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公論壇探討「建構主義及其對社會研究的影響」

2020-12-05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慧)4月14日,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萬裡應邀做客允公論壇,為來自文理科學院的數十名師生作題為「建構主義及其對社會研究的影響」的學術報告。

  1970年代興起的建構主義思潮,在歷史學、哲學、文學、社會學、管理學等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已經成為國際關係、教育學等領域的主流學說。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這種思潮,趙萬裡從「什麼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與科學知識社會學」和「建構主義對社會研究的影響」三個方面對建構主義進行了闡釋。他首先介紹了建構主義的基本觀念,即在本體論上強調世界是人工建構物;在認識論上強調不是去發現世界,而是引入一個結構去「創造」世界;在方法論上反對實證主義,強調認識世界的方法是多元的。然後,趙萬裡教授講述了社會建構主義以及科學知識社會學的主要觀點,他把建構主義比作是研究科學的社會學,指出建構主義把知識看作是社會過程的產物,並以《實驗室生活》和《改變秩序:科學實踐中的複製與歸納》兩本書為例,解釋了建構主義對科學活動的認識。他深入淺出的講解引起了與會者的興趣,使大家了解了建構主義的概貌。趙萬裡還介紹了社會研究在建構主義影響下出現的新轉向。以及在性別研究、環境研究、越軌行為研究和網絡社會研究中的新視野,並說明了這種思潮的批判性特徵。

  報告結束後,與會師生就「建構主義對科學活動的解釋是否正確」「建構主義管理研究中的可能應用」「在建構主義開來,競爭是由環境決定的?知識是什麼?」等問題與趙萬裡展開熱烈討論,在各種不同觀點的交流中,顯示出建構主義觀念的啟發性和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建構主義在教育和心理學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課程改革、科學和數學教育、教師教育以及教育研究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文獻中也頻繁出現,而人本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那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兩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首先,建構主義不是一個學習理論,而是眾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很多研究都認為自己的理論是建構主義的理論,但他們之間卻有很多分歧和不同。
  • 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應該都對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不陌生,兩者的觀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於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考生在備考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種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一)認知主義認知主義認為知識客觀存在的,學習是個體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不同的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建構的認知結構是不同的;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二)建構主義1.個體建構主義。
  • 建構主義的基本派別
    為了適應不斷擴展的經驗,個體的圖式會不斷進化,所有的知識都是在這種個體與經驗世界的對話中建構起來的,而這要以個體的認知過程為基礎。激進建構主義以這些思想為基礎,深入研究了概念的形成、組織和轉變,其研究之深入是各家建構主義中獨一無二的,但這種建構主義主要關注個體與其物理環境的相互作用,對學習的社會性的一面則重視不夠。
  • 建構主義與傳統教育的差別
    建構主義心理學的教育觀在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中,集各家之所長,自成一派,影響之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指導教育實踐工作。在建構流派縱向發展上來了解建構主義心理學,有突出貢獻的心理學教育學家主要有這麼幾位:皮亞傑,維果斯基,斯滕伯格,科恩伯格等。他們提出的觀點是按照先後順序的擴充和發展。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認知主義建構主義思維導圖及其重點內容
    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的條件:① 客觀條件: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的影響,具有邏輯意義;② 主觀條件: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繫;8. 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的類型: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9.
  • 教師招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如何區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兩個容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學流派,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兩個流派的觀點相似,在做題時總是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困擾,究竟是選哪個流派,往往很難進行區分,要正確地在做題時將這兩個流派進行區分,還得從這兩個的歷史淵源進行開始說起。
  • 認知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別和聯繫
    認知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別和聯繫聯繫:建構主義和認知結構主義,都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都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由學生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學習觀。區別: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生通過學習共同體在具體的情景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認知結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生通過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對此我們常常疑惑,皮亞傑不是認知主義的嗎,怎麼歸入建構之中了。
  • 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第三屆中歐社會論壇
    殖民時代被殖民國家的民族主義一般不僅旨在建構民族國 家的歷史正當性,也包含著爭取個體解放的普世追求。從民族主義的性質入手,民族主義又可以按照開放與封閉兩種趨向加以梳理。前者以政治認同為歸屬,後者以 文化認同為訴求,法國大革命後法德的民族主義分屬於此二種不同類型。 當代中國當然早已擺脫殖民或半殖民狀態,但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基本動力源之一仍是近代的歷史屈辱。
  • 如何區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各類教招考試中都屬於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幾個流派的區分總是比較模糊,尤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觀點以及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分,在多選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區分一下這幾個學習流派之間的差異。1. 行為主義VS認知主義: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建構主義
    在我們的講義中,主要有四種理論流派,分別是行為主義,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班杜拉;認知主義流派,主要有苛勒,奧蘇貝爾,布魯納,加涅,託爾曼;建構主義,主要有維果斯基,皮亞傑;人本主義,主義有馬斯洛,羅傑斯。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只有理解每個理論的內容,例如我們在學到建構主義時候,主意包括皮亞傑和維果斯基。
  • 從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看未來培訓發展趨勢
    近年來,人們對培訓方法的認知在不斷變化,主要有以下三種主張:行為主義教學主張、認知主義教學主張、建構主義教學主張。用友大學校長田駿國非常形象的將這三種不同的教學主張分別用三種不同的隱喻來表示:行為主義——馴獸理論,認知主義——砌牆理論,建構主義——澆花理論。
  • 皮亞傑和他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被視為「教育界的一場革命」,創始人是皮亞傑,後來在維果斯基的推動下,得到完善。01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是這樣看待知識的:知識並不是對真實世界的反映,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並非最終答案。知識並不能精確概括這個世界,在具體問題中還需要針對情況在知識基礎上再創造。02建構主義的學生觀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的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有巨大的潛力,而並非白紙一張。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從斯託勒那裡獲得啟發,奧克利提出,社會性別並非生物學性別的直接產物,她將性別定義為表示生物學意義上男性和女性的解剖學和心理學的特點,而社會性別是社會建構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不是由生物學性別所限定的,而是通過社會、文化和心理的影響形成的,這種影響在特定的社會和特定的時間中,在一個人成長為男人或女人的過程中無所不在。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一、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區分在學習觀方面,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認知主義強調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形成S-O-R聯結。
  • 民間文學的社會記憶建構
    正因為如此,民間文學能夠建構社會記憶,成為體現社會記憶的標杆。「社會記憶」最早為法國社會心理學家莫裡斯·哈布瓦赫所使用。他認為一個人的記憶從來都不是個人的特別定製,而是產生於集體交流的過程中,個人只能在集體的、社會的框架內進行回憶。
  • 現代公民觀念建構中的「東方社會」
    廣州 510275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前主要社會思潮的最新發展動態及其批判研究」(16ZDA100)階段性成果。  在當代政治實踐與政治理論中,「公民」扮演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而在普遍的認知中,公民觀念的興起、形成往往被視為歐洲社會的獨特產物,是中國等後發國家必須學習、效仿的「舶來品」。事實上,在西方公民觀念形成初期,關於東方社會的認知與想像,一度為理想公民的建構圖景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種「積極的東方主義」與後來的「消極的東方主義」一道,共同參與、影響了西方公民觀念的建構。
  • 2020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內隱理論影響社會認同
    實體論和群體實體性對社會認同的影響可以被本質主義所解釋,因此研究者將實體論、群體實體性作為本質主義的一個成分來加以操作,探討他們在社會認同和群際關係方面的影響。去個性化的過程就是社會認同的形成過程,它影響許多社會認同的心理效應,包括對內群體的偏愛、對外群體的排斥與歧視、對內群體與外群體的刻板化感知、種族中心主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