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備考的過程中,各大理論流派的區分是讓學員們異常頭痛的點,每一個理論有很多人,很多人又有很多觀點,都需要我們一一區分,在各大理論對比時,最讓人頭疼的就當屬新課程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了。建構主義在教育和心理學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課程改革、科學和數學教育、教師教育以及教育研究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文獻中也頻繁出現,而人本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那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兩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首先,建構主義不是一個學習理論,而是眾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很多研究都認為自己的理論是建構主義的理論,但他們之間卻有很多分歧和不同。但各種觀點之間存在一定的共識。對學習和教學做了新的解釋,建構主義是與客觀主義相對立的,強調知識的動態性,強調學生的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學生是自己的知識的建構者,教學需要創設理想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活動。
而人本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不是將人的心理肢解為不能整合的幾個部分。應當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應該關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如熱情、信念、生命、尊嚴等內容。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曆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和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我們來區別一下也是學生最容易弄混的部分——這兩者的教學觀。建構主義認為教學不再是傳遞客觀而確定的現成知識,而是激發出學生相關知識經驗,促進知識經驗的「生長」,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以促進知識經驗的重新組織、轉換和改造。教學要為學生創設理想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推理、分析、鑑別等高級的思維活動,同時給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處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適當的幫助和支持,促進他們自身建構意義以及解決問題的活動。人本主義的教學觀認為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給學生知識,也不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提供促進學習的氣氛,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他認為,學生自身具有學習的潛能,促進者只需為他們設置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各種學習資源,使他們知道如何學習,他們就能學到所需要的一切。
故他們都強調要讓學生自主、主動的學習,強調要為學生提供教學情境,但人本主義更強調情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種以知情協調活動為主線、以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的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核心,強調人際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把學生的思想、情感、體驗和行為看作是教學的主體,從而促進了個別化教學運動的發展。
【例題1】強調情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種以知情協調活動為主線、以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的新的教學模式是( )。
A.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B.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答案】D。解析:人本主義更強調情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種以知情協調活動為主線、以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的新的教學模式。故此題選D。
【例題2】在學習觀上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學流派是( )。
A.人本主義 B.行為主義 C.建構主義 D.認知主義
【答案】C。解析: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是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故此題選C。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