為"第二思潮")。 人本主義心理學受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比較明顯。
-
認知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長期做這件事,不僅能治癒抑鬱,還能實踐許多心理學派的療愈方法
由於對人性觀的假設不同、哲學背景、對環境及時空發展的立場不同,各學派之間的理論經常會「吵架」,甚至同一學派之間也會出現不和諧。最有名的恐怕是弗洛伊德和榮格兩人因意見不和而分道揚鑣吧。然而通過一年的畫畫畫,我倒是發現畫畫在心理各學派的共通之處,也是蠻有意思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番。
-
| 心理科普
所有的學派、包括相互繼承的學派,在它們的心理研究對象、範圍、性質、內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聯繫,又各不相同。這百餘年心理學發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遠遠超過人類歷史上對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總和,對心理現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貫穿心理學百年史的主幹線,就是十大學派形成發展的歷史。 到新行為主義階段。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一、考查形式:行為主義學派多以客觀題備考,主要考察人物名字以及他們所對應的學說,有時候還會考察到學說的關鍵詞。例如,強化是誰提出來的()?A.班杜拉 B。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B7人本主義學派C3 認知信息處理論一、理論要點(一)人性觀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類行為的三個假設:1.了解人類行為就是要了解人們如何處理周圍環境提供的信息。
-
古典經濟學:實用主義對邊際效用學派的——影響(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典經濟學:實用主義對邊際效用學派的——影響,正當歷史學派在德國大出風頭時,實證主義的變種—實用主義在美國大行其道。實用主義發源於19世紀70年代,幾十年間實用主義最活躍的中心區域是美國。
-
戰略認知學派——心智過程
1、認知學派的起源認知學派的工作是借鑑人類認知學科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戰略形成過程的本質。從形式上看,認知學派不像一個嚴密系統的思想學派,而更像一些零散的研究集合。儘管如此,它還是發展成了一個學派。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格式塔學派
格式塔學派的基本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即整體大於部分,並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重視圖形與背景以及輪廓在形成心理映象中的作用;引用現代數理的概念來說明心理現象及其機制;以現象學派作為主要理論基礎。2.格式塔學派的研究內容(1)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格式塔學派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當時流行的構造主義元素學說和行為主義「刺激一反應」公式。
-
心理諮詢的各大流派和治療方法概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縱觀心理學發展的百年歷史,前後有10個流派產生:內容心理學派、意動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精神分析心理學派、日內瓦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認知心理學派。目前在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廣泛使用的是: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
-
教育心理學-認知學派詳細對比
認知學派反對行為主義極端的研究人的行為,認知學派認為學習時人主動地在人腦中構建認知結構,強調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認知學派的代表人有苛勒、託爾曼、奧蘇貝爾、布魯納、加涅,其中最為著名也最容易成為我們考試重點的人物是奧蘇貝爾和布魯納,因此,我們詳細來對比奧蘇貝爾和布魯納的相關理論。
-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對行為主義...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幼教園地"關注我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教育學上,受盧梭、裴斯泰洛奇、福祿倍爾、蒙臺梭利、杜威等人及20世紀上半期兒童中心主義教育思潮注重兒童研究、倡導內發論、兒童中心論、崇尚活動教學等思想的影響。
-
筆記|《人格》B4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斯多亞學派的普遍物理論
一個人關於「人」的普遍想法是一種心理狀態,斯多亞學派稱這種狀態為ennoia(觀念)。到這裡都還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某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在形上學上可以得到認可的東西,也就是一個物體,事實上,它是(物質性的)靈魂處在某種狀態之中;心靈狀態也是一種在認識論上可以得到認可的東西,因為普遍觀念,或者說「前見」(prolêpseis),在我們關於世界的經驗中自然產生,是理性的本質組成部分,也是真理的首要標準。
-
心理基礎學之心理學發展簡史
自古以來,人們對心理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各有其理論觀點。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孟子說:「人都是性善的」,荀子說:「人都是性惡的」,世碩說:「人性有惡有善」,告子則主張:「人性無惡無善」,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對人的心理發展影響的爭論上,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古希臘早期哲學的心理學思想米利都學派
米利都學派是古希臘哲學的第一個學派。泰勒士(Thales,約前624—前547)、阿那可西曼德(Anaximander,約前610—前546)和阿那可西美尼(Anaximenes,約前588—前524)是這一學派的三個代表,也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這一學派因為其代表人物都出生於古希臘的米利都而得名。
-
伯明罕學派「主動的受眾」研究之緣起
西方專業化的受眾研究自其誕生之日起,就秉承著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究其原因,正如絕大多數學者所公認的,研究活動的資金來源、關注內容、服務對象和研究方法,無一不承擔著再生產「行政化」「經驗化」受眾研究活動的角色,這也正是美國傳播研究主導下國際傳播研究的主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