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論的提出只是一種假說?

2021-02-23 馬瑞光學哲學

研東西,究古今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什麼是原子論?                                                      

原子論是指關於原子概念的學說。德謨克利特探討了物質結構的問題,提出了原子論的思想。他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子是一種最後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它的基本屬性是"充實性",每個原子都是毫無空隙的。虛空的性質是空曠,原子得以在其間活動,它給原子提供了運動的條件。道爾頓使物質由原子組成這一概念成為現實的、有用的假說的,他給元素指定符號並將符號結合起來成為化合物,並且製作了14種元素的原子量表。

  



不應當設想原子論者提出來的理論的理由完全是經驗的。

原子理論在近代又復活了,用以解釋化學上的事實,但是這些事實希臘人並不知道。

在古代,經驗的觀察與邏輯的論證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很顯著的區別

的確,巴門尼德是輕視觀察到的事實的,但是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哥拉卻把他們大部分的形上學和對於滴漏與轉水車的觀察結合在一起。

直到智者時代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個哲學家曾經懷疑過一套完整的形上學和宇宙論是由大量的推理與某些觀察相結合就可以建立起來的。

原子論者非常幸運地想出了一種假說,兩千多年以後人們為這種假說發現了一些證據,然而他們的信念在當時卻是缺乏任何穩固的基礎的。

 

《西方哲學史》上卷  [英]羅素

 

▲無題  抽象畫  手繪 (QY20190507)

經驗的觀察與邏輯的論證二者並無顯著的區別,在古代是如此。


科技的進步,推動我們通過規律性去「算出「或」推導「出結論。

人好像越來越依賴科技了。

真正的「高人「越來越少了,每個普通人都可依據工具接近「高人」了。

本質實際並未變化,變化的只是探究的形式與工具。

- END -

更多往期精選文章請點擊:

原子論的創始者 | 留基波和德謨克裡特

「跨界"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 | 跟科學的那些事兒

阿那克薩哥拉:心有支配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力量

雅典歷史上最幸福最光榮的|白裡克裡斯時代

 

相關焦點

  • 原子論到底是誰提出的?
    提出原子論的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分子學說的義大利科學家阿伏伽德羅對於這個結論,有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看法:「老師,我小時候看過一些科普書籍,裡面說原子論最早是由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來的。我們在學習哲學時講「樸素的唯物主義者」時,也確實提到過這位最早提出「原子」學說的希臘學者,原子的英文單詞「atom」也是由希臘文ατομ(原意「不可分割」)演變而來。那麼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最早提出原子論的德謨克利特才是原子論的最早提出者呢?
  •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古老原子論
    亞里斯多德發展了四元素說,提出了第五元素。就是這個。在希臘,還誕生了一種假說,那就是原子說,有德謨克利特的老師提出,並由德謨克利特發揚光大。這就是量子力學的起源。德謨克利特認為世界由原子構成,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形狀體積和序列。現在看來,德謨克利特的學說是不是非常先進啊,不過,這只是一種假說,是一種哲學思想,並不是科學理論。
  • 英國的物理學家克魯克斯,提出同位素假說,具有不同的原子量!
    就在本生宣布發現銣後不久,一八六一年,克魯克斯在分析一種硫酸廠生產後的殘渣時,他先將其中的硒化物分離掉,然後用分光鏡檢視殘渣的光譜,發現呈現出兩條從未見到過的美麗的綠線,克魯克斯斷定這種殘渣中必定含有一種新元素,即綠樹枝的意思。現在公認元素鉈是由克魯克發現的。克魯克斯對提出和發展同位素假說也作出了貢獻。
  • 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揭秘原子論
    2.定組成定律: 1779年,法國化學家普魯斯特總結出一種純淨的化合物,不論來源如何,各組成元素的質量都有一定的比例。他分析從世界各地搜集來的礦石裡的化合物和他在實驗室裡製備出來的相應的化合物,發現同一種化合物,不論來自哪裡,成分都是一樣的。1860年比利時分析化學家斯達為了證實普魯斯特的假說,進行了極精密的試驗。
  • 動新聞|從原子論到核電站的漫漫長路
    300多年提出,他認為,原子是一種最後的不可分割的物質微粒,是構成宇宙最小的粒子,每個原子都是毫無空隙的。郵票的左側是德謨克利特,右邊則是原子論的圖片約翰·道爾頓把原子學說從推測轉變為科學概念,1803年,道爾頓整合古希臘樸素原子論和牛頓微粒說,在他的著作《化學哲學新體系》中提出了原子論。
  • 原子論學派
    原子論學派 2013年12月16日 12: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原子論是化學的偉大進步
    在牛頓的力學體系建立之後,當時的科學家又對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進行完善推演,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原子論。提出原子論德謨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但是,當時的大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反對原子論,因此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一直未被很多人所接受。進入中世紀之後,也有少數的人曾相信原子論。
  • 化合物定組成定律與原子論
    化合物定組成定律與原子論(The Law of Definite Proportions and Atomism)18世紀末期,歐洲化學界對化合物的組成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認為化合物有固定的組成,另一方則認為化合物的組合可變
  • 霍金提出黑洞新假說(圖)
    霍金提出黑洞新假說(圖)該假說的提出,說明霍金推翻了他曾提出的「黑洞悖論」。  1975年,霍金以數學計算的方法證明黑洞由於質量巨大,進入其邊界的物體都會被其吞噬而永遠無法逃逸。黑洞形成後就開始向外輻射能量,最終將因為質量喪失殆盡而消失。而這種輻射並不包含黑洞內部物質的信息。這些信息應當在黑洞中保留下來。但是一旦黑洞消失,這些信息也就喪失了。這些信息的去向之謎就構成了所謂的「黑洞悖論」。
  • 蓋亞假說——一種新的地球系統觀
    一、蓋亞假說的提出和發展 60年代初,正在美國國家噴氣動力實驗室工作的拉伍洛克接受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關於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研究課題。他提出了一種直接分析火星上的大氣構成,而不用把太空飛行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來定點尋找生命是否存在的想法。
  • 「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1755年,三十一歲的康德發表了《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中譯本叫《宇宙發展史概論》),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星雲假說的基本思想是:太陽系裡現有的天體都是從宇宙空間的原始星雲演化過來的,演化過程主要受萬有引力和斥力的作用,服從力學規律。康德設想了原始星雲演化的具體過程。宇宙空間最初充滿了細小的物質微粒。
  • 「原子論」的創始者——德謨克利特
    他是「原子論」的創始者,由原子論入手,他建立了認識論。他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整個世界的本質只是原子和虛空。原子不可分割,並不完全一樣。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一個自然的原因,這個原因原本即存在於事物的本身。並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樹。
  • 科學家提出了這個假說
    對於目前所測到的這部分宇宙的起源問題,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假說,大爆炸宇宙論就是當今最流行的一種。現在簡要地介紹一下這種假說。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在150~180億年以前,宇宙中的物質都密集在一起,其密度為水的100萬億倍,溫度高達150億度,在一定條件下引起了一次大爆炸。
  • 科學家提出多元宇宙假說與平行宇宙假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理論叫平行宇宙假說,天文學家們就認為說,在平行空間中會不會存在著另一個宇宙?其實這一個假說最早是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有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發現量子的狀態,每時每刻是不同的,然後又發現了量子的漲跌,有時候量子會突然消失了,有時候又會突然的出現。
  • 美國科學家提出驚人假說:地球曾經是紫色的
    在今年的美國天文協會年會上,科學家提出了這個「紫色地球」的假說。美國的一個研究日前宣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是紫色的,就像現在的植物是綠色的一樣。他們認為,遠古的微生物可能並不是用葉綠素來吸收太陽光線的,而是用另一個分子,一個賦予了這些生物紫羅蘭色調的分子。     葉綠素是現代植物用來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四元素說和原子論的來歷
    是老師柏拉圖說了這麼多面體就代表基本元素啊,那現在是不是就缺一個元素,於是亞歷士多德靈機一動,就提出了以太那一種元素,以太,就代表了精緻和永恆,就是沒有物質的空虛,這就是最早以太這個詞的來源,你看以太影響了人類多少年啊,一直到20世紀,麥可遜莫雷實驗做完之後,在科學界才算是勉強承認這以太不存在。
  • 科學家提出新假說,外星生命像蒲公英一樣遍布宇宙,為什麼這麼說
    由於人類的歷史也只有短短的幾百萬年,因此只能通過研究而提出假說,也就是說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科學界就「地球生命起源何處」的問題提出了兩種主要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地球生命是內部和表面的環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命的形成對自然環境的要求很高,而且多少需要一些運氣,而這是其它星球所不具備的。第二種觀點指出,地球生命來源於地外星球,它們或是小行星、彗星、隕石撞擊地球後帶來的。
  • 科學家提出「黑洞分子」假說
    日前,蘭州大學副教授魏少文和教授劉玉孝提出「黑洞分子」假說,相關成果發布於《物理評論快報》。 科研人員研究了黑洞的微觀結構,揭示了黑洞在經歷相變時微觀結構會發生類似於水分子在氣液相變過程中的變化,發現了黑洞分子之間存在弱的相互吸引作用。這對於深入研究量子引力理論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 原子論的確立
    我們在第一回裡提到的那個古希臘學者泰勒斯則推斷水為萬物之源,只有溼潤才能生萬物,物質由水而來,又化水而去。稍後的希臘學者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75年)又提出火是萬物的基礎,世界不過是一團燃燒著的永恆的火。而畢達哥拉斯則認為數是萬物之源,不過這已有點神秘了。這些古希臘學者中最有學問的要算德謨克利特(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62年)了。他認為事物的本源是原子的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