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提出黑洞新假說(圖)

2020-11-23 搜狐網
霍金提出黑洞新假說(圖)

NEWS.SOHU.COM  2004年07月23日07:37  來源:大連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霍金宣布他對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新華社發【新華社倫敦7月21日電】(記者曹麗君)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21日向學術界宣布了他對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他認為,黑洞不會將進入其邊界的物體的信息淹沒,反而會將這些信息「撕碎」後釋放出去。該假說的提出,說明霍金推翻了他曾提出的「黑洞悖論」。

  1975年,霍金以數學計算的方法證明黑洞由於質量巨大,進入其邊界的物體都會被其吞噬而永遠無法逃逸。黑洞形成後就開始向外輻射能量,最終將因為質量喪失殆盡而消失。而這種輻射並不包含黑洞內部物質的信息。這些信息應當在黑洞中保留下來。但是一旦黑洞消失,這些信息也就喪失了。這些信息的去向之謎就構成了所謂的「黑洞悖論」。而該假說與量子物理學的理論背道而馳。量子物理學認為,類似黑洞這樣質量巨大物體的信息是不可能完全喪失的。

  據英國媒體報導,霍金是在21日於都柏林舉行的「第17界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提出這項新假說的。面對世界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說,「30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我有了答案。」

  他說,自己一直在思考形狀不同、體積各異的黑洞在無數年後會出現何種變化。他通過計算證明,黑洞內部最初的信息量與最終的信息量相等。但他並未說明中間階段黑洞的信息量有何變化。

  他說:「黑洞只是看上去處在形成之中。後來,它就會向外輻射其吞噬的物質的所有信息。不過,這些信息已經被黑洞撕碎、打破和重整了。」

  現年62歲的霍金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終身教授。他曾提出了一系列驚人的有關大爆炸和黑洞的假說。但由於他的很多假說至今還未被證實,因而受到很多科學家的質疑。

  新聞連結

  霍金和他的黑洞理論

  現年62歲的史蒂芬·霍金是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終身教授。他曾提出了一系列驚人的有關大爆炸和黑洞的理論,並著有《空間-時間的大比例結構》(1973,合著)、《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評論》(1979,合編)、《超空間和超重力》(1981,合編)、《宇宙之始》(1983,合編)及《時間簡史》(1988年)等。他對量子物理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焦點

  • 霍金提出黑洞新理論
    早報訊7月21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舉行的「第17屆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向學術界宣布了他對黑洞研究的最新成果。他認為,黑洞不會將進入其邊界的物體的信息淹沒,反而會將這些信息「撕碎」後釋放出去。該理論的提出,說明霍金推翻了30年前他自己提出的「黑洞悖論」。
  • 你必需知道的事實 霍金提出新黑洞理論
    黑洞的難題如同九頭蛇的腦袋,砍掉一個後還會出現新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最近提出了新的黑洞理論,本來黑洞已經處於非常神秘的地位,現在霍金認為這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天體其實是「不存在」的,或者說黑洞是以「灰洞」的形式存在,但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樣,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
  • 科學家提出「黑洞分子」假說
    黑洞是連接引力理論和量子力學的一個理想場所。日前,蘭州大學副教授魏少文和教授劉玉孝提出「黑洞分子」假說,相關成果發布於《物理評論快報》。 科研人員研究了黑洞的微觀結構,揭示了黑洞在經歷相變時微觀結構會發生類似於水分子在氣液相變過程中的變化,發現了黑洞分子之間存在弱的相互吸引作用。
  • 黑洞是否存在,史蒂芬霍金質疑提出新概念:與黑洞類似的灰洞
    據說,著名的黑洞理論家史蒂芬霍金也矛盾的懷疑他的理論錯的。黑洞可能根本不存在,或者它們可能只是一個扭曲的空間,不能作為星體的概念而存在。為什麼霍金先生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呢?其實他曾經在一篇論文中提到過,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以及數據分析。
  • 是誰首先提出了黑洞假說:約翰·米歇爾
    1783年,也就是愛因斯坦還沒出生的一百年前,英國科學家約翰·米歇爾就提出了黑洞假說。他猜想:如果有一顆恆星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光線都不能逃離,將會發生什麼呢?因此這個物體從外部世界看是黑的,因為它是看不見的,所以要想在空間找到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可能的。
  • 霍金去世前關於黑洞信息悖論提出了不可思議的解決方案
    霍金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是我們一生中最敬重的從物之一,他的宇宙論對現代物理學的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他去世了,也留下了很多未知的科學迷。霍金一生中,對黑洞的研究是最有心得的。我們知道黑洞是宇宙中一個神秘的天體,它就像一臺離心機,凡是靠近它的物質將會被全部吞噬。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資料圖:2006年,霍金在北京出席國際弦理論大會。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物理悖論】關於黑洞信息悖論——霍金的最後一篇論文
    牛油果按:不久前在arXiv雜誌預印本上,發表了一篇「身份特殊」的文章,這是一個系列的第三篇,圍繞黑洞儲存的信息展開。文章充斥著一條條貼著醒目的霍金標籤的詞彙:黑洞、霍金輻射、霍金等式、信息悖論。是的,它在霍金去世之前的幾天才剛剛完成。牛油果在我們能看見蟲洞嗎?
  • 霍金提出三種「時間旅行」路徑 光速成瓶頸(圖)
    【霍金提出三種穿越路徑】  蟲洞:穿越第四維的通道  霍金說,蟲洞就在我們周圍,只是小到肉眼無法看見。宇宙萬物都會出現小孔或裂縫,這種基本規律同樣適用於時間。時間也有細微的裂縫和空隙,比分子、原子還要小的空隙被稱作「量子泡沫」,而蟲洞就存在於「量子泡沫」中。
  • 霍金與黑洞 | 舊文重發
    物理學的專業詞彙中,恐怕很難找出別的術語,能比「黑洞」一詞更深入公眾之心,黑洞又和那個輪椅上歪歪倒倒的傳奇人物霍金的名字連在一起。因此,兩者都廣為人知。40年之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文·霍金將量子論引入黑洞的經典理論【1】,提出hawkingradiation的觀點。
  • 霍金以新理論破解「信息悖論」
    現在,史蒂芬·霍金等人提出了新解釋:落入黑洞的粒子的信息部分被位於視界線(黑洞邊界)的粒子組成的「柔軟毛髮」所「俘虜」,這些信息並沒有消失,但很難還原和破解。相關研究發表在arXiv上。  去年3月,霍金對黑洞理論進行了修改,宣稱黑洞實際上是「灰色的」。新「灰洞」理論稱,物質和能量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
  • 我們或許可以驗證黑洞的霍金輻射現象了
    現在,引力波的迴響可以證實一個數十年前關於黑洞的假說。 研究引力波數據的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回聲的證據——只有在存在霍金輻射產生的「量子模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回聲。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天文學家兼物理學家尼亞耶什·阿夫索迪說:「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物質一旦越過了黑洞的事件視界,便無法逃脫。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霍金說是無窮大。霍伊爾說不是。霍金說是。霍伊爾說你怎麼知道,霍金說我算過這個東西。聽眾開始議論,最讓霍伊爾受不了的是有幾個傢伙居然笑起來了。他覺得實在是太栽面子了,但是沒辦法。散會後,霍伊爾說,霍金是不道德的,既然知道我的論文有錯,為什麼不在會前向我提出,讓我在會上當眾出醜?與會的有些聽眾卻讓為,真正有錯的是霍伊爾。 霍金這一下子就把穩恆態模型基本給槍斃了。
  • 霍金提出黑洞設想,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他們的貢獻哪個高
    引言:如果你在街上隨便問一個人霍金是誰,一百個人裡面估計有九十九個人都多多少少對霍金有些認識。但是如果你再問他楊振寧是誰,估計這個數字就會下降了。那麼霍金和楊振寧,到底誰擁有更高的成就呢?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美國ABC新聞網的訃告也是這樣的標題:「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時年76歲。」 只可惜,這個標題是錯誤的——霍金不是諾貝爾獎得主,隨後ABC新聞網已更正。
  • 霍金解釋如何從黑洞中「逃出」
    目前的科學理論認為,黑洞的引力非常強,以至於一切物質———包括光在內———一旦陷入其中就無法逃脫。黑洞是具有無法想像的可怕力量的宇宙真空,僅銀河系中就有大約1億個黑洞。很有趣的理論吧。   不過也許還有希望。   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一項關於黑洞的最新理論。在他提出理論時,人們都會洗耳恭聽。
  • 霍金是對的!科學家稱:在實驗室創造的「黑洞」證實了霍金輻射
    在第一張黑洞圖片證實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之後,輪到已故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為他畢生的部分工作辯護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證實了霍金的同名理論——霍金輻射。霍金輻射假設,由於量子物理和引力的不同因素,黑洞從表面發出輻射。為了驗證這一理論,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轉向了聽起來很瘋狂的科學:創造他們自己的黑洞。
  • 霍金:已找到證明新黑洞理論方式 我終將獲諾貝爾獎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月11日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0世紀70年代提出新黑洞理論,稱黑洞並非吞噬一切的重力墓場,而是會釋放輻射,並可能在過程中導致小型黑洞「蒸發」。這項理論為物理學帶來重大革命,但由於始終缺乏實驗數據證明,令他至今沒有獲諾貝爾獎垂青。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黑洞或許並不存在
    1976年,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黑洞信息悖論」,即黑洞輻射中並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信息,一旦這個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黑洞內部的信息也就不知去向。在《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和《果殼中的宇宙》中,霍金都曾詳細論述了黑洞。  然而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讓黑洞的存在變得「可疑」。
  • 黑洞假說成立嗎?《物道理論》提倡假說但不提倡用假說去推論假說
    所謂的「發現」其實是建立在假說的基礎上。它是從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來,將物件的逃逸速度設為光速,配合萬有引力常數及天體質量,便得出其史瓦西半徑。現代科學在史瓦西半徑基礎上提出黑洞理論,認為黑洞是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天體,所有的物理定律遇到黑洞都會失效。它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